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论文-周永华,徐辰,杨莹莹,梅丛进,董盼盼

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论文-周永华,徐辰,杨莹莹,梅丛进,董盼盼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热休克蛋白47,转移生长因子-β1

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永华,徐辰,杨莹莹,梅丛进,董盼盼[1](2019)在《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中TGF-β1和HSP47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 HSP47)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5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5只。感染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1)条,对照组以不含尾蚴的去氯水处理。分别于感染后4、6、8、10周和12周等5个时间点,各取5只小鼠肝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小鼠血清中HSP47和TGF-β1含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增生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GF-β1、HSP47、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浓度和肝组织中TGF-β1 mRNA、HSP47 mRNA、COL1A1 mRNA表达水平均随纤维化进展而渐次升高。小鼠感染后6周,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含量分别为(179.26±29.87)pg/mL和(22.37±5.21)ng/mL,显着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150.29±34.91)pg/mL和(18.54±7.78)ng/mL(P均<0.05)。肝组织中HSP47 mRNA、COL1A1 m RNA、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6±0.04)、(1.17±0.06)和(0.64±0.13),均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0.23±0.03)、(0.20±0.02)和(0.38±0.02)(P均<0.01)。结论 TGF-β1和HSP47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进程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进程一致,且随I型胶原的增多呈升高趋势;HSP47有望成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新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吕翼,罗立,翟学佳[2](2019)在《己酮可可碱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PMA诱导单核细胞THP-1分化成巨噬细胞,用可溶性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刺激活化THP-1源性巨噬细胞,留取培养上清用于检测其活化状况。CCK-8检测培养上清及PTX对肝星状细胞LX-2的活性影响。设空白对照组、上清刺激组(加入活化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PTX干预组(加入活化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和PTX)。收集以上3组LX-2培养上清及细胞,上清用于ELISA检测TGF-β蛋白表达,细胞用于提取总RNA后RT-PCR检测TGF-β,shh,gli-1的基因表达。结果:SEA可活化THP-1源性巨噬细胞,其活化后培养上清可活化LX-2细胞。上清刺激组TGF-β,shh,gli-1的基因表达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而PTX干预组相对于上刺激组则明显降低。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在血吸虫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己酮可可碱可通过该通路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形成起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范晓斌[3](2019)在《日本血吸虫来源的microRNA跨物种调控宿主肝纤维化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吸虫病仍然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性疾病。据统计,2006年全球有2亿多血吸虫感染者;而到2014年,全球感染人数增至2.3亿。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日本血吸虫虫卵沉积在肝脏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病变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但其致病机制复杂,仍有很多不明确。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包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在内的多种肝纤维化疾病的主要效应细胞。