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界面论文-杨悦,张瑞香,刘丹,冷蓬勃,覃航

储层界面论文-杨悦,张瑞香,刘丹,冷蓬勃,覃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储层界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石相,沉积微相,构型界面,扇叁角洲

储层界面论文文献综述

杨悦,张瑞香,刘丹,冷蓬勃,覃航[1](2019)在《欢喜岭油田锦99块沙四上亚段扇叁角洲储层构型界面剖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欢喜岭油田锦99块构造位于辽河裂谷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的西南部,区内断层发育,沙四上亚段属于典型的扇叁角洲沉积,剩余油富集,急需对储层构型进行解剖。本次利用岩性、测井等资料对区内岩相及沉积微相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层次分析法针对储层构型界面进行了重点解剖,识别出泥质、物性和钙质叁种界面类型,1-6级储层构型界面。其中3级界面不稳定,对油气不起遮挡作用或局部遮挡作用;4级界面分布较稳定,能有效封隔油气;5级界面发育稳定,为稳定的隔层沉积,对油气起到隔挡作用。通过储层构型界面对油气分布的影响分析,可为剩余油的寻找与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张晶玉,王海峰,范廷恩,张显文,井涌泉[2](2018)在《河流相储层等时界面地震解释及属性切片演绎方法研究——以渤海Q油田北区Nm2油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相储层是我国已发现油田的主要油气资源储层类型。河流相储层在沉积过程中,纵向上砂泥岩交互发育形成薄互层沉积,不同期次的河道沉积砂体相互迭置或切削;平面上河流迁移改道,砂体形成复杂的交错和接触关系,导致地震反射特征很难在地震剖面上实现连续追踪,储层预测难度较大。地层切片作为地震沉积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薄互层沉积背景下的河流相储层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是地震沉积学方法的重要基础,而地震资料标志层位的准确拾取则是地层切片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受地震资料频率约束,中低频地震剖面上的同相轴通常反映的是强阻抗的岩性界面,并不能保证其具有地质年代意义的等时性。因此在针对某一目标砂体单元进行分析时,通常选取砂体上部一套区域性沉积的洪泛泥岩段,作为区域沉积等时界面,该界面通常对应一套较强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且地震同相轴产状稳定,不随地震波频率变化而变化。然而在对河流相储层等时面进行地震标志层解释时发现,中期旋回洪泛泥岩等时界面可能受到后期沉积的影响(如河流的下切侵蚀),导致局部等时界面的地震同相轴解释存在不确定性。本文以渤海Q油田北区Nm2油组为例,探讨了中期旋回洪泛泥岩等时面受后期河道下切破坏的识别标志,以及相应的地震解释方法和原则。并对比以标志层位参考的等时地层切片演绎和常规层间等比例劈分的层间切片演绎方法得到的属性切片图,前者对于多期河道的纵向发育期次和横向分布规模具有更好的表征效果,更符合地质沉积认识。(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张鹏凯,岳大力,荣乘锐[3](2018)在《基于构型界面的“单砂体”建模方法在河流相储层构型建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相储层是我国油气田重要的储层类型,由于河流相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河流相储层的精细化叁维地质建模一直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目前常用的相建模方法,通常采用基于像元或基于目标的方法,对构型单元(沉积相)进行插值;而对构型界面的几何形态、空间展布及组合关系考虑较少。因此,本次建模采用的基于构型界面的"单砂体"建模方法,以砂体顶、底界面为主要表征对象,建立单砂体界面的空间分布模型;进而对砂体内部赋予响应的岩性,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储层构型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的刻画出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本文根据研究区岩性、测井资料,采用direct软件模块的"单砂体"建模方法,对目标区的地下结构进行了精细表征,较好的刻画了地下砂体的形态及展布。针对曲流河的单砂体建模包括叁个级次:(1)对曲流带的空间表征,以泛滥平原泥岩为背景,将曲流带连通体的剖面形态进行刻画,提取砂体的顶底面进行约束,作为建模目标,嵌入到地质模型中;(2)废弃河道的底界面建模,以曲流带连通体为背景,将废弃河道作为目标,对其剖面形态进行刻画并提取其顶底面,嵌入地质模型中;(3)点坝内部侧积层的空间表征,对侧积层单井识别成果进行空间组合,并按照倾向、倾角内插形成侧积面,对点坝连通体中侧积面穿过网格进行赋值,建立侧积层叁维模型。针对辫状河的单砂体建模也包括叁个级次:(1)对辫流带的空间表征,以泛滥平原泥岩为背景,将辫流带连通体的剖面形态进行刻画,提取砂体顶底面约束,作为建模目标,嵌入到地质模型中;(2)心滩砂体的顶界面建模,以辫流带连通体为背景,将心滩作为目标,对其剖面形态进行刻画并提取其顶底面,嵌入地质模型中;(3)心滩内部落淤层的空间表征,对落淤层单井成果进行空间组合,并内插形成落淤面,对心滩连通体中落淤面穿过的网格进行赋值,建立落淤层叁维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层次分析"的思想进行分级次"单砂体"嵌入式建模,较好的刻画出构型单元的空间形态,为下一步的参数建模及剩余油分布预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该方法能够为其他油田相似沉积背景的建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李爱芬,何冰清,雷启鸿,李楷,王桂娟[4](2018)在《界面张力对低渗亲水储层自发渗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压裂液的界面张力对低渗亲水储层自发渗吸的影响,基于改进的LW渗吸模型,考虑静水压力以及流动阻力的影响,结合分形理论,建立描述自发渗吸体积与渗吸时间之间关系的自发渗吸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分析计算自发渗吸体积随界面张力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与结论的正确性。试验结果和模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界面张力对自发渗吸体积的影响呈非线性,随着界面张力的增加,渗吸动力和流动阻力同时增加,渗吸采收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针对不同种类的压裂液,都存在某一最佳界面张力值,使渗吸效果达到最好,得到最大自发渗吸体积。(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徐振华,吴胜和,杨勤,于斌[5](2016)在《一种基于构型界面的叁角洲前缘储层精细表征方法:以绥中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角洲前缘砂体是由河口坝不断迁移、前积形成的,内部发育薄层泥质夹层,叁维表征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数值模拟往往需要粗化模型,为表征前积层会影响粗化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构型界面的叁角洲前缘储层表征方法,即在精细构型研究基础上,以3-4级构型界面作为构造层面,以单井构型特征作为条件数据,以构型单元边界约束平面规模,以构型单元顶底界面约束纵向规模,建立更符合地质模式、条件化的精细叁维地质模型。本文以绥中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叁角洲前缘储层为例,利用该方法对典型区进行精细叁维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能够完全忠实于条件数据,再现了叁角洲前缘储层叁维构型特征,有效地解决了精细表征前积层与粗化模型的矛盾。(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27期)

