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传达系统论文-马文彬

符号传达系统论文-马文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符号传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觉传达符号,视觉导视系统,校园文化,天津师范大学

符号传达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彬[1](2016)在《视觉传达符号在高校校园建设中的应用——以天津师范大学视觉导视系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传达符号在高校校园建设中处于基础而重要的位置。以天津师范大学导视系统中的视觉传达符号设计为例,研究视觉传达符号在高校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策略。高校视觉导视系统设计应坚持以使用功能为主、兼具审美功能的设计诉求,融入高校特有的人文内涵、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使用者主体体验的设计思路,提升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校整体形象。(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6年09期)

贾凯,吴琼,刘雨[2](2016)在《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符号传达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符号学的概念和基础原则、符号传达的基本过程以及产品设计的符号传达系统。通过设计符号的产生、设计符号的传播、设计符号的接收叁个部分详细分析了符号传达系统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产品符号学用符号学原理来解释产品设计的实质,把产品设计提升到符号和传达的层面展开研究。(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6年08期)

刘丽萍[3](2009)在《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符号信息传达系统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消费组成了一种符号信息传达系统,与设计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以及宏观政策、经济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基于符号信息传达系统的视角,应从符号功能实现、信道噪声抑制、语境营造、产权保护、建立鼓励机制等5个方面努力,以期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唐嘉荣[4](2006)在《汉语符号系统所传达的道德判断考释——以“德”、“仁”、“和”、“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符号系统独特的表意性功能使其成为世界上罕见的蕴含着深厚文化学内涵的书面语符号;汉语符号从结构意义上传达出来的人文信息,及符号文化学意义所承载着的道德判断对于重塑现代人的道德文化精神具有厚重的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04期)

涂鸿[5](2000)在《民族精神的蕴涵与诗的再生──重庆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作品语言符号系统的传达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范围来使用“语言”这个概念,即不仅指文字本身,而且还包括文字按一定的构造法则组合而成的艺术符号——句子、句子群落乃至文本。重庆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他们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语言背景中,一方面他们与自己的母语保持着一种潜在的联系,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始终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中,并且他们的创作还深受西方文学文本的影响,因此他们对语言的感知是十分敏锐的,他们叙述语言符号系统的丰富与更新应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他们对语言符号的处理和创造,直接体现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创作正在走向成熟的一种文本叙述模式。(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0年06期)

符号传达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简要介绍了符号学的概念和基础原则、符号传达的基本过程以及产品设计的符号传达系统。通过设计符号的产生、设计符号的传播、设计符号的接收叁个部分详细分析了符号传达系统六要素之间的关系。产品符号学用符号学原理来解释产品设计的实质,把产品设计提升到符号和传达的层面展开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符号传达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马文彬.视觉传达符号在高校校园建设中的应用——以天津师范大学视觉导视系统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6

[2].贾凯,吴琼,刘雨.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符号传达系统研究[J].工业设计.2016

[3].刘丽萍.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符号信息传达系统的视角[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唐嘉荣.汉语符号系统所传达的道德判断考释——以“德”、“仁”、“和”、“善”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06

[5].涂鸿.民族精神的蕴涵与诗的再生──重庆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作品语言符号系统的传达艺术[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

标签:;  ;  ;  ;  

符号传达系统论文-马文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