静止型的HSC在各种病理因素作用下可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胶原蛋白,沉积在肝组织引起肝纤维化,抑制HSC的激活是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microRNA(miRNA)是一类含有21-23个碱基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我们实验室之前发现血吸虫感染使一些宿主miRNA(如miR-21、miR-351、miR-203等)的表达上调,并调控HSC活化和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近来研究表明,来源于植物或病原体的miRNA能够以跨界或跨物种方式调控宿主细胞基因的表达和表型。日本血吸虫为真核生物病原体,具有大量miRNA(本文简称为“虫源sja-miRNA”)。研究已显示,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这些虫源sja-miRNA能分泌到宿主的体液中或通过外泌体(exosomes)等方式进入宿主细胞以跨物种方式调控宿主细胞基因或表型。本课题研究内容是基于本实验室项目的科学问题:日本血吸虫虫卵沉积在肝脏中,虫卵内的活毛蚴能分泌或通过外泌体携带虫源sja-miRNA至邻近的宿主细胞,包括进入HSC,调控其活化及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实验室前期已就此开展了研究,通过测序和荧光定量PCR(qPCR)鉴定发现了一些来自日本血吸虫的miRNA能进入宿主细胞,并阐明了Sja-miR-2162可以调控宿主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本课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1)通过高通量测序和qRCR的方法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过程中进入HSC的虫源sja-miRNA进行系统鉴定;(2)探索虫源Sja-miR-1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结果如下:1.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HSC中虫源sja-miRNA的鉴定:为了鉴定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小鼠HSC中是否存在虫源Sja-miRNA,我们给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在感染后49天时处死小鼠,分离原代HSC并对其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与日本血吸虫和小鼠miRNA数据库进行比对,筛选出序列与日本血吸虫miRNA完全匹配而与小鼠miRNA不完全匹配的miRNA,即虫源sja-miRNA。结果显示,共鉴定到27条血吸虫来源的miRNA包括sja-bantam,sja-let-7,sja-miR-1,sja-miR-10-5p,sja-miR-125,sja-miR-125b,sja-miR-190-3p,sja-miR-190-5p,sja-miR-2162-3p,sja-miR-2162-5p,sja-miR-2a-3p,sja-miR-2b,sja-miR-2e-3p,sja-miR-2f,sja-miR-3019,sja-miR-3045,sja-miR-3050,sja-miR-3103,sja-miR-3140,sja-miR-3144,sja-miR-3479-3p,sja-miR-3492,sja-miR-3496,sja-miR-36-3p,sja-miR-7-5p,sja-miR-71a,sja-miR-71b。为了验证测序结果,我们采用qPCR验证其中丰度较高的9条虫源sja-miRNA,结果显示在感染小鼠HSC中均检测到这些虫源sja-miRNA。2、Sja-miR-1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1)体外激活HSC:我们将Sja-miR-1前体序列连接到腺相关病毒载体pAV-MIR上,构建了Sja-miR-1过表达质粒,命名为pAV-pri-miR-1。为研究Sja-miR-1是否能激活HSC,我们将pAV-pri-miR-1质粒分别转染HSC-T6细胞系和人LX-2细胞系,同时用转染空载体作为对照,48h后用qPCR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ol1a1、Col3a1和a-Sm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转染Sja-miR-1表达质粒后,Col1a1、Col3a1和a-Sma表达显着增加(p<0.05),表明Sja-miR-1在体外细胞模型中可激活HSC。(2)小鼠体内促肝纤维化的作用:为了能在肝脏中稳定表达Sja-miR-1,我们利用8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8)亲嗜肝脏的特点,对pAV-pri-miR-1质粒和空载体进行包装纯化,制备高滴度重组体,分别命名为rAAV8-pri-miR-1和rAAV8-SCR。为观察肝脏过表达Sja-miR-1后对纤维化的影响,我们对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rAAV8-pri-miR-1或等量rAAV8-SCR或等量PBS,50天后处死小鼠分离肝组织和原代HSC用qPCR方法检测Sja-miR-1、Col1a1、Col3a1和a-Sma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肝组织中的羟脯胺酸的含量。结果显示,与rAAV8-SCR和PBS对照组相比,rAAV8-pri-miR-1组小鼠肝组织和HSC中检测到了成熟Sja-miR-1,且Col1a1、Col3a1、a-Sma水平显着升高(p<0.05),羟脯胺酸的含量也显着升高(p<0.05)。这些结果表明,过表达小鼠肝脏中的Sja-miR-1可引起小鼠肝纤维化。(3)虫源Sja-miR-1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分析:为研究虫源Sja-miR-1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是否发挥实际作用,我们利用miRNA sponge原理构建了能特异性吸附Sja-miR-1的sponge质粒,即anti-miR-1质粒,并用rAAV8进行包装纯化。