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钢筋本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钢筋本构,剪力墙,DIANA
钢筋本构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岩[1](2019)在《基于DIANA有限元软件的不同钢筋本构模型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钢筋本构关系模型在有限元软件模拟剪力墙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中的应用,选取规范给出的常用双折线模型以及M-P本构模型,通过DIANA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并与实际的剪力墙拟静力试验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使用M-P本构的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M-P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剪力墙在低周循环往复荷载下的滞回性能。为后续有限元软件模拟剪力墙受低周往复荷载提供了新的建模思路。(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6期)
仇建磊,贡金鑫[2](2019)在《考虑屈曲影响的钢筋滞回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在拉压循环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受压屈曲现象,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受压应力软化效应,传统的钢筋滞回本构模型无法对其进行描述。在Bouc-Wen模型基础上进行修正,引入屈服后刚度比调整公式,建立考虑屈曲影响的钢筋滞回本构模型,并结合Newton-Raphson迭代法给出模型详细计算流程,该模型能够同时描述刚度退化、强度退化以及受压应力软化效应等钢筋滞回特性。模型滞回特性由7个基本参数进行控制,根据所收集的钢筋单轴拉压循环试验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参数识别。之后考虑钢筋长细比、屈服强度以及强屈比的影响,对参数识别结果进行拟合,给出各控制参数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保华,易督航,方亮[3](2018)在《秸秆灰分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试验及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适用于灰分混凝土与月牙纹钢筋的粘结-滑移(τ-s)本构模型,将灰分等量替代水泥质量的0、5%、10%、15%掺入混凝土中,用以制备C20、C30、C40强度等级的灰分混凝土粘结试件。采用中心拔出的方法,获得灰分混凝土与月牙纹钢筋τ_1-s_1曲线;在τ_1-s_1曲线基础上,建立灰分混凝土与3种不同直径(12、16、20 mm)月牙纹钢筋τ-s本构模型;并通过扫描电镜法从微观角度解释不同灰分掺量下灰分混凝土τ_1-s_1曲线的变化原因;最后利用ABAQUS中的spring2单元对中心拔出试验进行仿真模拟以验证该文提出的τ-s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灰分混凝土与月牙纹钢筋的粘结破坏模式主要为混凝土劈裂破坏和拔出破坏,劈裂-拔出破坏仅出现在灰分掺量15%、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0、钢筋直径12 mm的粘结试件中;当灰分掺量为5%时,混凝土微观结构连续密实,粘结性能最优,灰分掺量增至15%,引起混凝土微观形貌由连续密实向疏松多孔转变,导致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降低52%,灰分混凝土与月牙纹钢筋粘结性能相应减弱,τ-s本构模型中形状参数也随掺量的改变而改变。该文提出的τ-s本构模型曲线拟合决定系数为0.94,拟合曲线决定系数方差为0.001,相对于Harajliτ-s本构模型拟合曲线决定系数方差0.002降低了50%,其拟合稳定程度优于Harajliτ-s本构模型。(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雷燕云,谢旭[4](2018)在《修正的Giuffre-Menegotto-Pinto钢筋滞回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Giuffre-Menegotto-Pinto钢筋滞回本构模型(MP模型)发生小幅卸载再加载履历(小幅循环)时存在应变和刚度突变、高估材料强度缺陷的问题,通过定义钢筋材料的弹性域半径引入新的小幅循环判别方法,将小幅循环分为2种类型,提出对小幅反转点重新赋值的修正方法,消除不合理的履历;应用修正后的MP模型和Mander混凝土模型,开发基于空间纤维梁单元理论的RC结构弹塑性分析程序;分析含小幅循环的钢筋滞回曲线、模拟RC柱的拟静力试验结果,检验修正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修正的MP模型发生小幅循环时履历合理,避免了原模型刚度和应力偏大的问题;修正模型改进了RC结构中钢筋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履历,在弹塑性分析中有较好的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雷燕云[5](2018)在《考虑锈蚀影响的钢筋滞回本构模型及结构地震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应力-应变滞回本构模型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既有的钢筋滞回本构模型不考虑锈蚀的影响,不能精确模拟锈蚀钢筋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导致含有钢筋锈蚀的服役结构抗震性能缺乏有效的计算方法。本文以建立锈蚀钢筋的滞回本构模型为目的,以最常用的钢筋本构——MP模型为基础,改进了既有模型中不合理的应力-应变路径;对人工腐蚀试验得到的锈蚀钢筋进行单调和循环荷载试验研究,标定了锈蚀钢筋滞回本构模型所需的材料参数;用本文建立的锈蚀钢筋滞回本构模型分析考虑钢筋锈蚀作用的桥墩滞.回性能,评价锈蚀对服役桥墩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论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用材料弹性域半径判断小幅循环的方法;将小幅循环分为两种类型,提出小幅反转点重新赋值的方法修正既有MP模型中不合理的应力-应变路径。(2)比较MP模型及修正双曲面模型对HRB400带肋钢筋试验应力-应变曲线的模拟效果,分析两种模型的优缺点。(3)采用中性盐雾试验获得锈蚀钢筋试件,以截面损失率描述钢筋的锈蚀程度;通过单调和循环加载试验测定适用于不同锈蚀程度HRB400带肋钢筋的MP模型材料参数。(4)应用修正的MP钢筋模型和Mander混凝土模型开发了钢筋混凝土空间纤维梁单元弹塑性分析程序;以一座35米跨径的两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分析纵筋和箍筋锈蚀对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论文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钢筋在反复荷载下的履历曲线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本文修正的MP模型可以消除原计算模型中存在的在小幅卸载再加载应变履历下不合理应力路径问题。(2)修正双曲面模型虽然可以模拟屈服平台的变化,但是计算过程相对较复杂,且收敛性差、计算效率低,因此实用性不及MP模型。(3)锈蚀对钢筋的材料强度及滞回环形状影响较小,但会降低钢筋的延性。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中,若钢筋锈蚀率和应变均不超过10%,可以通过折减钢筋截面积的方法考虑锈蚀影响。(4)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纵向钢筋的锈蚀会导致桥墩承载力与耗能能力降低;锈涨引起的保护层混凝土脱落对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主要为初始阶段的结构刚度下降。(5)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纵筋锈蚀及保护层混凝土脱落对钢筋应力-应变履历的影响显着,会造成钢筋的应力增大,增加其断裂、屈曲的可能性,导致桥墩由延性破坏转向脆性破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01)
