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花粉形态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突起类,鹰粉类,系统分类,白垩纪
花粉形态学论文文献综述
吴一笑,李建国,朱怀诚[1](2019)在《叁突起类花粉形态学及其度量和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突起类(Triprojectacites Mtchedlishvili,1961 emend. Stanley,1970)是晚白垩世—古新世北半球广泛分布的一类被子植物花粉,具有重要的孢粉植物分区和地层意义。其主要特征是发育突出于体的突起和其末端的沟状萌发器。由于形态复杂多变,该类花粉在度量和描述中存在不少难点,缺少明确而统一的标准,制约了其分类的进展。本文根据对松辽盆地白垩系叁突起类标本的萌发器、极性、突起形态和纹饰等分类性状的观察,结合对前人在叁突起类描述、分类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一套形态学术语、度量方法和参数。它们不仅能有效避免各种误差、准确反映和描述叁突起类花粉的形态特征,而且还适用于不同位置保存的标本,有助于建立这些标本之间的联系,为叁突起类花粉分类系统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形态学度量和描述基础。(本文来源于《古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星,吕彤,臧凤岐,吕英民[2](2017)在《郁金香品种分类的花粉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北京植物园采集的77个郁金香品种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花粉拍照测量,应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应用花粉重点性状进行品种分类研究。结果发现,77个品种的郁金香花粉均为近球形或长球形,变化不大。大部分的花粉外壁纹饰显示出疣状纹饰,也存在粗糙纹饰、颗粒状纹饰、瘤状纹饰。利用77个品种郁金香花粉的8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通过花粉大小的形状及表面穿孔情况,可以将这些品种分为叁大类。(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期刊2017-08-20)
宋军阳,侯鸿敏,周威,王西平[3](2014)在《葡萄花粉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原产中国的野生葡萄种和部分栽培品种共13个种30个株系(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除欧美杂交种巨峰葡萄花粉粒为四沟孔型外,其他野生葡萄、欧洲葡萄品种花粉粒均为叁沟孔型。葡萄花粉符合埃尔特曼分类标准,中国野生葡萄正常花粉多为椭圆形或长球形,其大小为26.47~36.46μm×12.92~17.71μm。在中国野生葡萄中,秦岭葡萄、蘡薁葡萄、山葡萄极轴较大。雌能花种类的花粉无萌发沟孔存在。花粉电镜扫描结果表明花粉壁纹饰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别葡萄种之间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邱东,周桂玲[4](2014)在《十字花科棒果芥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十字花科棒果芥属8个物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棒果芥属8个物种的花粉形态均为长球形(P/E=1.33~1.84);花粉粒具叁孔沟,沟长达两极;极面观为叁裂圆形,赤道面观为椭圆形;花粉具网状纹饰,稀粗网状纹饰,网眼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花粉数量特征在种间有一定差异,依据纹饰类型及萌发沟深浅均可将8种植物花粉分为2个类型。(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李明[5](2013)在《苦楝花花粉形态学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苦楝花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为苦楝花的显微鉴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日立H-800型扫描电镜下观察和拍照,1500倍和2000倍观察花粉粒整体形态,10000倍观察花粉粒表面纹理,并分别进行显微拍摄。结果苦楝花花粉粒呈类圆球形,萌发孔3~4个,赤道面观可见2个萌发孔,极面观可见3~4个萌发孔。结论苦楝花花粉粒形态特征明显,可以作为显微鉴别依据之一。(本文来源于《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期刊2013-11-02)
顾翠花,包志毅,王守先[6](2013)在《51个紫薇不同品种的花粉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51个紫薇品种进行花粉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紫薇品种花粉形状为长椭圆形,大小范围为37.2-49.2μm×20.2~38.5μm,属于中型花粉;P/E值为0.96~1.84,为短球形或者长球形,可见3条萌发沟,经过Q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紫薇品种花粉形态可以作为品种分类的一个参考依据,但不能作为单独的品种分类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期刊2013-08-13)
魏兆兆,谢云,孟辉,关玉梅,吴窈窈[7](2012)在《3种类型浙江红山茶的花粉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花瓣颜色筛选出3种类型的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白花型,浅红花型和深红花型),通过形态观察和测量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红山茶不同类型间的花粉形态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其演化及品种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得出其花粉粒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极面观为叁裂正叁角形或近圆形,花粉大小为(43.6~60.2)μm×(18.8~41.3)μm,极轴与赤道轴之比在1.7以上,属于大类型花粉。萌发沟为3孔沟类型,表面纹饰为皱沟状或皱沟-颗粒状。结果表明:花粉的大小、外壁纹饰在类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作为浙江红山茶类型间分类的依据之一。(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申亚梅,钱超,范义荣,童再康[8](2012)在《12种(包括3品种)木兰属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和描述了12种(包括3品种)木兰属Magnolia植物(望春玉兰M.biondii,武当木兰M.sprengeri,青皮木兰M.viridula,白玉兰M.denudata,玉灯玉兰M.denudata‘Lamp’,星花木兰M.stellata,景新玉兰M.