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砂体论文-张伟忠

骨架砂体论文-张伟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架砂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湖凹陷,骨架砂体,输导体系,汲烃砂层

骨架砂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忠[1](2019)在《断陷盆地骨架砂体汲烃效率及油气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震、测井等资料,量化表征了初次运移过程中骨架砂体汲烃特征,提出了汲烃砂层的概念,对汲烃砂层的汲烃效率进行了深度的剖析。研究表明:汲烃砂层的的厚度、连续性、层数、砂层间泥质隔层等等决定了汲烃砂体的汲烃效率,汲烃效率是影响本区骨架砂体输导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龙岗地区阜二段有效的骨架砂体输导层沿龙岗次凹成环带状分布,直接控制了本区油气藏的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05期)

王旭辉,吴孔友,王泽胜,郄润芝[2](2016)在《准噶尔盆地哈山东部地区侏罗系骨架砂体展布特征及连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架砂体是油气输导体系的组成要素之一,但其内油气分布常受到砂体内部断层封堵能力与砂体非均质性的影响.在明确区域地层格架与沉积相的基础上,对哈拉阿拉特山东部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及叁工河组内发育的骨架砂体进行了展布特征与连通性研究.通过对研究区砂体宽厚比分析,认为骨架砂体单井厚度在30 m以上时,其在井间可以彼此接触.建立区域连井剖面,发现八道湾组一段、叁段及叁工河组叁段3套骨架砂体规模较大,展布范围广.八道湾组一段作为研究区侏罗系油气分布的主要层段,其内断层产状以及断层成岩封闭作用的差异,是造成油气在骨架砂体内差异性分布的主要原因.该段骨架砂体渗透率与孔隙度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存在较为明显的东西分区性,中部交接区孔渗性差,油气平面分布与微观非均质性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证明骨架砂体的物性特征也是影响其输导运移油气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6年04期)

潘澄雨,刘红旭,丁波,王永文,孟云飞[3](2015)在《伊犁盆地南缘西山窑组下段骨架砂体沉积特征及与铀矿化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伊犁盆地南缘西山窑组下段骨架砂体平面和空间展布规律的分析,开展重点区块的沉积微相精细解剖,并探讨其与铀成矿关系。研究认为,伊犁盆地南缘西山窑组下段发育两个大型沉积朵体控制了两个大型矿集区。矿集区骨架砂体展布较厚,联通性强,具有良好的储层性质。西山窑组下段为扇叁角洲沉积体系,发育平原和前缘亚相。主要的控矿微相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与前缘席状砂。分流河道的矿体一般富集在粗粒砂体中,水下分流河道的矿体主要赋存在靠近泥岩特别是碳质泥岩或煤线的夹层附近,前缘席状砂的矿体主要发育在与河道过渡相连的中粗砾级砂体中。(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地质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段雅琦,罗顺社,段长江[4](2014)在《苏里格南部地区山1段和盒8段骨架砂体平面展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苏里格南部地区上古生界山1段和盒8段骨架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山1段、盒8段砂体呈近北南向连片展布,且自北向南厚度变薄,从山1段到盒8上亚段骨架砂体在总体上向南推进;山1段分为6套骨架砂体,盒8下亚段和盒8上亚段各分为4套骨架砂体,其中山1段骨架砂体呈条带状展布,盒8段骨架砂体呈辫状分布,且山1段骨架砂体厚度较盒8段薄;物源、古地貌、沉积相和水动力是影响骨架砂体展布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期刊2014年10期)

宋国奇,宁方兴,郝雪峰,向立宏,黄蓉[5](2012)在《骨架砂体输导能力量化评价——以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骨架砂体是油气输导体系的主要要素之一,对其进行输导能力量化评价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勘探实践的需要。以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沙叁段中亚段—沙二段骨架砂体为例,对骨架砂体输导要素与油气显示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骨架砂体的厚度、顶面形态、产状、物性(毛管压力)等属性与输导能力之间的关系,开展输导机理研究及输导能力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宏观意义上的骨架砂体产状、微观意义上的骨架砂体物性与油气显示的关系明显;骨架砂体的输导机理是骨架砂体产状与非均质性的耦合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路径,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初步建立了表征骨架砂体输导能力的量化计算方法,提出了骨架砂体输导能力指数,精细刻画了油气的优势运移路径,可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2年01期)

黄蓉[6](2010)在《骨架砂体输导性能主控因素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骨架砂体是沉积盆地内发育的同沉积输导体系。通过重点解剖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叁段中、上亚段叁角洲骨架砂体及沙二段河流相骨架砂体各静态地质要素发育特征,与油气显示特征相结合,发现砂体厚度、顶面形态与油气显示关系不明显;而砂体产状、物性与油气显示关系较好,砂体的产状和油气运移动力之一的浮力有关,而物性则与油气运移的毛细管阻力有关。倾角越大、物性越好,油气显示越丰富。因此确定产状、物性是影响砂体输导性能的主控因素,产状和物性的耦合控制了油气的优势运移路径。(本文来源于《甘肃地质》期刊2010年04期)