管俊峰,张谦,王丹,姚贤华,王伟夙[6](2018)在《600MPa级新型抗震钢筋受力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600MPa级新型抗震钢筋受力特性与本构模型.通过试验测试得到不同直径的600MPa级新型抗震钢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确定600MPa级新型抗震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极限强度、强屈比等强度指标;研究其弹性模量、断后伸长率、最大力总伸长率等变形指标.结果表明:600MPa级新型抗震钢筋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其强度与变形指标均符合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内外规范对抗震钢筋的要求.基于试验结果,给出600MPa级新型抗震钢筋拉伸本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和特征值.研究成果可为配置600MPa级新型抗震钢筋建筑结构中的设计、理论分析及受力钢筋数值模型的合理建立等提供试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徐鹏飞[7](2017)在《拆除爆破中钢筋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普遍的结构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建构筑物失去价值后常利用控制爆破技术将其拆除。目前,我国爆破拆除技术理论相对工程实践较为落后。工程实践表明,依赖于工程经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践需要,有必要深入开展爆破拆除理论研究。拆除爆破工程具有不可重复性,而室内外试验受到试验周期长、费用高、试验条件不具备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使得有限元分析显得非常经济、有效,在爆破方案设计、分析和评估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拆除爆破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可靠性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选取适当的混凝土材料模型是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前提。目前,多数学者采用随动硬化模型(MAT3)以及脆性损伤模型(MAT96),而这两种模型均不能很好地反映混凝土材料在不同荷载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虽然少数学者应用混凝土损伤模型(MAT72R3)和连续盖帽模型(MAT159),但在模型参数选取方面往往依靠经验或引用文献,对混凝土模型自身研究较少。其次,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拆除趋向高度高、体积大、配筋密集复杂等方向发展,采用整体式模型不能充分考虑钢筋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分离式模型和组合式模型需耗费大量计算资源和时间,且钢筋与混凝土相互作用复杂,数值模拟结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混凝土材料模型以及钢筋混凝土本构模型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拆除爆破工程案例,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结构爆破拆除失稳倒塌内力进行有限元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理论分析了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针对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中硬化延性参数(AH、BH、CH和DH)与软化延性参数(AS和BS)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运用LS-DYNA采用单个立方体单元测试法对模型单元尺寸效应以及模型在单轴拉伸、单轴压缩和叁轴压缩作用下的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和验证。研究发现: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在单轴受压条件下具有单元尺寸无相关性,在单轴拉伸条件下,模型单元尺寸越小,混凝土延性越大,而该模型基于断裂能准则,消除了其在单轴拉伸条件下的单元尺寸效应;硬化延性参数AH、BH和CH对混凝土在3种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峰值强度应变均有不同程度影响,硬化延性参数DH对3种不同受力条件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均没有影响;软化延性参数AS是控制混凝土受压软化阶段参数,对混凝土受拉力学性能没有影响,单轴和叁轴压缩条件下,AS越大,混凝土软化延性越强,而软化延性参数BS对3种不同受力条件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均没有影响;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全部采用自带默认参数时可以很好的描述混凝土在峰值强度前的应力-应变关系,而该模型可以准确描述不同等级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则只需修正模型参数中软化延性参数AS,即令AS=2。(2)理论分析了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通过修改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BH、AS和fc给出了一个约束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约束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来简化箍筋,可以将箍筋对混凝土的作用以混凝土屈服强度提高和变形能力增强的形式来体现。在此基础上,采用组合模量的方法理论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拉伸和压缩力学行为,通过修改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参数E、ft、wf、ft1、BH、AS和fc,给出了一个钢筋混凝土本构模型,该模型综合了混凝土受拉和受压损伤、应变率效应,考虑了钢筋混凝土受拉刚化效应、受压箍筋约束效应以及配筋率对受拉刚化效应的影响。