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花育性论文-周晓冬,周娟,张雪松,江晓东,杨连新

颖花育性论文-周晓冬,周娟,张雪松,江晓东,杨连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颖花育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颖花不育,非生物胁迫,花粉

颖花育性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冬,周娟,张雪松,江晓东,杨连新[1](2017)在《非生物胁迫影响水稻颖花育性机理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颖花发育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角度,综述了水稻穗分化期至抽穗开花期非生物胁迫导致颖花不育的机理,旨在揭示非生物胁迫导致水稻颖花败育的关键过程及其内在联系.颖花是否可育主要与绒毡层细胞行为、花药开裂与散粉、花粉萌发、受精4个关键过程有关,胁迫通过影响这些关键过程,导致颖花不育.花药发育早期异常变化影响生殖细胞发育与授粉作用.可以通过喷施外源物质或增施硅肥等方法减缓非生物胁迫对颖花育性的伤害.今后需要加强交叉胁迫对颖花育性的影响、不同胁迫对花器官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同水稻品种对胁迫的响应差异,以及胁迫影响花器官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周建霞,张玉屏,朱德峰,向镜,陈晓阳[2](2015)在《高温下开花时间对水稻颖花育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逆境,以籼稻Ⅱ优7954和粳稻连粳6号为材料,研究了高温下开花时间对颖花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下颖花开花紊乱,在高温处理时段之外有大量颖花开放;早开花(即高温开始前开花)有利于籼稻Ⅱ优7954和粳稻连粳6号提高受精率,晚开花(即高温结束后开花)有利于提高籼稻Ⅱ优7954的受精率但对提高粳稻连粳6号的受精率无作用。(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5年04期)

符冠富[3](2015)在《花期高温热害影响水稻颖花育性及同化物转运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温室气体的影响,极端高温天气频发。水稻开花期对高温最为敏感,此期高温将导致水稻颖花败育,严重者甚至绝收。虽然水稻开花期高温伤害方面的研究甚多,但有关杂交稻耐热性遗传和高温下植株温度、授粉后雌蕊组织生长素代谢及同化物韧皮部转运方面的研究较少。鉴此,笔者采用耐热性差异较大的水稻株系为材料,于水稻开花期进行高温胁迫15d,高温处理温度为39-43℃,着重研究1)我国水稻常用水稻保持系及恢复系的耐热性分析,并揭示其与杂交F1代耐热性之间的关系;2)花期高温对水稻强势粒及弱势粒充实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3)高温影响水稻授粉后雌蕊组织生长素代谢的作用机理;4)高温抑制水稻同化物转运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高温胁迫指数,可把水稻品种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热钝感型、耐热型、不耐热型及热敏感型。在本试验中,水稻保持系的耐热性普遍高于恢复系,且水稻耐热性似乎由隐性基因控制,因为父本母本均耐热的杂交F1代都属于热钝感型,而其他杂交F1代均属于不耐热型或热敏感型。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杂交F1代耐热性与恢复系显着相关,而与保持系相关不显着,表明父本对F1代耐热性的贡献要大于母本。2.花期高温胁迫对水稻强势粒的影响大于弱势粒,高温下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几乎均高于强势粒。研究表明高温水稻弱势粒的颖花温度显着低于强势粒,温差约为3.0℃,最高可达5-6℃。鉴此,笔者认为不同冠层温度及叶片对稻穗的遮阴作用是导致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3.生长素可增强水稻花期耐热性,尤其是热敏感水稻。高温下,萘乙酸(NAA)可显着增加热敏感水稻品种小穗育性及花粉管长度,但对热顿感水稻品种影响不大。水稻耐热性与授粉后雌蕊组织生长素代谢有关,高温下热敏感水稻雌蕊生长素含量的降幅明显大于热钝感水稻,生长素氧化酶(IAAO)活性大幅度增加是高温导致生长素含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另外,高温下生长素代谢絮乱与黄酮醇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4.花期高温导致水稻千粒重的下降主要与“流”的不畅有关,而不在于“源”和“库”的限制。高温下水稻结实率大幅度下降,但其剑叶光合作用、籽粒形态及Q酶活性与对照差异不显着,甚至稍高于对照。此外,高温处理显着降低水稻干物质积累,其中穗干物质量的降幅要明显大于总干物质量,而叶片及茎鞘干物质质量均有所增加,尤其茎鞘。在此基础上,笔者考察了水稻叶片胞间连丝和茎秆,叶鞘及穗颈筛管分子筛板孔超微结构,但没有观察到变形、堵塞的现象。此外,叶片和茎鞘蔗糖转运体基因SUTs的表达受高温影响不大,但高温处理后热敏感水稻籽粒中蔗糖转运体基因OsSUT1和OsSUT2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后者,下降幅度达60%以上。由此表明同化物在库端(籽粒)卸载受阻是高温导致千粒重的下降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5-05-01)