我们给感染日本血吸虫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rAAV8-anti-miR-1以吸附进入肝脏细胞的Sja-miR-1,在感染56天后处死小鼠,检测肝脏和原代HSC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rAAV8-anti-miR-1组Col1a1、Col3a1和a-Sma表达水平较rAAV8-anti-SCR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均显着下降(p<0.05)。羟脯氨酸含量可以反映组织中胶原蛋白的水平,rAAV8-anti-miR-1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羟脯氨酸含量显着减少(p<0.05)。我们通过Masson染色和HE染色对肝组织胶原蛋白的面积和虫卵肉芽肿的大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吸附Sja-miR-1后两者显着减少(p<0.05)。另外,我们对HSC激活的标志物a-SMA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rAAV8-anti-miR-1组肝脏中激活的HSC阳性率显着降降低p<0.05。这些结果表明,吸附掉HSC中的虫源Sja-miR-1可以显着减轻血吸虫感染过程中HSC的激活和纤维化严重程度,提示虫源Sja-miR-1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发挥促肝纤维化的致病作用。(4)虫卵外泌体在体外激活HSC:为研究Sja-miR-1进入HSC的可能机制,我们用PKH67标记虫卵外泌体,将其加入到体外培养的HSC中,研究外泌体在传递虫源sja-miRNA和激活HSC方面的作用。我们发现虫卵外泌体在体外可以进入HSC,并将Sja-miR-1传入HSC。更为重要的是,虫卵外泌体可以促进HSC中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这种促进作用可以被Sja-miR-1 inhibitor拮抗,表明Sja-miR-1参与了外泌体对HSC的激活。(5)虫源Sja-miR-1的靶基因:我们通过miRDB数据库和通路分析预测了Sja-miR-1在小鼠中的靶基因是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1,Sfrp1),并通过相关实验对靶向关系进行了验证。首先我们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证实Sja-miR-1可靶向Sfrp1的3’UTR。然后,我们检测了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小鼠HSC中Sja-miR-1和Sfrp1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感染小鼠HSC中Sja-miR-1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而Sfrp1表达水平显着下降,两者呈明显负向调控关系。另外,体外培养的原代HSC转染Sja-miR-1 mimics后,Sfrp1无论是基因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当吸附了感染小鼠HSC的Sja-miR-1后,其Sfrp1基因表达下降可以被部分逆转,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这些结果表明,Sja-miR-1是通过靶向Sfrp1发挥作用的。(6)Sja-miR-1激活HSC的信号通路:研究已发现Wnt/b-catenin通路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SFRP1为该通路的抑制剂,抑制SFRP1的表达可以激活该通路。为研究Sja-miR-1激活HSC是否与该通路有关,我们首先在原代HSC转染Sfrp1siRNA。结果显示,与Sja-miR-1作用类似,干扰SFRP1表达后也能激活HSC。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SC转染Sja-miR-1 mimics或Sfrp1 siRNA后,均可以激活Wnt/b-catenin通路,这说明Sja-miR-1可能通过抑制Sfrp1而激活Wnt/b-catenin通路。我们又在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上进行了验证,相较于未感染组,我们发现血吸虫感染小鼠HSC中Wnt/b-catenin通路明显激活;而抑制HSC中的Sja-miR-1后,Wnt/b-catenin通路也被部分抑制。综上所述,本课题在前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系统鉴定了存在于感染小鼠HSC内的虫源sja-miRNA,并对Sja-miR-1进行了功能和机制研究。一方面,血吸虫感染过程中,Sja-miR-1可以进入到宿主HSC中,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外泌体的参与。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体内和体外相关实验证实,进入到宿主HSC内的Sja-miR-1通过靶向Sfrp1和激活Wnt/b-catenin通路参与了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血吸虫病仍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寄生虫病,本课题结果表明,虫源Sja-miR-1在血吸虫感染过程中能进入宿主HSC,并以跨物种方式通过靶向Sfrp1基因促进小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同时,本课题证实了虫源Sja-miR-1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发挥作用,从而拓展了我们对血吸虫致病机制的认识,并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01)

