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弹脆性岩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石非连续变形分析,弹脆性本构,强度准则,程序编制
弹脆性岩石论文文献综述
李术才,陈云娟,朱维申,赵成龙,李利平[1](2014)在《岩石破坏非连续变形分析弹脆性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RF成功实现了模拟岩体裂纹萌生、扩展、贯通、破碎的全过程,但算法只考虑了岩体的线弹性本构模型,没有分析岩体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为更符合真实岩体工程,同时扩展岩石非线性本构模型的应用范围,分别采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和最大拉应力强度准则对岩体进行剪切和拉伸破坏判断;对理想弹脆性本构模型进行算法分析,并在VC++平台下程序实现;对"自定义"的岩体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弹脆性本构模型与室内单轴压缩试验进行比较分析;将岩体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弹脆性本构模型应用于大型地下洞室开挖,并与线弹性本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中自定义岩体弹脆性本构模型是可行的,它能够反映岩体变形的非线性特征,与室内试验吻合度较好;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弹脆性本构模型应用于大型地下工程,能更安全且真实地分析洞室围岩的稳定性,进而更好地指导地下洞室的防护措施。(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4年08期)
叶金生[2](2014)在《岩石统一弹脆性损伤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现有损伤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岩石损伤演化的脆性特征,提出弹脆性损伤模型的基本框架。利用该框架模型,通过拟合不同的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即可获得岩石的损伤演化关系。本文模型是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提出的,因此,称为弹脆性统一损伤模型。通过大量的岩石力学实验曲线验证,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各类脆性岩石损伤演化,说明模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随后将模型用于岩石板试件和圆柱试件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所揭示的破坏现象与实际试验现象符合较好,也反映了岩石破坏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最后,将本文模型应用地下采矿的围岩破坏过程模拟,揭示出开采条件下的围岩裂隙场的演化过程和地表的沉降规律,这说明本文模型具有很强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付金伟,朱维申,谢富东,薛伟强,张敦福[3](2013)在《岩石中叁维双裂隙组扩展和贯通过程的试验研究和弹脆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新研制了一种完全透明、较低温度下拉压比可达1/6.6的树脂,其与岩石特性的相似性较前人的研究有大幅度提高。制作了一组含叁维内置平行双裂隙组的试件,详细描述并分析了单轴加载下试件的裂隙扩展与贯通过程,研究其产生的条件和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大致经历4个阶段,叁维裂隙组的断裂比二维情况复杂得多,产生了多种不同形态的裂纹。在FLAC3D软件框架内建立了一种新的弹脆性本构关系,并采用超细单元和合理形态的网格建模。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关试验进行对比,相符程度良好,表明新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当双轴加载时,模拟结果也与前人类似试验结果有很好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3年09期)
王正一[4](2009)在《弹脆性岩石损伤演化的细观数值研究及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的力学行为是由其内在的细观结构所决定的,大量细观单元的强相互作用构成了岩石宏观试件复杂的力学性质。因此,认识宏观试件复杂行为的有效方法是从细观结构的力学行为研究开始,通过某种综合性的方法,得到宏观试件的总体力学行为。本文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岩石细观损伤演化的力学模型,利用格型有限元模型,将大量细观单元的强相互作用反映到宏观试件的力学行为。通过细观单元微损伤的不可逆演化,反映了岩石试件应变软化的力学特征。作为上述原理的验证,本文首先模拟了二维平板在自适应位移加载条件下,从点状微损伤斑图到宏观贯通断裂的不可逆的分形生长过程。其中的微损伤机制全部采用拉应变准则,数值程序是在ANSYS平台上的参数化程序。数值模拟的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室曲线具有同样的特征,说明了细观损伤模型的正确性。然后,模拟了岩石隧道破坏区的损伤演化过程,模拟结果与现场岩爆观测事实非常一致。这说明了岩爆发生确实存在一个动力学的演化过程,其孕育阶段是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09-10-10)
赵永红[5](1997)在《岩石弹脆性分维损伤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定义岩石构元中破裂面的分维值为各向同性损伤变量,而各个方向上裂纹面的累加量定义为各向异性损伤变量,并根据裂纹发育特征提出了损伤变量演化方程,从而建立起岩石脆性变形破坏过程的分维损伤本构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大理岩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模拟,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是较为合理的。(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1997年04期)
胡玉银[6](1994)在《考虑岩石扩容性的洞周弹脆性收敛线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扩容是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之一,本文提出了考虑岩石扩容性的洞周弹性收敛线的确定方法。实践证明,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得到的洞周收敛线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期刊1994年02期)
弹脆性岩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总结现有损伤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岩石损伤演化的脆性特征,提出弹脆性损伤模型的基本框架。利用该框架模型,通过拟合不同的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即可获得岩石的损伤演化关系。本文模型是基于统一强度理论提出的,因此,称为弹脆性统一损伤模型。通过大量的岩石力学实验曲线验证,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各类脆性岩石损伤演化,说明模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随后将模型用于岩石板试件和圆柱试件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所揭示的破坏现象与实际试验现象符合较好,也反映了岩石破坏的基本特征,同时也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最后,将本文模型应用地下采矿的围岩破坏过程模拟,揭示出开采条件下的围岩裂隙场的演化过程和地表的沉降规律,这说明本文模型具有很强的工程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脆性岩石论文参考文献
[1].李术才,陈云娟,朱维申,赵成龙,李利平.岩石破坏非连续变形分析弹脆性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J].岩土力学.2014
[2].叶金生.岩石统一弹脆性损伤模型及其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4
[3].付金伟,朱维申,谢富东,薛伟强,张敦福.岩石中叁维双裂隙组扩展和贯通过程的试验研究和弹脆性模拟[J].岩土力学.2013
[4].王正一.弹脆性岩石损伤演化的细观数值研究及工程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09
[5].赵永红.岩石弹脆性分维损伤本构模型[J].地质科学.1997
[6].胡玉银.考虑岩石扩容性的洞周弹脆性收敛线的确定[J].地下空间.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