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降解复合系论文-曲音波,刘国栋,赵建

高效降解复合系论文-曲音波,刘国栋,赵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效降解复合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纤维素乙醇,纤维降解酶,纤维素酶系,纤维素降解酶

高效降解复合系论文文献综述

曲音波,刘国栋,赵建[1](2018)在《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技术突破点之一——原料和预处理工艺特异性的高效纤维降解复合酶系就地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宏大目标。为了保证充足的原料供应、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等问题,方案还提出了到2020年纤维素乙醇5万吨级装置实现示范运行,(本文来源于《高科技与产业化》期刊2018年06期)

青格尔[2](2016)在《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玉米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对其利用很不充分。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秋收后低温等气候因素限制还田秸秆的当季腐解,秸秆在土壤中腐解转化的时间较长,不仅不能作为当季作物的肥源还会影响后季作物播种质量。为加快原位还田玉米秸秆的分解速率,提高腐解质量,本研究从低温(年平均气温-7℃-8℃)生态环境中采集长年秸秆还田土壤、牛羊粪、腐烂树叶等样品为菌源材料,通过富集培养、碳源限制性继代培养与低温驯化等过程,筛选低温条件(4℃~10℃)下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并明确其秸秆分解特性、菌种组成特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应用效果,为北方地区低温条件(4℃~10℃)下玉米秸秆快速、高效腐解以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提供菌株资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利用富集培养、限制性继代培养、低温逐代驯化等技术对128份采集于高寒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土壤、牛羊粪、腐烂树叶等菌源材料进行筛选,获得7个低温(10℃)、中温(15℃)双高效型菌系和20个低温(10℃)高效型菌系。进一步通过对不同代数菌系玉米秸秆降解率及纤维素酶活性动态分析,最终获得一组可在低温条件(4℃~10℃)下高效产纤维素酶,并稳定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GF-20,其在接种后12h内进入对数生长期,分泌纤维素酶,分解玉米秸秆成简单酯类或烃类。在10℃低温条件下培养15d,玉米秸秆降解率达到32.29%,较对照复合菌系No.8(本研究小组2013年筛选,温度15℃条件下降解率为22.02%)高出10.27%。2.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菌种组成多样性:复合菌系GF-20由22种细菌和4种真菌组成。细菌组成分别为Azonexus hydrophilus、Azospira oryzae、Variovorax boronicumulans、Hydrogenophaga caeni、Herbaspirllum frisingense、Arcobacter cloacae、 Pseudomonas fuscovaginae、Cellvibrio mixtus subsp.mixtus、Seleniivibrio woodruffii、 Rhodococcus qingshengii、Terribacillus saccarophilus、Planococcus antarcticus、Bacillus licheniformis、Bacillus tequilensis、Clostridium populeti、Clostridium xylanolyticum、 Paludibacter propionicigenes、Pedobacter agri、Sphingobacterium cladoniae和Uncultured bacterium等。真菌主要为Lotharella globosa、Trichosporon sp.、Trichosporon loubieri和Chlamydomonas leiostraca。3.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稳定性及适应性:复合菌系GF-20在分解玉米秸秆过程中区系变化较稳定,关键菌株稳定存在;在不同温度(4℃-30℃)和pH值(6.0-9.0)条件下继代培养、在变温条件(0℃-40℃)下连续培养,复合菌系性质、功能与组成均保持稳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碳源为玉米秸秆、氮源为硫酸铵时复合菌系GF-20菌种组成更稳定,诱导复合菌系产纤维素酶,促进底物分解;复合菌系GF-20的临界稀释梯度为1014倍。4.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应用:在接种量10%、pH值6.5、玉米秸秆和硫酸铵添加比40:1、温度10℃、渗透压浓度2.0%条件下发酵制成的腐解菌剂GF-20具有良好的促分解效果。在4℃、10℃和30℃条件下腐解60d,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29.00%、36.75%和59.47%,较对照绿康菌剂高出7.21%、9.78%和10.26%;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0%-5.32%、5.26%-14.17%、2.07%-3.57%和0.44%~2.94%;显着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B-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新增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和Planctomycetia等微生物类群,促进Herbaspirillum lusitanum、Bacillus sp.