周永华,徐辰,杨莹莹,周春刚,梅丛进[4](2019)在《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诱导的早期肝纤维化小鼠热休克蛋白47表达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诱导的早期肝纤维化小鼠血清和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探讨青蒿琥酯抑制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感染模型组、感染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等3组,每组10只。感染组每鼠经腹部皮肤贴壁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1)条,健康对照组不感染。感染后第6周,用吡喹酮300 mg/kg 2日疗法杀虫,同时感染治疗组小鼠按60 mg/kg剂量每天腹腔注射0.3 ml青蒿琥酯,连续2周;感染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腹腔注射灭菌生理盐水0.3 ml。治疗结束次日,各组小鼠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采血,应用ELISA检测血清HSP4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含量,取小鼠肝、脾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取部分肝组织,应用碱水解法检测肝羟脯氨酸含量。取部分肝组织,用10%多聚甲醛固定,行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胶原增生情况。取部分肝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HSP47 mRNA、Ⅰ型胶原α1链mRNA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小鼠肝脏指数为(4.72±0.52),低于感染模型组(10.50±0.57)和感染治疗组(8.31±0.52)(P <0.01),感染治疗组小鼠肝脏系数与感染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健康对照组小鼠脾脏系数为(0.38±0.04),低于感染模型组(2.41±0.44)和感染治疗组(2.26±0.06)(P <0.01),感染治疗组小鼠脾脏系数与感染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E染色结果显示,感染治疗组小鼠肝脏肿大程度和表面虫卵结节较感染模型对照组轻、小。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感染治疗组小鼠肝脏肉芽肿大小和胶原纤维面积均较感染模型组小,感染模型组胶原增生面积为(25.78±2.61)%,高于感染治疗组的(6.87±3.54)%和健康对照组的(1.19±0.18)%(P <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感染治疗组小鼠血清HSP47、 TGF-β1含量分别为(169.81±20.94) pg/ml、(20.82±1.90) ng/ml,均低于感染模型组[(203.14±46.29) pg/ml、(27.49±6.81) ng/ml](P <0.05),二者HSP47、TGF-β1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羟脯氨酸含量和肝组织HSP47 mRNA、Ⅰ型胶原α1链mRNA表达量与血清HSP47、 TGF-β1含量的趋势一致:感染治疗组小鼠肝羟脯氨酸含量为(0.27±0.08) mg/g肝湿重,低于感染模型组的(0.69±0.07) mg/g肝湿重(P <0.01),二者肝羟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11±0.04) mg/g肝湿重](P <0.05);感染治疗组小鼠肝脏HSP47 mRNA、Ⅰ型胶原α1链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49±0.27)、(0.67±0.09),均低于感染模型组的(0.84±0.17)、(0.91±0.11)(P <0.05),二者HSP47 mRNA、Ⅰ型胶原α1链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24±0.04、 0.24±0.05)(P <0.01)。血清HSP47水平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928 0);血清HSP47水平、 TGF-β1水平与肝组织Ⅰ型胶原α1链mRNA表达水平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926 2、 0.872 8)。结论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早期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其机制可能系通过下调HSP47的表达水平抑制胶原合成,进而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金猛猛[5](2019)在《经LV-mmp13转染的巨噬细胞逆转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Ⅱ型弓形虫的致密颗粒蛋白15(dense granule protein15_Ⅱ,GRA15_Ⅱ)可诱导巨噬细胞向M1极化;构建的gra15_Ⅱ慢病毒(lentivirus-gra15_Ⅱ,LV-gra15_Ⅱ)能转化巨噬细胞为M1(LV-gra15_Ⅱ-M1)而使后者发挥有效的预防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中,LV-gra15_Ⅱ-M1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3,MMP-13)在溶解胶原纤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mmp13慢病毒,并体外转染巨噬细胞。将该巨噬细胞(LV-mmp13-M)输注入日本血吸虫病小鼠体内,了解其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首先构建LV-mmp13和LV-gra15_Ⅱ,然后将其转入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并筛选出稳定的LV-gra15_Ⅱ-M、LV-mmp13-M。用流式测定Ly6C以了解Ly6C表达情况。血吸虫尾蚴感染雌性Balb/c小鼠6周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PBS、LV-blank-M、LV-gra15_Ⅱ-M和LV-mmp13-M组,并分别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相应的细胞和PBS。在感染后第8周无痛麻醉处死所有小鼠。取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transaminase,ALT)、用ELISA检测HA含量,取肝脏组织分别做羟脯胺酸(HYP)含量检测、H&E和Masson染色,并用qRT-PCR、Western-blotting及免疫组化测定MMP13、iNOS、Arg-1、CCL2、α-SMA、ColⅠ。在体外实验中,分别将RAW264.7、LV-blank-M、LV-gra15_Ⅱ-M和LV-mmp13-M与小鼠成纤维细胞株JS1共培养,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ColⅠ、MMP13和CCL2含量,流式检测JS1凋亡。结果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的LV-mmp13-M和LV-gra15_Ⅱ-M,其中,LV-gra15_Ⅱ-M具有M1表型。LV-mmp13-M表现为Ly6C低表达而LV-gra15_Ⅱ-M为高表达。在LV-mmp13-M组中,血HA、肝HYP、ColⅠ、肝虫卵肉芽肿和纤维化程度均明显改善,说明LV-mmp13-M能有效逆转肝纤维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LV-mmp13-M顺利进入肝组织中,并分泌大量的MMP13蛋白,后者促进了胶原蛋白溶解。此外,LV-mmp13-M分泌的CCL2及其他细胞因子在诱导肝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抑制肝纤维化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也表明,LV-gra15_Ⅱ-M没有明显的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结论LV-mmp-13-M通过分泌MMP13、CCL2及其他细胞因子溶解胶原纤维并促使肝成纤维细胞的凋亡而发挥逆转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9)

