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煌LinQiuhuang(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州350108)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做到有效、高效的备课对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理念下备课的指导思想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与积极性,实现双基目标;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应有课程意识和宽泛的课程资源管理;教案编写要有整体意识。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更多的关注学生,关注生活,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课内外师生共振的局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备课;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181-02
0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政治课教师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互动性。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完成这一教育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必须抓好备课关。这需要政治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大量引进新知识及生活实例,增大教学的密度,增强课后阅读的指导,真正实现备课观念从“在备课中生活”变为“在生活中备课”,而不是把备课当成一种应付检查的无奈劳动,展现思想政治课的固有特色和学科魅力,在真正意义上形成课内外师生共振的局面。
1传统思想政治课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备课观念不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是教授知识,所以一些教师甚至把备课和写教案完全等同起来。这样的备课理念就是教师没有真正明白备课的内涵,没有真正理解到备课应该包括专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有的教师在开学后一个多月就把各课的教案写完,使如今教学中出现一些教师的形式备课现象。我们应该清楚只有备好课,上课效率才会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跟着提高,也只有这样的备课理念才是新课改所提倡的。
1.2备课过程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传统备课往往没有摆正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使教师把教材作为教学的轴心来设计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机、兴趣、方法、心理和能力等问题。教师成了书本知识的传声筒,学生成了教师灌输书本知识的容器,备课成了为备课而备课的简单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改指导思想,确立新的备课观,加强备课管理,才能走出备课误区使传统的备课模式得以改变。
1.3备课形式化,存在严重抄袭教案现象当前,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很认真备课,但还是存在不少形式备课的教师,他们把备课当成写教案,或者上完课才抄写,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而没有按备课的上课,备一套,用一套。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很多教师因为课业负担重,又要做很多表面文章,所以不得不舍“实用备课”而取“形式备课”。这使得一些教师把教案写好了却没有把政治课上好,把备课当成一种形式,备课效益低下,虚假。这显然违反了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备课的初衷。
1.4备课过程没有对教材内容的处理给予足够重视传统思想政治课备课侧重对单个知识和单篇课文的条块分割,侧重理论的归纳,而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组合排斥在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这样容易割裂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的设计显得孤立、单薄,使学生头脑中无法形成知识网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并且,传统的备课过于强调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忽视教材内容的研究,这就导致政治课在备课的方法方面陷入至上的泥沼,削弱备课对教材教养价值和教育功能的发掘。
1.5自身业务素质不高导致有些教师对备课不够重视当前出现的一些教师备课效率低下、甚至虚假的现象,不可否认与过去长期的教学管理有关,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不高,教学设计能力较差。很多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千篇一律,多是如何“教”的过程。如政治教案写的一段二段、一问三问,没有学生的活动设计,只有机械重复的施教过程等。这种教学设计没有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有效的的途径。
2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课备课模式的重要性
2.1改革传统备课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政治课积极性的提高
很多学生把政治课当成一门说教课,认为要学好政治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因此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政治课的热情,讨厌上政治课。这时候政治教师应该及时调整备课模式,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上采取当代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变可塑的特点;在价值观方面恰当的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价值方向。相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
2.2正确的备课模式有利于政治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的提高政治课新课改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时代特征的统一,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对当代政治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挑战。政治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备课发现自己理论知识上的缺陷,及时查阅资料或向人请教,弥补自己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通过不断的总结归纳出正确的备课模式并坚持这一备课模式可以使教师及早发现课堂会出现的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2.3正确的备课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和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教学思想起着指导和统领教学的作用。教师只有备好课,认真的思考和妥善的安排,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一堂准备充分、逻辑思路清晰的课会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因此提高,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政治教师备课模式的改革。
3改革传统思想政治课备课、做好新课改政治课备课的策略建议
3.1实现备教材与备学生的紧密结合,重备学生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新课改要求每个教师把坚持正确的备课理念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坚持备教材与备学生紧密结合,注重备学生的备课模式。在思想政治课的备课中,教师应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我认为,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该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另外,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有自己的解读和思考;课堂上,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才能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
3.2“教前案”和“教后案”的有机结合,进行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新课改背景下政治课注重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的备课来说也应提倡一个渐进发展式的备课模式,即不仅要重视授课前的备课,也要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并将此作为完整备课系统的一部分。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后案”记录了摸索出来的教学规律、教法上的创新、知识点上的发现、组织教学方面的新见解、解题中的突破等。将之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前案”和“教后案”的有机结合,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实现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3.3学校应加强政治教师备课的管理,加强教师备课心得交流
现行的政治课备课管理方式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备课形式要求单一,太注重“量”,而不注重“质”;太注重备课的统一规范,不注重备课的个性发挥;太注重表面文章,不注重课堂实效等。这与新课改理念极不适应。新课改要求备课形式灵活多样,管理也要灵活,不搞一刀切。备课可根据教师自身的情况,写在教案上或者写在本子上,只要做到胸有成竹,心踏实就行。像集体备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备课形式,但在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仍需要发挥自己的个性,这样的备课才符合新课改开放性的要求。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备课心得交流会,从而促进每个教师备课技能的提高,最终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3.4教师重视备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该讲究语言艺术,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对教师的语言有着比其他学科(语文除外)更高的要求。对中学生来说,一个掌握语言技巧、语言精湛、富有哲学和逻辑性、充满情感而又能打动人心的教师,其语言有极大的征服和感召力。所以教师只有具备情真意切、形象逼真、幽默生动、激励鼓动、具有表达能力的课题语言,才能使课堂教学起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真实感受。因此思想政治教师有必要认真备一下课堂应使用的教学语言。生动新颖的教学语言可以使师生共创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愉快的接受课本知识。
参考文献:
[1]卢琴.新教材如何备课[J].思想政治学教学,2003,(09).
[2]梁耀仁.浅论备课的“五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S1).
[3]何培昆.对当前教师备课的反思[J].陕西教育,2005,(06).
[4]邓栋涛.备课还需实用至上[J].上海教育,2006,(05).
[5]陈安福.中学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6]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王军.课堂教学不能“盗版”[J].教学与管理,2004(4).
[8]陈解放.教学相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杨九俊.说课、听课与评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