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类场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土地震工程,场地响应,非线性时域分析,场地条件
类场地论文文献综述
杨彦鑫,林大富,马建林,裴浩翔[1](2018)在《《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各类场地的地震响应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构造厚度为25 m的砂性土场地和黏性土场地,对这2种场地各设置与GB 50111—200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Ⅱ类、Ⅲ类、Ⅳ类场地相对应的3种剪切波波速水平,选取2条典型地震波作为出露输入地震波,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缩放至设防烈度对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析各类场地的非线性响应。结果表明:低烈度地震作用下,场地的放大作用比较明显,砂性土场地的剪应变大于黏土场地,最大谱加速度受到地震输入波、剪切波波速和场地性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8年08期)
张华,刘文锋,刘晓天,王召猛[2](2018)在《二类场地地震动参数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所选的49条Ⅱ类场地地震记录,在不同特征周期分组内建立位移、速度、加速度均值反应谱,并与规范反应谱进行比较分析,分析4种地震影响下加速度均值谱与规范反应谱的离散度。结果表明,均值谱与规范反应谱吻合程度较高,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期刊2018年08期)
张鹏,刘帅,文成龙[3](2018)在《西安地裂缝二类场地勘察标志层识别及勘探孔深度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地区性的地质灾害现象。目前,已发现的西安地裂缝有14条,对西安的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在西安地裂缝二类场地勘察过程中,通常是将上更新统和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作为勘探标志层。根据西安地形地貌及地层沉积特征,将西安地裂缝二类勘察场地划为3个亚区,提出在不同亚区采用相对应的判断地裂缝出露标志层以及勘探深度,对西安地裂缝二类场地的勘察方案布置及过程实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陈利文[4](2018)在《八度区Ⅲ类场地与Ⅱ类场地计算对比——以云南省保山市坤泰·驿路名门(二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勘察报告提供的场地类别是叁类,为节约建设成本,重新复核勘察设计资料,发现本工程场地条件符合二类场地要求,业主方要求勘察单位重新修改勘察报告,并请设计方按二类场地重新计算并修改施工图。(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8年21期)
袁江[5](2018)在《局部Ⅲ类场地类别改为Ⅱ类场地的做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某住宅小区场地内局部存在软弱土层,为Ⅱ类场地、Ⅲ类场地共存的情况。由于户型一致,不能因为场地类别不同导致结构设计的墙体数量、位置的不同,所以必须处理该软弱土层,使场地的性状统一。通过结构计算及经济性比较数据给出处理意见,并请业内专家评审通过。(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18年06期)
刘晓天,刘文锋,王树臣[6](2018)在《Ⅱ类场地概率性反应谱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谱的统计分析在结构抗震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使用peer更新后MSE方法收集49条Ⅱ类场地地震记录,与原方法 205条地震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通过Kolmogorov-Smirnov test,检验各周期点处反应谱值符合的概率分布模型。对Ⅱ类场地不同位移延性系数下弹塑性反应谱进行函数拟合,可为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研究表明,MSE法选波结果离散度较小,与规范整体更为接近,可以有效提高选波效率,减轻选波工作量。反应谱值的概率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极值I型分布、极值Ⅱ型分布,拟合函数与弹塑性反应谱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期刊2018年03期)
刘晓天[7](2017)在《Ⅱ类场地概率性反应谱及地震动参数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应谱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石,反应谱理论将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以等效荷载的方法来表示,据此用静力分析的方法对结构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为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工具。反应谱分析研究建立在选取合适的地震记录之上,由于地震记录是影响系统响应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选取合适的地震记录来建立反应谱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中外多种地震记录选取方法,在控制场地环境参数中的断层类型、震级、断层距离范围、V_(s30)和相对能量持时等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均方误差(MSE)对选取地震记录的影响,初选353条地震记录,使用FEMA450计算特征周期筛选出位于[0.35,0.50]区间范围内的49条地震记录并与仅考虑特征周期选取地震记录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通过MSE和特征周期T_g筛选出的地震记录反应谱整体离散度低于仅考虑特征周期T_g选取地震记录的结果,通过相对较少数量的地震记录获得与规范谱吻合更优的结果,可大大提高选取地震记录效率。(2)通过Kolmogorov–Smirnov假设检验,分析不同延性系数下弹塑性反应谱值在各周期点处的概率分布,其中对数正态分布、极值I型分布、极值II型分布通过率较高,说明在各周期点处,弹塑性反应谱同时符合这叁种分布,为预测各周期点处谱值分布提供概率依据。对不同延性系数折减下的弹塑性均值谱进行函数拟合,得到μ=1、μ=2、μ=4、μ=6、μ=8时弹塑性均值谱的拟合公式,为规范修订提供帮助。(3)基于所选地震记录,在叁个不同特征周期分组内分别建立位移、速度、加速度均值叁维谱,将规范谱叁维化进行比较,分析6、7、8、9四种地震影响下加速度均值谱与规范谱的离散度,结果表明均值谱与规范谱吻合情况较好。下一步研究可考虑从加速度叁维谱直接推出速度叁维谱,从而在已知某加速度谱值的情况下直接获取该情况下速度谱信息,为性态谱的改进奠定基础。(4)建立特征周期位于[0.35,0.50]的地震记录数据库,计算各地震影响下的加速度均值谱,结果表明同时考虑MSE和T_g所选地震记录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齐文浩,薄景山,王竞[8](2016)在《四类场地基本周期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场地基本周期是工程场地的重要特征参数。筛选了国内235个剪切波速完备的深达工程基岩工程地质钻孔,其中Ⅰ类场地14个,Ⅱ类场地125个,Ⅲ类场地84个,Ⅳ类场地12个,利用可反映土层结构影响的逐层单自由度法计算不同类别场地基本周期,并统计分析了这四类场地的基本周期的分布范围。计算结果表明:(1)四类场地的基本周期均大致呈正态分布,各类场地的平均值差别明显;(2)对于Ⅱ类、Ⅲ类和Ⅳ类场地而言,场地类别相邻的场地基本周期有重迭;(3)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场地类别不同,但基本周期相似的场地地震反应亦基本相同。(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6年03期)
