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复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广告,创意广告,重复曝光,眼动研究
重复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贾佳,王逸瑜,蒋玉石,李珺竹[1](2017)在《基于眼动的创意广告重复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广告的不同创意程度和重复呈现次数来研究不同组合形式的广告对消费者注意产生的影响作用。通过双因素被试内重复实验设计2(广告创意程度:创意、非创意)×5(广告重复次数:1次、2次、3次、4次、5次),考察了创意广告和非创意广告在不同重复次数下对人们注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重复次数下,创意广告受到的注意总比非创意广告受到的注意程度高;人们对创意广告的首次注视时间呈倒"U"型变化,由重复频率为低度开始上升,在重复频率为中度时达到最高,随后呈下降趋势;人们在第2次重复观看创意广告时,瞳孔直径达到峰值,说明其被吸引程度最高。(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刘楚麒,陆爱桃,田海平,李文桃[2](2016)在《再认记忆中的消极重复效应:基于中国被试的新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结合Peterson的重复记忆实验范式与DRM范式,运用信号检测理论的方法,以中国人为被试探讨了重复学习对学习目标词正确再认和关键诱饵词错误再认的影响。结果表明:(1)完全重复学习两遍可以产生记忆的积极重复效应,也就是说,重复学习能增强加工水平,从而提高学习目标词的正确再认和降低关键诱饵词的错误再认;(2)不完全重复学习产生了消极重复效应,也就是说,若第一次记忆中的组织加工与被试的固有记忆加工方式不一致,而第二次重复时则采取与被试固有记忆加工方式一致的呈现方式时,重复学习记忆降低学习目标词的正确再认率,且同时能降低关键诱饵词的错误再认;(3)聚合思维的中国被试同样表现出在再认记忆中的消极重复效应。本研究结果支持了中国人存在再认记忆的消极重复效应,支持了加工水平说而非项目独特性加工理论,这说明重复记忆的效果还受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刘海兰[3](2014)在《先行刺激一致性与任务准备对反应重复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转换加工中,两个连续任务做相同反应时,在重复任务中出现反应重复收益,在转换任务中出现反应重复损失。本研究借助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采用序列双任务程序(sequential two-task procedure),探讨先行任务刺激的一致性以及任务准备对反应重复效应的影响。实验1任务1(先行任务)使用单维刺激(如AbA/343),实验2任务1使用双维刺激(如A5A/b4b),两实验任务2中均使用中性刺激(如*6*/*E*),要求被试对中间字母的大小写或数字的奇偶作反应。两个实验的行为结果均表明,任务1中相对于不一致刺激,对一致刺激的反应更快,正确率更高。两实验任务1相比较发现,两个实验对应条件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无显着差异。任务2中,先行刺激一致性和任务准备对转换任务中的反应重复损失没有影响;而在重复任务中,当有任务线索提前呈现时,反应重复收益不显着,只有在无线索block中才有显着的收益发生。实验1脑电结果表明,在FZ电极350-500ms的叁个时窗出现了启动效应,重复任务中重复反应序列诱发的波幅更正;在任务2刺激后的单侧化准备电位(LRP)上重复任务和转换任务中都出现了显着的反应抑制增长;在任务2刺激前的单侧化准备电位(LRP)上未出现显着的反应抑制,也未出现一致性对反应抑制的调节。实验2脑电结果表明,当任务1的刺激是双维刺激时,在任务2刺激前的LRP上出现显着的反应抑制,以及先行刺激一致性对反应抑制的调节,即在先行刺激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抑制更强。两个实验中任务准备对任务2刺激前的反应抑制的影响不显着,但是均会加快任务2刺激后LRP上的反应抑制增长的速度。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反应重复效应包括启动和抑制两个发生机制,但是先行刺激一致性对反应抑制的影响可能并不是源于反应强度的差异,只有当先行刺激为双维刺激时,才会在刺激2前出现一致性对反应抑制的影响。另外,任务准备并非反应抑制发生的必要前提,在无任务准备的情况下反应抑制仍然发生,但是任务准备会加快刺激2后反应抑制增长的速度。(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7)