吕业超,唐小牛,胡伟,姜玉新,湛孝东[6](2018)在《亚洲日月蛤多糖的分子检测及其干预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亚洲日月蛤多糖的分子特性,探讨其在干预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提取并纯化亚洲日月蛤多糖,采用凝胶排阻法对其分子量进行测定,应用PMP柱前衍生法对其单糖组成进行检测。取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小鼠。A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B、C、D、E组小鼠分别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30±2)条/只;饲养第8周末,C、D、E组小鼠分别给予多糖、吡喹酮及多糖+吡喹酮治疗,B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第16周末,收集小鼠肝脏及血清,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病变及肝纤维化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13水平。结果亚洲日月蛤多糖相对分子量为11.7 kDa,其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组成。C、D组和E组小鼠血清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F=63.525,P<0.01),C、D组和E组小鼠血清IL-13浓度显着低于B组(F=99.788,P<0.01)。HE染色显示,B、C、D、E组小鼠肝组织均见不同程度虫卵结节和纤维化改变,A组小鼠肝脏正常,E组虫卵结节较B组少(x~2=7.875,P<0.05)。结论亚洲日月蛤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作用,与吡喹酮联用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尹岚,白红妹,唐若愚,孙琳[7](2018)在《IL-25通过改变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不同MDSC亚群的募集而抑制肝纤维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吸虫病是血吸虫与宿主长期共存所致的慢性疾病。虫卵抗原所驱动的Th2应答是宿主用以局限虫卵的组织毒性、降低感染急性期炎症反应、使疾病趋于慢性化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是促发肝纤维化—这一血吸虫病慢性期主要病理表现的始动因素。IL-25是目前所公认的促Th2应答的上源性细胞因子之一。本项目利用IL-25基因敲除的血吸虫感染小鼠及野生型小鼠、real-timeRTPCR和流式细胞术等手段,研究IL-25在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IL-25的表达随感染进程显着增高。感染肝脏中IL-25主要来源于浸润的炎症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而非肝实质细胞。IL-25基因的敲除虽然导致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脏中Th2应答水平降低,但却导致感染肝脏中纤维化水平显着升高。提示IL-25在血吸虫感染小鼠中发挥促Th2应答以及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进一步分析IL-25基因敲除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浸润的各类炎症细胞的影响时发现:IL-25基因敲除导致感染小鼠肝脏中Mo-MDSC比例下降而PMN-MDSC的比例升高。分析感染宿主肝脏中可能参与不同MDSC亚群募集的趋化因子表达情况后发现,IL-25基因敲除小鼠感染肝脏中CXCL1、CXCL2及S100A8表达显着升高。本研究提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中IL-25除在外周发挥促Th2应答的作用之外,浸润至感染肝脏的炎症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可能通过其分泌的IL-25,调节感染肝脏局部趋化因子的产生,从而影响不同MDSC亚群的募集,进而抑制宿主肝纤维化进程。(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壁报交流集》期刊2018-11-07)