、Cellvibrio fibrivorans和Melanocarpus albomyces等功能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且菌剂GF-20对玉米种子发芽率无影响。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具有稳定的玉米秸秆分解活性和菌种组成稳定性,能在低温条件(4℃~10℃)下有效加快秸秆分解进程,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胡海红[3](2016)在《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制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秸秆还田是提高作物秸秆利用效率、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环境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北方地区秋收后玉米秸秆原位还田因低温而腐熟太慢,对耕整地、播种质量等产生不利影响而不能普及应用,大量秸秆运出农田或焚烧,造成了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本研究选用课题组从自然界锯末中分离出的高效降解玉米秸秆复合菌系对GF-S3、GF-S72,研究其产酶特性,优化发酵条件及液态发酵条件下对秸秆的降解能力,并制成生物菌剂,应用于大田。为解决北方低温条件下玉米秸秆田间降解难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GF-S3、GF-S72复合菌系测定生长曲线、pH值、纤维素酶活性、秸秆降解率、木质纤维素组成,GF-S3、GF-S72复合菌系15d的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23.50%、25.50%。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残余量分别从培养前的2.60g、1.38g、0.42g;2.56g、1.37g、0.42g降解到1.27g、1.17g;0.70g、0.65g;0.24g、0.23g。2.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性及玉米秸秆降解率并且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发酵条件,复合菌系GF-S72的最佳摇瓶培养条件为:接种量2%、初始pH=8、培养温度10℃、培养时间6d、装液量18mL、以尿素为氮源、氮源浓度为0.1%、混合氮源比2:1、碳氮比20:1。3.研究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菌系的制剂配方。结果发现最佳载体为硅藻土,菌液:载体=3:1、菌剂与秸秆配比为0.05 g/2 g,GF-S72复合菌剂pH值为8.2;含水量为1.42%;纤维素酶活性为0.879 U·mL-1;OD为0.302;保藏湿度为10%,保藏温度为15℃,此条件下保藏期目前可达3个月。4.结合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及多种酶活性指标,来验证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剂性能。GF-S72对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在室内土培条件下为15℃>10℃;在室外土培条件下为GF-S72>LK>CK;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为LK>GF-S72>CK。GF-S72处理后的土壤酶活性:在室内土培条件下,14d时10℃、15℃的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14 mg/g、1.42mg/g;28d时10℃磷酸酶、脲酶分别为51.73 mg/g、3.42mg/g;15℃磷酸酶、脲酶分别为58.23 mg/g、4.10mg/g。在室外土培条件下,14d时GF-S72、LK的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30 mg/g、1.20mg/g;28d时GF-S72的磷酸酶、脲酶分别为47.29 mg/g、3.40mg/g,LK的磷酸酶、脲酶分别为45.05 mg/g、3.22mg/g。在大田试验条件下,14d时GF-S72、LK的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28 mg/g、1.42mg/g;28d时GF-S72的磷酸酶、脲酶分别为51.90 mg/g、3.49mg/g,LK的磷酸酶、脲酶最高分别为57.30mg/g、3.59mg/g。(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王珊珊,金昱言,赵凯[4](2016)在《高效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玉米秸秆快速腐解还田,使秸秆资源能够在田间得到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对实验室保藏的纤维素降解菌和木质素降解菌进行组合,以筛选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微生物菌系,并通过玉米秸秆失重率、木质纤维素降解率评价该微生物菌系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由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少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rs)组成的复合菌系对玉米秸秆的降解效果最好,秸秆失重率为29.83%,纤维素降解率为56.14%、半纤维素降解率为47.98%、木质素降解率为42.18%。