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人Still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易晓晴,罗帅寒天,张桂英,陆前进[1](2021)在《成人Still病诊疗进展》文中提出成人Still病是一类病因未明的全身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其诊断和治疗存在一定困难。近年来发现,血红素加氧酶1、钙网蛋白、炎症细胞因子、糖基化终末产物等新型标志物可对成人Still病的活动程度和严重程度进行全面评估,而新研发的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IL-1)抑制剂、IL-6抑制剂、重组IL-18结合蛋白也有望用于治疗。本文主要综述成人Still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王馨仪[2](202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结核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结核感染与药物、临床指标(血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1、前瞻性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结缔组织疾病并同意行T-SPOT检测的1123例患者临床资料。2、系统性红斑狼疮潜伏结核感染患者(LTBI/SLE)40例,随机抽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无潜伏结核感染(Non-LTBI/SLE)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用药情况、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间的差异。3、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活动性结核(TB/SLE)10例,随机抽取未发生活动性结核的狼疮患者(Non-TB/SLE)2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血清,比较两组间用药情况、血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CD4+T、CD8+T、CD19+B、NK细胞、IL-2、IL-4、IL-6、IL-10、IL-17、TNF-α和IFN-γ水平的差异。4、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发生活动性结核(TB/CTD)的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活动性结核(TB/SLE)的10例患者进行比较,采集患者血清,比较两组间用药情况、血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CD4+T、CD8+T、CD19+B、NK细胞、IL-2、IL-4、IL-6、IL-10、IL-17、TNF-α和IFN-γ水平的差异。结果:1、不同结缔组织疾病及不同性别的潜伏结核感染率有差异,其中血管炎潜伏结核感染率最高为48.72%,系统性红斑狼疮潜伏结核感染率为13.42%。男性潜伏结核感染率高于女性(31.09%VS 18.22%)。2、1123例结缔组织病患者有23例患者发生活动性结核,其中2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有10例发生活动性结核,发生率3.36%(10/298)。其他结缔组织病有13例发生活动性结核,其中系统性血管炎发生率最高,为12.82%(5/39),其次贝赫切特综合征(BD)发生率3.92%(2/51),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率1.40%(4/285),未分化结缔组织病/混合型结缔组织疾病(UCTD/MCTD)发生率0.61%(1/163),干燥综合征(PSS)发生率1.92%(1/52)。结缔组织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灶以肺结核最多见(70%)。活动性结核发病者女性为主,男女比例5:18;平均年龄为46.5岁,与1123例患者年龄无差异。3、在LTBI/SLE与Non-LTBI/SLE两组中,Non-LTBI/SLE组较LTBI/SLE组血沉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指标在Non-LTBI/SLE和LTBI/SLE两组间均无显着差异。4、在TB/SLE与Non-TB/SLE两组中,TB/SLE组激素平均日剂量大于15mg人数更多,有6人(6/10),Non-TB/SLE组仅4人(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SLE组较Non-TB/SLE组血红蛋白水平、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更低,而血沉、IL-6、IL-10及IFN-γ更高。两组在免疫抑制剂种类以及是否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CD8+T细胞、NK细胞、B细胞、IL-2、IL-4,、IL-17及TNF-α均无显着差异。5、在TB/SLE及TB/CTD两组中,SLE/TB组与CTD/TB组性别有统计学差异(P=0.046),狼疮发生活动性结核的均为女性,结缔组织疾病中男女比例5:8,而年龄、疾病诊断年龄、病程、激素使用剂量、免疫抑制、合并症及并发症等方面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TB/SLE组与TB/CTD组相比,TB/SLE组补体水平、CD4+T细胞及TNF-α低于TB/CTD组,IgG及IFN-γ水平高于TB/CT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CD8+T细胞、NK细胞、B细胞、IL-2,、IL-4、IL-6、IL-10及IL-17在两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结论:1、不同结缔组织疾病的潜伏结核感染率有差异,血管炎最高;性别在结缔组织疾病的潜伏结核感染率中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潜伏结核感染率为13.42%,活动性结核发生率为3.36%。2、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潜伏结核感染与用药情况、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无关。3、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活动性结核可能与激素平均日剂量有关,而与免疫抑制剂种类及是否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无关,平均激素日剂量大于15mg可能是其危险因素。4、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活动性结核可能与血红蛋白、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IL-6及IL-10水平有关。
