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安全气囊论文-姜强,段敏,孙宇菲

正面安全气囊论文-姜强,段敏,孙宇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面安全气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驾驶员安全气囊,约束系统,仿真优化

正面安全气囊论文文献综述

姜强,段敏,孙宇菲[1](2019)在《汽车正面碰撞驾驶员安全气囊仿真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计算机仿真方法研究驾驶员安全气囊的保护效果。建立驾驶员安全气囊模型以及约束系统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约束系统参数。结果表明,在正面碰撞中,优化后的驾驶员安全气囊对假人保护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6期)

谷阳阳,毕腾飞[2](2019)在《一起正面安全气囊未展开原因典型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解决汽车安全气囊质量鉴定领域难题。方法研究安全气囊工作原理和展开条件,结合车辆碰撞事故受损情况、材料分析方法和安全气囊控制电脑检测技术,分析判断安全气囊未展开原因。结果排除车辆安全气囊质量问题,认定安全气囊未展开原因是由碰撞导致。结论安全气囊未展开原因分析需要综合车辆碰撞受损情况和检测技术等各方面技术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汽车》期刊2019年07期)

顾瑶芝[3](2019)在《汽车正面碰撞双气室安全气囊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手中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每个家庭都几乎拥有一辆汽车,全国汽车数量急剧增长,道路交通事故也逐渐增多,因此研究汽车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汽车正面碰撞中,乘员约束系统是最主要的被动安全保护系统,而汽车正面安全气囊则是乘员约束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构成之一。汽车正面安全气囊主要是保护乘员头部、颈部、胸部等部位,是一种被动约束保护。但是对于一部分大体型的乘员来说,汽车碰撞产生的巨大惯性力容易使乘员头部击穿气囊与方向盘等汽车内饰发生硬性碰撞,造成更严重的伤害。现有的研究中大多针对法规中规定的第50百分位的男性假人(普通体型)进行研究,对第95百分位男性假人(大体型)的研究较少。因此为了提高正面碰撞中汽车正面安全气囊对大体型乘员的保护效果,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气囊结构,即前后双气室安全气囊,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了汽车正面碰撞的研究技术、不同身材假人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和汽车安全气囊研究现状等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现状。同时了解乘员损伤评价指标和国内外正面碰撞法规,通过假人缩放理论参考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的损伤极限值确定了第95百分位男性假人的损伤极限值,并确定了第50、95百分位两种假人模型的加权伤害指标计算公式,并以加权伤害指标作为本文对乘员安全性的评价依据。最后总结了研究思路并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借助基金项目支持,与某国企进行某车型的联合研发,做正面100%全宽碰撞的试验。在MADYMO软件中建立了原车型正面100%全宽碰撞的碰撞仿真模型,模型中包括基本车体结构、座椅、安全气囊、安全带、假人等。将实车试验采集的数据与仿真实验结果作对标验证,以此证明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在HYPERMESH中建立前后双气室安全气囊模型,气囊几何尺寸设计依据实车试验中气囊的尺寸,对气囊模型进行划迭线和网格的划分。在PRIMER中对气囊进行折迭,最后将双气室安全气囊导入MADYMO中定义气囊的一些基本参数,参数主要包括气囊仿真时间积分步长、气囊排气孔大小、气囊点爆时间、气体发生器参数等。将建立好的前后双气室安全气囊导入载有第95百分位假人的碰撞模型中进行仿真。影响气囊保护效果的参数有很多,比如气囊点火时间、排气孔大小、气囊拉带长度、气囊织物材料、气室质量流率大小等等。依据所查阅的相关文献,选取对气囊影响较大的几个参数,包括两个气室排气孔大小、点火时间、两个气室质量流率、两个气室拉带长度共7个参数进行筛选。通过灵敏度分析法,在7个参数中筛选得到对气囊的保护效果影响较大的5个参数,分别为:点火时间、两个气室质量流率、两个气室排气孔直径,其他参数对气囊保护效果影响较小。利用正交试验优化5个参数,发现优化后的双气室安全气囊在对第50百分位假人(普通体型)保护效果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大体型乘员的保护效果得到提升,综合伤害评估值较优化前下降了10.2%,较传统单气室安全气囊下降了30.6%。约束系统对大体型乘员的整体保护性能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对前后双气室气囊的优化达到了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6-01)

孙小光,商恩义,师玉涛,杨劲松,刘洋[4](2014)在《基于正面离位乘员保护的安全气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美国FMVSS208法规中对离位测试的要求,对某轿车进行了驾驶员侧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静态离位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乘员颈部伤害严重超标,不能满足法规要求。引入颈部作用力分解法,在对假人颈部伤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并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车满足FMVSS208法规要求,优化设计提升了该车型乘员离位保护性能。(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4年11期)

