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脉冲电流论文-张齐

低频脉冲电流论文-张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频脉冲电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超低频脉冲电流穴位照射治疗,肝功能,超声背向散射积分

低频脉冲电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齐[1](2017)在《超低频脉冲电流穴位照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点;2.超低频脉冲电流章门穴位照射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肝功能、血脂、肝脏超声背向散射积分量表、脂肪肝指数等改变);3.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对超低频脉冲电流章门穴位照射治疗的依从性;4.超低频脉冲电流章门穴位照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探讨超低频脉冲电流章门穴位照射治疗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意义,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8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分别检测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肝脏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参数、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FLI)、镇痛-伤害性指数(Analgesia nociceptive index,ANI)。两组患者均予以静脉输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mg,每日一次;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2.4g,每日一次。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HD-91 Ⅱ型肝病治疗仪超低频脉冲章门穴位照射电流治疗30min,每天早晨9时开始一次,每日一次。患者接受叁疗程治疗,每个疗程均为15天,一个疗程结束后均休息7天再继续下一个疗程治疗。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及饮食进行指导,减少观察数据的偏移。叁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再次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肝脏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脂肪肝指数、镇痛-伤害性指数将检测结果、同时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及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比较分析。两组人群均为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南京二院及六合区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标准拟定。凡满足以下全部4项者为近期治愈,满足3项者为显效,满足2项者为有效,未满足有效标准者为无效:(1)B超检查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即图像平均强度(averageimageintensity,AII)、图像强度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 ofimage intensity,SDI)、图像峰一峰强度(peaktopeakintensity,PPI)这叁项B超积分,B超积分至少有2项指标每项比治疗前下降1分或1分以上为有效;(2)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TC)、甘油叁酯(Triacylglycerol,TG)、脂肪肝指数(Fatty liver index,FL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恢复正常范围或下降≥40%;(3)体检肝脏明显回缩;(4)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证候积分下降≥70%。中医证候积分标准:按临床症状轻、中、重程度分别记1、2、3分。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结果:1、患者基本情况:对照组共41例,其中男性20,女性21例,年龄主要分布在27岁至68岁之间,中位数年龄49.4岁,平均病程3.7± 1.21年,体重指数23.4 士2.3kg/m2;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肝郁脾虚型12例、痰浊壅阻型9例、湿热内蕴型8例、痰瘀互结型6例、肝肾不足型6例;脂肪指数FLI均值66.74±8.27。治疗组4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主要分布在26岁至69岁之间,平中位数年龄49.7岁,平均病程3.6±1.19年,体重指数23.7 ±2.5kg/m2;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肝郁脾虚型12例、痰浊壅阻型9例、湿热内蕴型8例、痰瘀互结型6例、肝肾不足型7例;FLI均值67.26±8.08。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基础的肝功能、FLI、BMI及血脂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2、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后分为5组,分别为肝郁脾虚型、痰浊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不足型,将各型各项指标对比分析,其中湿热内蕴组的肝功能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284.28±25.33u/l、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256.6±20.13u/l、FLI71.7±8.27、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34.68±2.43umol/L、镇痛-伤害性指数(Analgesianociceptive index,ANI)-1.56±0.25数值较其他各组明显异常,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效果:治疗组治愈3例(7.3%),显效12例(29.3%),有效24例(58.5%),无效2例(4.9%),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治愈0例(0%),显效5例(11.9%),有效18例(42.9%),无效19例(45.2%),总有效率5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有显着性差异(X2=8.65,P =0.00002)。4、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超声背向散射积分、脂肪肝指数、镇痛-伤害性指数,进行对比分析,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也同样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关数据相比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后,其中湿热内蕴组的肝功能中LDH、ALT、FLI、TBA、ANI数值较其他各组明显异常;2、本次研究中可以观察到,在治疗前后,FLI与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均出现了改善,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脂肪肝指数与其肝脏背向散射积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临床预防、诊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了新的有益的探索。3、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肝脏IBS、FLI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4、肝区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肝功能恶化及其他不良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11-20)

樊宇,程全[2](2013)在《低频脉冲电流对人体治疗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低频脉冲电疗法是常见的一种物理疗法.研究了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表皮组织内的细胞,使神经细胞发生动作电位,从而达到兴奋神经肌肉组织、镇痛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低频脉冲电疗法因其安全性高、无创伤,在术后伤口愈合、胃肠道疾病和颈椎病等的治疗中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陈小娴[3](2010)在《超短波并低频脉冲电流辅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超短波并低频脉冲电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n=33)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超短波并低频脉冲电流治疗,B组(n=30)单纯采用药物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3周后行表情肌肌力测定并评定疗效。结果 A组患者痊愈者达81.8%,B组达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短波并低频脉冲电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学》期刊2010年08期)

