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过程论文-魏巍,孔令兴,李一非,闫清东

制动过程论文-魏巍,孔令兴,李一非,闫清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制动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力缓速器,流场仿真,动态制动,动轮变转速

制动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魏巍,孔令兴,李一非,闫清东[1](2019)在《液力缓速器动态制动过程特性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单纯设定已知缓速器动轮转速的仿真方法不能预测在瞬态制动过程中的转速变化及其相应流动特性问题,通过将整车惯量施加到动轮上,根据当前时刻流场压力分布积分所得的转矩计算角加速度,从而确定下一时刻的转速,将其作为流场仿真的转速输入.利用这种流场-转速耦合特性预测方法,对缓速器整个动态减速制动过程的内部流动行为进行动态仿真预测.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方法对于模拟转速被动变化的动态制动过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预测缓速器在自身流场和整车惯量的共同相互作用下,动轮的转速及制动转矩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李世东[2](2019)在《矿用提升机制动过程与制动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矿用提升机结构组成为基础,采用PROE及ADAMS软件,建立了提升机制动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开展了不同提升速度、不同制动减速度对提升机制动过程影响的分析,由此,掌握提升机制动过程的变化规律,并以此提出了提高提升机制动效果的建议。这对提高提升机的制动效果和生产效率、增强井下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傅鹤川[3](2019)在《汽车制动过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装有ABS和无ABS的汽车制动参数的研究结果。给出了在试验研究过程中干沥青混凝土路面对汽车减速、减速时间的增加和制动时间的影响。带有ABS的汽车和无ABS的汽车的减速对行驶初始速度的依赖被反映和证实。本文介绍了在冬季冰雪条件下,装有ABS和无ABS的汽车制动的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2期)

覃频频,吴锋民,吴达,莫基强[4](2019)在《失控车辆在避险车道制动床上减速过程的叁维离散元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中国避险车道设计规范或指南不完善,存在设计缺陷的避险车道易诱发失控车辆冲出避险车道末端或在制动床上侧翻等事故,严重威胁驾驶员生命。以往研究还不能体现车轮沉陷变形对失控车辆减速作用的影响。为此,从颗粒层面入手采用离散元方法,分别构建集料离散元和车轮离散元,在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3 dimensions)软件平台建立集料-车轮叁维离散元模型;采用模拟静力叁轴压缩试验标定集料离散元颗粒微观参数;采用实车足尺试验数据标定车轮离散元颗粒微观参数。利用标定后模型对失控车辆在避险车道制动床上的减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设计4组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失控车辆载重和驶入初速度对车轮沉陷深度、停车距离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为避险车道制动床长度设计和集料铺筑厚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避险车道设计规范或指南的完善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林荣,王涤宇,张雍[5](2019)在《电梯定期检验时制动试验执行过程中有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电梯定期检验时制动试验执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引起相关单位对于电梯定期检验时制动试验工作的重视度,电梯定期检验时制动试验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刘沛东,刘博,亓保平[6](2019)在《五模块低地板有轨电车停车过程中电液制动转换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五模块低地板有轨电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车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和制动力分配方法。针对该车在停车过程中采取的电液制动转换方案,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对列车网络控制程序进行了优化。根据试验实际情况,优化了关键参数值,成功实现了车辆在停车制动工况下平稳停车,解决了车辆冲击率问题,满足了设计要求,验证了方案可行。(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9年09期)

