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文教育的本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育的本质,母语教学,大象无形
语文教育的本质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一辈子探究语文教育的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眼中的语文学科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不可机械地加以割裂。只有弄清语文学科的性质,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把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在他们心中撒播做(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期刊2019年31期)
殷培培[2](2019)在《反思语文教育的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文素养,促进人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语文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人,如果脱离了这一主体,语文教育就失去了意义。以人性作为突破点,反思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本文从这一角度,反思语文教育的本质。(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上旬)》期刊2019年08期)
殷培培[3](2019)在《语文教育的本质与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文素养,促进人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语文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人,如果脱离了这一主体,语文教育就失去了意义。以人性作为突破点,探讨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语文教育过程中,传授知识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基础手段,语文教育过程与人性的发展规律相契合。语文教育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最后回归人性。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分析语文教育的本质。(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9年16期)
乔洪涛[4](2019)在《语文教育的本质回归和目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博览群书,深研精读,不仅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也是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今天,重提"整本书阅读",既是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一种语文教育"回归",又是对新形势下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再认识。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提到"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1949年,《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也有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9年02期)
汪晓华[5](2018)在《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江西省首期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第二次集中研修心得》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素养""生命教育""信念教育""文本解读""庸常之恶""批判性思维"这一系列名词掀起的头脑风暴,应该是我们2018年8月在南昌参加江西省首期"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培训班最难忘的记忆了吧。的确,正如班主任詹艾斌老师所说的,我们这些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不应该拒绝教育教学理论的研修与指导,不能仅凭教学的经验、惯性来解决语文教学的可持续性问题,我们需要对语文教学有深入思考的(本文来源于《读写月报》期刊2018年30期)
苏玉成[6](2017)在《初中语文教育本质与大语文教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围绕初中语文教育本质与大语文教育进行展开论述,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一些教学特点,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一纸管窥,商榷同仁,并期待对自己形成有力的促进。(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7年12期)
李娜[7](2016)在《浅论高中语文生命教育的本质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研究生命教育的本质及源头方面,结合其他专家的综合研究及自身工作的教学实践,提出当前对于生命教育的教学重要意义及对孩子们的人文关怀。(本文来源于《知音励志》期刊2016年22期)
许曼[8](2016)在《高职语文教学回归人文教育本质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语文在工具化改革的道路上逐渐失去了其人文教育的本质,然而无论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还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乃至社会职业的发展都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提出了强烈的呼唤。从四个方面谈如何回归人文教育的本质:以文化传承为重点难点制定教学大纲;用课堂十分钟经典作品介绍激发读书兴趣;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做好课堂教学;创造性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本文来源于《辽宁高职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刘彦旭[9](2015)在《语文教育本质的探寻——来自现象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这个问题中不能自拔,却鲜有人寻求到解决途径,所以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呈现出两种极端现象:要么努力落实语言因素,要么做架空式的人文分析,导致语文课不再像语文课。归根到底,这是由于语文教育本质的失落。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态度启示我们要回到语文本身思考语文教育。本文是作者对其存在的"生活世界"的表达,语言产生于鲜活的生活形态,因此,语文教育也应该以生活的形态进行。语文教育最终要实现的是学生与文本的视域融合。(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聂剑平[10](2015)在《基于语文的本质属性对语文教育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理念已经在国家课程标准中得到确认。不过,从这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看,有关语文学科本质的理论认识还是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指导效果:大多数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什么原因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还没有进一步认清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因为"语文"与"语文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是不能够简单画等号。即使我们已经较好地把握了语文的性质,但如果不进一步(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5年04期)
语文教育的本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语文素养,促进人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语文教育的教育对象是人,如果脱离了这一主体,语文教育就失去了意义。以人性作为突破点,反思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了"人文性"的特点。本文从这一角度,反思语文教育的本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文教育的本质论文参考文献
[1]..一辈子探究语文教育的本质[J].上海教育.2019
[2].殷培培.反思语文教育的本质[J].文理导航(上旬).2019
[3].殷培培.语文教育的本质与回归[J].课外语文.2019
[4].乔洪涛.语文教育的本质回归和目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
[5].汪晓华.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江西省首期中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第二次集中研修心得[J].读写月报.2018
[6].苏玉成.初中语文教育本质与大语文教育分析[J].考试周刊.2017
[7].李娜.浅论高中语文生命教育的本质及意义[J].知音励志.2016
[8].许曼.高职语文教学回归人文教育本质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6
[9].刘彦旭.语文教育本质的探寻——来自现象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5
[10].聂剑平.基于语文的本质属性对语文教育再思考[J].中学语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