刘英杰,魏萍,丁锦红,郭春彦[4](2014)在《内隐重复效应影响外显工作记忆的年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并控制被试对部分项目的有意识学习经验,当前研究考察了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在追逐靶、排除分心物的过程中,重复启动效应如何受到项目外显学习经验的影响。老年被试和青年被试首先学习一些物体图片,这些熟悉的图片与一些新图片作为之后工作记忆任务的靶或分心物。结果发现,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在追逐靶和排除分心物的过程中均受到项目之前学习经验的影响。无论是老年被试还是青年被试,对靶的反应时均快于对分心物的反应时,对外显学习过的靶(即熟悉靶)的反应时快于对未学习过的靶(即新靶)的反应时,而拒绝熟悉的分心物需要的时间长于拒绝新分心物的时间。其次,老年被试与青年被试均表现出对靶的重复效应,即当靶(无论是熟悉的还是新的)在任务中重复出现时,对其的反应时加快;然而,对分心物的重复效应显着减小。随着项目多次重复,重复效应整体上减小,但该效应的变化受到项目属性(靶或分心物)以及项目之前学习经验的影响。重要的是,当熟悉的分心物反复出现时,老年被试不但没有出现重复效应,反而在拒绝该熟悉分心物上表现出困难,反应时显着延长,而在青年被试上没有该表现。这些结果说明,老年被试的工作记忆任务成绩容易受到内隐熟悉性的干扰,重复出现的干扰项产生的熟悉性使得老年被试难以拒绝。(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辛俊杰[5](2013)在《情绪韵律词重复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在每天的生活中离不开同他人的口语交流,所以正确理解他人话语中的情绪色彩是十分重要的。同样语义内容的话语被赋予不同的情绪韵律时会表达出说话者不同的意图,词汇重复已经成为语言心理学和记忆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范式,那么当词汇重复和情绪韵律词相结合的时候会有怎样的效果,正是本研究所探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ERP技术来探讨汉语中情绪韵律词的重复启动效应,考察的变量有以下叁个:实验任务、不同延迟间隔以及不同的情绪效价。采用连续再认的重复启动范式,实验材料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中性词义的名词词汇,通过专业播音员朗读后分别带有高兴、中性、愤怒叁种不同的情绪韵律。本研究有两个实验任务,第一个实验是情绪韵律词汇的直接测试任务,让被试判断在刺激序列中是否听过这个词汇,第二个实验是间接测试任务,让被试判断听到的语音词汇的情绪韵律类型。本次研究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任务类型会对情绪韵律词的重复效应产生影响,在直接测验任务下,词汇的重复效应要大于在间接测验任务下词汇的重复效应。(2)不管在哪种任务类型下,延迟类型都是影响词汇重复效应的重要因素,词汇立即重复和间隔一个词汇重复,即lag0和lagl条件,会出现早期的词汇重复效应,这种早期成份是由于听到的词汇的语音加工、语义加工的易化原因产生的,实验结果支持词汇通达模型理论。这种情况下的重复效应并不受词汇所具有的情绪韵律的影响。(3)如果词汇在间隔较长时间后再重复出现,即lag10条件,只存在晚期的词汇重复效应,这种效应是在词汇第一次呈现的表征的激活已经消失之后产生的,所以此时词汇重复效应的产生是源于情景信息的提取,实验结果支持情景记忆模型理论,此时的重复效应,会因为词汇具有的情绪韵律不同,而有显着差异。其中,中性和高兴两者的重复效应无明显差异。但是,愤怒情绪韵律词并没有出现重复效应。这是因为,人们对负性信息具有注意偏向,所以当词汇的情绪色彩为负性的时候,即使这个词汇是第二次呈现,对应处理这个情绪信息的脑区的激活强度也可能并没有降低,所以就没有产生重复效应。(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0)
张晓林[6](2013)在《不同延迟条件下语音词的重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语音词为实验材料,探讨不同延迟条件下语音词的重复效应如何,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在间接测验条件下,情景记忆信息是如何影响重复效应的,其起作用的条件又是什么。本文假设:延迟类型对语音词的重复效应影响显着;词的语音,语义因素和情景记忆信息在语音词的重复启动中综合起作用;当间接测验任务要求被试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时,间接测验和直接测验一样,其重复效应也会受到情景记忆信息的影响。为此本文采用连续再认范式,设置不同延迟类型,设计了叁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说明上述问题:延迟类型(lag0,lag1,lag10,delay)×呈现次数(2次)×测验类型(直接测验,间接测验),直接测验要求被试做出听过,没有听过判断;间接测验要求被试做出动词,名词的词性判断。结果表明:延迟类型对语音词的重复效应有显着影响;语音,语义和情景记忆信息因素在语音词的重复启动中综合起作用;间接测验中,当实验任务要求被试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时,间接测验和直接测验一样,其重复效应也会受到情景记忆信息的影响,且两者差别不显着。(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3-05-20)
