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参与论文-谢笑添

体育活动参与论文-谢笑添

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育活动参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宣传,工作总结,健身知识,工作计划,老运,未来

体育活动参与论文文献综述

谢笑添[1](2019)在《申城由“养老”变“健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谢笑添)即将过去的2019年,申城仅市级老年体育赛事交流与展示活动就举办了316次,全年参与各类老年体育赛事活动的老年人达到近百万人次。围绕着建设“全球着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的目标,这座心态愈发年轻的城市正在将“养老”转化为更加积极主动(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12-26)

周晟,陈健,张健,谈强,陈钢[2](2019)在《参与体育活动学龄儿童视功能的年龄与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参与体育活动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与动态视敏度、静态视敏度的关系。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方便抽取学龄儿童1465例参与静态视敏度和动态视敏度测量。结果 6~9岁儿童动态视敏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1~14岁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生动态视敏度显着高于女生(t=5.147, P <0.001)。6~8岁儿童静态视敏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8~11岁呈波动式变化,11~14岁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生下降幅度较大。男生静态视敏度显着高于女生(t=3.692, P <0.001)。6~8岁儿童近视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8~11岁波动较大,11~14岁近视百分比大幅上升。年龄与动态视敏度低度正相关(r=0.046, P <0.05),与静态视敏度中度负相关(r=-0.364, P <0.05),动态视敏度与静态视敏度呈中度正相关(r=0.409, P <0.05)。路径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动态视敏度、右眼视力、左眼视力和静态视敏度。结论男生视力总体优于女生;年龄与动态视敏度呈正相关。应根据年龄和性别发展差异,特别是视功能发展的敏感期,设计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以提升体育锻炼改善青少年视功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姬承坤[3](2019)在《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排球活动参与困境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研究方法对山东师范大学14个学院的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排球活动参与困境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山东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课外排球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影响学生参与课外排球活动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管理因素,排球自身运动特点因素,排球场地器材因素。对此学校应加强排球运动的开展和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参与到课外排球活动中去。(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21期)