贾雁琳[3](2020)在《223例成人疑似EBV感染患者临床病例特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疑似EB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EBV-D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EBV感染的认识,有助于临床上早期识别EBV感染相关疾病及进一步筛选高危患者,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就诊的成人疑似EBV感染的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EBV抗体四项、EBV-DNA结果;并根据EBV-DNA结果将EBV抗体检测阳性的EBV感染患者分为EBV-DNA阳性组和EBV-DNA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发热、皮疹、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EBV抗体四项检测结果、肝功能(ALT、AST、TBIL)、白细胞计数、血沉)、出院诊断。结果:223例成人疑似EBV感染患者中男144例,女79例,男女比例为1.82:1,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5.82±17.24)岁。发热200例(89.7%),脾大128例(57.4%),咽峡炎55例(24.7%),肝大42例(18.8%),淋巴结肿大39例(17.5%),皮疹23例(10.3%)。223例成人疑似EBV感染患者中有217例患者EBV抗体检测阳性,抗体总阳性率97.3%,其中男性阳性率97.9%(141/144),女性阳性率96.2%(76/79),性别间阳性率比较无显着差异(χ2=0.572,P=0.608)。青年(18-65岁)阳性率98.4%(187/190),中老年(≥66岁)阳性率90.9%(30/33),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P=0.043)。有6例EBV抗体阴性患者,男3例,女3例,男女比例1:1。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54.33±20.27)岁,临床症状依次为发热6例(100%)症状,脾大3例(50%),咽峡炎2例(33.3%),皮疹1例(16.7%),淋巴结肿大1例(16.7%),肝大0例(0.0%)。223例成人疑似EBV感染患者中共检出9种EBV抗体反应类型,以EBVCA-IgG和EBNA-IgG阳性的检出率最高77.6%,其次为EBVCA-IgG、EBNA-IgG和EBVCA-IgM阳性(6.3%),EBVCA-IgG、EBNA-IgG和EBEA-IgM阳性(5.4%),仅EBNA-IgG阳性(2.7%),EBV抗体四项均阴性(2.7%),仅EBVCA-IgG阳性(2.2%),EBV抗体四项均阳性(1.8%),仅EBVCA-IgM阳性(0.9%),EBNA-IgG和EBEA-IgM阳性(0.4%)。将纳入的223例成人疑似EBV感染患者根据EBV抗体检测结果分为EBV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EBV抗体阳性组EBV-DNA阳性率为13.4%,EBV抗体阴性组EBV-DNA阳性率为0.0%,比较两组的E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23例成人疑似EBV感染患者中,EBV-DNA阳性患者29例,EBV-DNA阳性率13.0%,病毒载量范围1×1031.781×107 copies/ml,病毒载量M(P25,P75):5.709×103(2.024×103,2.877×104)copies/ml。EBV-DNA阳性组和EBV-DNA阴性组之间年龄、临床症状(发热、皮疹、肝大、脾大)、EBV抗体四项、实验室检查(ALT、AST、DBIL、血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BV-DNA阳性组的性别、临床症状(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白细胞计数与EBV-DNA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BV-DNA阳性组和EBV-DNA阴性组患者临床表现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风湿系统等多个系统。EBV-DNA阳性组以EBV感染22例(30.6%)占比最高,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13例(18.1%),此外还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例(5.6%)、慢性活动性EBV感染3例(4.2%)、NK/T细胞淋巴瘤1例(1.4%)、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1.4%)、肝癌1例(1.4%)等。EBV-DNA阴性组以肝功能异常85例(25.4%)占比最高,其次为感染性发热62例(18.5%)、上呼吸道感染38例(16.0%),此外还有直肠癌1例(0.4%)、淋巴瘤1例(0.4%)等。结论:1.成人疑似EBV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脾大居多,其次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等症状,并可有合并其它病毒感染的诊断,很多疾病临床症状相似,需要提高警惕并及时鉴别和明确诊断。2.成人感染EBV后血清学结果多样,以潜伏感染最多,临床诊断EBV感染时需结合EBV抗体谱检测结果与EBV-DNA检测结果判断是否EBV感染,以免漏诊。3.EBV-DNA阳性患者炎症表现更严重,临床上除有发热症状外,更易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咽峡炎等症状,且更易合并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赵梦珠[4](2020)在《疑难自身炎症性疾病临床及基因型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自身炎症性疾病(systemic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SAIDs)是一组与固有免疫失调相关的罕见病。本研究将总结三种疑难SAIDs临床及基因型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9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成人SAIDs专病门诊确诊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周期性发热综合征(tum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eriodic fever syndrome,TRAPS)、慢性无菌性骨髓炎(chronic non-bacterial osteomyelitis,CNO),以及成人 Still 病(adult onset Still’s disease,AOSD)并神经系统受累住院患者的资料,总结临床表现及基因型特点。结果:1、成人TRAPS患者共9例,其中2例(22.2%)成年起病。诊断延迟时间中位数为 16.5 年(1.5-50)。TRAPS 常见表现为发热(9,100%)、皮疹(7,77.8%)、关节炎/痛(5,55.6%)和腹痛(5,55.6%)。本组TRAPS患者一共发现9种TNFRSF1A基因变异,其中含2种新的变异。2、CNO患者共9例,6例(66.7%)成年起病。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9,100%)和发热(7,77.8%)。最常见受累部位为下骼骨(13.3%)。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受累骨骼骨破坏伴边缘硬化,骨活检病理符合慢性骨髓炎。基因检测发现意义未明的PSTPIP1、CLCN7等基因变异。3、AOSD住院患者并神经系统受累共14例,发生率7.5%,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常见。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AOSD患者更易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结论:罕见病SAIDs临床表现多样,诊断疑难。中国成人SAIDs与国外成人及儿童SAIDs临床表型的差异可能与基因型不同有关。对疑难罕见病认识的提高有助于拓宽临床医师的思维。