黄蓉[7](2010)在《东营凹陷南坡东段骨架砂体发育特征与油气显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重点解剖东营凹陷南坡东段沙叁段中、上亚段叁角洲骨架砂体及沙二段河流相骨架砂体各静态地质要素发育特征,认为东营南坡东段骨架砂体具有厚度大、顶面形态及产状较平缓、物性好的特点。与油气显示特征相结合,发现砂体厚度、顶面形态与油气显示关系不明显;而砂体产状、物性与油气显示关系较好,砂体的产状和油气运移动力之一的浮力有关,而物性则与油气运移的毛细管阻力有关。倾角越大、物性越好,油气显示越丰富。因此确定产状、物性是影响砂体输导性能的主控因素,产状和物性的耦合控制了油气的优势运移路径。(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0年02期)

陈飞,罗平,张兴阳,王训练,罗忠[8](2010)在《陕北地区上叁迭统延长组叁角洲骨架砂体粒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湖盆叁角洲砂体是中国陆相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储集层,进行湖盆叁角洲骨架砂体的分析,对于叁角洲砂体分布预测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露头剖面以及粒度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叁迭统延长组长7—长4+5叁角洲沉积体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探讨了沉积物粒度与河型之间的关系,识别出曲流型分流河道、辫状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以及近缘水下分流河道、远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和席状化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并且认识到长7—长4+5叁角洲沉积体系内河道形态、砂体结构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研究表明,粒度因河型不同而迥异,偏度—峰态在不同河型中表现不同。(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尹太举,张昌民,龚富华,李少华[9](2008)在《利用骨架砂体迭加图进行储层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薄砂层地区油气勘探中,地震资料分辨率达不到储层预测的精度,又无测井资料进行直接预测的情况,为了降低勘探风险,必须进行储层的预测和圈闭的综合评价。在吐哈盆地胜南合作区块的滚动勘探中,采用了精细沉积微相分析技术,对勘探目标区各小层沉积微相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各层的砂体分布图;将各层砂体中水下分流河道主力砂体提取出来,编制了各小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迭加图。通过对迭加图中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迭加情况的分析,确定了优势储层分布区域。以砂体分布为基础,结合油藏断层的封闭性、油气运移的优势路径,对各砂体发育区所在的圈闭进行了成藏风险评价,提出了勘探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勘探风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徐春华,侯加根,姚振华,范晓秦,程宏杰[10](2008)在《洪积扇砂砾岩储层骨架砂体构型与剩余油分布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沉积储层构型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为指导,利用克拉玛依油区的砾岩储层密井网区的开发井资料为基础,以几个典型区块的克拉玛依组为例,深入解剖了冲积扇砂砾岩油藏的内部构型,认为现有研究条件下对洪积扇砾岩储层内部构型界面的识别进行到3-4级程度是可行的,在目前电测曲线上已可辨别出单砂体,再低级别的界面研究失去了可操作性。对洪积扇砾岩储层开发后期的井间储层用界面层次法进行了表征,在单层等时对比的格架内,建立了洪积扇砾岩储层扇顶主要微相主槽、侧缘槽、槽滩和扇中主要微相辫流水道、砂岛等有利相带发育的构型模式,认为洪积扇扇顶微相主槽、槽滩骨架砂体构型以垂向加积和前积为主,砂体剖面上砂砾岩体多呈现窄带放射状多层前推铺积(垂向)式,扇中微相的辫流水道、砂岛骨架砂体构型以垂向加积和侧积为主,兼具其他次要加积方式。对解剖的典型区块的克拉玛依组提出了洪积扇砾岩储层利用单井剖面上识别隔夹层,井间通过层间相对位置高低、平面微相控制预测、结合生产动态识别层间渗流屏障的方法。洪积扇砾岩储层内的剩余油分布受控于其结构和非均质性。通过井资料和内部构型模式类型的深入剖析,进一步弄清了砾岩储层的油层砂体与隔夹层的空间结构配置,进一步深化油藏内部非均质的认识,为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更准确的地质依据并指明了挖潜方向。认为由单砂体控制的沉积结构单元对剩余油的分布的控制作用分析有儿个方面:砂体外部形态、延伸方向、连通性、物性和展布规律、砂体沉积结构控制着高渗层段的垂向和平面空间展布、不同沉积结构部位的油水井由于受到储层质量差异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水淹状况,从而影响和控制着剩余油分布,并总结了总体上说可以归纳出9种剩余油富集类型,分别是:①逆掩断层下盘掩覆带地层延展储层中的剩余油(断层遮挡剩余油):②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储层中的剩余油;③注采井剖面同层注采不对应剩余油;④隔夹层屏蔽导致注采失效区剩余油;⑤同层不同期(对接)单砂体之间界面屏蔽剩余油;⑥受高渗层抑制的局部相对低渗层中的剩余油;⑦因技术进步含油下限标准降低(表外储量)剩余油;⑧原油粘度大的区域流动性差区域剩余油;⑨多段重力分异型剩余油;⑩井间侧积泥岩遮挡尖灭型剩余油。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叁迭系砾岩储层整体上呈现正旋回特征,多段、多韵律主槽河道砂或正韵律单体主槽河道砂,由于层内非均质性强加之开发发过程中单井一般都经过多次压裂,底部渗透率高和油水重力分异作用使得底部进水多,水线推进快,水驱效果好;砂体顶部渗透性差,砂体连续性差,未水淹部分往往富集剩余油,剩余油零散分布于油层顶部的砂体边角、各种沉积界面及泥质夹层附近部位等诸多特点,建议在克拉玛依洪积扇砂砾岩体储层露头具有得天独厚的出露条件,通过露头剖面中构型界面的识别、描述、测量,最终形成露头界面知识库,用以指导井区地下构型界面的识别和预测。目前对洪积扇砂砾岩体露头资料研究的不足的,主要表现是:①对地下砂砾岩体体内部构型研究目前尚较薄弱,地面缺少足以能够进行井间构型类比的露头,以往前大对露头的研究与井下储层预测尚未建立良好的对应关系。②国内储层构型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河流相构型研究,对洪积扇相砂砾岩体储层构型的研究及开展储层构型与流动单元及剩余油结合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缺少有说服力的可借鉴资料。③对洪积扇砂砾岩储层构型研究时和采油工艺方面怎么结合的不够。单砂层上按沉积韵律划分最大限度能分辨出的单期沉积,按现有采油工艺开采技术对开发起主要作用的构型级别是哪一级?对中低渗薄储层需要多少米的井距能控制砂体范围;砂砾岩体储层普遍多次压裂改造,那么压裂后的储层可沟通到哪一级沉积界面?④对洪积扇砂砾岩储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总体上克下组由于下部(一般是S_7~(3-2)、S_7~(3-3)、S_7~(4-1)、S_7~(4-2)层)砂体连通性好、上部(一般是S_7~(2-2)、S_7~(2-3)、S_7~(3-1)层)砂体连通性差,因此,对加密井建议下部连通性好的砂体最好不压裂投产;上部连通性差砂体分段分层小规模压裂投产。⑤挖潜方向:针对各微相单砂体平面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井网调整;单砂体纵向迭置特点的进行注采井段调整。⑥对洪积扇储层剩余油挖渐中大规模推广应用水平井技术,挖掘非连通储层厚油层顶部剩余油潜力,应是今后要开展的工作。根据洪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研究,以微相单砂体为研究调整对象,及时跟踪产、注动态变化,治理对有废弃水道的渗流遮挡的不连通或半连通单砂体,通过增加注水井点完善注采井网,实现多向驱替;对油层打开程度不完善的低液油井,采取补孔/复射孔优化注采井段;对高渗透的单砂体控制注水、增强堵水效果,抑制或防止水窜;对低渗透的单砂体加强注水、提液引效,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09-22)