高效降解玉米秸秆复合菌系的筛选对解决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同时,也可解决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青格尔,高聚林,于晓芳,胡树平,王志刚[5](2016)在《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的菌种组成及降解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不同温度及p H条件对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及菌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完善菌系培养方法,促进其应用开发利用。【方法】以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在10℃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45代、不同温度和p H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15代,分别获得多组不同代数(F)、不同温度(T)和p H(P)条件下的菌系。测定各复合菌系发酵液p H、玉米秸秆降解率及纤维素酶活,评价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利用PCR-DGG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菌群组成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在10℃条件下经连续继代培养40代和在温度4—30℃、p H 6.0—9.0条件下继代培养获得的不同复合菌系发酵液p H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趋近中性;玉米秸秆降解率在27.59%—32.53%,除F40显着高于F5外,其余无显着差异;纤维素酶活性呈高代菌系大于低代菌系,温度4—10℃和p H 6.0—9.0条件下,对复合菌系产酶有促进作用,纤维素酶活为1.34—1.84 IU·m L~(-1);复合菌系的纤维素酶在较低的温度和较宽的p H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温度和p H稳定性,酶促反应温度15—30℃和p H 4.0—9.0内仍保持8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力;复合菌系F5—F45、T4—T30和P6.0—P9.0的DGGE条带差异不显着,表明菌系的菌种组成稳定;而在偏酸(p H=4、5)和偏碱性(p H=10)条件下继代培养,复合菌系秸秆降解率和纤维素酶活均显着降低,菌种组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性质与功能稳定性。PCR-DGGE共检测到18个条带,其中关键菌株分别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Azonexus hydrophilusd、Azospira oryzae、Arobacter cloacae、Cellvibrio mixtus subsp.Mixtus、Bacillus tequilensis、Clostridium populeti和Clostridium xylanolyticum。【结论】复合菌系GF-20在温度4—30℃、p H 6.0—9.0条件下经过多代继代培养,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玉米秸秆分解活性和菌种组成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厉文成,张庆华,王柯,毛忠贵,唐蕾[6](2015)在《木薯渣高效降解复合菌系RXS的氮源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培养木薯渣降解复合菌系的蛋白胨纤维素(PCS)培养基成本较高,其主要成本来源于氮源——蛋白胨和酵母粉,限制了复合菌系的规模化应用。为解决此问题,从对木薯渣降解复合菌系RXS生长、产酶及底物降解的影响3个方面比较了胰蛋白胨/酵母粉及8种廉价氮源。结果表明,比较适宜的廉价氮源为鱼粉和玉米浆。接着探究了二者的复配比例对RXS的影响,并获得一种廉价培养基。考虑到为调节p H值和促进产酶添加的试剂对甲烷菌的毒害作用,以高温厌氧消化出水作为配料水以调节p H值,并比较了RXS在廉价培养基和PCS培养基上对木薯渣的降解效果。最终所得廉价培养基组成为木薯渣10 g/L、滤纸5 g/L、鱼粉4 g/L、玉米浆3.5 g/L,高温厌氧消化出水作为配料水。经成本核算,廉价培养基的成本仅为PCS培养基的1/6。并且复合菌系在廉价培养基上对木薯渣的降解率较PCS培养基提高了约37%。就工业化生产而言,该培养基不仅显示了对木质纤维素物质较好的降解效果,还节约了成本和减少了水的用量。(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郑国香,刘天赋,李文哲,郑文玲,张源倍[7](2015)在《基于高效稻秆降解复合菌系LZF-12强化堆肥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秸秆和鸡粪为主要原料,将预处理过的稻草秸秆和新鲜鸡粪按体积比1??1的比例人工混合均匀,调节原料C/N为26,保持其含水量在65%。常温下以稻秆降解复合菌系LZF-12为强化菌株进行定向接种,以堆肥量(重量比)的0.2%进行接种,不接菌组设置为空白对照,堆体体积为3.0 m×1.5 m×2.0 m,堆制42 d进行秸秆鸡粪组合堆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LZF-12能够加速堆体总碳和总氮的转化速度,明显加速堆体升温,缩短堆体达到高温所需时间,接入复合菌系LZF-12堆体达到50℃时间比对照组提前6 d;处理组堆体中纤维素含量减少的速度和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而木质素的含量在两组堆体中减小变化幅度很小,差异性不大。