毛丽旦[5](2020)在《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检测天疱疮(pemphigus)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Receptor,IL-2R)、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alpha(IL-1α)、白介素-1bate(IL-1β)及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XCL2)水平,探讨其在天疱疮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3例天疱疮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IL-1β、IL-2R、IL-10及TNF-ɑ的表达水平;第二部分:用ELISA法检测57例天疱疮患者和31例健康对照血清中IL-1α、CCL2及CXCL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天疱疮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期天疱疮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缓解期患者(P=0.032/0.007),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P=0.043);进展期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L-1β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47),IL-2R表达水平高于缓解期患者(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2R在年龄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展期天疱疮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CCL2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24),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进展期患者血清中IL-1α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41),进展期PV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CXCL2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缓解期PV组(P=0.001),且缓解期患者CXCL2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6);进展期天疱疮患者在年龄分组中,CCL2表达水平在年龄<31岁组与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70岁组相比P值分别为0.056,0.032,0.007,0.046,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CL2水平与年龄相关;进展期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L-1α、IL-1β、IL-10、CCL2及CXCL2表达水平在性别、分型、病情严重程度、是否治疗过、是否有黏膜受累等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α、IL-1β、IL-2R、IL-10及TNF-α,趋化因子CCL2、CXCL2可能在天疱疮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其中TNF-α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TNF-α、IL-1α、IL-1β、IL-2R、CCL2及CXCL2可能与病情活动度相关。
王思君[6](2019)在《IL-22在发热待查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IL-22在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IL-22与其它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于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就诊的548例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诊断及跟踪随访结果,将诊断明确的FUO患者进行病因分组,纳入细菌组62例,结核组27例,NIID组31例;根据快速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系统及血培养结果,将细菌感染患者分为严重感染组27例,普通感染组35例。统计分析各组IL-22及其它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运用ROC方法确定IL-22区分结核感染的最佳阈值,并辅助QFT-G试验(QFT)诊断结核;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IL-22与其它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结核组IL-22水平(36.74±18.68pg/ml)明显低于细菌组(80.87±60.31pg/ml)、NIID组(98.31±53.91pg/ml),P<0.01;细菌组与NIID组IL-22差异不显着,P>0.05;采用ROC确定IL-22区分结核感染的最佳阈值为40pg/ml,此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95%CI,0.681-0.91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66.7%;将IL-22结合QFT诊断结核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5%、72.5%;严重感染组IL-22水平(130.80±73.26pg/ml)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58.60±37.42pg/ml),P<0.01;IL-22与IL-6(r=0.552,P<0.001)具有中度正相关关系,与N%(r=0.380,P<0.001)、WBC(r=0.310,P<0.001)、CRP(r=0.374,P<0.001)具有低度正相关关系;IL-22与ESR、LDH、PCT、SF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FUO中,IL-22可辅助诊断结核;有助于提示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
