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交效能感论文-仲伟倓,蒙葳,张国礼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论文-仲伟倓,蒙葳,张国礼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学生社交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孤独感,社交自我效能感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论文文献综述

仲伟倓,蒙葳,张国礼[1](2019)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孤独感:社交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有研究发现,进入大学两周的新生中,75%的人表示他们自从开学就一直受孤独困扰,超过40%的人表示他们的孤独是中等或严重的(Cutrona,1982)。社交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交往中获得和维持人际关系能力的信念,特别是被同龄群体接纳和认可的信念(Connolly,1989)。在充分的社交自我效能感面前,孤独感更能成为一个与你相知相惜的挚友,而不是一个无差别无感情的吞噬者。以往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增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并有助于保持良好心境,同时能缓解、改善大学生过度的孤独感,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刘全,2012)。本研究将探究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进一步验证社交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与孤独感体验中的中介变量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体育运动习惯问卷、社交自我效能感量表(友谊以及亲密感、社交信心、社交团体、公共场合表现、提供和接受帮助以及社交自我效能感总分)、UCLA孤独量表,以北京某大学的本科309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1)中等体育锻炼水平以上的大学生孤独感体验更低(t=2.07,p<.05);(2)大学生体育锻炼水平越高其社交自我效能感相对较强(t=-3.62,p<.01);(3)社交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孤独感体验的影响中有完全中介效应;(4)与同伴一起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其孤独感水平较低。结论体育锻炼确实是改善大学生孤独感体验的有效手段,同时体育锻炼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社交自我效能感。在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上,不是人越多越好,与同伴一起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比进行团体活动的大学生其孤独感水平更低。而进行团体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与独自一个锻炼的大学生之间的孤独感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团体中个人无法感受到与独自一人时较大不同的社会支持,而同伴锻炼则不一样,它有相对较明确和强烈的社会支持感知。(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张志云[2](2019)在《大学生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焦虑、社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是一种病态的、有问题的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其与网络成瘾类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如何预防和合理控制大学生网络的不合理使用是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研究大学生群体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风险因素及其内部作用机制,能够更好的对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科学的控制。本研究以问题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为基础,以问题性互联网使用近端和远端两种决定因素为参考,探讨影响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因素--孤独感、社交焦虑、社会自我效能感。本研究对上海市五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54份,使用SPSS22.0、AMOS24.0、Mplus7.4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总体低于平均临界值,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呈现出大二学生大于大一学生并大于大叁学生的趋势。(2)大学生孤独感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即一般性孤独。男女在孤独感上的表现没有显着差异,非独生子女在孤独感上的表现有显着差异,同时理工科学生的孤独感显着高于文科学生。(3)孤独感、社交焦虑能够显着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会自我效能感则显着负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4)大学生社交焦虑在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交焦虑通过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周碧薇,钱志刚[3](2019)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正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正念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以596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600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交往焦虑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显着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t=3.63,P<0.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得分显着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t=2.30,P<0.05)。(2)正念、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间两两显着相关(均P<0.01)。(3)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正念与社交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8%。结论正念通过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鞠芊芊,陈一笛,甘怡群[4](2018)在《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显着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作为一种易发的情感障碍,抑郁能极大增加患病和死亡的几率,对自杀意念和行为有重要影响。因此,探索抑郁的影响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有急迫且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学者对抑郁形成因素的探讨中,自我效能感因在自我调节中的中心地位,受到了广泛关注。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会感觉自己是无能的,发展出负面的自我评价,从而产生抑郁倾向。此外,有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的预测因素,而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皆影响抑郁,且社交焦虑对网络成瘾有所影响。综上,我们推测,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当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更高时,个体对自己的人际交往信心不足,而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对现实人际关系的焦虑,从而推动网络成瘾的形成。而当社交焦虑较高和网络成瘾很强烈,以致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时,个体极易产生抑郁倾向。因此,本研究提出"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社交焦虑,间接影响网络成瘾,并最终影响抑郁"的链式中介假设。本研究使用了自我效能感量表、网络成瘾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采用实地发放问卷的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收集了571份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481份。此外,本研究采用SPSS 23.0及PROCESS插件和Lisrel 8.8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首先,采用Harman的单因素法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其次,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最后,考虑到各个量表均是单维度,故对题目进行打包后,对数据进行了链式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网络成瘾及抑郁之间均呈显着负相关,社交焦虑、网络成瘾和抑郁这叁个变量之间则两两呈显着正相关;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均为自我效能感与抑郁之间的中介因素,并起链式中介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除了可以直接影响抑郁外,也可以通过影响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这两条中介路径间接影响抑郁。(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徐敏,宫小燕,孙艳[5](2018)在《父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对26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索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父亲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性别与户口在社交焦虑上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过度保护与社交焦虑之间呈显着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呈显着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在拒绝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上存在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吴才智,封静,时蕾[6](2018)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效能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我国大学生社交效能感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武汉某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并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各12人,实验前后对两组被试施测大学生社交效能感问卷。干预3个月后,对实验组被试进行追踪测试。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社交效能感水平总得分和3个子维度上的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在社交信心效能感维度上差异显着(t=-2.714,P<0.05),在语言表达效能感(t=-3.801)和社交主动效能感维度(t=-3.553)以及社交效能感总体水平(t=-4.160)上的差异都非常显着(P<0.01),对照组的前后测成绩没有显着差异。3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研究,实验组追踪的数据低于后测数据,团体辅导长期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持。结论:团体辅导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水平有显着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张凯[7](2018)在《大学生微信使用与社交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即时通讯类软件获得空前发展。其中,微信是用户增长速度最快、普及程度最高的社交软件,当然也是目前增速最快的手机和互联网应用服务,拥有亚洲地区最多的用户群体。当下是微信“正当时”的时代,截止到2018年3月,微信的全球月使用活跃用户已首次突破了10亿大关。随着微信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显着的社交功能日益引发业界和学界的深入探讨。社交自我效能感是鉴定个体社交感知和社交信念情况的重要指标。大学生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的人才力量,他们的社交心理变化直接对自身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用户自身社交感知即社会自我效能感的变化,试图找寻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若存在相关那么微信使用行为又从哪几相关个方面与大学生个体的社会自我效能感产生相关?基于这些问题,本研究尝试建起了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与其社交自我效能感二者间的研究模型,提出相应的假设,以探讨其相关关系及相关因素。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法,针对目前微信社交以及个体社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随后在变量测量中界定说明了微信使用行为、社交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维度和测量题目。其中微信使用行为的测量维度细分为使用强度、使用感知度、使用满意度、交往依赖度以及交往亲密度五个方面,社交自我效能感则作为单因素结构。由此,建构起微信使用行为各维度与社会自我效能感相关关系的研究模型。在此基础上,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法,利用问卷调查法对研究变量进行测量,共收集673份有效数据,之后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进而验证研究模型以及研究假设。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使用者提高自身的社交自我效能感,在微信用户使用行为层面,用户的使用强度、使用感知度、使用满意度、交往依赖度以及交往亲密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用户自身的社会自我效能感产生相关关系,尤其是使用强度、使用感知度以及交往依赖度这几个维度,相关因子较为突出。此外,调节变量个体对微信社交的信任程度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几乎不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2)

