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祠论文-赵克生

乡贤祠论文-赵克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乡贤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清时期,乡贤祠祀,演化

乡贤祠论文文献综述

赵克生[1](2018)在《明清乡贤祠祀的演化逻辑赵克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乡贤祠祀的演化主要从乡贤祠祀规制、管理体制与地方人物祠祀系统内部结构性变动叁个方面展开,在明清王朝政府主导下通过两种模式达致的。一是直接的制度供给,从附学令渐次实行到雍乾管理体制形成,呈现纵向的、递进式的特点。一是通过调整地方人物祠祀系统的内部结构,经由改变或添加其他祠祀而发生功能转移,从而改变了乡贤祠祀对象与激励目标冗杂多样的情况,呈现横向的、交互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古代文明》期刊2018年04期)

侯书勇,牛齐培[2](2018)在《明清乡贤祠入祀制度演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乡贤祠是文庙的重要建筑,一直是地方祭祀的重要场所,在扬善惩恶、劝风引俗以及巩固国家地方政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祭祀乡贤的活动明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但长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明代乡贤祭祀制度自洪武开始至成化时期逐渐得到完善,但由于监管制度不完善,存在较多漏洞。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入祀制度更加完备。历经明清两代的发展,乡贤祠的作用更加突显,乡贤祭祀已成为国家治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来源于《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晓华[3](2016)在《乡贤祠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宁夏明清地方志资料为主》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是宁夏乡贤文化发展最繁荣的时期,以乡贤祠为代表的乡贤祭祀制度也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规范和完善。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明清时期的乡贤概念和乡贤标准都带有很强的封建儒家思想烙印,需要用社会主义新乡贤文化加以改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本文以明清时期宁夏地方志资料为主,试图系统阐述明清乡贤祠在地方乡贤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概念延伸、主要类型、社会功用等,以求教于方家。(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02)

[4](2012)在《嘉定县学尊经阁及名宦乡贤祠碑记》一文中研究指出夫学,所以造士也,而化民成俗之道,莫切于此。孟子称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岂非学校之设,其效必及于小民,而不专于士言之乎?朱子曰:学校为政事之本,道德之归。其敝也,以为虚文,而无与于道德、政理。呜呼!学校之为虚文,莫甚于今日矣。最下者,不过捃其弟子员,而课以科举之学,讲诵虽勤,谓遂足以端士习,未可信(本文来源于《科举学论丛》期刊2012年03期)

张玉娟[5](2009)在《明清时期乡贤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乡贤祠祭祀非常盛行,随着乡贤祠位置的固定,逐渐成为文庙祭祀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清统治者曾叁令五申乡贤祠的制度规定,尤其是明嘉靖以后的统治者,曾多次发布谕旨,严格限制乡贤祠的入祀条件和入祀程序,规定非德行称者不得入祀,非年久论定者不得入祀。入祀乡贤祠必须经过乡里公举,从县到省各级官员批示。国家如此重视乡贤祠祭祀与它的功能密切相关。乡贤祠助于教化人民,使他们见贤思齐,以乡贤为榜样。除此之外,乡贤祠有利于净化风俗,使民心归厚,所祀乡贤属于良吏、贤能范畴,祭祀他们就是在宣扬忠君爱国思想,不仅可以教化人民和官吏忠于国家,更有助于肃清吏治,让天下官吏以乡贤为榜样,乡贤祠无疑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工具。同时,乡贤祠是统治者崇德报功的方式,使有功德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死后能够永享俎豆、流芳百世。统治者能够借助乡贤祠的功能促使人民的行为自觉纳入他们所期望的轨道。(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9-05-01)

田冰,张玉娟[6](2009)在《明清河南乡贤祠的教化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乡贤祠是祭祀当地德行卓着人的祠堂。明代自嘉靖、万历开始,乡贤祠逐渐迁移到文庙,有的地方文庙就是学宫,有的地方把学宫建在文庙内或文庙旁,更能突出乡贤祠的教化功能。为官一方的乡贤主要通过推广礼教、宣扬道德规范、旌德扬善、惩恶规过以及管理者的身教等形式教化本乡百姓,引导百姓施善避恶,净化当地社会风俗。以言传身教为主体的教谕、训导通过向士人传授儒家经书、程朱理学等途径以及自身的表率作用和乡贤祠的直观接触,教化士人。由于乡贤祠的教化,使一些百姓、士人见贤思齐,促成百姓向士人靠拢、士人向乡贤靠拢,有助地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本文来源于《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魏峰[7](2008)在《从先贤祠到乡贤祠——从先贤祭祀看宋明地方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宋代地方先贤祠祭祀对象的分析,说明宋代地方先贤祠在选择祭祀对象时,并没有把受祭者与他的里籍的联系的联系作为首要条件,而受祭者的声望或学术背景则是决定性因素。可是,到了明代,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地方乡贤祠受祭者的籍贯成为决定因素。说明宋明两代,由于科举制度的变化,地方社会势力的成熟程度有很大差异。(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9期)

赵克生[8](2005)在《明代地方庙学中的乡贤祠与名宦祠》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的乡贤祠、名宦祠在继承前朝之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二祠得以全面普及化和制度化,并与庙学紧密结合。乡贤祠与名宦祠是由国家、地方与民间叁者共同构建,虽然出现冒滥之弊,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祭祀乡贤、名宦具有崇德报功、教化民众的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乡贤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乡贤祠是文庙的重要建筑,一直是地方祭祀的重要场所,在扬善惩恶、劝风引俗以及巩固国家地方政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祭祀乡贤的活动明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但长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明代乡贤祭祀制度自洪武开始至成化时期逐渐得到完善,但由于监管制度不完善,存在较多漏洞。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入祀制度更加完备。历经明清两代的发展,乡贤祠的作用更加突显,乡贤祭祀已成为国家治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乡贤祠论文参考文献

[1].赵克生.明清乡贤祠祀的演化逻辑赵克生[J].古代文明.2018

[2].侯书勇,牛齐培.明清乡贤祠入祀制度演变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王晓华.乡贤祠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宁夏明清地方志资料为主[C].第二届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2016

[4]..嘉定县学尊经阁及名宦乡贤祠碑记[J].科举学论丛.2012

[5].张玉娟.明清时期乡贤祠研究[D].河南大学.2009

[6].田冰,张玉娟.明清河南乡贤祠的教化功能[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7].魏峰.从先贤祠到乡贤祠——从先贤祭祀看宋明地方认同[J].浙江社会科学.2008

[8].赵克生.明代地方庙学中的乡贤祠与名宦祠[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

标签:;  ;  ;  

乡贤祠论文-赵克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