陈仁天,唐茂艳,王强,陈雷,李炜[4](2012)在《水稻花期高温胁迫影响颖花育性生理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局部短期极端高温,会对水稻形成高温胁迫,影响水稻的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其出现频率有增加趋势。高温胁迫对水稻的影响主要是在开花期,极易导致严重的颖花不育。水稻耐高温胁迫能力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在当天温度较低的时段开花,花粉活性高,花药长,花药基部开裂长度较长、开裂孔较大,是水稻耐高温胁迫的重要表型指标。热激蛋白的表达,提高花药的抗氧化能力,以及维持结构蛋白、酶和细胞膜的稳定性是增强柱头及柱头上花粉粒耐高温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温胁迫影响水稻颖花受精结实的特征、水稻耐高温胁迫的形态与生理机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未深入研究缓解水稻高温胁迫伤害的方法与策略,今后应结合水稻耐高温胁迫的形态与生理机理,加强有效缓解高温胁迫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闫川,范天云,阮关海,洪晓富,陈合云[5](2011)在《水稻颖花育性对高温的响应及其差异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作物生长气候室条件下,选用4个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于抽穗期进行不同温度处理,研究高温对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颖花育性的影响及其差异机理。结果表明:高温降低了水稻颖花育性、结实率和千粒重,不同品种间差异显着。植株穗叶温度较低的基因型,其耐高温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颖花育性、结实率和千粒重,在环境温度为28-35℃条件下,穗温与颖花育性和结实率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因此,可将水稻穗叶温度作为选择抗高温育种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将穗叶温度和冠温较低的材料作为抗高温育种材料。不同基因型穗叶温度及颖花育性差异与剑叶光合特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及热激蛋白表达有密切关系,这些生理生化特性差异是导致不同基因型水稻耐热性不同的生理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8)

闫川[6](2009)在《水稻穗叶体温和颖花育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大田和人工气候室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基因型品种穗叶体温、颖花结实及群体生理生态的测定,系统研究了气温与水稻体温的关系,以及大气湿度、品种株型、水稻器官生理年龄等对水稻体温与气温之关系的影响;此外,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基因型穗叶体温和颖花育性的差异机理,以及通过栽培措施调节群体结构,降低植株穗叶和冠层温度,提高水稻抗热害能力,揭示水稻在高温环境下正常结实的成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水稻穗叶体温受大气温度、湿度、品种株型和器官生理年龄的影响。在大气湿度相同的条件下,水稻穗叶的体温随气温升高而提高,但提高的幅度逐渐变小;在气温相似的条件下,大气湿度提高,穗叶体温升高,大气温度与穗叶体温的差距缩小。不同基因型品种的穗叶体温及冠温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大气温、湿度相同的条件下,水稻的穗叶体温直立穗型品种<弯曲穗型、“穗盖顶”型<“叶盖顶”型。器官生理年龄对穗叶体温也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器官生理年龄越轻,体温越低。(2)水稻的颖花育性、结实率和千粒重与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的大气温、湿度有密切的关系。在高温、低湿环境下水稻的颖花育性、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高于高温、高湿环境,较低的大气湿度可以部分缓解高温胁迫对水稻颖花育性和结实率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中凡植株穗叶体温较低的基因型和栽培处理,其颖花育性、结实率和千粒重也较高;在环境温度为28-35℃条件下,穗温与颖花育性和结实率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不同基因型穗叶体温与剑叶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ABA与GA含量及热激蛋白表达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将植株穗叶体温纳入高温胁迫评价体系,作为选择抗高温育种材料的重要指标之一。(3)氮素穗肥对水稻穗叶体温和群体冠层温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穗肥0-202.5 kg·hm-2(粳稻)或0-168.75 kg·hm-2(籼稻)范围内,随氮素穗肥水平的提高,水稻抽穗期的穗数、LAI、株高、单位株高LAI和比叶重等明显增加,群体内部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微气象因子产生了显着变化,致使水稻穗叶体温和群体冠层温度有明显的不同。研究表明:中肥处理(粳稻135.0 kg·hm-2,籼稻112.5 kg·hm-2)的群体LAI适宜、群体内部微气象较好,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较高,穗叶体温和冠温较低,籽粒结实率较高。(4)行株距配置对水稻穗叶体温具有明显的影响。在密度相同条件下,行株距配置不同,水稻群体穗数、LAI、比叶重等差异显着,群体内部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等微气象因子及其穗叶体温差异明显,结实率和产量显着不同。研究表明:中等行株距(30cm×13.3cm)配置能容纳更多的穗数和LAI,增加群体内部CO2浓度和光照强度,降低群体内部的湿度和穗叶体温,缩短节间长度,增大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及维管束数目,提高植株抗折力和抵抗外部高温胁迫的能力。(5)水分胁迫对水稻穗叶体温和群体冠层温度也具有明显的影响。在重度水分胁迫下,叶片蒸腾速率降低,穗叶体温和冠温明显升高,剑叶丙二醛含量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籽粒产量显着降低。但在适度水分胁迫下,叶片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剑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CAT和POD活性等均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穗叶体温和冠温未明显升高,群体内部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微气象因子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上,结实率和千粒重不仅未下降反而有所增加,产量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颖花育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逆境,以籼稻Ⅱ优7954和粳稻连粳6号为材料,研究了高温下开花时间对颖花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下颖花开花紊乱,在高温处理时段之外有大量颖花开放;早开花(即高温开始前开花)有利于籼稻Ⅱ优7954和粳稻连粳6号提高受精率,晚开花(即高温结束后开花)有利于提高籼稻Ⅱ优7954的受精率但对提高粳稻连粳6号的受精率无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颖花育性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晓冬,周娟,张雪松,江晓东,杨连新.非生物胁迫影响水稻颖花育性机理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7

[2].周建霞,张玉屏,朱德峰,向镜,陈晓阳.高温下开花时间对水稻颖花育性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5

[3].符冠富.花期高温热害影响水稻颖花育性及同化物转运的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4].陈仁天,唐茂艳,王强,陈雷,李炜.水稻花期高温胁迫影响颖花育性生理机理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2

[5].闫川,范天云,阮关海,洪晓富,陈合云.水稻颖花育性对高温的响应及其差异机理[C].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6].闫川.水稻穗叶体温和颖花育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

标签:;  ;  ;  ;  

颖花育性论文-周晓冬,周娟,张雪松,江晓东,杨连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