赵然磊,王璞珺,赵慧,衣健,于太极[6](2016)在《火山地层界面的储层意义——以松辽盆地南部火石岭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岩心、薄片、物性及核磁测井T2谱等资料,从盆地火山地层界面分类及测井识别入手,开展火山地层界面与储层分布关系的研究,探讨了火山地层界面的控储机理。松南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地层界面可划分为2级3类: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构成一级界面,喷发整合和喷发不整合界面构成二级界面。火山地层界面与储层关系密切,距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越近,储层物性越好,反之则越差,优质储层往往发育在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之下30 m之内。在喷发整合、喷发不整合界面附近或该类界面集中发育带往往出现物性高值层段,形成相对较好的储集层段。火山地层界面类型及其分布控制储集空间的类型和组合关系,进而影响到储层的分布。火山地层界面所控制的储集层段在垂向上可划分为次生孔隙带、原生孔隙带和相对致密带3种,其中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主要通过控制次生储集空间的发育而形成优质储层,喷发整合和喷发不整合界面主要表现为原生储集空间的集中发育而形成相对优质的储层。结合王府断陷勘探实例,认为火山地层界面附近发育的火山岩类组合,特别是喷发间断不整合界面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火山岩油气有利勘探领域。(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霍春亮,叶小明,高振南,王利芝,王鹏飞[7](2016)在《储层内部小尺度构型单元界面等效表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尺度地质界面(如侧积夹层)在油藏数值模拟模型中难以表征的问题,提出了储层内部小尺度构型单元界面等效表征方法,即通过调整构型单元间网格传导率达到在油藏数值模拟中设置构型界面的目的,等效表征小尺度构型界面对渗流效果的影响。渤海BX河流相油田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法建立的新模型有效提高了单井历史拟合精度及井间剩余油分布预测精度,历史拟合44口井,新模型单井含水率历史拟合误差平均小于10%的井数有40口,符合率达到91%,较老模型提高了15%;新模型预测水淹程度与钻后测井解释符合率大于90%,比老模型提高了13.6%。(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6年01期)

龙一慧,杨斌,胡洪涛,齐翃洋,杨征宇[8](2015)在《夹层在储层构型界面识别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储层构型研究是提高油气采收率、最大限度地开发油气资源的关键所在,夹层的类型、特征及分布情况都对储层构型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夹层结构特征,在夹层岩性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将夹层分为斑状、条带(条纹)型和致密型,并总结各小类夹层测井曲线特征。在此分类基础上,从储层构型角度出发,根据夹层岩性、结构和测井曲线特征的不同,将夹层划分为叁个级别,并研究每个级别夹层在储层构型界面识别中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5年06期)