孙思哲,范杰[4](2019)在《亲子体育活动诱导影响学龄前儿童体育参与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面对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许多家长被焦虑的情绪笼罩,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学龄前阶段的儿童正在经历户外游戏和活动时间被培训班和特长班占用,身体锻炼被削弱的现实。另外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和城市交通的发展,出门就坐车、回家就乘电梯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无形中使人们养成"不想动"的习惯。由于家长健身意识不够,对学龄前儿童身体运动的价值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其保护和照顾过度,因此学龄前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无形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其结果导致学龄前儿童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影响其身心发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倘若可以将亲子体育活动引入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将对他们日后的健康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全面实施和普及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已演变为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当务之急,因此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是提高整体国民体质健康的根本,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从亲子体育的角度切入,以亲子体育活动诱导对学龄前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把调查了解目前影响学龄前儿童亲子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作为研究重点,以学龄前阶段5-6岁儿童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学龄前儿童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在亲子体育活动中通过心理诱导、语言诱导、动作诱导的方法来引导学龄前儿童按照活动方案有计划的进行体育活动,通过小样本实验来验证采取诱导方法的亲子体育活动可以使学龄前儿童切身体会与感悟到体育活动所具有的重要功效,进而促进其提高体育活动的参与频次与时间,为家长引导学龄前儿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与分析:1)在调查的家庭中超过一半的学龄前儿童非常喜欢亲子体育活动,大多数家长对亲子体育活动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虽然大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亲子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实施起来并非易事。2)调查中大多数家长从未学习过与亲子体育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但认为有必要并且愿意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一小部分家长接触过但没有深入学习过如何引导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或者和孩子之间如何良好的互动,且在实际生活中不知如何应用。3)大多数家长在选择亲子体育活动场所时首先考虑的是方便,选择的项目一般与家长和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关,且开展较为容易的项目选择人数居多。亲子体育活动的安排方式上大多数家长会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安排,在指导方式上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与孩子一同商量或者以孩子为主导。4)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家长表示一周可以进行一次亲子体育活动,每次进行亲子体育活动的时间大约在30分钟到1小时左右,持续时间较为合理但运动强度不够无法达到锻炼的效果。5)制约亲子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长工作繁忙,家务事多;其次是孩子的作业多和兴趣班多;也有一小部分家长对此类活动不感兴趣,或害怕孩子受伤,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6)通过小样本实验可知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参与频次差异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参与时间差异不显着。说明家长经过诱导方法的培训,使用诱导方法的亲子体育活动对学龄前儿童的体育参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根据对学龄前儿童亲子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小样本实验,旨在通过学龄前儿童家长诱导方法的干预,促进学龄前儿童的体育参与的积极性。研究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诱导方法培训的家长在掌握基本体育教育方法和指导方式后,提高了学龄前儿童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见家长的体育态度与行为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态度与行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呼吁相关部门对家庭亲子体育活动提高重视。2)家长以身作则,树立运动健身榜样。3)减少孩子负担,实施家庭体育作业;4)培养家庭体育氛围,将运动融入家庭生活。(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杜熙茹[5](2019)在《广东省特殊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围绕广东省特殊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参与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为特殊学生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其更科学、更全面、更合理地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指示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家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调查对象选取广东省十所特殊学校12-19岁的300位在校学生及其父母。研究结果:1)广东省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制约因素调查问卷KMO和Bartlett球性检验结果显示本次研究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3个因子,分别命名为:F1因子-活动条件、F2因子-自我效能、F3因子-社会支持。2)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状a)学生性别不同性别的特殊学生在体育活动现状上差异达到显着,男生在体育活动现状上的得分均值要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参与体育活动欲求大过女生,女生表现出不太喜欢参与体育运动或者是对参与现状不满意。b)残疾类别通过调查得知视力、言语和听力障碍的特殊学生在体育活动现状上的得分明显高于肢体、智力和多重障碍的学生,其中肢体和多重障碍参与体育活动情况最差。虽然残疾的类别不同,但如果能够行动上不受限,特殊学生主动尝试体育活动的意愿还是非常强。c)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特殊学生在体育活动现状上的差异达到极显着,如果父母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子女在体育活动现状上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学历。D)家庭月收入家庭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才能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参与体育活动,家庭收入的差异在特殊学生体育活动现状上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家庭收入在8千-1万元的得分最高。2)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制约因素构成特征a)性别因素不同性别的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在活动条件和社会支持方面的得分差异上达到极显着差异;而在自我效能方面未达到显着差异。性别的不同,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的场所、器材、项目、指导等要求会有所不同,相对于男生,女生对活动条件的要求会更高,但对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感觉较差。B)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的特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活动条件和自我效能两个方面的均达到极显着差异,而社会支持上没有显着性差异。随着特殊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对活动的项目、内容、器材等条件的要求会更高,对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的期待值也越高。C)独生子女因素特殊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在自我效能方面达到显着差异,而在参与体育活动时锻炼条件和社会支持两方面的均未达到显着差异。D)残疾类别因素不同残疾类别的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条件上存在极显着性差异;而在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方面差异不显着,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对锻炼条件的要求也不同。E)父母受教育程度因素在家庭结构中,父母的生活方式往往影响着子女,尤其是母亲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对孩子有着终生的影响。对于特殊学生来讲,来自于父母的坚韧和毅力往往对特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动力。F)家庭月收入因素家庭的收入水平高低在某些方面决定着一个孩子受教育机会的多少,也影响着孩子的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关联不大。家庭月收入不同的特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在活动条件和自我效能上存在极显着差异,在社会支持上的得分差异未达到显着。4)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状与制约因素的关系a)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状与制约因素相关性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状与活动条件、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存在显着正相关,即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环境条件越好、社会支持越大、自我效能感强,其活动状况就越好。B)体育活动制约因素对现状的预测力将活动条件、自我效能以及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体育活动现状作为因变量,进回归分析:随着特殊学生活动条件、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水平的提高,其锻炼的现状水平也越好。5)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发展对策1.加大财政投入,创建无障碍体育活动环境;2.整合现有资源,建设残健共用体育设施;3.鼓励特殊学生体育参与,增加自我效能感;4.畅通参与渠道,增强社会支持度。研究结论:1)不同性别的特殊学生在体育锻炼现状上差异达到显着,男生在体育活动现状上的得分高于女生。男女生参与体育活动时的场所、器材、项目、指导等要求会有所不同,相对于男生,女生对活动条件的要求会更高,但对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感觉较差。2)残疾类别中,视力、言语和听力障碍的特殊学生在体育活动现状上的得分明显高于肢体、智力和多重障碍的学生,其中肢体和多重障碍参与体育活动情况最差。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条件上存在极显着性差异;而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方面差异不显着。3)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家庭经济收入与子女在体育活动现状成正比。特殊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对活动的项目、内容、器材等条件的要求会更高,对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的期待值也越高。4)特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与条件、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存在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武振海[6](2019)在《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社区参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社区是青少年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过渡性场所,社区的体育文化深刻影响着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行为。《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评估报告2017》从健身环境、健身行为和健身效果叁个维度进行全国范围内展开调研,在健身环境的五大因素中,得分依次为学校环境84.6分、制度环境74.6分、家庭环境74.7分、和人际环境76.7分、社区环境43.3。社区健身环境得分最低,反应出目前我国社区青少年体育发展滞后,影响着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对社区青少年体育的研究,发现阻碍社区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内在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补足社区体育在青少年体育促进方面的短板,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以期促进社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与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青少年体育事业,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社区参与"、"社会组织"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到核心论文150余篇,筛选其中的80余篇进行精读。在国家政府网查阅相关政策,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30》、《体育发展十叁五规划》、《青少年体育十叁五规划》、《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等文件进行分析,掌握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使研究符合时代主题。2)逻辑分析法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对所搜集的资料、政策法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社区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所面临的困境:社区作为青少年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过渡性场所,社区的基础设施和人文环境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社区加大了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视程度,重点加强对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活动组织、社会组织扶持、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社区青少年体育取得了阶段性进步,青少年公共服务体系初具雏形。然而,在社区参与青少年体育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和解决的问题:第一,观念困境:1)社区人际关系淡薄,社区异质化程度加深,彼此交流的机会稀少,社区归属感不强,使社区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难度加大;2)青少年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受家长传统思想束缚,根深蒂固的"学习第一"、"体育无用论"传统观念,体育认知不足,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体育参与。第二,资源困境:1)青少年体育专业人才不充沛,业务素质有待强化,不能满足青少年体育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需求;2)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总量不足,与我国庞大的青少年人口不匹配,自我经营和筹集资金能力有待提高;3)青少年社区体育场地器材不完备,缺少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器材,设计理念有待更新,管理模式有待创新。第叁,制度困境:1)学校-家庭-社区协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深度和广度不足,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阻碍了青少年体育的社区参与;2)社区体育规章制度不完善,没有因地制宜得出台相应管理制度和税收政策,抑制了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的积极性。2.社区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的路径研究:社区青少年体育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了加速补齐社区参与这一短板,早日实现多方合力共同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促进社区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第一,社区组织课余体育活动,激发青少年参与的积极性,更新家长的体育观念。第二,研发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体育器材,合理规划社区体育场地。第叁,创新社区与学校的合作方式,共享体育资源,共同致力于青少年体育活动。第四,政府部门完善规章制度,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激发社会组织和企业的积极性。第五,拓宽青少年体育人才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第六,社区加强体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陈文涛[7](2019)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体育的作用很多,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不能重视,认为体育是无关紧要的科目,以至于懒惰的不想参与。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安排游戏化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安排从易到难,通过竞技式体育项目,多元化评价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期刊2019年09期)