骨架砂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骨架砂体是油气输导体系的组成要素之一,但其内油气分布常受到砂体内部断层封堵能力与砂体非均质性的影响.在明确区域地层格架与沉积相的基础上,对哈拉阿拉特山东部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及叁工河组内发育的骨架砂体进行了展布特征与连通性研究.通过对研究区砂体宽厚比分析,认为骨架砂体单井厚度在30 m以上时,其在井间可以彼此接触.建立区域连井剖面,发现八道湾组一段、叁段及叁工河组叁段3套骨架砂体规模较大,展布范围广.八道湾组一段作为研究区侏罗系油气分布的主要层段,其内断层产状以及断层成岩封闭作用的差异,是造成油气在骨架砂体内差异性分布的主要原因.该段骨架砂体渗透率与孔隙度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存在较为明显的东西分区性,中部交接区孔渗性差,油气平面分布与微观非均质性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证明骨架砂体的物性特征也是影响其输导运移油气能力的关键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架砂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伟忠.断陷盆地骨架砂体汲烃效率及油气地质意义[J].科技视界.2019

[2].王旭辉,吴孔友,王泽胜,郄润芝.准噶尔盆地哈山东部地区侏罗系骨架砂体展布特征及连通性研究[J].地质与资源.2016

[3].潘澄雨,刘红旭,丁波,王永文,孟云飞.伊犁盆地南缘西山窑组下段骨架砂体沉积特征及与铀矿化关系[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5

[4].段雅琦,罗顺社,段长江.苏里格南部地区山1段和盒8段骨架砂体平面展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

[5].宋国奇,宁方兴,郝雪峰,向立宏,黄蓉.骨架砂体输导能力量化评价——以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

[6].黄蓉.骨架砂体输导性能主控因素的确定[J].甘肃地质.2010

[7].黄蓉.东营凹陷南坡东段骨架砂体发育特征与油气显示的关系[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

[8].陈飞,罗平,张兴阳,王训练,罗忠.陕北地区上叁迭统延长组叁角洲骨架砂体粒度特征[J].沉积学报.2010

[9].尹太举,张昌民,龚富华,李少华.利用骨架砂体迭加图进行储层预测[J].石油学报.2008

[10].徐春华,侯加根,姚振华,范晓秦,程宏杰.洪积扇砂砾岩储层骨架砂体构型与剩余油分布模式初探[C].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8

标签:;  ;  ;  ;  

骨架砂体论文-张伟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