杜娟,高治国[7](2011)在《重复效应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重复效应在国内外得到了二语习得界不少学者的关注,同时这一效应被证实有助于学习者的二语学习。本研究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在Levelt(2008)的言语产出模式的框架下,以Van Patten(1996)的信息处理理论以及Skehan(1998)的双模式系统为理论基础探索重复效应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重复对学习者写作的流利性和准确性都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但其复杂性没有得到显着的提高;重复对学习者写作流利性的促进作用在新任务中得到了迁移。(本文来源于《河西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黄贤军,张钦,丁锦红,郭春彦[8](2011)在《不同延迟条件下语音词的重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连续再认范式,考察了不同延迟条件下,汉语口语词的重复效应。结果发现,立即重复产生了最大的反应时的易化,随着延迟的增加,易化作用逐渐减小甚至消失。在ERP上,与首次呈现相比,重复呈现的词会诱发广泛分布的更正的波形;并且随着延迟的增加,重复效应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晚:立即重复条件从200ms左右开始,间隔一个词重复条件从300ms左右开始,间隔8~10个词时,重复效应从400ms左右开始。叁种条件下的重复效应分别反映了对再次呈现的词的声学语音特征加工的易化、语义加工的易化和情景信息的提取。(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代祺,梁梁[9](2011)在《单面与双面信息广告重复效应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引入企业道德感知变量,并在整合最优唤醒理论、加工流畅模型、归因理论和两因素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单、双面信息广告重复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双面信息广告比单面信息广告加工更困难,但消费者对其广告正确回忆率更高,广告反应也更积极。单面信息广告的重复效应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趋势,而双面信息广告的重复效应呈单调递增趋势,疲劳效应延迟出现。消费者对企业道德感知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双面信息广告重复效应的差异。(本文来源于《管理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周婷,李娟[10](2009)在《轻度认知损伤重复效应脑电研究:范式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义一致性加重复"范式(congruity-plus-repetition paradigm)在早前重复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早期语义情境用以控制重复效应的前期成份N400和后期成份P600之间的相互干扰。作者回顾了这种范式在轻度认知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分析了该范式在MCI的识别及预测其向痴呆转归方面的优越性。提示效应的组合更能标记正常认知老化向痴呆的动态过渡;能产生两个或多个效应组合的实验范式将是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之一。(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09年06期)
重复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结合Peterson的重复记忆实验范式与DRM范式,运用信号检测理论的方法,以中国人为被试探讨了重复学习对学习目标词正确再认和关键诱饵词错误再认的影响。结果表明:(1)完全重复学习两遍可以产生记忆的积极重复效应,也就是说,重复学习能增强加工水平,从而提高学习目标词的正确再认和降低关键诱饵词的错误再认;(2)不完全重复学习产生了消极重复效应,也就是说,若第一次记忆中的组织加工与被试的固有记忆加工方式不一致,而第二次重复时则采取与被试固有记忆加工方式一致的呈现方式时,重复学习记忆降低学习目标词的正确再认率,且同时能降低关键诱饵词的错误再认;(3)聚合思维的中国被试同样表现出在再认记忆中的消极重复效应。本研究结果支持了中国人存在再认记忆的消极重复效应,支持了加工水平说而非项目独特性加工理论,这说明重复记忆的效果还受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复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贾佳,王逸瑜,蒋玉石,李珺竹.基于眼动的创意广告重复效应研究[J].管理学报.2017
[2].刘楚麒,陆爱桃,田海平,李文桃.再认记忆中的消极重复效应:基于中国被试的新证据[J].心理研究.2016
[3].刘海兰.先行刺激一致性与任务准备对反应重复效应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4
[4].刘英杰,魏萍,丁锦红,郭春彦.内隐重复效应影响外显工作记忆的年龄差异[J].心理学报.2014
[5].辛俊杰.情绪韵律词重复效应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6].张晓林.不同延迟条件下语音词的重复效应[D].首都师范大学.2013
[7].杜娟,高治国.重复效应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J].河西学院学报.2011
[8].黄贤军,张钦,丁锦红,郭春彦.不同延迟条件下语音词的重复效应[J].心理学报.2011
[9].代祺,梁梁.单面与双面信息广告重复效应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1
[10].周婷,李娟.轻度认知损伤重复效应脑电研究:范式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