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吴方言词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朝花夕拾》,《故事新编》,吴方言
吴方言词语论文文献综述
单秀珍[1](2018)在《《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中的吴方言词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朝花夕拾》与《故事新编》两部着作中,吴方言词语的使用很有特色:朴质、生动、简练、活泼。尤其是作者提炼的人物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很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一两句话就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写了出来,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是与作者熟练自如、恰到好处地运用吴方言词语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这两部作品堪称使用吴方言词语的典范。(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8年12期)
张大强[2](2013)在《海州方言中吴方言词语例释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州方言属于江淮方言中的通泰地区海伊小区,其中存在众多的吴方言词语。在《明清吴语词典》里,这些吴方言词语与海州方言词语在词性、词义方面差异不大。这种情况,是明初以来大量江浙人迁至海州地区与当地居民大杂居小聚居后产生的新方言景观。(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17期)
蔡君岭[3](2013)在《鲁迅作品中的吴方言词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言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背景,就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吴方言词语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吴越文人对鲁迅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学习(下)》期刊2013年05期)
崔尔胜[4](2012)在《《禅真逸史》吴方言词语二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禅真逸史》语言具有吴方言特征。其中"皂甲"与"师太"分别是各类词典中不见收录和释义欠精当的吴方言词。其研究对版本、作者籍贯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词典学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徐时仪[5](2009)在《吴方言词语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现代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吴方言中"等"、"掉枪花"、"富态"、"混腔水"、"强"、"脚"、"摙"、"捩"、"弄送"、"怕惧"、"轩趷刺"、"哯"、"崭"、"做"等词语。(本文来源于《汉语史研究集刊》期刊2009年00期)
张佳文[6](2009)在《《海上花列传》吴方言词语释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花列传》是清末吴方言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品,被公认为是“邪狎小说”中的压卷之作。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吴方言词语,对非吴语区的读者造成了阅读障碍。这些吴方言词,具有丰富的语言研究价值。而以往人们更多关注《海上花列传》的文学价值,忽略了它在语言研究方面的价值。本文以《海上花列传》为研究语料,力图挖掘《海上花列传》在汉语词汇史方面作为语料的价值,论文选取了其中大量的吴方言词语,运用训诂方法,解释了它们的词义,为辞书编纂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补正了目前一些大型辞书的失误之处。同时,论文就吴方言的部分词语,考察了它们的本字与同音字,进行了释疑与溯源,因而揭示了方言作为语言演变“活化石”的作用。《海上花列传》因是“邪狎小说”,其间充斥了大量的妓院用语。这些行院词汇反映了俗语词汇的特色,有些已经董理乏人,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释证,有些还保留在现代吴方言中,但词义已经发生改变,需要对其爬梳整理,以研究它们的发展演变轨迹。论文运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现代吴方言,从汉语史的角度,描写了部分吴方言词汇的特征、理清了一些方言词语的历史流变的脉络,释证了部分吴方言用语,丰富了汉语词汇研究的成果。(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姚鑫隆,秦着红[7](2002)在《普通话和吴方言同形异义词语和异形同义词语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方言间的词语的同形异义和异形同义是一种很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因为从理论上讲 ,可以促使我们深入研究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从教学上讲 ,它需要我们解决如何在使用上避免误导和误解 ;在语言运用中 ,既有助于讲吴语的人提高普通话水平 ,也有助于讲普通话的人学吴语 ,裨益是双向的。对于同形异义词主要从含义、褒贬色彩、用法叁个方面进行论述 ;对于异形同义词语主要从词序、词素、古今语、名称称谓等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南昌高专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陆湘怀[8](2002)在《吴方言区太湖片词语对普通话词语的负迁移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PSK话题测试是测查应试人员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达到规范的程度,着重测查语音标准度、词语语法规范度、言语流畅度。本人曾为本校师范毕业生和青年教师做培训和测试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普通话推广和普及过程中,除了方言语音这一难题外,在话题测试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方言词语非常自然地溶入(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周志锋[9](2000)在《吴方言词语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活的方言与文献材料互证的方法,对“和(和身)”、“做(做头)”、“累”、“哄”、“掩”等吴方言词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辨,辨析了这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考证了它们的本字或来源,分析了它们古今演变情况,纠正了一些学者的错误解释.(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00年03期)
沈元祺[10](2000)在《吴方言词语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吴方言区人们学习普通话,习惯上往往偏重于语音的辨正,常以纠正方言读音,达到普通话读音标准为满足,仅如此,这对学习普通话说来,充其量只是解决一个朗读问题.而在口语或书面语言中,仍不时会夹杂一些吴方言词语,也并不感到不妥,结果就出现了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不相一致的所谓普通话(自然还包括语法等问题).这原因很简单,就是由于忽视了对吴方言词语的辨正.其实,吴方言与普通话比较,不仅在语音上,就是在语汇上也明显的不同,只是不少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罢了.对于吴方言区人们来说,吴方言词语不但面广量大,而且,耳熟、口熟,听起来顺耳,说出来自然,可是给普通话学习却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吴方言词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州方言属于江淮方言中的通泰地区海伊小区,其中存在众多的吴方言词语。在《明清吴语词典》里,这些吴方言词语与海州方言词语在词性、词义方面差异不大。这种情况,是明初以来大量江浙人迁至海州地区与当地居民大杂居小聚居后产生的新方言景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吴方言词语论文参考文献
[1].单秀珍.《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中的吴方言词语[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
[2].张大强.海州方言中吴方言词语例释及成因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3].蔡君岭.鲁迅作品中的吴方言词语[J].新课程学习(下).2013
[4].崔尔胜.《禅真逸史》吴方言词语二则[J].池州学院学报.2012
[5].徐时仪.吴方言词语考释[J].汉语史研究集刊.2009
[6].张佳文.《海上花列传》吴方言词语释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9
[7].姚鑫隆,秦着红.普通话和吴方言同形异义词语和异形同义词语之比较[J].南昌高专学报.2002
[8].陆湘怀.吴方言区太湖片词语对普通话词语的负迁移现象[J].苏州大学学报.2002
[9].周志锋.吴方言词语考辨[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
[10].沈元祺.吴方言词语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