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影响模型论文-韩中合,朱路,王珊

风力影响模型论文-韩中合,朱路,王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力影响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翼型,风力机,湍流模型,气动性能

风力影响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韩中合,朱路,王珊[1](2018)在《湍流模型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模拟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湍流模型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模拟的影响,以风力机专用翼型DU97-W-300为研究对象,使用网格划分软件GAMBIT对翼型流场区域进行划分网格,采用FLUENT16.2对翼型进行气动性能分析,比较全湍流S-A模型及带转捩修正的Transition SST模型的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S-A模型计算的升力系数更接近实验值,T-SST模型在小攻角时计算的阻力系数与实验值基本一致,大攻角时有一定误差,但趋势都与试验结果相同。研究结果对风力机翼型的气动性能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8年10期)

左潞,唐植懿,许波峰,陈佳俊,周晓天[2](2016)在《涡模型对风力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4种涡模型的诱导速度分布特征,包括两种层流涡模型和两种湍流涡模型。分别将4种涡模型应用至自由涡尾迹方法的尾涡诱导速度计算中,分析涡模型对风力机低速轴扭矩和尾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大风速下,湍流涡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流动状态;各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捕捉流场结构和叶尖涡,层流涡模型的尾流涡量更集中,但耗散更快,湍流涡模型的涡量分布均匀,且耗散慢;涡模型对风力机近尾迹区域的尾流风速影响,比对远尾迹区域尾流风速的影响大。(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6年10期)

刘忠义,刘崇茹,李庚银[3](2016)在《机械轴系模型对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暂态分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机械轴系模型对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暂态分析的影响。利用能量守恒原理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直驱风机机械轴系分别采用两质块模型和单质块模型时机组的暂态响应情况,阐明了不同机械轴系模型造成直驱风机暂态分析结果差异的机理。然后通过时域仿真研究了直驱风机采用不同机械轴系模型以及不同控制方法时的暂态响应特性,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给出了适用于直驱风机暂态分析的机械轴系模型选取原则。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两质块模型,单质块模型会使直驱风机机械轴系的暂态振荡幅度偏小;没有附加阻尼控制的直驱风机,其机械轴系应该使用两质块模型进行暂态研究;具有附加阻尼控制的直驱风机,则可以采用单质块模型模拟机械轴系的暂态行为。(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丁本艳,张利群[4](2014)在《一类PM2.5受风力等因素影响的仓室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与仓室模型相联系,研究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风力、温度、湿度对PM2.5的影响,并通过微分方程的相关理论分析,给出这些因素对PM2.5的影响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4年04期)

刘建明,解紫城,梁越明[5](2013)在《风力机等效模型对双馈风机LVRT特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电机组单机并网容量逐步增大,为了较准确的研究风力机等效模型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等效集中质量法,建立了同时考虑风力机叶片和传动轴柔性的风力机叁质量块等效模型,以及考虑传动轴柔性的两质量块等效模型和忽略风力机柔性的单质量块等效模型。依据并网导则要求,建立了基于Crowbar电路的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在电网电压不同跌落故障情况下,研究了采用不同风力机等效模型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同时考虑风力机叶片和传动轴柔性的风力机叁质量块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双馈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有功功率特性。(本文来源于《电力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赵文超,周胡,万德成[6](2013)在《湍流模型对风力机叶片数值模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OpenFOAM提供的求解器pimpleDyMFoam,对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的Phase VI风力机叶片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湍流模型对风力机叶片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通过在5 m/s、10 m/s、15 m/s叁种不同风速下分别采用SST k-ω模型、标准k-ε模型、RNG k-ε模型和Spalart-Allmaras模型等湍流模型,计算得到了叶片的平均推力和转矩值、不同截面叶片表面的压力系数分布。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湍流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为风机叶片数值模拟时湍流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期刊2013-09-21)

