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培养论文-陈晓芬,吴萌,江春玉,刘明,李忠佩

不同温度培养论文-陈晓芬,吴萌,江春玉,刘明,李忠佩

导读:本文包含了不同温度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度,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

不同温度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芬,吴萌,江春玉,刘明,李忠佩[1](2019)在《不同培养温度下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红壤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布置不同温度下(15、25和35℃)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及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并分析土壤有机碳矿化与土壤理化性质和不同形态碳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培养前期(0~7 d),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快速下降,之后逐渐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温度升高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和矿化率。磷肥和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为1.31~1.75,施肥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Q10与有机碳、全量和速效氮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和胡敏酸碳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3种培养温度下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均与pH呈显着负相关,与有机碳和全氮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25℃和35℃培养时,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5期)

常强,吴再节,孙伟,刘翠兰,韦孝宇[2](2019)在《不同培养温度对大曲微生物种群变化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同顶温培养下的中温曲和中高温曲为样品,对其培养温度、感官理化指标以及培养和贮存微生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温曲挺火长,曲香好,但糖化力和发酵力低;培养过程中高温曲细菌数量多于中温曲,但酵母菌和霉菌低于中温曲,贮存过程中变化趋势相近。(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12期)

牛雪可,邱文,兰永哲,李文均,廖万清[3](2019)在《贵州省某热泉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不同温度胁迫下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贵州省某未开发热泉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细菌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R2A培养基,分别置于70、65、60、55、50、45、37以及25℃下对热泉细菌进行培养,涂布法对所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最大拟自然法法构建16s rRNA系统发育树,比较不同温度胁迫下,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共分离得到243株可培养细菌,归属于25个种、20个属、5个纲以及3个门;在属间水平上,α-变形菌纲细菌的多样性最为丰富;在菌株数量上,α-变形菌纲属于优势类群;不同温度培养下,所得到的优势菌不同,在60、55、50、45、37以及25℃6种培养温度下分离出的菌株在群落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差异,37℃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丰富。结论:该热泉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未发现的新类群;温度对群落的组成有显着影响,温度可能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相关。(本文来源于《贵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玉,郑笑,苏佳露,杨雅运,李芳[4](2019)在《不同培养温度对金佛山方竹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个种源(产地分别为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和贵州遵义市桐梓县)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 (Keng)P.C.Keng)种子进行了培养箱内温度控制萌发试验。随机抽样测定了2个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培养温度设置为8个梯度:16,18,20,22,24,26,28,30℃。结果发现,云南种源的种子长宽、千粒重显着大于贵州种源的种子。2个种源种子不同温度下的萌发率存在显着差异。贵州种源以24℃为最高萌发率,云南种源以26℃为最高,20℃与22℃下萌发率差异不显着。2个种源种子在26℃下胚根生长最快,与其它7个温度下的胚根长度相比呈显着性差异。金佛山方竹展叶时间随着温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总的来说金佛山方竹种子萌发喜低温。虽然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所需时间不同,但其在18~22℃能够萌发且生长良好。而相对高温易引起幼苗白化,对幼苗生长不利。因此在金佛山方竹实生苗繁殖时,控制萌发温度能有效提高萌发率。(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1期)

陈小敏,吴海冰,向泉桔,曾先富,张小平[5](2019)在《不同温度培养对香菇漆酶活性及转录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香菇新808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培养下漆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特征.通过平板培养法测定4种温度(20℃、25℃、28℃和30℃)对香菇菌丝圈及氧化圈的影响,通过液体发酵测定漆酶活性,并采用qPCR技术检测漆酶同工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漆酶的活性及转录表达存在明显差异.25℃培养条件下香菇菌丝圈及氧化圈最大,漆酶活性最强(114.11 U/mL);而30℃时的菌丝圈和氧化圈最小,漆酶活性低(47.52 U/mL).不同温度培养下漆酶同工酶基因出现差异性表达,以25℃为对照组,20℃培养条件下9个漆酶基因(Llac1-3、Llac5和Llac7-11)表达量上调,28℃处理下除Llac5和Llac7基因以外,其余8个漆酶基因表达量发生上调,而30℃处理组6个漆酶基因(Llac1-2、Llac4、Llac7-8和Llac10)表达量下调.表明20℃处理下有助于漆酶基因的表达,而30℃处理下则抑制了其同工酶基因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勇,胡海波,王增,黄玉洁,吕爱华[6](2018)在《凤阳山4种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培养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10,20,30℃条件下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动态。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土壤总有机碳(SOC)和DOC质量分数以柳杉林为最高,MBC则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3种形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均以杉木林为最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下,不同森林土壤的MBC质量分数总体上呈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DOC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后下降;20℃下,不同森林土壤MBC和DOC质量分数均呈相对缓慢下降;30℃下,不同森林土壤MBC质量分数先上升后下降,DOC质量分数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的趋势。同一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MBC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30℃>20℃>10℃,土壤DOC质量分数则表现为10℃>20℃>30℃。培养56 d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MBC和DOC质量分数的下降幅度高于杉木林、柳杉林。柳杉林和常绿阔叶林SOC和DOC质量分数显着高于杉木林(P<0.05),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培养的土壤DOC质量分数较低,而MBC质量分数则较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于星辰,刘倩,温智辉,杨学云,韩晓日[7](2018)在《不同肥力塿土、棕壤磷酸酶活性对土壤培养温度和含水量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土壤培养温度,含水量和肥力差异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以不同肥力(CK、NPKM)长期定位试验土壤(塿土、棕壤)为供试土壤,分别设定3个培养温度(-20、4和25℃)和3个水分处理(10%、25%和40%),避光培养2个月,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对培养温度响应不敏感;2)培养的土壤含水量显着影响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且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对于含水量25%处理,低肥力CK在土壤含水量为40%时,磷酸酶显着增加50%以上;3)土壤有机磷浓度与土壤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相同土壤有机磷浓度时,棕壤的磷酸酶活性始终大于塿土。因此,土壤水分是影响低肥力土壤有机磷积累-矿化动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而有机磷浓度是决定土壤磷酸酶活性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杨胜平,钱韵芳,章缜,程颖,谢晶[8](2018)在《不同培养温度下腐败希瓦氏菌模式菌株DSM6067差异蛋白质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腐败希瓦氏菌能够适应低温环境继续生长繁殖,是导致冷链流通过程中水产品腐败变质的优势腐败菌之一。运用Label-free非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对30、10℃和4℃培养温度下腐败希瓦氏菌模式菌株DSM6067所表达的蛋白质组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探明腐败希瓦氏菌在低温胁迫下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腐败希瓦氏菌生长的环境温度越低,其所表达的蛋白质种类数越多。检测分析共得到2 165条腐败希瓦氏菌蛋白质,其中30、10℃和4℃鉴定到的蛋白质条数分别为1 739、1 761和1 832。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蛋白涉及多种GO分类及KEGG通路,其中与能量代谢、催化活性、分子绑定功能相关的GO分类占较大比例。在这些差异蛋白中,与腐败希瓦氏菌模式菌株细胞膜脂肪酸合成相关的蛋白表达量相对较低,但4、10℃与30℃培养温度下相比差异较显着,且温度越低与细胞膜脂肪酸代谢相关的蛋白酶表达量越高。本研究为进一步探析腐败希瓦氏菌野生菌株适冷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20期)