堆肥结束,处理组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解60.8%和73.4%,明显高于不接菌的对照组;衡量堆体腐熟指标GI数值显示,对照组和处理组的GI分别为84%和94%,达到腐熟标准。(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陈冰,李常慧,刘永德,吴海露[8](2014)在《嗜热高效降解复合菌在污泥堆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污泥好氧堆肥系统,将本实验室筛选所得嗜热高效降解复合菌F12,按投加量2%、5%及10%投加至堆肥体系中,研究该复合菌合适的堆肥接种量及对堆体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投加量为5%时堆肥效果最好,接种复合菌可提高堆体温度、延长堆肥高温期,实验组高温期可维持4 d,较对照组的1 d效果显着;与对照组相比含水率下降较多,相差5.7%;接种该复合菌有助于有机质的降解,7 d降解率与对照组的差值为3%。p H和氨气含量的变化反映了接种有利于有机质代谢,但对堆肥的保氮效果较差,堆肥产品农用质量下降,需进一步做这方面的研究;叁种接种比例实验组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大于对照组,外源接种给堆体带来更多微生物,加速了有机质的降解。(本文来源于《粮食流通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何熙璞,刘鸿杰,陈加辉,张敏,梁锦添[9](2014)在《高效苯酚降解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水平叁因素的完全组合方法,对分离到的苯酚降解菌Klebsiella sp.C1、Bacillus sp.F6和Arthrobacter sp.E2进行高效苯酚降解菌群的构建和评价。最佳菌群JF的最佳体积组合比例为V(Klebsiella sp.C1):V(Bacillus sp.F6):V(Arthrobacter sp.E2)=2:1:3。与单菌株相比,菌群JF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适应15~45℃,pH 4~10,NaCl浓度≤60 g?L?1的生长环境,最大耐受苯酚浓度可达2500 mg?L?1,能够保持长时间及较高的苯酚降解效率,且能够多周期高效运行。菌群JF降解苯酚的整个反应过程中,培养液酸碱度的变化平缓,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内稳性并在处理复杂含酚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李文哲,郑文玲,郑国香,徐凤花,朱婷[10](2013)在《不同氮源对高效稻杆降解复合菌系LZF-12发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东北农业大学生物质能研究中心筛选的高效中温稻秆降解复合系LZF-12为研究对象,在35℃、静置培养条件下利用间歇试验,研究尿素、鸡粪及蛋白胨不同氮源对高效稻杆降解复合菌系LZF-12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0.5%(鸡粪+红糖)为氮源的试验组在发酵终止时稻草分解率可达74%,发酵液的液相末端产物以乙酸为主,乙酸浓度占VFA总浓度90%,有利于提高后续产甲烷相微生物的产气效率和产气能力。鸡粪替代蛋白胨,作为一种廉价的粗氮源,来源广泛且易于获取,可降低稻杆原料降解消化生产沼气的发酵成本。(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高效降解复合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玉米秸秆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对其利用很不充分。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在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秋收后低温等气候因素限制还田秸秆的当季腐解,秸秆在土壤中腐解转化的时间较长,不仅不能作为当季作物的肥源还会影响后季作物播种质量。为加快原位还田玉米秸秆的分解速率,提高腐解质量,本研究从低温(年平均气温-7℃-8℃)生态环境中采集长年秸秆还田土壤、牛羊粪、腐烂树叶等样品为菌源材料,通过富集培养、碳源限制性继代培养与低温驯化等过程,筛选低温条件(4℃~10℃)下高效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并明确其秸秆分解特性、菌种组成特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应用效果,为北方地区低温条件(4℃~10℃)下玉米秸秆快速、高效腐解以及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提供菌株资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利用富集培养、限制性继代培养、低温逐代驯化等技术对128份采集于高寒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土壤、牛羊粪、腐烂树叶等菌源材料进行筛选,获得7个低温(10℃)、中温(15℃)双高效型菌系和20个低温(10℃)高效型菌系。进一步通过对不同代数菌系玉米秸秆降解率及纤维素酶活性动态分析,最终获得一组可在低温条件(4℃~10℃)下高效产纤维素酶,并稳定降解玉米秸秆的复合菌系GF-20,其在接种后12h内进入对数生长期,分泌纤维素酶,分解玉米秸秆成简单酯类或烃类。在10℃低温条件下培养15d,玉米秸秆降解率达到32.29%,较对照复合菌系No.8(本研究小组2013年筛选,温度15℃条件下降解率为22.02%)高出10.27%。2.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菌种组成多样性:复合菌系GF-20由22种细菌和4种真菌组成。