商恩义[5](2014)在《正面偏置碰撞试验中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吸能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正面偏置碰撞中驾驶员侧安全气囊(DAB)的吸能作用,在10款车型的正面碰撞试验中,测量假人颈部约束力、头部加速度,计算出气囊作用下头部加速度、头部降速和气囊吸收能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气囊作用下,在假人头部伤害允许指标(HIC)低于高性能限值情况下,假人头部平均降速为22 m/s,假人头部x向是主要吸能方向,气囊平均吸收动能为1.1 kJ,占总吸收能量的80%以上;x向吸收能量越高,对颈部保护效果越好。安全气囊的开发应以此为目标。因而,提高气囊在假人头部x向吸能作用,可直接提高气囊刚度,也可通过调整安全带约束强度来实现。(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李晓明[6](2014)在《正面碰撞试验中安全气囊展开的时间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气囊是汽车约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安全气囊在碰撞事故中能够很好的保护乘员,在车辆安全系统的开发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安全气囊匹配试验。汽车正面安全气囊匹配试验主要包括100%重迭正面碰撞试验、40%偏置碰撞、30°角碰撞、正面柱碰撞和钻入碰撞等。在气囊的匹配试验中,需要对气囊展开的时间特性进行分析,以便不断优化约束系统的设计,达到在交通事故中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交通标准化》期刊2014年07期)

刘鑫,张志勇[7](2011)在《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气囊缓冲特性多目标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MADYMO软件建立了汽车正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数值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人体的损伤响应进行研究。运用微型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安全气囊的动态特性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减少汽车碰撞试验次数与昂贵的试验成本,而且还能为工程人员提供多种方案以满足不同产品要求,在汽车碰撞安全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1年10期)

廖凤鸣,沈磊[8](2011)在《轻型客车正面安全气囊试验矩阵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在轻型客车安全气囊开发过程中,由于轻型客车存在明显的轴距变化而引起整备质量的变化,如何根据CAE分析结果,有效正确地制定安全气囊标定的试验矩阵,并对如何进行验证的理论及实际效果做了阐述。(本文来源于《轻型汽车技术》期刊2011年09期)

胡正才,于多年,李文强[9](2010)在《某轿车正面安全气囊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从建立气囊几何模型、有限元模型,到使用MADYMO软件与车身系统集成并进行仿真的可行方法,选取了气囊泄气孔直径、质量流动率、材料透气率3个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使用C-NCAP评分规则作为标准,最后得出了适合该气囊的一组较优参数。将此规律应用于整体模型,不但提高了安全气囊的保护性能,而且总结出了实用的安全气囊性能优化方法。(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0年11期)

胡正才,李文强,于多年[10](2010)在《某轿车正面安全气囊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气囊作为一种有效的碰撞损伤防护装置已广泛地应用在现代汽车中,但是,安全气囊在防止汽车乘员发生严重碰撞损伤和死亡的同时,由于气囊展开而导致的损伤事故以及因气囊质量而引发的纠纷仍有发生。为了提高安全气囊的保护效果,本文介绍了从建立气囊几何模型、有限元模型,到使用MADYMO软件与车身系统集成并进行仿真优化的可行方法,最后选取了气囊的某些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最后得出了适合该气囊的一组较优参数。(本文来源于《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0-07-15)

正面安全气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解决汽车安全气囊质量鉴定领域难题。方法研究安全气囊工作原理和展开条件,结合车辆碰撞事故受损情况、材料分析方法和安全气囊控制电脑检测技术,分析判断安全气囊未展开原因。结果排除车辆安全气囊质量问题,认定安全气囊未展开原因是由碰撞导致。结论安全气囊未展开原因分析需要综合车辆碰撞受损情况和检测技术等各方面技术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面安全气囊论文参考文献

[1].姜强,段敏,孙宇菲.汽车正面碰撞驾驶员安全气囊仿真与优化[J].汽车实用技术.2019

[2].谷阳阳,毕腾飞.一起正面安全气囊未展开原因典型案例研究[J].中国汽车.2019

[3].顾瑶芝.汽车正面碰撞双气室安全气囊的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9

[4].孙小光,商恩义,师玉涛,杨劲松,刘洋.基于正面离位乘员保护的安全气囊优化[J].汽车技术.2014

[5].商恩义.正面偏置碰撞试验中驾驶员侧安全气囊的吸能特性[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4

[6].李晓明.正面碰撞试验中安全气囊展开的时间特性[J].交通标准化.2014

[7].刘鑫,张志勇.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气囊缓冲特性多目标优化[J].信息系统工程.2011

[8].廖凤鸣,沈磊.轻型客车正面安全气囊试验矩阵确定方法[J].轻型汽车技术.2011

[9].胡正才,于多年,李文强.某轿车正面安全气囊性能仿真研究[J].汽车技术.2010

[10].胡正才,李文强,于多年.某轿车正面安全气囊性能仿真研究[C].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0

标签:;  ;  ;  

正面安全气囊论文-姜强,段敏,孙宇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