曹丹丹,路浩,薛瑞旭,王欢,权海云[9](2016)在《不同培养温度对变异黄芪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温度对变异黄芪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对采集于内蒙古腾格里变异黄芪的茎、叶和花,运用表面消毒法和尖端菌丝挑取法将组织块分别置于20℃、28℃和室温(变温)条件下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与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技术进行种属鉴定,并计算多样性指数。504块组织块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410株,分属于10科15属23种,不同温度下分离到的内生真菌有所不同,Undifilum oxytropis为优势菌属,且在20℃时优势更为显着。多样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香农-维纳指数(H)为1.85,辛普森指数(D)为0.269,均匀度指数(E)为0.59,不同温度下多样性指数不同,28℃培养香农-维纳指数最高,20℃培养辛普森指数最大。结果表明,温度对内生真菌分离率有一定影响,对Undifilum oxytropis分离率的影响极其显着,而对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影响也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6年12期)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10](2016)在《培养温度对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模拟亚热带地区2种不同类型茶园土壤(黄壤和高山草甸土)在3种温度(10、20和30℃)下的有机碳矿化特征,分析有机碳矿化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47d培养期间内,土壤类型和温度对茶园有机碳矿化具有显着影响,并且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相同培养温度条件下高山草甸土茶园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常数k均显着高于黄壤,但矿化比例差异不显着,随着培养温度的增大,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20.90~91.88%(黄壤)和48.52~113.88%(高山草甸土),且高山草甸土有机碳Q_(10)值高于黄壤,说明有机碳含量丰富的高海拔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有机碳温度敏感性更高;低温培养条件下(<20℃)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均显着高于高温培养条件下,说明低温条件下有机碳矿化速率对升温更敏感,低温条件下(<20℃)高山草甸土茶园土壤平均Q_(10)值(2.05)显着高于黄壤(1.66),但高温条件下(>20℃),两者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了2种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土壤有机碳的潜在矿化量(C0)随温度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不同温度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不同顶温培养下的中温曲和中高温曲为样品,对其培养温度、感官理化指标以及培养和贮存微生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高温曲挺火长,曲香好,但糖化力和发酵力低;培养过程中高温曲细菌数量多于中温曲,但酵母菌和霉菌低于中温曲,贮存过程中变化趋势相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不同温度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芬,吴萌,江春玉,刘明,李忠佩.不同培养温度下长期施肥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特征研究[J].土壤.2019

[2].常强,吴再节,孙伟,刘翠兰,韦孝宇.不同培养温度对大曲微生物种群变化影响的研究[J].现代食品.2019

[3].牛雪可,邱文,兰永哲,李文均,廖万清.贵州省某热泉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不同温度胁迫下的变化[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4].张玉,郑笑,苏佳露,杨雅运,李芳.不同培养温度对金佛山方竹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19

[5].陈小敏,吴海冰,向泉桔,曾先富,张小平.不同温度培养对香菇漆酶活性及转录表达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张勇,胡海波,王增,黄玉洁,吕爱华.凤阳山4种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培养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

[7].于星辰,刘倩,温智辉,杨学云,韩晓日.不同肥力塿土、棕壤磷酸酶活性对土壤培养温度和含水量的响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

[8].杨胜平,钱韵芳,章缜,程颖,谢晶.不同培养温度下腐败希瓦氏菌模式菌株DSM6067差异蛋白质组分析[J].食品科学.2018

[9].曹丹丹,路浩,薛瑞旭,王欢,权海云.不同培养温度对变异黄芪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16

[10].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培养温度对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6

标签:;  ;  ;  ;  

不同温度培养论文-陈晓芬,吴萌,江春玉,刘明,李忠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