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本草论文-宋雪萍

食疗本草论文-宋雪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食疗本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孟诜,《食疗本草》,食疗养生思想

食疗本草论文文献综述

宋雪萍[1](2019)在《孟诜与《食疗本草》养生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养生本于饮食,古中华的饮食养生在先祖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长寿的不断追求中演变发展。至唐代时,社会环境的安定、文化交流的多元,官贵富商追求生活品味,道士高僧偏重身心保健与饮食养生等都对食疗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孟诜乃唐代名医孙思邈弟子,医者关注生命健康长寿的本心和为官者专司其事的本职促使其对食疗的研究兴趣日浓,他在老师《千金·食治》的基础上,着成中国古代首部食物疗法专着——《食疗本草》,不但建立起完整的食疗养生体系,而且完善了食疗着作的文本体例。一方面,《食疗本草》以中华民族历来的贵生重食理念为依托,确立起未病先防、食疗为主的饮食养生原则,又在传统“中和”观念的影响下提倡与天、地、人相和的叁因制宜法则,强调“守中以致和”的饮食物搭配和摄入禁忌,并且兼容古代食养、食治使得广义的食疗内容最终形成。另一方面,《食疗本草》在“食治”篇的基础上进一步综汇和吸收前代食经、本草、医药和农书经典,以自身实践经验作为增补和修正,并将药物炮制服用方式和食物烹饪手法巧妙结合,突破了传统典籍各自记述食物性状的体例,建立了合食宜、食忌、食疗方为一书的实用性着作,完善了食疗着作的文本体例。在思想内容和着作体例上都推动了食疗真正的脱离本草和医药领域,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分支学科。此外,《食疗本草》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后世所构建的食疗学体系,其对美容学、养生学等方面做出的贡献等内容亦值得认真梳理和研究。(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周庆兰,樊志民,齐文涛[2](2018)在《《食疗本草》食疗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孟诜《食疗本草》记载了常见食物的食性、食忌、食宜与食方,其中蕴含了防治并重、过犹不及、因人因时因地服食等深刻而珍贵的食疗思想。防治并重指用食物进行病前预防和病后治疗;过犹不及指食物食用的数量和时间都须有度,不宜过多过久;因人因时因地服食指选用食物须据人体情况、地域差异和时间节律;以有情益五脏指通过食用动物器官达到安养人体脏器的功效;关注食物间的冲与和指以食物搭配宜忌为指导选择有益的食物组合。《食疗本草》作为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着,其与后世着作共同承载了中华食疗思想的主干,维系并促进着人民的健康。在当今这个格外注重健康的时代,挖掘并强调这些思想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8年06期)

陈光明[3](2017)在《“一带一路”助推中医食疗本草养生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简介政协委员高级医药工程师科技先进工作者湖北保康医院院长本草酵素技术发明创始人湖北药王中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古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本文来源于《中国企业报》期刊2017-07-25)

王家葵[4](2016)在《食物治病:《食疗本草》》一文中研究指出"药食同源"为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却很少有人去追问,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修务训》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算是对艰难时世的追忆1。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种"叶大根黄"(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6年04期)

刘利娜[5](2016)在《敦煌残卷《食疗本草·棐子》之“鬼毒恶疰”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文字的古形古音古义,可以帮助读懂古书,链接古今。前人对于《食疗本草》训释诸多,就《食疗本草·棐子》中的"鬼毒恶疰"前人考释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两种:"鬼毒,恶疰"和"恶毒鬼疰"。笔者通过字形和音训,参考传世文献《本草衍义》《本草经疏》《本草再新》,讨论"鬼毒恶疰"非"恶毒鬼疰"的误乙,也不应断为"鬼毒,恶疰",并作出结论。(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6年03期)