邓菊红,陶然,宋启琴,孔红言,焦云桃[8](2018)在《热休克蛋白47-shRNA调节肝星状细胞膜受体对日本血吸虫鼠肝纤维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热休克蛋白47-短发夹RNA(HSP47-sh RNA)调节肝星状细胞(HSCs)膜受体对日本血吸虫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鼠肝纤维化模型,感染前(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后第4、9、14周,分别随机取5只小鼠,提取肝脏组织总RNA,采用RT-PCR检测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HSP47蛋白表达情况,用RM-6240BD型多道生理信号系统动态检测模型鼠门静脉压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膜内皮素受体(ETAR和ETBR)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感染前和感染后14周的模型鼠肝组织膜受体表达情况,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各时间点的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门静脉压力、ETAR和ETBR相对表达量的关系。用HSP47-sh RNA质粒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和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鼠,并设阴性对照组(空质粒)和空白对照组(PBS),每组12只血吸虫感染模型鼠。采用RT-PCR检测NIH/3T3细胞转染0、24、48 h及模型鼠干预至第14周的HSP47 mRNA、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应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膜受体(ET、TGF-β及PDGF的受体)的MFI。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模型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4、9、14周,RT-PCR结果显示,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92±1.031、1.253±2.101和0.651±1.532,较感染前(0.253±0.120)均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SP47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变化一致;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010±0.250)、(8.850±0.63)和(12.390±0.830)mm Hg,感染后第14周与感染前的(2.350±0.180)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ETAR的MFI分别为3 245±186、6 108±213和8 784±257,高于感染前的2 104±232(P<0.01);ETBR的MFI分别为3 812±158、4 524±197和5 554±156,高于感染前的2 091±237(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门静脉压力、ETAR和ETBR的MFI均呈正相关(r=0.750、0.750、0.508,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感染后第14周,ETB、TGF-β和PDGF的受体在肝纤维聚集部位呈强阳性表达。HSP47-sh RNA转染NIH/3T3细胞48 h后,RT-PCR结果显示,转染组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254±2.358,低于阴性对照组的0.911±1.391(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SP47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变化一致;Ⅰ型和Ⅲ型前胶原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656±0.061、1.330±0.155,较阴性对照组的1.521±0.314、2.243±0.142均下调(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ETBR的MFI为53.433±5.243,高于转染前的30.825±5.460(P<0.05),TGF-β及PDGF受体转染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组小鼠体内干预至第14周后,RT-PCR结果显示,HSP4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2.686±0.711,低于阴性对照组的6.001±0.458(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SP47蛋白表达情况与mRNA变化一致;Ⅰ型、Ⅲ型前胶原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956±2.079和14.071±1.915,均较空白对照组的22.687±1.478和29.065±2.537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ETAR表达阳性率为(51.48±4.27)%,低于空白对照组的(81.60±6.07)%(P<0.05);转染组小鼠HSC膜受体ETAR、ETBR的MFI分别为4 249±344和3 706±194,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8 538±494和5 052±213(P<0.05),TGF-β和PDGF受体转染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47-sh RNA可干预活化的HSC和血吸虫肝纤维化鼠,ETR变化为影响肝纤维化尤其门静脉高压的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吴一鸣,高树兴,殷新光[9](2018)在《核素首次通过法测定肝动脉血流指数预测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核素首次通过法测定肝动脉血流指数(hepatic artery blood flow index,HBI)预测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方法选取67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ETAVIR评分系统评估纤维化程度。静脉注射二磷酸锝~(99)(~(99m)Tc-MDP)后,即刻采用首次通过法测定肝血流指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s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衡量肝血流指数预测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肝血流指数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717,P<0.001)。肝血流指数预测显着肝纤维化的AUROC为0.916(95%CI:0.844~0.987,P<0.001),截止点为32.77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62.5%,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70.0%,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为83.3%。血流指数预测严重肝硬化的AUROC为0.832(95%CI:0.729~0.935,P<0.001),截止点为40.70时,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58.8%,PPV为70.0%,NPV为96.5%。结论核素首次通过法测定肝动脉血流指数是一种新型评估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的方法,有助于判断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2期)

