导读:本文包含了年死亡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Ⅲ型心肾综合征,1年死亡率,预后,收缩压
年死亡率论文文献综述
陈盈泰,周莹,姚文静,张晓琴,余晨[1](2018)在《Ⅲ型心肾综合征患者1年死亡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Ⅲ型心肾综合征患者1年死亡风险因素。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2月从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筛选出166例符合Ⅲ型心肾综合征诊断的资料完整的患者,回顾患者一般资料、病史、实验室指标,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存活分成存活组与死亡组,同时比较2组资料,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患者1年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6名患者中,存活118例,死亡48例,死亡率为40. 6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8(58,81) vs 81(73,85),P=0. 001]、入院时收缩压[146(130,173) vs 131(120,148),P=0. 002]、重复住院[3(0,5) vs 1(0,3),P=0. 003]、C反应蛋白[12(3. 75,34. 25) vs 22(6,80. 5),P=0. 018]与1年内死亡风险相关,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收缩压(P=0. 025,OR=0. 973)是预测Ⅲ型心肾综合征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Ⅲ型心肾综合征死亡率高达40. 68%;入院时收缩压是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宇,秦晓东,许艺荠,谢文俊,胡军[2](2018)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死亡率及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年龄≥60岁)资料,分析术后1年死亡率,通过病历总结分析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术前合并疾病及其数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数、白蛋白、血钾、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资料完整患者161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1年累计死亡20例,死亡率为12.4%。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分型、术前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术前合并疾病的数量、术前白蛋白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存活组与死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以及术前白蛋白<35 g/L是影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危险因素。改善术前健康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防治术后并发症以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徐铮,孙天胜,刘路辉,冯玉玺,王婷婷[3](2018)在《C反应蛋白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分析84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死亡组与生存组,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CRP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且CRP<8 mg/L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8 mg/L≤CRP<40 mg/L患者与CRP≥40 mg/L患者(P<0.05)。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CRP<8 mg/L患者、8 mg/L≤CRP<40 mg/L患者与CRP≥40 mg/L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RP水平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存在显着正相关性(P<0.01),但与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术前CRP水平可有效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情况,CRP水平越高,死亡率则越高。(本文来源于《川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吴博华,谢爵隆,何航宇[4](2018)在《贫血对首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死亡率的影响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贫血与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事件密切相关,但贫血对心衰早期的影响尚未明确,探讨贫血对首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死亡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6年9月在本院首次住院的500例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根据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310例)与非贫血组(19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通过Cox回归分析贫血与HF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贫血组住院时间明显大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血组30 d死亡率8.7%高于非贫血组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4,P=0.030)。贫血组1年死亡发生率28.1%高于非贫血组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39,P=0.016)。通过Cox回归分析,贫血是急性HF患者1年死亡率的风险因子[HR=1.778,95%CI(1.183,2.601),P<0.001]。结论:贫血是首次住院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不良事件经济有效观察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8年13期)