[6](2014)在《食疗本草残卷说明》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疗本草》,唐·孟诜撰。掌禹锡说:"《食疗本草》,唐同州刺史孟诜撰。张鼎又补其不足者八十九种,并旧为二百二十七条。"凡□□□李时珍《本草纲目》采用17种:草部2种,谷部3种,药部3种,果部1种,鳞部6种,禽部2种。这书久经亡佚,到明代已不完全。这残卷虽属一鳞半爪,也足珍贵,于此可以说明祖国医学中的食物疗法在唐代已有相当的发展。孟诜在《旧唐书》本传中说道:"诜年虽晚暮,志力如壮,尝谓所亲曰:若能保身养性者,当须善言不离口,良药不离手"。可见孟诜是一位研究本草的人物,并注意到保身养性之学。(本文来源于《“医史研究会”百年纪念文集》期刊2014-07-01)

李明[7](2013)在《《〈食疗本草〉译注》商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郑金生、张同君先生译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食疗本草〉译注》存在的误校、误注、误译问题,列出十则进行商榷,指出其失误之处,以期对该书的修订和读者准确把握该书有一些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赵树明,李萍[8](2012)在《《食疗本草》中食疗理论在“治未病”中的辩证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食疗本草》〔1〕是我国唐代的一部食疗专着,为孟诜所着,经张鼎增补后为名。孟氏原书归纳总结了唐以前的食疗药物及食治验方,收载了本草138种,后由张鼎增补89种,并旧为227条,分3卷。(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孙晓生[9](2011)在《《食疗本草》的学术成就及现代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孟诜的《食疗本草》以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米谷、菜蔬、瓜果、动物为主要药用来源,阐述其药理作用、食用方法、炮制过程、治疗效果、服食禁忌、烹饪加工及储存方法,该书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对食疗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阐述了其两大贡献:一是记载了大量食用本草,二是确立食疗基本原则,并归纳筛选了其常用且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食物,进行了现代应用方面的探讨。(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1年05期)

周贻谋[10](2010)在《鲈鱼益脾胃 鳜鱼补羸虚——解读最早的营养食疗专着《食疗本草》(叁)》一文中研究指出鲈鱼、鳜鱼(桂鱼)、青鱼和鱼等,都是《食疗本草》首次收载于药物学着作之中的。下面分别予以介绍。鲈鱼,《食疗本草》言其"安胎补中,作鲙尤佳"。鲈鱼自古就以味美着称。据文献(本文来源于《长寿》期刊2010年12期)

食疗本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孟诜《食疗本草》记载了常见食物的食性、食忌、食宜与食方,其中蕴含了防治并重、过犹不及、因人因时因地服食等深刻而珍贵的食疗思想。防治并重指用食物进行病前预防和病后治疗;过犹不及指食物食用的数量和时间都须有度,不宜过多过久;因人因时因地服食指选用食物须据人体情况、地域差异和时间节律;以有情益五脏指通过食用动物器官达到安养人体脏器的功效;关注食物间的冲与和指以食物搭配宜忌为指导选择有益的食物组合。《食疗本草》作为现存最早的食疗专着,其与后世着作共同承载了中华食疗思想的主干,维系并促进着人民的健康。在当今这个格外注重健康的时代,挖掘并强调这些思想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疗本草论文参考文献

[1].宋雪萍.孟诜与《食疗本草》养生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周庆兰,樊志民,齐文涛.《食疗本草》食疗思想研究[J].农业考古.2018

[3].陈光明.“一带一路”助推中医食疗本草养生文化[N].中国企业报.2017

[4].王家葵.食物治病:《食疗本草》[J].文史知识.2016

[5].刘利娜.敦煌残卷《食疗本草·棐子》之“鬼毒恶疰”考释[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

[6]..食疗本草残卷说明[C].“医史研究会”百年纪念文集.2014

[7].李明.《〈食疗本草〉译注》商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8].赵树明,李萍.《食疗本草》中食疗理论在“治未病”中的辩证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9].孙晓生.《食疗本草》的学术成就及现代应用[J].新中医.2011

[10].周贻谋.鲈鱼益脾胃鳜鱼补羸虚——解读最早的营养食疗专着《食疗本草》(叁)[J].长寿.2010

标签:;  ;  ;  

食疗本草论文-宋雪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