卢亚奇[10](2018)在《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肉芽肿性炎症和纤维化性炎症是人类血吸虫感染过程中肝脏的主要病理改变,了解肉芽肿性炎症的免疫病理过程可能为血吸虫相关肝纤维化提供治疗靶点和方法。我们研究发现日本血吸虫感染在动物水平或者可溶性的虫卵抗原在细胞水平都可以激活肝星状细胞内的NLRP3炎症小体。本研究的目的是进一步探讨NLRP3炎症小体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肝星状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机制。方法:通过腹部敷贴尾蚴和尾静脉注射腺相关病毒8(AAV8)的方法构建血吸虫肝纤维化和NLRP3缺失小鼠模型;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肝组织冰冻切片中的绿色荧光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NLRP3的含量验证NLRP3缺失小鼠模型是否成功构建;利用H&E和Masson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损伤情况以及鉴定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并验证NLRP3缺失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的方法检测肝组织冰冻切片中NLRP3和ASC以及NLRP3和caspase-1的聚集情况,验证肝内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情况;检测肝内Desmin和NLRP3的聚集情况,验证NLRP3炎症小体在肝星状细胞中的激活情况;用血吸虫虫卵抗原(SEA)体外作用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验证SEA对HSC内的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情况;用免疫共沉淀以及si RNA或药物抑制的方法探讨SEA激活HSC内的NLRP3炎症小体的机制。结果: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和尾静脉注射AAV8成功构建血吸虫肝纤维化和NLRP3缺失小鼠模型。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肝脏结构破坏、肝内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胶原纤维沉积增加,抑制NLRP3炎症小体后减轻。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肝组织中NLRP3和ASC、NLRP3和caspase-1以及NLRP3和desmin在肝内聚集增加。用SEA(50μg/ml)体外刺激HSC导致细胞内活化的caspase-1和细胞上清中IL-1β含量增加,用si RNA转染HSC抑制NLRP3的表达后,细胞内活化的caspase-1和上清中IL-1β的含量降低。SEA体外刺激HSC导致细胞内p-Syk、p-JNK以及p-p38表达增加,抑制Syk和JNK后,SEA诱导的HSC内NLRP3炎症小体活化降低。免疫共沉淀caspase-1或ASC后,结果显示Syk与NLRP3炎症小体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关联。阻断HSC表面的Dectin-1受体后,SEA诱导的HSC内p-Syk、活化的caspase-1以及细胞上清中IL-1β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血吸虫感染可激活HSC内的NLRP3炎症小体,抑制NLRP3炎症小体减轻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纤维化。HSC内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与Syk、Dectin-1受体和JNK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PMA诱导单核细胞THP-1分化成巨噬细胞,用可溶性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SEA)刺激活化THP-1源性巨噬细胞,留取培养上清用于检测其活化状况。CCK-8检测培养上清及PTX对肝星状细胞LX-2的活性影响。设空白对照组、上清刺激组(加入活化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PTX干预组(加入活化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和PTX)。收集以上3组LX-2培养上清及细胞,上清用于ELISA检测TGF-β蛋白表达,细胞用于提取总RNA后RT-PCR检测TGF-β,shh,gli-1的基因表达。结果:SEA可活化THP-1源性巨噬细胞,其活化后培养上清可活化LX-2细胞。上清刺激组TGF-β,shh,gli-1的基因表达空白对照组明显上调,而PTX干预组相对于上刺激组则明显降低。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可能在血吸虫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己酮可可碱可通过该通路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形成起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论文参考文献

[1].周永华,徐辰,杨莹莹,梅丛进,董盼盼.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中TGF-β1和HSP47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

[2].吕翼,罗立,翟学佳.己酮可可碱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抑制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3].范晓斌.日本血吸虫来源的microRNA跨物种调控宿主肝纤维化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4].周永华,徐辰,杨莹莹,周春刚,梅丛进.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诱导的早期肝纤维化小鼠热休克蛋白47表达影响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9

[5].金猛猛.经LV-mmp13转染的巨噬细胞逆转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6].吕业超,唐小牛,胡伟,姜玉新,湛孝东.亚洲日月蛤多糖的分子检测及其干预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

[7].尹岚,白红妹,唐若愚,孙琳.IL-25通过改变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不同MDSC亚群的募集而抑制肝纤维化[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壁报交流集.2018

[8].邓菊红,陶然,宋启琴,孔红言,焦云桃.热休克蛋白47-shRNA调节肝星状细胞膜受体对日本血吸虫鼠肝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8

[9].吴一鸣,高树兴,殷新光.核素首次通过法测定肝动脉血流指数预测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8

[10].卢亚奇.NLRP3炎症小体活化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标签:;  ;  ;  ;  

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论文-周永华,徐辰,杨莹莹,梅丛进,董盼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