李海斌,韩英[8](2016)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618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通过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社交能力诊断量表的测量,了解了该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能力、交往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低,在性别方面,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显着低于男生;在专业方面,理科生自我效能感显着低于文科生。2、该校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能力呈显着正相关,与社交焦虑呈显着负相关;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焦虑呈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6年38期)

杨晓晓,张进辅[9](2016)在《大学生网络社区社交自我效能感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人们日益关注自己的网络社区社交自我效能感,为此通过文献调查、深度访谈和正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社区社交自我效能感包含4个维度:人际沟通、自我表露、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编制出的大学生网络社区社交自我效能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网络社区社交自我效能感的工具。对大学生网络社区社交自我效能感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网络社区社交自我效能感。家庭所在地位于城镇的大学生要显着高于家庭所在地位于农村的大学生;文科大学生网络社区社交自我效能感要显着高于理科大学生。(本文来源于《社区心理学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陶言强,周相宜[10](2016)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社交焦虑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社交焦虑量表(IAS)随机调查320名大学生。结果:(1)的社交焦虑在"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学科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2)社交焦虑分别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负相关关系;(3)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支持对社交焦虑存在显着的负预测作用;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社交焦虑存在显着的正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社交焦虑上表现出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6年07期)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是一种病态的、有问题的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其与网络成瘾类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如何预防和合理控制大学生网络的不合理使用是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研究大学生群体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风险因素及其内部作用机制,能够更好的对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科学的控制。本研究以问题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为基础,以问题性互联网使用近端和远端两种决定因素为参考,探讨影响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的因素--孤独感、社交焦虑、社会自我效能感。本研究对上海市五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54份,使用SPSS22.0、AMOS24.0、Mplus7.4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总体低于平均临界值,在不同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呈现出大二学生大于大一学生并大于大叁学生的趋势。(2)大学生孤独感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即一般性孤独。男女在孤独感上的表现没有显着差异,非独生子女在孤独感上的表现有显着差异,同时理工科学生的孤独感显着高于文科学生。(3)孤独感、社交焦虑能够显着正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会自我效能感则显着负向预测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4)大学生社交焦虑在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交焦虑通过社会自我效能感在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论文参考文献

[1].仲伟倓,蒙葳,张国礼.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孤独感:社交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张志云.大学生孤独感与问题性社交网站使用:社交焦虑、社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周碧薇,钱志刚.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正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鞠芊芊,陈一笛,甘怡群.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社交焦虑和网络成瘾的链式中介作用[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徐敏,宫小燕,孙艳.父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吴才智,封静,时蕾.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

[7].张凯.大学生微信使用与社交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8

[8].李海斌,韩英.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

[9].杨晓晓,张进辅.大学生网络社区社交自我效能感的初步研究[J].社区心理学研究.2016

[10].陶言强,周相宜.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探究[J].文化学刊.2016

标签:;  ;  ;  ;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论文-仲伟倓,蒙葳,张国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