别康,刘敏,王辰伟,关文政,刘迪仁[9](2015)在《水平井非平行界面缝洞型储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不整合面和断层等的存在,往往使得缝洞型储层出现界面不平行,而这种非平行界面会使得双侧向响应存在误差。采用叁维有限元法对缝洞型储层进行模拟,研究了上界面倾角、溶洞距测井仪器中心的距离、溶洞大小,溶洞内流体电阻率、垂直裂缝张开度,垂直裂缝内流体电阻率对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平井中,上界面倾角越大,对双侧向响应影响越大;在水平井非平行界面中,溶洞大小和溶洞距测井仪器中心的距离对双侧向响应影响较大,而溶洞内流体电阻率、裂缝张开度和裂缝流体电阻率对双侧向测井响应影响较小。该研究对水平井非平行界面缝洞型储层的测井解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工程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葛新民,范卓颖,范宜仁,李润泽,徐拥军[10](2015)在《基于核主成分-小波能谱分析的复杂储层油水界面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储层油水界面确定困难的问题,研究基于核主成分-小波能谱分析的确定方法,分析油水界面特征并确定最优小波基函数。将深感应电阻率、中子、密度、声波和自然伽马等常规曲线作为输入信号,应用核主成分方法提取第一核主成分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得到近似和细节信号后分别计算不同频带的能谱,基于相邻两级能谱差异最大原理确定单井的油水界面。在单井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整个油藏的油水界面。研究结果表明:Coiflet3基函数在研究工区中应用效果最好;将第一核主成分进行6级分解,并根据第5级和第6级能谱最大差法确定的油水界面与生产测试资料十分吻合;油水界面高度由西向东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储层岩性、物性的平面变化特征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储层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流相储层是我国已发现油田的主要油气资源储层类型。河流相储层在沉积过程中,纵向上砂泥岩交互发育形成薄互层沉积,不同期次的河道沉积砂体相互迭置或切削;平面上河流迁移改道,砂体形成复杂的交错和接触关系,导致地震反射特征很难在地震剖面上实现连续追踪,储层预测难度较大。地层切片作为地震沉积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在薄互层沉积背景下的河流相储层预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是地震沉积学方法的重要基础,而地震资料标志层位的准确拾取则是地层切片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受地震资料频率约束,中低频地震剖面上的同相轴通常反映的是强阻抗的岩性界面,并不能保证其具有地质年代意义的等时性。因此在针对某一目标砂体单元进行分析时,通常选取砂体上部一套区域性沉积的洪泛泥岩段,作为区域沉积等时界面,该界面通常对应一套较强的地震反射同相轴,且地震同相轴产状稳定,不随地震波频率变化而变化。然而在对河流相储层等时面进行地震标志层解释时发现,中期旋回洪泛泥岩等时界面可能受到后期沉积的影响(如河流的下切侵蚀),导致局部等时界面的地震同相轴解释存在不确定性。本文以渤海Q油田北区Nm2油组为例,探讨了中期旋回洪泛泥岩等时面受后期河道下切破坏的识别标志,以及相应的地震解释方法和原则。并对比以标志层位参考的等时地层切片演绎和常规层间等比例劈分的层间切片演绎方法得到的属性切片图,前者对于多期河道的纵向发育期次和横向分布规模具有更好的表征效果,更符合地质沉积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储层界面论文参考文献

[1].杨悦,张瑞香,刘丹,冷蓬勃,覃航.欢喜岭油田锦99块沙四上亚段扇叁角洲储层构型界面剖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

[2].张晶玉,王海峰,范廷恩,张显文,井涌泉.河流相储层等时界面地震解释及属性切片演绎方法研究——以渤海Q油田北区Nm2油组为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张鹏凯,岳大力,荣乘锐.基于构型界面的“单砂体”建模方法在河流相储层构型建模中的应用[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4].李爱芬,何冰清,雷启鸿,李楷,王桂娟.界面张力对低渗亲水储层自发渗吸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徐振华,吴胜和,杨勤,于斌.一种基于构型界面的叁角洲前缘储层精细表征方法:以绥中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6].赵然磊,王璞珺,赵慧,衣健,于太极.火山地层界面的储层意义——以松辽盆地南部火石岭组为例[J].石油学报.2016

[7].霍春亮,叶小明,高振南,王利芝,王鹏飞.储层内部小尺度构型单元界面等效表征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2016

[8].龙一慧,杨斌,胡洪涛,齐翃洋,杨征宇.夹层在储层构型界面识别中的意义[J].辽宁化工.2015

[9].别康,刘敏,王辰伟,关文政,刘迪仁.水平井非平行界面缝洞型储层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特性[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5

[10].葛新民,范卓颖,范宜仁,李润泽,徐拥军.基于核主成分-小波能谱分析的复杂储层油水界面预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标签:;  ;  ;  ;  

储层界面论文-杨悦,张瑞香,刘丹,冷蓬勃,覃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