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古代山水散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与朱元思书》,文言文,山水散文,深度教学
古代山水散文论文文献综述
杨小军[1](2018)在《初中古代山水散文的深度教学思考——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叁单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现实尘嚣中解脱,寻找林泉志趣,自古以来就是士大夫的共同理想。这些文人雅士行走在山林草泽之间,他们观阁楼,眺树林,描山绘水,吟月唱湖,把美丽、幽静的山川作为现实碰壁后受伤灵魂的栖息花园。他们借山水抒情言志,将自己的情感、志趣、追求、抱负寓寄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中,留下众多的脍炙人口的山水名篇。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里,八年级上册第叁单元就收录了四篇山水小品文章:郦道元的《叁峡》、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苏轼(本文来源于《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期刊2018年04期)
李志峰[2](2009)在《论中学语文课程中古代山水散文的现代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目标非常明确,要求学生对古代诗文有相当数量的积累并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从而“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教材中的古代山水散文大都描写山形水势、河流湖泊、林泉禽鸟,其中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这些描写直观而形象,或壮美、秀丽,或朦胧、清新,很容易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想象,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因此在历史上它们深受世人青睐。在中学生成长成熟并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通过古代山水散文教学对他们进行价值观念教育是很好的途径之一。它将有助于引导他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优秀价值观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此,本文以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优秀价值观念为背景,以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念教育为目的,围绕“如何对现行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古代山水散文进行现代解读”展开讨论。在第一章中,论述了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并对其变化动向作了背景透视。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文化基本价值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力图把握经典古代山水散文进行现代解读的新语境。第二章重点论述了现代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一方面列举了现代语文教育与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困境和问题,并做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古代山水散文的现代解读作了必要的界定和说明。另一方面在把握现代社会时代特征前提下,结合中学生价值观念变化动向对经典古代山水散文中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优秀价值观念内涵进行了新的阐释。第叁章集中对这些优秀价值观念中的永恒价值和意义进行了现代解读。主要尝试了两个解读角度:其一是作品所展示的人类共同境遇的角度;其二是中学生情感发展状况和需要的角度。(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9-04-16)
魏一媚[3](2008)在《江山也要文章捧——论浙江古代山水散文的发展及旅游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古代山水散文在浙江古代山水旅游文学中的量是巨大的,它虽后于浙江古代山水诗词的出现,但它一诞生就如一颗常青树,繁荣兴旺到如今。它不仅丰厚了浙江山水的人文底蕴,为浙江旅游提供了一份宝贵的人文资源,并一直深深地感动着、吸引着古今读者的心,成为旅游主体市场潜在的一股不竭的动力,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期刊2008年11期)
刘家裕[4](2008)在《读古代山水散文 品儒家人格风范——赏析中学课本中的山水散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儒家文化,照耀着两千年来的中华历史,浸润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的灵魂。时至喧嚣与沉静俱在的今天,在中国,在亚洲,它仍以"政者正也"凝聚着政府的神圣性,仍以其"和谐观"维系着社会各部份之间的稳定性,仍以其"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及"礼"、(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期刊2008年02期)
李春尚[5](1983)在《探讨立意 研求手法——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山水散文类型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十年制中学语文课本所收古代山水散文计有《小石潭记》、《叁蛱》、《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游黄山记》等六篇。对这些作品的立意及其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一番比较、分析,对我们掌握这类作品的内容及其特点,明确这类作品教学的目的要求,学习山水散文写作方法,是很有好处的。上述六篇作品,从立意方面看,大致可以分为叁类;从表现手法方面看,则因篇而异,各具特色。现分述如下。第一类,文章立意重在写景。如《叁峡》、(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1983年04期)
成天民[6](1981)在《试探古代山水散文教学的美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古代山水散文是很有价值的文学宝藏,它丰富多采,源远流长,先秦时就出现了摹山描水的《山海经》,唐宋时期有更大的发展,到明清之际就更为成熟了。象郦道元、柳宗元、苏轼、徐宏祖等,就是标志他们那个时代水平的有杰出成就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山水散文出色地描绘了祖国山川风貌,泰岱之雄伟,华岳之险峻,黄山之奇险,峨嵋之灵秀,富春之清丽,叁峡之峻茂,以及一丘一壑、一井一泉,在他们笔下犹如一卷山水长轴,都得到淋漓酣畅、维妙维肖的(本文来源于《江苏教育》期刊1981年06期)
古代山水散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目标非常明确,要求学生对古代诗文有相当数量的积累并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从而“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教材中的古代山水散文大都描写山形水势、河流湖泊、林泉禽鸟,其中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这些描写直观而形象,或壮美、秀丽,或朦胧、清新,很容易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想象,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因此在历史上它们深受世人青睐。在中学生成长成熟并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通过古代山水散文教学对他们进行价值观念教育是很好的途径之一。它将有助于引导他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优秀价值观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此,本文以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优秀价值观念为背景,以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念教育为目的,围绕“如何对现行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古代山水散文进行现代解读”展开讨论。在第一章中,论述了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并对其变化动向作了背景透视。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文化基本价值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力图把握经典古代山水散文进行现代解读的新语境。第二章重点论述了现代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一方面列举了现代语文教育与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困境和问题,并做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古代山水散文的现代解读作了必要的界定和说明。另一方面在把握现代社会时代特征前提下,结合中学生价值观念变化动向对经典古代山水散文中传统文化所蕴涵的优秀价值观念内涵进行了新的阐释。第叁章集中对这些优秀价值观念中的永恒价值和意义进行了现代解读。主要尝试了两个解读角度:其一是作品所展示的人类共同境遇的角度;其二是中学生情感发展状况和需要的角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代山水散文论文参考文献
[1].杨小军.初中古代山水散文的深度教学思考——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叁单元为例[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18
[2].李志峰.论中学语文课程中古代山水散文的现代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
[3].魏一媚.江山也要文章捧——论浙江古代山水散文的发展及旅游价值[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
[4].刘家裕.读古代山水散文品儒家人格风范——赏析中学课本中的山水散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
[5].李春尚.探讨立意研求手法——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山水散文类型辨析[J].语文教学通讯.1983
[6].成天民.试探古代山水散文教学的美学意义[J].江苏教育.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