×soulangeana‘Jingxin’,美丽紫玉兰M.concinna,腋花玉兰M.axilliflora,长花玉兰M.×soulangeana‘Changhua’,紫玉兰M.liliflora,多瓣紫玉兰M.polytepala)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12种(包括3品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均为舟形,具远极单沟,左右对称,异极,大小及外壁纹饰存在差异;根据Walker进化理论可知:望春玉兰、武当木兰、青皮木兰、白玉兰、玉灯玉兰以及景新玉兰属于较原始的种;美丽紫玉兰、星花木兰、长花玉兰、腋花玉兰、紫玉兰以及多瓣紫玉兰花粉属于较进化的种;同时还得出美丽紫玉兰、紫玉兰以及多瓣紫玉兰花粉形态基本一致;青皮玉兰与景新玉兰关系较近,但进化关系不同。(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杨小丽[9](2012)在《中国亚热带壳斗科植物的花粉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壳斗科(Fagaceae)是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最重要的木本植物科属之一,也是北半球亚热带和温带森林中的优势树种。壳斗科植物约900种左右,分别隶属于6-11属,其中在中国的自然分布约300种,隶属于7属,即栎属(Quercus)、青冈属(Cyclobalanopsis)、栗属(Castanea)、栲属(Castanopsis)、水青冈属(Fagus)、石栎属(Lithocarpus)、叁棱栎属(Trigonobalanus)。在亚热带地区,栎属分布最为广泛,青冈属次之,而栲属亦可形成优势植物群落。本论文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研究了壳斗科7属28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花粉形态学定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建立了现代壳斗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的区分标准,对栎属花粉的常绿类与落叶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它们的鉴别特征与需要注意的问题。对那些形态特征较为相似的花粉类型,比如栲属、栗属和石栎属,分析了它们的鉴别特征,同时也分析了属间鉴别的问题。论文中,详细地探讨了壳斗科植物花粉形态区分的现代标准,能否为化石花粉鉴别提供可行的指南以及鉴别化石花粉形态时应注意的问题。栎属化石花粉在第四纪沉积物中频繁出现,所以利用孢粉分析手段恢复古植被面貌与古气候情景,离不开栎属花粉的鉴别,尤其是常绿栎与落叶栎的区分,直接影响到古植物地理与古气候的解释。根据测量和分析得到,常绿栎花粉粒径通常小于29.47μ m,3拟孔沟类型居多,光镜下外壁纹饰细颗粒,扫描电镜下结构多样,即棒状、小刺状、皱波状、疣状以及扁平的疣状;而落叶栎个体通常大于33.54μ m,多为3沟类型,光镜下外壁纹饰为粗颗粒,扫描电镜下为疣状或皱波状。青冈属花粉粒圆球形,赤道面观圆球形,极面观为3裂圆,具3孔沟或拟孔沟,表面细颗粒,电镜下表面为聚合瘤状。本属花粉形态特征与常绿栎具有较大的重迭。栗属、栲属和石栎属花粉通常为长球形,具3孔沟,个体较小,个体大小在(16.97-11.51)μm,电镜细条皱波状。水青冈属花粉粒在该科中最大,多为叁孔沟类型,沟较短,内孔大而显着,外壁纹饰因种而异,通常为短条棒状、皱波状。叁棱栎属花粉粒椭圆形,赤道观椭圆形,极面观钝叁角形,明显不同于其他科。3孔沟,内孔方而且大,光镜下颗粒—皱波状,电镜下明显的疣状。根据花粉形态观察和定量指标的统计分析,花粉形态特征支持将青冈属作为栎属的亚属独立分开,即青冈亚属。本论文提出了常绿栎和落叶栎花粉类型重要的区分标准,并建立了属间和属下等级的检索表。值得注意的是,常绿栎花粉类型与青冈属花粉的鉴别需要特别谨慎,本文建议将这两类花粉归并为青冈栎-常绿栎类型。栲属、栗属和石栎属花粉形态特征重迭较多,所以比较难以准确区分。水青属花粉形态特征易于鉴别。根据这些现代花粉形态的鉴别特征,可为古地层中化石花粉类型的鉴别提供对比依据,从而为第四纪古植被与气候演变、古植物地理、古生态与古环境研究,以及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万卉敏,李永华,杨秋生[10](2012)在《蜡梅品种的花粉形态学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河南33个蜡梅品种进行花粉形态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蜡梅花粉属等极、左右对称型花粉,大小中等,多为长球形,以单粒形式存在,具2孔沟;外壁纹饰分疣状、蠕虫状、孔穴状及穴状4种类型;花粉形态(特别是花粉外壁纹饰、花粉形状及大小的差异)可作为蜡梅品种分类的参考依据之一;但其花粉性状与外部形态无明显的相关性。因此不支持单独以花粉形态特征来区分和鉴定蜡梅品种。(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花粉形态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北京植物园采集的77个郁金香品种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花粉拍照测量,应用数量分类学的方法,应用花粉重点性状进行品种分类研究。结果发现,77个品种的郁金香花粉均为近球形或长球形,变化不大。大部分的花粉外壁纹饰显示出疣状纹饰,也存在粗糙纹饰、颗粒状纹饰、瘤状纹饰。利用77个品种郁金香花粉的8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通过花粉大小的形状及表面穿孔情况,可以将这些品种分为叁大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粉形态学论文参考文献
[1].吴一笑,李建国,朱怀诚.叁突起类花粉形态学及其度量和描述[J].古生物学报.2019
[2].高星,吕彤,臧凤岐,吕英民.郁金香品种分类的花粉形态学研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2017
[3].宋军阳,侯鸿敏,周威,王西平.葡萄花粉形态学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4
[4].邱东,周桂玲.十字花科棒果芥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学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4
[5].李明.苦楝花花粉形态学研究初探[C].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2013
[6].顾翠花,包志毅,王守先.51个紫薇不同品种的花粉形态学研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2013
[7].魏兆兆,谢云,孟辉,关玉梅,吴窈窈.3种类型浙江红山茶的花粉形态学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
[8].申亚梅,钱超,范义荣,童再康.12种(包括3品种)木兰属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
[9].杨小丽.中国亚热带壳斗科植物的花粉形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10].万卉敏,李永华,杨秋生.蜡梅品种的花粉形态学分类[J].林业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