鲍丙豪,蒋峰,孙超[4](2007)在《低频脉冲电流退火对CoFeSiB非晶薄带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经不同低频脉冲电流密度退火的Co66.3Fe3.7Si12B18非晶薄带的巨磁阻抗(GMI)效应。结果表明,在低频脉冲电流下,巨磁阻抗效应的大小与退火电流密度密切相关。非晶带的GMI变化率△Z/Z先随退火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当电流密度为104A/mm2时,△Z/Z达到最大值53.8%,此后随电流密度增大,GMI变化率开始减小。对脉冲电流退火影响巨磁阻抗效应的机制作了定性分析。并分析了由脉冲电流退火在材料内感生的横向各向异性场HK对GMI效应的影响,发现HK有利于提高GMI效应的峰值,但同时存在一个临界值,当超过这个值时,GMI效应的峰值减弱。(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07年08期)

王为民[5](2004)在《脑卒中偏瘫4个月内对患者肢体痉挛的治疗:应用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患者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选择2001-01/2004-05住院的病程4个月以内的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患者50例。Ashworth肌张力评定在Ⅰ~Ⅲ级。排除有意识/精神/智能障碍、患肢失认失用、帕金森综合征、癫痫;水电解质紊乱、戴心脏起搏器、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心肺系统疾病、不配合治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基本康复训练,治疗组行神经促通术康复治疗4周,同时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10d或20d,以简式Fugl-Meyer量表评分和Ashworthr分级分别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程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ugl-Meyer评分和Ashworthr评级差异无显着意义(t=0.536,P>0.05和χ2=0.75,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t=2.340,P<0.05和χ2=7.92P<0.05),即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有效提高患肢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4年25期)

张岚[6](2001)在《低频脉冲电流联合超短波治疗坐骨神经损伤14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990~ 1998年 ,我们用低频脉冲电流与超短波相结合治疗坐骨神经损伤 142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6 8例 ,女 74例 ;年龄 1~ 6 3岁 ,平均 11 8岁 ,<10岁 10 2例 ,10~ 5 0岁(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01年07期)

闫晓星,沈红星,杨洁,张裕娟[7](2001)在《低频脉冲电流与超短波治疗面肌痉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的物理疗法新途径。方法 :采用低频方波调制的梯形波中频电这一低频脉冲电流 ,加用超短波 ,观察对面肌抽动发作的控制。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显效率相比差异显着 (χ2 =4.76 ,P <0 .0 5 )。结论 :低频脉冲电与超短波联合应用 ,能有效地控制面肌痉挛发作 ,且无痛、安全、操作简便。(本文来源于《海军医学杂志》期刊2001年02期)

毛良知[8](2000)在《低频脉冲电流治疗急性腰扭伤8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腰扭伤患者169例,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男45例,女41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对照组83例,男39例,女44例;年龄21~65岁,平均39岁。病程均在1周以内,有明显的腰部急性扭伤史,腰痛剧烈多见一侧,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缓解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华理疗杂志》期刊2000年03期)

王强[9](2000)在《直流低频脉冲电流治疗例颈椎病(附590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颈椎病治疗手段颇多 ,疗效也不一致。笔者采用直流低频脉冲电流治疗 59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590例 ,男 31 9例 ,女 2 71例 ,均经影像检查证实有颈椎退行性改变。其中 :神经根型 32 4例、椎动脉型 1 42例、(本文来源于《江西医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李繁东,刘玉兰,于鲜华[10](1997)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太溪穴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一种完全、有效且无副作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方法选择单纯前列腺增生症住院病人104例,采用BDJ—1型电子健脑治疗器,输出频率156~167Hz,幅度0~234V,连续可调,脉冲宽度1ms,两电板置于双侧太溪穴上,加以固定,剂量以最大耐受为限,每日2次,每次20分钟,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后前列腺前后径、左右径及剩余尿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症状改善明显,显效175例占721%,有效20例占192%。结论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太溪穴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1997年01期)

低频脉冲电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频脉冲电疗法是常见的一种物理疗法.研究了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表皮组织内的细胞,使神经细胞发生动作电位,从而达到兴奋神经肌肉组织、镇痛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低频脉冲电疗法因其安全性高、无创伤,在术后伤口愈合、胃肠道疾病和颈椎病等的治疗中效果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频脉冲电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齐.超低频脉冲电流穴位照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及安全性观察[D].东南大学.2017

[2].樊宇,程全.低频脉冲电流对人体治疗作用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陈小娴.超短波并低频脉冲电流辅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J].实用临床医学.2010

[4].鲍丙豪,蒋峰,孙超.低频脉冲电流退火对CoFeSiB非晶薄带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

[5].王为民.脑卒中偏瘫4个月内对患者肢体痉挛的治疗:应用神经促通术配合低频脉冲电流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

[6].张岚.低频脉冲电流联合超短波治疗坐骨神经损伤142例[J].人民军医.2001

[7].闫晓星,沈红星,杨洁,张裕娟.低频脉冲电流与超短波治疗面肌痉挛[J].海军医学杂志.2001

[8].毛良知.低频脉冲电流治疗急性腰扭伤86例[J].中华理疗杂志.2000

[9].王强.直流低频脉冲电流治疗例颈椎病(附590例报告)[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0

[10].李繁东,刘玉兰,于鲜华.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太溪穴治疗前列腺增生症[J].中国疗养医学.1997

标签:;  ;  ;  ;  

低频脉冲电流论文-张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