毛华[9](2016)在《剪切波速对九江地区典型Ⅲ类场地的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迅速,国家兴建了很多重点工程,这些重点工程有的是建在地震多发或有大地震背景的高烈度地区,九江地区是中国中部内陆中强地震多发地区,近几年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在九江市彭泽县进行核电厂选址,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九江市武宁县进行了核电厂选址,地震部门为设计部门提供更加合理精确的抗震设防要求和设计地震动参数成了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研究的现状,主要的工作,九江地区几个重要的历史中强地震、地震活动性及地震地质构造情况,进一步论证了九江地区地震研究的必要性及意义,也为后续分析计算提供了部分参数,分析计算方法采用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和一维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以该方法分析,依托九江地区一个典型Ⅲ类场地项目,建立了土层反应分析的模型,结合数理统计,通过研究土层剪切波速的变异性对场地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对相应的影响范围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对剪切波速偏差对地表峰值加速度和特征周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绘制了相应图件。结论对一维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了一点参考,也为更合理的确定九江地区设计地震动的参数提供了一些参考。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9-01)
解朝朋[10](2016)在《地震作用下昆明地区Ⅲ类场地土对带塔楼结构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对带有塔楼的结构进行设计时,依据我国的抗震规范没有充分考虑地基土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这与结构实际的地震响应相比会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如要更加精确计算带塔楼结构的地震响应,得到实际状态下塔楼的振动形态,提高带塔楼结构的抗震性能,必须充分的分析上部结构与地基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运用ABAQUS建立了包括地基土与塔楼结构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弹塑性时程分析。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理了结构抗震分析基本理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桩土接触问题基本原理、模态分析求解理论及弹塑性时程分析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本文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取合适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模型。(2)对工程参数进行说明,确定地基土、钢筋和混凝土等材料的本构模型,给出建模步骤的关键点,选择合理的单元类型及单元大小。建立了考虑相互作用时包括地基土、基础和上部结构在内的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和只有上部结构的有限元模型。(3)对两种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模态分析,通过对两种模型的自振频率与周期、振型进行对比。得到主要结论为:考虑相互作用后各阶振型的自振周期均增大,并且对结构高阶振型的影响更大:结构的前叁振型类似,但高阶振型相差较大,并且未出现塔楼局部振动为主的振型。(4)依据规范选取符合一类场地条件的四条天然波和一条人工波,在考虑相互作用模型的地基土底部输入;将五条地震波通过土层自由场分析得到地表波,在只有上部结构模型的柱底端输入。首先进行地基土的地应力分析,然后分别对两种有限元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对比带塔楼结构的各层加速度峰值、各层相对基础的最大位移、各层最大层间位移和各层柱的最大剪力等地震响应指标,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类场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所选的49条Ⅱ类场地地震记录,在不同特征周期分组内建立位移、速度、加速度均值反应谱,并与规范反应谱进行比较分析,分析4种地震影响下加速度均值谱与规范反应谱的离散度。结果表明,均值谱与规范反应谱吻合程度较高,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场地论文参考文献
[1].杨彦鑫,林大富,马建林,裴浩翔.《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各类场地的地震响应对比研究[J].铁道建筑.2018
[2].张华,刘文锋,刘晓天,王召猛.二类场地地震动参数谱研究[J].工程建设.2018
[3].张鹏,刘帅,文成龙.西安地裂缝二类场地勘察标志层识别及勘探孔深度确定[J].岩土工程技术.2018
[4].陈利文.八度区Ⅲ类场地与Ⅱ类场地计算对比——以云南省保山市坤泰·驿路名门(二期)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8
[5].袁江.局部Ⅲ类场地类别改为Ⅱ类场地的做法[J].陕西建筑.2018
[6].刘晓天,刘文锋,王树臣.Ⅱ类场地概率性反应谱改进研究[J].工程建设.2018
[7].刘晓天.Ⅱ类场地概率性反应谱及地震动参数谱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7
[8].齐文浩,薄景山,王竞.四类场地基本周期对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6
[9].毛华.剪切波速对九江地区典型Ⅲ类场地的地表地震动参数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6
[10].解朝朋.地震作用下昆明地区Ⅲ类场地土对带塔楼结构的影响分析[D].云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