刘楚灵[5](2018)在《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住院时长及1年死亡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全身麻醉下复合外周神经阻滞(PNB)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不同的气道管理方式,即喉罩(LMA)或气管内插管(ETT)对其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LMA或ETT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住院时长(LOS)及1年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设计:单中心的回顾性队列分析。研究对象: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于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因髋部骨折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暴露因素:全身麻醉复合外周神经阻滞(PNB)下喉罩(LMA)或气管内插管(ETT)。研究结局:术后住院时长(LOS)与术后1年死亡率。数据分析:本研究首先对所有符合纳入条件的、无缺失及失访的数据进行基本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再应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分析方法以更好地控制组间偏倚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另外,针对整体数据中存在的缺失及失访情况,我们构建了广义回归模型(GEE)以及多重插补模型分析以对主要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此外,通过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分组、不同骨折类型以及不同ASA分级分组的多个亚组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探究LMA或ETT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LOS及1年死亡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在总体纳入研究的978名患者中,80.8%的患者采用了喉罩麻醉,即LMA组(n=790),另外19.2%的患者采用了气管内插管,为ETT组(n=188)。2.在总人群中,术后LOS的中位数为4天(四分位数间距:3-4天),且有51.1%(n=500)的病例存在术后LOS延长(定义为术后LOS>3天)的情况。校正所有混杂因素后,根据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LMA和ETT两组患者的术后LOS延长的比例无明显差异:LMA组49.2%(n=389)vs ETT组59.0%(n=111)[OR,1.539;95%CI,0.938-1.969;p=0.105]。PSM完成后,两组各183例患者。校正术中及术后混杂因素构建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后,两组气道管理方式的术后LOS延长的比例无明显差异:ETT组59.6%(n=109)vs LMA组55.2%(n=101)[OR,1.173;95%CI,0.733-1.875;p=0.506]。分别选取不同百分位数作为截点定义术后LOS延长(10%、50%、75%及90%)后进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其结果与先前结果一致,即LMA及ETT两种气道管理方式与患者术后LOS延长无明显相关关系。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仅在ASA分级为1-2级的亚组中两组术后LOS延长的比例有明显差异(OR,1.655;95%CI,1.059-2.856;p=0.027)。3.电话回访结束后,总人群中共有279例患者失访,失访率为28.5%。总共有36例患者于术后1年内死亡,总死亡率为5.2%。GEE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OR,1.456;95%CI,0.632-3.357;p=0.378);MI后多因素逻辑回归结果中两组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也无明显差异(OR,0.827;95%CI,0.321-2.127;p=0.689)。剔除失访患者后,在进行术后1年死亡率分析队列的699例患者中,LMA组有543例患者(77.7%),ETT组有156例患者(22.3%)。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校正所有混杂因素后,两组气道管理方式的1年死亡率没有显着差异:LMA组的4.8%(n=26)vs ETT组的6.4%(n=10)[OR,1.457;95%CI,0.579-3.667;p=0.424]。在倾向评分匹配(两组各153例患者)完成后,校正术中及术后混杂因素,术后1年死亡率的差异性仍然不显着:LMA组的5.2%(n=8)vs ETT组的6.5%(n=10)[OR,0.923;95%CI,0.257-3.318;p=0.9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在80岁及以上的患者中,与LMA组相比,ETT与较高的患者1年死亡率明显相关(OR,3.874;95%CI,1.083-13.859;p=0.037)。结论:全身麻醉下以LMA或ETT进行气道管理,复合PNB进行髋部骨折手术,对患者的术后LOS以及术后1年死亡率的影响没有差异。(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Su-Hsin,Huang,Joon-Khim,Loh,Jinn-Tsong,Tsai,Ming-Feng,Houg,Hon-Yi,Shi[6](2018)在《中国台湾省居民乳腺癌术后5年死亡率预测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目前少有采用2年以上的数据分析乳腺癌手术效果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在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率中的应用,比较ANN模型、多元逻辑回归(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LR)模型和Cox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方法本研究根据1996–2010年接受手术治疗的363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LR、Cox和ANN模型进行比较。应用估算数据集测试模型,应用验证数据集评估模型性能,应用灵敏度分析法对预测模型中输入变量的相对显着性进行评价。结果在预测5年死亡率方面ANN模型明显优于MLR和Cox模型,并且综合性能指标更高。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率与年龄、Charlson并发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医院和外科医生的乳腺癌手术量均显着相关(均为P <0.05)。外科医生的乳腺癌手术量是对5年死亡率影响最大(敏感)的变量,其次是医院的乳腺癌手术量、患者年龄和CCI。结论与传统的MLR和Cox模型相比,ANN模型在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5年死亡率方面更为准确。本研究中确定的死亡率预测因子也可用于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康复和健康方面的教育。(本文来源于《癌症》期刊2018年01期)
谢雨舟[7](2017)在《老年髋部骨折入院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后1年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后1年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5岁)308例(男94例,女214例,平均80.20±6.39岁),准确记录其基本个人信息、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术前中医证型、入院合并症、入院血红蛋白水平、ASA评级、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术后1年内生存情况。对存活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包括Fisher精确检验、R×C列联表χ2检验),检验水平为P<0.05。把单因素分析证实有统计学差异的自变量带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8例患者,其中男性94例(30.5%),女性214例(69.5%),平均年龄80.20±6.39岁,存活269例(87.3%),死亡39例(12.7%),住院期间死亡2例(0.6%),死亡患者平均年龄82.90±6.00岁,存活患者平均年龄79.81 ±6.35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37例(44.5%),股骨粗隆间骨折171例(55.50%);术前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218例(70.8%),气血两虚证72例(23.40%),痰瘀蕴结证18例(5.8%);入院前合并症:合并症≤2种183例(59.4%),合并症>2种125例(40.6%);入院血红蛋白水平:114.62± 17.64g/L;ASA评级:术前ASA评级为Ⅰ、Ⅱ级190例(61.7%),Ⅲ、Ⅳ级118例(38.3%);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277例(89.9%),全麻31例(10.1%);手术方式: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41例(45.8%),髓内内固定术115例(37.3%),髓外内固定及其他固定形式52例(16.9%);术中出血量:手术中平均出血184.17±145.30ml;手术时间:平均93.08±31.86分钟。