赵雅娟[7](2019)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评估成人斯蒂尔病活动性以及鉴别其是否合并感染方面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评估成人斯蒂尔病活动性以及鉴别其是否合并感染方面的价值。方法:入选53例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的活动期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患者,记录其一般资料、检验检查资料、病情变化及转归情况。其中,18例患者同时收集到AOSD活动期及稳定期的资料,并通过比较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铁蛋白水平前后变化明确其在评估AOSD活动性中的作用;另外,共有12例患者合并感染,我们进而根据AOSD患者是否合并感染进行亚组分析,以探究以上指标在鉴别AOSD是否合并感染方面的价值。结果:在AOSD患者中,活动期血清PCT、铁蛋白水平显着高于稳定期[PCT:0.47(0.11-4.10)和0.06(0.02-0.18)ng/mL,P<0.001;铁蛋白:4926.1(360.1-50000.0)和430.1(26.8-5077.9)ng/mL,P<0.001]。相比于独立应用血清PCT(AUC=0.986,95%CI:0.958-0.996)或铁蛋白(AUC=0.920,95%CI:0.862-0.998),PCT和铁蛋白的联合应用对AOSD活动性的预测价值更高(AUC=0.991,95%CI:0.970-0.993)。AOSD合并感染组的患者的血清PCT、铁蛋白水平显着高于非感染组[PCT:5.59(0.89-93.61)和0.37(0.06-46.83)ng/mL,P<0.001;铁蛋白:34182.0(792.1-219724.0)和6296.0(272.9-50000.0)ng/mL,P<0.01],而且感染组白细胞计数(White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等炎症指标高于非感染组,但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相比单独应用血清PCT(AUC=0.882,95%CI:0.768-0.996)或铁蛋白(AUC=0.782,95%CI:0.632-0.931),PCT和铁蛋白联合的联合应用对AOSD合并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的价值更高(AUC=0.890,95%CI:0.798-0.983)。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评估成人斯蒂尔病活动性以及鉴别其是否合并感染方面有重要价值,且PCT和铁蛋白的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孟银梅[8](2019)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88例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的病因分布、确诊方法以及临床特点,为FUO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FUO的认识和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且符合FUO诊断标准的2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病因分析,探讨FUO患者的病因分布及其与性别、年龄、热程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病因分布288例FUO患者中最终确诊者236例(81.9%),出院仍未确诊者52例(18.1%)。病因分类为: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ID)146例(50.7%),其中肺部感染占23.3%(34/146),败血症占20.5%(30/146),结核病占17.1%(25/146);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36例(12.5%),其中成人still病占38.9%(14/36);肿瘤性疾病22例(7.6%),以淋巴瘤为主31.8%(7/22);其他疾病32例(11.1%),以药物热最为多见56.2%(18/32)。2.确诊方法分布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为明确FUO病因最主要的方法,有93例(39.4%);其他依次是临床经过或治疗反应59例(25.0%);影像学检查54例(22.9%);组织活检30例(12.7%)。3.性别分布收集的288例FUO患者中,男性140例,女性148例;男性感染性疾病75例,男性结缔组织病11例,男性肿瘤性疾病15例,男性其他疾病11例,男性未确诊者28例;女性感染性疾病71例,女性结缔组织病25例,女性肿瘤性疾病7例,女性其他疾病21例,女性未确诊者24例。女性结缔组织病CTD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肿瘤性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年龄分布在明确诊断的病例中,感染性疾病在各年龄阶段中均为首要病因,且显着高于其他各组疾病,但以6085岁年龄组较多见;CTD以3059岁年龄组较多见,肿瘤性疾病以6085岁组多见;FUO的病因构成在不同年龄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9,P=0.036)。5.热程分布288例患者中,热程≤1月者有177例(61.4%),1-2月者63例(21.9%),>2月者48例(16.7%)。感染性疾病在各热程组中均最为多见,但≤1月热程组所占比例最高。随着热程的延长,感染性疾病占的比例有所下降,非感染性疾病占的比例有所上升。不同热程组FUO病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23.938,P=0.002)。结论1.引起FUO的最常见病因为感染性疾病,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CTD)、其他疾病以及肿瘤性疾病。2.感染性疾病仍是FUO首要病因,其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肺部感染、败血症、结核感染。3.在FUO诊断中,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排在首位,然后依次为临床经过或治疗反应、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4.FUO患者病因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段、热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FUO患者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合理利用各种诊查手段及诊断性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明确诊断。