金永泽[7](2019)在《高速列车制动过程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运行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列车系统动态作用环境明显恶化,给高速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隐患。作为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列车制动系统的制动性能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准确的动力学建模是高速列车精准制动的基础,通过对高速列车制动模型性能参数的实时精准估计,可以掌握列车实时性能,大幅度优化列车区间调度效率,降低列车测量成本,提高列车检修效率。但是,现有文献主要是针对列车自身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并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且针对高速列车这样的非线性非高斯系统,尚未有完善的辨识理论可以对其制动参数进行有效的实时辨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一方面对列车制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建立了基于环境的列车制动模型,并分别针对非高斯噪声干扰下的制动模型和含有隐变量的制动模型进行了辨识研究,从模型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制动模型辨识方法;另一方面对列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深度神经网络,从数据角度进行了制动参数的辨识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对列车制动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列车制动单质点与多质点模型。考虑到列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状态会受到运行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列车运行在干燥轨道与潮湿轨道上的不同运动特性,提出了不同运行环境下的列车单质点制动建模方法。2、针对高速列车非线性模型在非高斯噪声干扰下的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基于高斯和方法的拓展卡尔曼滤波,将列车受到的非高斯噪声用高斯和表示,采用多个EKF作为子滤波器,利用并行计算的方式,得到了状态和参数的滤波估计。3、针对列车制动模型中难以观测的隐变量参数,设计了数据记录计数的滑动窗口,以窗口内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构造并最大化列车条件数学期望,提出了基于最大期望的制动参数在线辨识方法。4、以列车海量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BP网络的时变制动参数辨识方法,考虑到列车速度和制动盘摩擦系数的时间序列数据特性,提出基于LSTM网络的时变制动参数辨识方法,实现利用列车制动速度的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制动盘摩擦系数变化。(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张宇[8](2019)在《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高铁制动过程速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保证列车安全、快速运行的关键,列控系统中用于保障安全的核心是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ATP),ATP通过超速防护实现列车的间隔控制和速度控制,从而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在列车制动过程中,现有的ATP超速防护算法是基于列车自身参数建立模型,但是在实际制动中,由于线路状况不同、天气情况复杂以及自身参数变化等客观情况的影响,基于参数模型的制动控制往往和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影响行车安全。因此,运用非参数模型实现更精确地列车制动速度计算,对于列车超速防护算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将高斯过程回归应用到列车ATP超速防护算法领域,对速度监控曲线中列车制动过程速度的计算与预测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包括:(1)研究了列车运行控制过程和列车超速防护曲线,分析列车的力学模型,运用两种参数模型方法,主要针对列车进站制动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2)从权值空间与函数空间两个角度推导高斯过程回归理论,分析了不同单一核函数的结构与适用的数据类型,研究了不同单一核函数、组合核函数对预测模型的影响,总结了面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时选择核函数的规律。用基于不同核函数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拟合列车进站速度,通过舒适度对比,将拟合表现最好的组合核函数模型得到的结果视为列车优化制动曲线。比较由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得到的优化制动曲线和传统参数模型得到的制动曲线,说明了优化制动曲线更符合列车制动的实际过程,列车优化制动曲线可以像传统ATP防护曲线一样为列车控制提供参考,实现列车制动过程中的速度优化。(3)针对列车当前制动时速度-距离数据不断产生,而标准高斯过程回归方法无法及时将新样本纳入模型的问题,采用迭代高斯过程回归方法进行列车进站制动速度的预测,相较于标准高斯过程回归方法,提高了算法的精度与实时性,能够及时将新样本加入训练模型,提高了模型的可靠度。说明了列车速度预测曲线可以和优化制动曲线相互配合,实现列车速度控制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31)

毕厚煌,柯国琴,安宗权,郭文举[9](2019)在《通风盘式汽车制动机构刹车过程多场耦合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动机构作为汽车整体结构组成中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刹车制动时刹车片与制动盘之间接触摩擦行为消耗行驶中车辆的动能,而摩擦过程中生成的热量会对制动盘、刹车片的材料力学性能和车辆制动性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模拟汽车刹车制动过程,考虑摩擦面的表面对流和热辐射等因素,对制动盘分别作为刚体和柔性体两种状态下的制动过程进行热力耦合动态分析,为通风盘式制动机构的结构设计及对其性能量化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杜乾[10](2019)在《调车过程中地铁车辆参与制动的制动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目前地铁运行过程中调车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要介绍了调车过程中内燃机车和地铁车辆的空气制动控制方式。通过在地铁车辆上增加一根列车管,并利用地铁车辆的回送模式,可以在内燃机车对地铁车辆的牵引过程中,使内燃机车能有效的操纵地铁车辆的制动,提高调车过程的可操控性、安全性及调车效率。(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09期)

制动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矿用提升机结构组成为基础,采用PROE及ADAMS软件,建立了提升机制动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开展了不同提升速度、不同制动减速度对提升机制动过程影响的分析,由此,掌握提升机制动过程的变化规律,并以此提出了提高提升机制动效果的建议。这对提高提升机的制动效果和生产效率、增强井下作业安全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动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魏巍,孔令兴,李一非,闫清东.液力缓速器动态制动过程特性预测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李世东.矿用提升机制动过程与制动效果的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9

[3].傅鹤川.汽车制动过程的试验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

[4].覃频频,吴锋民,吴达,莫基强.失控车辆在避险车道制动床上减速过程的叁维离散元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林荣,王涤宇,张雍.电梯定期检验时制动试验执行过程中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6].刘沛东,刘博,亓保平.五模块低地板有轨电车停车过程中电液制动转换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9

[7].金永泽.高速列车制动过程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D].西安理工大学.2019

[8].张宇.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高铁制动过程速度预测[D].北京交通大学.2019

[9].毕厚煌,柯国琴,安宗权,郭文举.通风盘式汽车制动机构刹车过程多场耦合分析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

[10].杜乾.调车过程中地铁车辆参与制动的制动方案研究[J].科技风.2019

标签:;  ;  ;  ;  

制动过程论文-魏巍,孔令兴,李一非,闫清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