刘思,田德,邓英,戴烁明,汪宁渤[7](2012)在《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等效模型对机组暂态稳定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并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机电耦合作用对机组暂态性能的影响,采用等效集中质量法,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提出一种基于叶片弯曲柔性和传动轴扭转柔性的风力发电机组3质量块等效模型。结合双馈发电机控制策略,分别以额定功率750 kW和3 MW的风力发电机组为例,对其在电网电压跌落和机械扰动两种情况下进行暂态稳定性仿真,并将仿真结果和传统的1质量块、2质量块等效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单机容量的增加,叶片的柔性对机组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逐渐增大,建立3质量块等效模型对研究大容量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暂态稳定性是必要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2年10期)

李银然,李仁年,王秀勇,李德顺[8](2011)在《计算模型维数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预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二维与叁维计算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预测的影响,采用数值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DU93-W-210二维翼型和叁维直叶片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气动性能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翼型表面气流未发生分离时,二维翼型与叁维直叶片周围的流场结构相同,二者之间的气动性能无明显差异,叁维直叶片可被简化为二维翼型;当气流分离时,叁维直叶片周围的流场结构具有明显的叁维流动效果,气动性能更接近实验值,叁维直叶片不能简化为二维翼型,而且叁维直叶片的展向长度不宜过小,取2~4倍弦长为最佳。(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关鹏,丁珏,翁培奋[9](2010)在《不同湍流模型对水平轴风力机叁维粘性气流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水平轴风力机叶片附近的叁维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其中在7、15、25m/s 3种不同工况下分别采用S-A、Standard k-ε、RNG k-ε和SST k-ω4种湍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速度的逐渐增大,叶片吸力面的分离流沿叶根向叶尖方向逐渐发展,且由于叁维旋转效应使得展向流动逐渐增强。和相关实验结果比较,选择不同的湍流模型对数值模拟结果有明显影响,其中RNG k-ε和SST k-ω两种模型可以获得较好的压力分布计算精度。综合考虑压力分布、功率系数和推力系数在不同工况下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选择SST k-ω湍流模型较适合模拟该水平轴风力机周围复杂的三维湍流流动。(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刘磊,徐建中[10](2009)在《湍流模型对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预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选取单方程Spalart-Allmaras模型、两方程低雷诺数к-ε模型和SSTк-ω模型等不同湍流模型,对NREL PhaseⅥ风洞测试风力机的无偏航工况进行CFD模拟。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在叶片表面为附着流时叁种湍流模型数值模拟的结果都与实验数据吻合得很好,而在失速情况下两方程湍流模型的表现要优于单方程模型,其中以SSTк-ω模型对截面压力分布、转矩等的预测更加准确。(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风力影响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比较了4种涡模型的诱导速度分布特征,包括两种层流涡模型和两种湍流涡模型。分别将4种涡模型应用至自由涡尾迹方法的尾涡诱导速度计算中,分析涡模型对风力机低速轴扭矩和尾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大风速下,湍流涡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流动状态;各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捕捉流场结构和叶尖涡,层流涡模型的尾流涡量更集中,但耗散更快,湍流涡模型的涡量分布均匀,且耗散慢;涡模型对风力机近尾迹区域的尾流风速影响,比对远尾迹区域尾流风速的影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力影响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韩中合,朱路,王珊.湍流模型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模拟的影响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8

[2].左潞,唐植懿,许波峰,陈佳俊,周晓天.涡模型对风力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6

[3].刘忠义,刘崇茹,李庚银.机械轴系模型对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暂态分析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6

[4].丁本艳,张利群.一类PM2.5受风力等因素影响的仓室模型[J].河南科技.2014

[5].刘建明,解紫城,梁越明.风力机等效模型对双馈风机LVRT特性影响研究[J].电力学报.2013

[6].赵文超,周胡,万德成.湍流模型对风力机叶片数值模拟的影响[C].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2013

[7].刘思,田德,邓英,戴烁明,汪宁渤.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等效模型对机组暂态稳定性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2

[8].李银然,李仁年,王秀勇,李德顺.计算模型维数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预测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1

[9].关鹏,丁珏,翁培奋.不同湍流模型对水平轴风力机叁维粘性气流特性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0

[10].刘磊,徐建中.湍流模型对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预估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

标签:;  ;  ;  ;  

风力影响模型论文-韩中合,朱路,王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