李施阳[9](2020)在《18F-FDG PET/CT在成人still病中的影像表现及其评估疾病活动度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 disease,AOSD)中的影像表现及其评估疾病活动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018年于我院确诊并行18F-FDG PET/CT检查,且检查前未曾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的AOSD患者45例,收集其发热、皮疹、咽痛、淋巴结肿大、脾大、血白细胞计数、肝功异常等临床资料和18F-FDG高摄取部位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分析AOSD患者18F-FDG PET/CT上的影像表现及18F-FDG PET/CT评估疾病活动度的作用。同时收集于我院行8F-FDG PET/CT检查的20例阴性对照组。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若为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者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用Spearman等级相关评价AOSD患者的骨髓、脾脏、淋巴结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SUV)强度与实验室指标、Pouchot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OSD的18F-FDG摄取主要发生于骨髓(100%,SUV强度:2.02±0.66)、脾(96%,SUV强度:1.72±0.53)及淋巴结(98%,SUV强度:2.70±1.39),与对照组相比骨髓SUV强度、脾SUV强度及淋巴结SUV强度均有统计学差异。此外AOSD的18F-FDG摄取还可发生于心包、胸膜、咽部、颌下腺、腮腺、甲状腺、皮肤、关节、食管、贲门部位。骨髓SUV强度与Pouchot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百分数显着相关(r=0.423、0.414、0.450、0.373、0.415,P<0.05)。脾脏SUV强度与Pouchot评分、乳酸脱氢酶显着相关(r=0.423、0.304,P<0.05)。淋巴结SUV强度与Pouchot评分显着相关(r=0.321,P<0.05)。结论:AOSD在18F-FDG PET/CT上主要表现为骨髓、脾脏及淋巴结的18F-FDG高摄取,18F-FDG PET/CT有助于监测疾病活动性。
康利民,郑永[10](2018)在《成人Still病误诊为肝脓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成人Still病是一种以发热、畏寒、皮疹、关节肿痛、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脾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不详[1]。由于成人Still病缺乏早期特异性症状、体征,非专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有限,临床易出现误诊、误治,导致延误病情。笔者近期收治1例成人Still病误诊为肝脓肿的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46岁,因"发热,畏寒,伴右上腹胀痛不适"于2016年12月11日来本院就诊,行腹部彩超示:右肝后叶低密
二、成人Still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Still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结核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研究方法 |
2.2 实验对象与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前准备 |
2.2.2 实验对象 |
2.2.3 观察项目 |
2.2.4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5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SLE潜伏结核感染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1 潜伏结核感染率 |
3.1.2 潜伏结核影响因素 |
3.2 SLE活动性结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活动性结核发生率及一般情况 |
3.2.2 药物与活动性结核 |
3.2.3 常见实验室检查与活动性结核 |
3.2.4 淋巴细胞与活动性结核 |
3.2.5 Th1/Th2/Th17 细胞因子与活动性结核 |
第4章 讨论 |
4.1 SLE潜伏结核感染及相关因素 |
4.2 SLE发生活动性结核的相关因素 |
4.2.1 药物 |
4.2.2 炎症指标、血红蛋白及补体水平 |
4.2.3 淋巴细胞 |
4.2.4 细胞因子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223例成人疑似EBV感染患者临床病例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E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
1.5 检测方法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23例成人疑似EBV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 |
2.1.1 性别分布,年龄分布,临床症状描述 |
2.1.2 血清学抗体及EBV-DNA检测结果 |
2.2 EBV-D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 |
2.2.1 两组间年龄、性别比较 |
2.2.2 两组间临床症状比较 |
2.2.3 两组间EBV抗体四项、实验室检查比较 |
2.2.4 两组间出院诊断比较 |
3 讨论 |
3.1 223例成人疑似EB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
3.2 EBV-D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 |
3.3 EBV-D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比较 |
3.4 EBV-D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出院诊断比较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疑难自身炎症性疾病临床及基因型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中国成人TRAPS患者的临床和基因型特点 |
1. 前言 |
