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化顺序论文-高顺全

语法化顺序论文-高顺全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法化顺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还”,语法化顺序,习得顺序

语法化顺序论文文献综述

高顺全[1](2011)在《多义副词“还”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假设之上:多义副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可以根据语法化顺序预测习得顺序。文章首先对"还"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重新分类,描写了"还"的各个意义和用法的语法化顺序,然后依此构拟了其多个用法的习得顺序,并通过中介语语料库的相关统计分析证明了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华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程阿西子[2](2011)在《介连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这样一个理论假设为基础:介连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存在一定的一致性,语法化顺序可以作为预测、解释习得顺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首先梳理了现代汉语“跟”、“和”、“因为”等复杂语言项目内部各义项的历时发展顺序和关联。其次,通过对留学生中介语料的分析与统计,描述了各语言项目内部各义项的二语习得顺序。接着将语法化顺序同二语习得顺序进行比较,探究两者是否一致,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语法化顺序有理由成为预测和解释介连兼类虚词二语习得顺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和参考。同时也可结合频率、标记程度、句法的规则程度和复杂程度等多方因素综合考量,对二语习得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考虑语法化因素,根据语法化顺序预测习得顺序,从而科学地安排语言项目的教学。另外,我们还发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在习得语法化程度较高的项目时,那些处于同一条虚化链较前端的项目也能被附带习得。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讲述选题原因、意义,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回顾国内外习得顺序研究和本文研究的叁个介连兼类虚词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赖以为基础的理论假设:语法化顺序同二语习得顺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第叁、四、五章,分别具体描述了“跟”、“和”、“因为”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一些习得现象进行解释。第六章,结语。总结研究内容与结论,并尝试与对外汉语教学相联系。(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4-15)

刘柳[3](2011)在《现代汉语高频副词“还”》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在全球的“升温”使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得以蓬勃发展,这就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汉语提供了可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顺序这一方向是近年来对外汉语领域的研究热点所在,而二语习得顺序的研究同汉语本体的研究毕竟是一体两面,两者需要紧密联系才能互相促进和进一步深入。不仅是现代汉语共时层面的本体研究对于对外汉语的研究至关重要,汉语历时层面的研究如语法化的研究,更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编排在大方向上作出一定的指导。因此本文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被非汉语母语学习者习得这一侧面进行切入,将非母语者习得某一汉语语法项目内部义项的顺序同该语法项目内部各义项历时演化形成的顺序——即语法化顺序,进行对比,考察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并试图对这种对比的结果进行解释。本文选取了对现代汉语语法项目——高频副词“还”(hai,阳平)的语法化顺序和二语习得顺序进行相关性的考察。文中首先对现代汉语中副词“还”的用法进行考察,归纳出“还”的七个义项,分列为:还1—持续;还2—重复;还3—附加;还4—程度加深;还5—程度浅、勉强;还6——否定语义量级中的典型或极值推理该量级中的其他;还7——由“反预期”引起的表达各类语气的功能。然后通过对先秦至清代汉语语料的考察,确定了现代汉语中副词“还”七个义项历时形成的先后顺序;接着通过采集作文语料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了非汉语母语学习者主动及被动输出副词“还”各个义项的情况,并根据学习者各个义项正确率的高低对副词“还”这七个义项进行习得顺序的排列;最后,将语法化顺序与二语习得顺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这一结论或许可以从某一侧面对普遍语法的存在作出一定程度的证明,即:在某一语言的内部,无论是该语言自身历时演变的过程(Dichroic Language Evolution, DLE),还是习得该语言的个体的语言发展过程(Individual Language Development, ILD),都是遵循着同一规律,重复着大致相同的路径。在得出这一结论的同时,本文也对“还”的语法化顺序及二语习得顺序之间相异之处作出了原因推测,二语习得顺序可能是受到了如“标记差异”、“使用频率”、“句法规则程度”和“教材语法项目的安排”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不能与历时的语法化顺序完全的一致。本文认为,如果能将这一结论在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进行运用,用语法化理论对教材语法点编写的顺序进行一定的指导,相信也会大有裨益,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1-03-18)

张姜知[4](2008)在《“来”的语法化过程的语义关联顺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的虚化研究是现阶段语法研究的热点,趋向动词又是最易于虚化的词,文章对"来"语法化模式的理论依据作了系统阐释。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语法化问题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第二部分对"来"的语法化轨迹作了详细描写;第叁部分对几个含"来"的词的虚化作了描述;第四部分提出了"来"的实化现象。(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语法化顺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这样一个理论假设为基础:介连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存在一定的一致性,语法化顺序可以作为预测、解释习得顺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首先梳理了现代汉语“跟”、“和”、“因为”等复杂语言项目内部各义项的历时发展顺序和关联。其次,通过对留学生中介语料的分析与统计,描述了各语言项目内部各义项的二语习得顺序。接着将语法化顺序同二语习得顺序进行比较,探究两者是否一致,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语法化顺序有理由成为预测和解释介连兼类虚词二语习得顺序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和参考。同时也可结合频率、标记程度、句法的规则程度和复杂程度等多方因素综合考量,对二语习得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考虑语法化因素,根据语法化顺序预测习得顺序,从而科学地安排语言项目的教学。另外,我们还发现,从一定意义上讲,在习得语法化程度较高的项目时,那些处于同一条虚化链较前端的项目也能被附带习得。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讲述选题原因、意义,以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回顾国内外习得顺序研究和本文研究的叁个介连兼类虚词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赖以为基础的理论假设:语法化顺序同二语习得顺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第叁、四、五章,分别具体描述了“跟”、“和”、“因为”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一些习得现象进行解释。第六章,结语。总结研究内容与结论,并尝试与对外汉语教学相联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法化顺序论文参考文献

[1].高顺全.多义副词“还”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

[2].程阿西子.介连兼类虚词的语法化顺序和习得顺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

[3].刘柳.现代汉语高频副词“还”[D].复旦大学.2011

[4].张姜知.“来”的语法化过程的语义关联顺序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标签:;  ;  ;  

语法化顺序论文-高顺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