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价值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品德与社会》,价值引领,品德课,教学策略
道德价值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柴少曼[1](2019)在《简约资源妙选择 价值引领融思辨——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课“史地政”内容教学策略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1年新修订的《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指出:本课程的课程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由此可见,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在中高级安排历史、政治、法治等内容,最终目的是发挥其应有的道德教育价值,促进其社会性发展,让儿童通过对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了解,融合对现状的体悟,了解国情,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达成德育目标。但其内容与学生的当下生活关联度较远,知识点相对枯燥,成为老师最难啃的一块骨头。目前,许多品(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9年40期)
关娜,郭玲,梁朋[2](2019)在《道德培育维度下大学生核心价值引领的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引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本文从道德培育的维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核心价值引领的必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路径概括为课堂教育路径、校园文化路径和网络新媒体阵地路径叁个部分,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够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培育的维度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06期)
黄青艳[3](2018)在《道德选择与新闻的道德价值取向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道德价值的冲突,要在这些冲突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道德冲突和选择的艰难性更为突出。因此,新闻能否正确处理各种矛盾,能否正确做出价值取向,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文章在对道德选择与转化过程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以新闻为研究对象,探讨新闻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以及如何正确做出道德价值取向。(本文来源于《时代报告》期刊2018年09期)
毕飞飞,张方玉[4](2018)在《乡村振兴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与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振兴以乡村土地为实践平台,以政策战略为思路设计,农民群众作为乡村主体,其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乡风文明的程度以及乡村振兴的进程。乡村振兴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主要表现为:打破"农民——农村"的话语规定,树立新时代农民形象,促进"农民——农村"的"五位一体"建设。乡村振兴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坚持农民主体,村委直接领头,基层党委和政府部门规范谋划、监督问责,高校研究团队、乡贤、大众传媒充分发挥优势,共同维护农村的和谐环境。(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8年15期)
储德峰[5](2018)在《价值正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临多重道德规范体系相互交织,道德价值选择复杂;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有所疏离,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公民道德建设缺乏刚性保障等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迫切需要在统领"规制治理"和"价值观规范引领"两种治理范式的价值正义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建构"败德报复"和"善德激励"之间的内在张力,实现由心性为本、道德说教的传统教育模式向德法共融的新型公民道德教育模式转变,整体推进。(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黄上芳[6](2016)在《论道德教育中的价值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教育不能只培养有才无德之人,知识与技能的武装并不能保证学生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价值无涉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使得学生出现了诸多价值选择错位的问题。近些年来,大学生利用自己所学来犯罪的新闻层出不穷。本文试图通过探究道德教育中的价值选择问题,希望找到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做出恰当价值选择的方法,从而使他们不止步于自己需求的满足,更能够努力追求以实现区别于动物的最高价值,成为真正的人。(本文来源于《浙江教育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莫文[7](2015)在《新闻价值选择与新闻伦理道德》一文中研究指出新闻伦理道德,是中外媒体及新闻从业者随时可能面对的一个问题。2015年1月,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弥留之际她做出捐献自己眼角膜的决定。深圳晚报进入太平间对逝者遗体拍照的行为,在激起众人愤怒、引发全国媒体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再次将新闻伦理道德的问题呈现在新闻从业者的面前。对新闻伦理道德的认识及审视1991年中国协会制定颁布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5年33期)
刘燕楠[8](2015)在《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路向与价值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多元文化给人们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冲击,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道德教育,要在确立我国核心文化的道德价值取向基础上,重建国家伦理文化传统,提升我国道德文化自觉,以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为参照,凝练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德育内容与方法的转型与变革,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能力。(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贾凌昌[9](2015)在《“表达”的道德教育价值审视及其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人之为人品质发展程度展示的表达,诉说着道德教育目的,诠释着道德教育过程,成就着道德教育结果。然而,在道德教育实践中,由于施教者主体性的膨胀和道德多元性承诺的生成,个性表达、深层表达、真实表达被遮蔽和消解。这需要创设有效的道德教育表达制度设计与运行环境,在积极回应道德教育表达问题的同时建构表达方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双向建构来提升道德教育表达的品质。(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5年Z2期)
曹亚楠[10](2015)在《价值多元时代道德教育的困惑与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们进入到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价值的多元赋予了每个个体主动选择自己所委身之价值的权利,使得持不同观念的人可以竞相发声,为自己辩护,但同时也带来了选择的苦恼和不同观点的激烈争辩。由此,在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对比和借鉴西方不同道德教育派别的主要观点,为我国道德教育应对价值多元的时代境况提供较为合理的选择。重点探讨叁个问题:第一,价值多元给道德教育带来了哪些困惑?第二,各道德教育派别是如何回应这些困惑的?第叁,基于对不同观点的分析和借鉴,我们的道德教育应当如何应对价值多元时代的困惑?文中对加拿大学者克里夫·贝克的观点做了较详细地介绍,相对而言,分析和挖掘他的价值教育理论为我们解决价值多元时代道德教育困惑提供了较多更具合理性、更适合我们借鉴的内容。具体而言,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的现状、意义、方法和思路,并对文中涉及的价值多元、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等关键词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相关说明。第一章交代了价值多元的缘起和特征,并重点总结了价值多元给道德教育带来的六大困惑,分别是:第一,是否存在价值共识;第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第叁,学校应当设立何种道德教育课程;第四,道德教育应当教授内容还是训练技巧;第五,教师的角色是什么;第六,应采用何种教育方法。第二章介绍了叁个有代表性的道德教育流派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它们分别是价值澄清学派、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品格教育派。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叁种不同的思路,但都主要体现了对待价值多元的或激进或保守的态度。第叁章单独介绍了持比激进或保守更合理的折衷态度的克里夫·贝克对以上六个问题的解答。具体而言,他认为:一,存在人类的基础价值;二,价值(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美好生活(或增进人类幸福);叁,应当开设单独的、整合的及非正式的价值教育课程;四,既应教授具体的价值内容,又要提高价值的反省能力;五,教师既是施教者又是学习者;六,多种教育方法要灵活运用,倡导反省的、对话的教育方式。第四章对比分析了贝克价值教育理论中的合理性因素,找出了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精神品质,包括人本精神、后现代和中庸的精神、反省的品质等;最后回答了面临价值多元的状况我国道德教育应当如何改革和实践,其中贝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主要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生活德育”的理念和道德教育应当注意“知、情、意、行”的统一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8)
道德价值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学生核心价值的引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本文从道德培育的维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核心价值引领的必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路径概括为课堂教育路径、校园文化路径和网络新媒体阵地路径叁个部分,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索,能够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培育的维度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价值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柴少曼.简约资源妙选择价值引领融思辨——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课“史地政”内容教学策略解读[J].教育.2019
[2].关娜,郭玲,梁朋.道德培育维度下大学生核心价值引领的路径选择[J].智库时代.2019
[3].黄青艳.道德选择与新闻的道德价值取向探析[J].时代报告.2018
[4].毕飞飞,张方玉.乡村振兴中加强农民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5].储德峰.价值正义: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8
[6].黄上芳.论道德教育中的价值选择[J].浙江教育科学.2016
[7].莫文.新闻价值选择与新闻伦理道德[J].青年.2015
[8].刘燕楠.多元文化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路向与价值选择[J].教育研究.2015
[9].贾凌昌.“表达”的道德教育价值审视及其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5
[10].曹亚楠.价值多元时代道德教育的困惑与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