2. 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PUMCH中心成人TRAPS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表1) |
3.2 PUMCH中心成人TRAPS与国外TRAPS患者临床表现及基因型对比(表2)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慢性无菌性骨髓炎临床特点和基因型 |
1. 前言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PUMCH中心CNO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特点(表3) |
3.2 PUMCH中心与国外儿童CNO患者临床表现比较(表4)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成人Still病并神经系统受累临床特点分析 |
1. 前言 |
2. 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AOSD并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表5) |
3.2 AOSD并神经系统受累的特点(表6) |
3.3 AOSD并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表5) |
3.4 AOSD并神经系统受累与无神经系统受累的比较(表7) |
4. 讨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成人Still病发病机制、特殊临床表现及治疗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Abbrevation) |
附件1: NBO临床评分标准 |
附件2: 知情同意书 |
附件3: 中国自身炎症性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
附件4: 中国自身炎症性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
附件5: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
致谢 |
(5)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一部分 |
1.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 病例组临床资料及分析 |
1.2 对照组临床资料及分析 |
2.研究方法 |
2.1 标本采集 |
2.2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
2.2.1 实验方法及试剂 |
2.2.2 实验内容 |
3.质量控制 |
4.统计学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
1.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 病例组临床资料及分析 |
1.2 对照组临床资料及分析 |
2.研究方法 |
2.1 标本采集 |
2.2 血清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检测 |
2.2.1 实验方法及试剂 |
2.2.2 实验内容 |
2.2.3 ELISA检测步骤 |
3.质量控制 |
4.统计学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导师评阅表 |
(6)IL-22在发热待查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览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评估成人斯蒂尔病活动性以及鉴别其是否合并感染方面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材料与方法 |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中英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B 综述 |
参考文献 |
(9)18F-FDG PET/CT在成人still病中的影像表现及其评估疾病活动度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一般资料 |
2.1.2 实验室指标 |
2.1.3 疾病系统评分 |
2.2 仪器与方法 |
2.3 图像分析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临床特征 |
3.2 ~(18)F-FDG PET/CT特征 |
3.3 ~(18)F-FDG PET/CT与 AOSD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成人Still病误诊为肝脓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四、成人Still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与病情活动性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Still病诊疗进展[J]. 易晓晴,罗帅寒天,张桂英,陆前进.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1(02)
- [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结核感染相关因素分析[D]. 王馨仪. 南昌大学, 2020(08)
- [3]223例成人疑似EBV感染患者临床病例特点分析[D]. 贾雁琳.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4]疑难自身炎症性疾病临床及基因型特点[D]. 赵梦珠.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5]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毛丽旦.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IL-22在发热待查中的诊断价值[D]. 王思君.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在评估成人斯蒂尔病活动性以及鉴别其是否合并感染方面的价值[D]. 赵雅娟.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8]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D]. 孟银梅.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9]18F-FDG PET/CT在成人still病中的影像表现及其评估疾病活动度的作用[D]. 李施阳.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10]成人Still病误诊为肝脓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康利民,郑永.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02)
标签:性疾病论文; 肺结核论文; 健康论文; 成人still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