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的心理护理

(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德阳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3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中的艾滋病患者给予了心理护理。结果:本组98例患者通过SAS评分、SDS评分显示,加强心理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心理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整体护理的同时增强心理护理,能极大程度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特征;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267-02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人免疫缺陷病毒特异性侵犯并破坏辅助T淋巴细胞,并使机体多种免疫细胞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1]。

由于人们普遍对艾滋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社会上对于这类患者普遍存在误解、厌恶、羞辱、排斥及疏远等情绪[2],目前尚未研发出对艾滋病患者的有效治愈方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可能引发患者的报复心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1)恐惧、焦虑,(2)不接受,(3)绝望,(4)怨恨、报复,(5)孤独、压抑,(6)罪恶感和忏悔,(7)被歧视。现将我院对艾滋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3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中的98例艾滋病患者,其中62例男性,36例女性,患者年龄均在16~81岁,平均年龄(38.53±5.1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24例,初中文化程度42例,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21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1例。

1.2方法

1.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应做到不以道德观来衡量艾滋病患者,而是以正常的医学观看待他们[3]。给予患者足够的重视及尊重,及时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舒缓心理压力,鼓励患者正视患病事实并及时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

1.2.2进行健康教育,给予心理支持护理人员态度要和蔼亲切、沉着稳定地与艾滋病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目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面的进展与效果等积极有效的信息,并且交代家属,亲情的慰藉可以有效缓解艾滋病的心理焦虑及抑郁使患者心情放松。

1.2.3鼓励患者参与业余爱好,建立适当的心理宣泄途径鼓励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家务及社会活动、养成一些个人爱好(如旅游、种植、看书等)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1.2.4帮助患者应对社会关系的能力向艾滋病及家属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向其提供关于艾滋病预防的正确方法及知识,向他们详细说明艾滋病传播的途径,说明日常接触与沟通不会引发传播,鼓励家属更多与其接触、沟通、安慰等,使其乐观面对。

1.2.5保护隐私,进行因人而异的心理干预在其日常的护理中通过语言了解其思想动态,注重保护患者隐私、准确评估患者心理反应的问题,并针对患者心理危机的主要影响因素实施干预、干预后再实施效果评价并确定下一步的对策等。全方位地采集心理信息、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确定患者的基本心态、分析出主要原因、选择适宜对策、观察评估效果。

1.2.6其他心理护理方式创造良好舒适的治疗环境,让患者的心理状态放松,保持良好睡眠及睡眠习惯,正确的饮食可促进疾病的恢复,并向其提供心理咨询。

1.2.7重视护理人员,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作为心理护理的主体,护士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加强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学习,提高、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自觉性,护理管理者运用变革型领导方式,重视护士,利用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班次,创造良好的职业沟通环境和社交环境,对于保障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尤为重要[4]。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通过t法对组间计量予以检验,应用χ2检验两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若是对比差异P<0.05,则能够说明组间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本组98例患者通过SAS评分、SDS评分显示,加强心理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心理护理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分析表

时间nSAS评分SDS评分

干预前9849.8±5.839.7±5.2

干预后9837.7±4.931.8±4.1

3.讨论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的疾病[5]。艾滋病的病理机制、临床症状表现、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为了降低由于心理压力而产生的对机体不利影响,消除对艾滋病的忧虑、害怕心理,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是做好艾滋病住院治疗患者护理工作的前提,所以,对艾滋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临床治疗艾滋病的工作最重要的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98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心理护理干预前有所提高。由此提示,增强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能够极大程度的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以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

总之,当患者一旦被确诊为艾滋病时,因其不可治愈性和不易被社会接受,艾滋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采取以心理护理为重点的全方位、个体化护理方法与手段,使他们尽快地建立起积极的应对方式,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树立信心及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周开明.护理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职业防护[J].重庆医学,2011年8月第40卷第24期:2480-2481

[2]黎欢,王洪红.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社会支持及其策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15):95-97.

[3]李慧丽.20例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331.

[4]杨晖霞.心理护理的研究新进展[J].当代护士,2010年7月中旬刊(学术版):9-11.

[5]王华秋.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消毒隔离[J].中国社区医师,2011,19(24):130-131.

标签:;  ;  ;  

艾滋病的心理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