细菌组成分别为Azonexus hydrophilus、Azospira oryzae、Variovorax boronicumulans、Hydrogenophaga caeni、Herbaspirllum frisingense、Arcobacter cloacae、 Pseudomonas fuscovaginae、Cellvibrio mixtus subsp.mixtus、Seleniivibrio woodruffii、 Rhodococcus qingshengii、Terribacillus saccarophilus、Planococcus antarcticus、Bacillus licheniformis、Bacillus tequilensis、Clostridium populeti、Clostridium xylanolyticum、 Paludibacter propionicigenes、Pedobacter agri、Sphingobacterium cladoniae和Uncultured bacterium等。真菌主要为Lotharella globosa、Trichosporon sp.、Trichosporon loubieri和Chlamydomonas leiostraca。3.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稳定性及适应性:复合菌系GF-20在分解玉米秸秆过程中区系变化较稳定,关键菌株稳定存在;在不同温度(4℃-30℃)和pH值(6.0-9.0)条件下继代培养、在变温条件(0℃-40℃)下连续培养,复合菌系性质、功能与组成均保持稳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碳源为玉米秸秆、氮源为硫酸铵时复合菌系GF-20菌种组成更稳定,诱导复合菌系产纤维素酶,促进底物分解;复合菌系GF-20的临界稀释梯度为1014倍。4.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应用:在接种量10%、pH值6.5、玉米秸秆和硫酸铵添加比40:1、温度10℃、渗透压浓度2.0%条件下发酵制成的腐解菌剂GF-20具有良好的促分解效果。在4℃、10℃和30℃条件下腐解60d,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29.00%、36.75%和59.47%,较对照绿康菌剂高出7.21%、9.78%和10.26%;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0%-5.32%、5.26%-14.17%、2.07%-3.57%和0.44%~2.94%;显着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B-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新增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和Planctomycetia等微生物类群,促进Herbaspirillum lusitanum、Bacillus sp.、Cellvibrio fibrivorans和Melanocarpus albomyces等功能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且菌剂GF-20对玉米种子发芽率无影响。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具有稳定的玉米秸秆分解活性和菌种组成稳定性,能在低温条件(4℃~10℃)下有效加快秸秆分解进程,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效降解复合系论文参考文献

[1].曲音波,刘国栋,赵建.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的技术突破点之一——原料和预处理工艺特异性的高效纤维降解复合酶系就地生产[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8

[2].青格尔.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3].胡海红.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制剂的初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4].王珊珊,金昱言,赵凯.高效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筛选[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

[5].青格尔,高聚林,于晓芳,胡树平,王志刚.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的菌种组成及降解稳定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6

[6].厉文成,张庆华,王柯,毛忠贵,唐蕾.木薯渣高效降解复合菌系RXS的氮源优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

[7].郑国香,刘天赋,李文哲,郑文玲,张源倍.基于高效稻秆降解复合菌系LZF-12强化堆肥效应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

[8].陈冰,李常慧,刘永德,吴海露.嗜热高效降解复合菌在污泥堆肥中的应用研究[J].粮食流通技术.2014

[9].何熙璞,刘鸿杰,陈加辉,张敏,梁锦添.高效苯酚降解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性能[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4

[10].李文哲,郑文玲,郑国香,徐凤花,朱婷.不同氮源对高效稻杆降解复合菌系LZF-12发酵性能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

标签:;  ;  ;  ;  

高效降解复合系论文-曲音波,刘国栋,赵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