杨攀[8](2019)在《高职院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针对性地对高职院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或活动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一群体总体参与体育运动或活动的情况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学生更有效地参与相应的体育活动。学校层面应重视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活动,密切关注,用实际行动实现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场所及设施的完善与提升,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对参与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心理方面的缺失也成为了制约高职院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们更好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5期)

罗琼[9](2019)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以遵义市第十七中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遵义市第十七中学学生的体育活动态度、体育信息、体育活动参与动机、体育关注程度、场地设施与器材五个方面阐述了影响遵义市第十七中学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09期)

单发明[10](2019)在《泰安市高中生运动动机与体育活动参与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调查山东省泰安市高中生运动动机与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分析高中体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运动动机进行分析,结合高中生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提出建议,为推动学校完善体育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7期)

体育活动参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参与体育活动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与动态视敏度、静态视敏度的关系。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方便抽取学龄儿童1465例参与静态视敏度和动态视敏度测量。结果 6~9岁儿童动态视敏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1~14岁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生动态视敏度显着高于女生(t=5.147, P <0.001)。6~8岁儿童静态视敏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8~11岁呈波动式变化,11~14岁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生下降幅度较大。男生静态视敏度显着高于女生(t=3.692, P <0.001)。6~8岁儿童近视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8~11岁波动较大,11~14岁近视百分比大幅上升。年龄与动态视敏度低度正相关(r=0.046, P <0.05),与静态视敏度中度负相关(r=-0.364, P <0.05),动态视敏度与静态视敏度呈中度正相关(r=0.409, P <0.05)。路径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动态视敏度、右眼视力、左眼视力和静态视敏度。结论男生视力总体优于女生;年龄与动态视敏度呈正相关。应根据年龄和性别发展差异,特别是视功能发展的敏感期,设计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以提升体育锻炼改善青少年视功能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育活动参与论文参考文献

[1].谢笑添.申城由“养老”变“健老”[N].文汇报.2019

[2].周晟,陈健,张健,谈强,陈钢.参与体育活动学龄儿童视功能的年龄与性别差异[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3].姬承坤.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排球活动参与困境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4].孙思哲,范杰.亲子体育活动诱导影响学龄前儿童体育参与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5].杜熙茹.广东省特殊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武振海.健康中国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社区参与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陈文涛.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2019

[8].杨攀.高职院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调查[J].当代体育科技.2019

[9].罗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以遵义市第十七中学为例[J].体育风尚.2019

[10].单发明.泰安市高中生运动动机与体育活动参与的调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标签:;  ;  ;  ;  ;  ;  ;  ;  ;  

体育活动参与论文-谢笑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