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钢筋混凝土本构模型来模拟钢筋混凝土,保证了计算精度和受力特征,加快了计算速度,简化了建模工作量。(3)结合拆除爆破工程实例,利用本文建立的钢筋混凝土本构模型,在一定假设的前提下,建立了单榀框架和空间框筒结构数值分析模型,给出了数值模型建立过程中简化处理方法,并采用逐次拆除立柱的方法研究了结构在支撑立柱爆破后的内力重分布,比较了两种结构在失稳倒塌过程中的内力变化及破坏模式,确定了排间柱爆破延时时间。研究表明,拆除底层第1排柱时,单榀框架和空间框筒结构因内力分布平衡而不会发生破坏倒塌,第1、2排柱间延时时间可为0.3s到0.75s之间;在拆除底层第1排柱的基础上,延时0.5s拆除底层第2排柱,单榀框架和空间框筒结构因内力分布未达到新的平衡而发生破坏倒塌,框架结构以梁受弯破坏引起失稳倒塌,框架结构第2、3排柱间延时时间可为0.25s到0.75s之间,而框筒结构以立柱受压剪破坏引起失稳倒塌,框筒结构第2、3排立柱间延时时间可为0.15s到0.5s之间;在延时拆除底层第1、2排柱的基础上,延时0.33s拆除底层第3排柱,框架结构仍以梁受弯破坏引起失稳倒塌,框架结构第3、4排柱间延时时间可为0.15s到0.4s之间,而框筒结构以梁受弯破坏和立柱压剪破坏两者相结合的破坏方式引起失稳倒塌,框筒结构第3、4排柱间延时时间可为0.10s到0.25s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期刊2017-03-23)
梅竹,吴斌,杨格[8](2016)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本构模型参数的在线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子结构拟动力试验中数值子结构的可靠性,模型参数在线识别与更新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采用纤维模型建立数值子结构时,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参数的选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该文提出了基于隐性卡尔曼滤波器在线识别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参数的方法。首先,对材料本构模型参数进行分类,定义了本构参数与非本构参数,提出了约束混凝土与非约束混凝土的一致本构方程。然后,针对观测量为混凝土应力的情况进行数值仿真分析,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最后,通过修改Open Sees源代码,实现了此方法在观测量为构件恢复力情况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较高的精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6年07期)
程米春,刘华伟[9](2015)在《钢筋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在ABAQUS纤维梁单元二次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所提供的用户自定义材料接口UMAT,采用FORTRAN语言开发了适用于ABAQUS纤维梁单元的材料单轴本构模型,其中包括Scott-Kent-Park混凝土单轴滞回本构模型和Menegotto-Pinto钢筋单轴滞回本构模型。同时对国内外已有学者完成的钢筋混凝土柱和框架的试验进行力学性能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开发材料子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提供较精确合理的材料本构模型。(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魏民,杜荣强[10](2015)在《基于ANSYS的不同本构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已有混凝土受压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不同实验条件下同等级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混凝土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域,选取域的上、下边缘值作为结构分析的本构基础。用ANSYS软件对相同配筋条件下不同本构关系的同等级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分析,以考察钢筋混凝土梁在相同受力条件下抗弯等性能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5年03期)
钢筋本构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筋在拉压循环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受压屈曲现象,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受压应力软化效应,传统的钢筋滞回本构模型无法对其进行描述。在Bouc-Wen模型基础上进行修正,引入屈服后刚度比调整公式,建立考虑屈曲影响的钢筋滞回本构模型,并结合Newton-Raphson迭代法给出模型详细计算流程,该模型能够同时描述刚度退化、强度退化以及受压应力软化效应等钢筋滞回特性。模型滞回特性由7个基本参数进行控制,根据所收集的钢筋单轴拉压循环试验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参数识别。之后考虑钢筋长细比、屈服强度以及强屈比的影响,对参数识别结果进行拟合,给出各控制参数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筋本构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岩.基于DIANA有限元软件的不同钢筋本构模型的对比分析[J].山西建筑.2019
[2].仇建磊,贡金鑫.考虑屈曲影响的钢筋滞回本构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9
[3].刘保华,易督航,方亮.秸秆灰分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试验及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8
[4].雷燕云,谢旭.修正的Giuffre-Menegotto-Pinto钢筋滞回本构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5].雷燕云.考虑锈蚀影响的钢筋滞回本构模型及结构地震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8
[6].管俊峰,张谦,王丹,姚贤华,王伟夙.600MPa级新型抗震钢筋受力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
[7].徐鹏飞.拆除爆破中钢筋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
[8].梅竹,吴斌,杨格.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本构模型参数的在线识别[J].工程力学.2016
[9].程米春,刘华伟.钢筋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在ABAQUS纤维梁单元二次开发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15
[10].魏民,杜荣强.基于ANSYS的不同本构模型的钢筋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J].安徽建筑.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