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中医证型、合并症、入院血红蛋白水平、ASA评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二分类Logisti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血红蛋白水平(P=0.043,OR=0.625,CI:0.396~0.985)和ASA评级(P=0.021,OR=0.424,CI:0.205~0.877)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有多种,本研究显示,年龄、术前中医证型、合并症、入院血红蛋白水平、ASA评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死亡的危险因素,其中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和ASA评级是影响术后1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重视老年髋部骨折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管理,配合中医辨证论治,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以降低死亡率。(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4-01)
严慧芳[8](2016)在《慢性心衰5年 死亡率高达50%》一文中研究指出心力衰竭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数据显示,全球心衰患者已高达2300万,而这种疾病的5年死亡率高达50%,与不少恶性肿瘤相仿。3月12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协办的“2016中国(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6-03-15)
黄晓兰[9](2016)在《城市PM2.5、PM10污染和居民年死亡率的关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相比之下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空气污染逐渐严重,在空气污染物中,PM2.5、PM10是两种比较典型的污染物,不仅污染了空气还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苦难和挑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与居民的死亡率有着剪不断的关联。(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6年02期)
Nicolas,Todd,Alain-Jacques,Valleron[10](2015)在《死亡率随温度的时空协变化:法国1968—2009年死亡率的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人们不断地发现温度和死亡率之间(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呈现出U/J形关系,在低纬度地区具有较高的最低死亡率温度(MMT),人们将其解释为人类对气候适应的一种指标。[目的]用高分辨率网格来划分空间,以评估一个气候多样的地区在经过了一段明显的气候变暖期后的温度死亡率关系。[方法]对法国大陆地区(1968—2009年)自然原因死亡的65岁以上的16 487 668份死亡证明书进行分析。用一个30 km×30 km的网格覆盖法国地图。采用广义相加回归模型评估对应每个方格的温度死亡率关系,并提取MMT与RM25和RM25/18(分别为25℃/MMT和25℃/18℃的死亡率比)。分析的3个时期包括:1968—1981年(P1)、1982—1995年(P2)和1996—2009年(P3)。[结果]所计算的42年间,所有温度死亡率曲线都呈U/J形。MMT和夏季平均气温均呈强相关性。MMT平均值从P1的17.5℃上升到P2的17.8℃和P3的18.2℃,在P1和P3之间同时观察到夏季气温平行升高。MMT的时间增加趋势低于根据地理分析得到的预期值。随着气候变暖,25℃时的RM25/18死亡率比较18℃时显着下降(P=5×10-5):P1时为18%,P2时为16%,P3时为15%。[结论]本文的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一部分人适应了气候变化,甚至在农村地区也是如此。(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5年12期)
年死亡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01月至2017年01月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年龄≥60岁)资料,分析术后1年死亡率,通过病历总结分析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术前合并疾病及其数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数、白蛋白、血钾、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资料完整患者161例,随访时间12~24个月,1年累计死亡20例,死亡率为12.4%。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分型、术前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术前合并疾病的数量、术前白蛋白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存活组与死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以及术前白蛋白<35 g/L是影响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健康状况是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危险因素。改善术前健康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防治术后并发症以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年死亡率论文参考文献
[1].陈盈泰,周莹,姚文静,张晓琴,余晨.Ⅲ型心肾综合征患者1年死亡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2].张宇,秦晓东,许艺荠,谢文俊,胡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1年死亡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8
[3].徐铮,孙天胜,刘路辉,冯玉玺,王婷婷.C反应蛋白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
[4].吴博华,谢爵隆,何航宇.贫血对首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死亡率的影响相关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8
[5].刘楚灵.喉罩与气管内插管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住院时长及1年死亡率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8
[6].Su-Hsin,Huang,Joon-Khim,Loh,Jinn-Tsong,Tsai,Ming-Feng,Houg,Hon-Yi,Shi.中国台湾省居民乳腺癌术后5年死亡率预测模型的研究[J].癌症.2018
[7].谢雨舟.老年髋部骨折入院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后1年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8].严慧芳.慢性心衰5年死亡率高达50%[N].南方日报.2016
[9].黄晓兰.城市PM2.5、PM10污染和居民年死亡率的关系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
[10].Nicolas,Todd,Alain-Jacques,Valleron.死亡率随温度的时空协变化:法国1968—2009年死亡率的系统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