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塔联体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桥梁工程,斜拉桥,模型实验,联塔
双塔联体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刘兆丰,戴显荣,赵人达,杨永清,王晓阳[1](2009)在《双塔联体分幅斜拉桥塔结构模型实验索力测试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甬江特大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对其整个联塔结构进行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针对模型试验中加载斜拉索的布置位置、数量及索力的确定,提出了最少索数的索力优化方法,编制了相应的数值程序。在满足预期目标的前提下,以最少斜拉索数量为原则,确定了试验中斜拉索的优化布置及相应的优化索力及各级加载索力,对优化索力和试验中的测试索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索力优化方法可行,两联塔之间索力相互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09年06期)
刘兆丰,赵人达,戴显荣,杨永清,王晓阳[2](2009)在《四索面双塔联体分幅斜拉桥塔结构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联塔分幅斜拉桥中塔结构的安全可靠,以宁波甬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进行整体桥塔3∶40缩尺模型的2种斜拉索分级加载试验,以研究联塔结构的力学行为。在满足目标状态要求的前提下,以斜拉索数量最少为原则,确定试验中斜拉索的优化布置及相应的优化索力。试验测得的结构变形、控制断面应力和斜拉索的索力与计算值吻合较好。试验结果表明:斜拉索数量最少优化方法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提高了斜拉索的利用率;在2种工况加载过程中,未出现结构开裂情况,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安全、合理,结构整体受力性能良好,但联塔部位混凝土出现局部拉应力,为相对薄弱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戴显荣[3](2009)在《双塔联体分幅斜拉桥塔结构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甬江大桥为背景,进行联塔结构模型试验,通过全过程加载试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联塔结构的抗弯承载力和极限状态。根据试验现象和荷载-位移关系,总结了在弹性阶段、开裂阶段结构的变形特征。试验结果符合理论分析规律,结构有较大的安全储备。(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09年10期)
双塔联体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确保联塔分幅斜拉桥中塔结构的安全可靠,以宁波甬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进行整体桥塔3∶40缩尺模型的2种斜拉索分级加载试验,以研究联塔结构的力学行为。在满足目标状态要求的前提下,以斜拉索数量最少为原则,确定试验中斜拉索的优化布置及相应的优化索力。试验测得的结构变形、控制断面应力和斜拉索的索力与计算值吻合较好。试验结果表明:斜拉索数量最少优化方法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提高了斜拉索的利用率;在2种工况加载过程中,未出现结构开裂情况,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安全、合理,结构整体受力性能良好,但联塔部位混凝土出现局部拉应力,为相对薄弱部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塔联体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兆丰,戴显荣,赵人达,杨永清,王晓阳.双塔联体分幅斜拉桥塔结构模型实验索力测试结果分析[J].实验力学.2009
[2].刘兆丰,赵人达,戴显荣,杨永清,王晓阳.四索面双塔联体分幅斜拉桥塔结构模型试验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9
[3].戴显荣.双塔联体分幅斜拉桥塔结构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J].公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