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脉搏轮廓分析法心排血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休克,心排血量,经肺热稀释法,脉搏轮廓分析法
脉搏轮廓分析法心排血量论文文献综述
麦岚,徐家昊,黎毅敏[1](2016)在《脉搏轮廓分析连续心排血量在临床的准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脉搏轮廓分析法连续心排血量(PCCO)准确性的可能因素(容量状态和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影响、不同定标间隔时间)。方法前瞻性临床观察纳入2013年8月—2014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在给予治疗干预措施或在不同定标间隔时间后记录采用脉搏轮廓分析法测量的校准前心排血量值(PCCO)、经肺热稀释法测量的心排血量值(CO_(TPTD)),组成配对数据。有治疗干预措施分组包括:容量负荷试验组、调整去甲肾上腺素输注速率组、调整多巴胺输注速率组。对无治疗干预措施、不同定标间隔时间进行分组:即0h~1h(含1h)、1h~3h(含3h)、3h~6h(含6h)、6h~12h(含12h)、12h~24h(含24h)、>24h组。使用线性回归、相关一致性的界限值(bias±2SD)以及百分误差值(2×SD/CO_(TPTD)均值)分析CO_(TPTD)和PCCO值的一致性及关联性;使用线性回归分析PCCO和CO_(TPTD)的变化值的关联性(ΔPCCO和ΔCO_(TPTD)),评价PCCO的变化能否反映CO_(TPTD)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脉搏轮廓分析法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本临床观察研究共收集34例病人信息,采集411组配对心排血量值。分析数据显示,全部数据中PCCO与CO_(TPTD)显着相关(r~2=0.56,P<0.000 1),bias±2SD为(0.05±2.12)L/min,百分误差值为42%。容量负荷试验组、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组(上调及下调)、1h~3h组、6h~12h组、12h~24h组的百分误差值均大于30%。411组数据中PCCO和CO_(TPTD)的变化值(ΔPCCO和ΔCO_(TPTD))行线性回归分析示:ΔPCCO和ΔCO_(TPTD)显着相关(r~2=0.18,P<0.000 1)。结论在给予容量负荷试验、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等治疗干预措施后,或者随着时间间隔增大,PCCO与CO_(TPTD)的一致性下降,持续PCCO监测准确性下降。建议在循环有明显变化或大于6h间隔后应给予经肺热稀释法测量的重新校准。(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15期)
何慧梁,祝胜美,吴健,翁晓川,诸绍君[2](2006)在《不同血流动力学状态下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心排血量的准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尽管肺动脉导管单次温度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BCO)仍然是目前最常用的心排血量监测方法,连续、低创伤的经肺温度稀释法校正的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心排血量(本文来源于《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08-01)
何慧梁[3](2006)在《不同血流动力学状态下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心排血量的准确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尽管肺动脉导管单次温度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BCO)仍然是目前最常用的心排血量监测方法,连续、低创伤的经肺温度稀释法校正的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心排血量(PCCO)技术正渐渐被临床医师所接受。然而,PCCO技术在不同血流动力学状况下的可信性与准确性受到质疑。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观察不同血流动力学状态下校正前后PCCO的变化;(2)评估校正后PCCO与BCO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程度,PCCO是否可以替代BCO;(3)探讨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时PCCO的临床可接受性。 材料与方法:11只麻醉后的家猪接受实验。每只猪实施类似的叁种干预因素造成不同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依次输注多巴酚丁胺(5μg kg~(-1) min~(-1))、去甲肾上腺素(4μg min~(-1))、阻断下腔静脉,每种干预因素结束待血流动力学稳定15min后进行下一处理因素。肺动脉导管温度稀释法和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CO。使用Bland和Altman所描述的方法与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输注多巴酚丁胺后与输注前比:BCO、PCCO均增高(P<0.05),(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5-01)
脉搏轮廓分析法心排血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与目的尽管肺动脉导管单次温度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BCO)仍然是目前最常用的心排血量监测方法,连续、低创伤的经肺温度稀释法校正的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心排血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搏轮廓分析法心排血量论文参考文献
[1].麦岚,徐家昊,黎毅敏.脉搏轮廓分析连续心排血量在临床的准确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
[2].何慧梁,祝胜美,吴健,翁晓川,诸绍君.不同血流动力学状态下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心排血量的准确性研究[C].2006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
[3].何慧梁.不同血流动力学状态下脉搏轮廓分析法监测心排血量的准确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