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莉莉(广西桂林市人民医院孕育科广西桂林541002)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64-023
【摘要】目的观察坤复康灌肠结合妇科电烫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本院门诊4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行坤复康灌肠结合妇科电烫理疗治疗,治疗中关注心理护理。结果治愈30例,有效8例,无效7例,治疗率达84%。结论坤复康灌肠结合妇科电烫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操作简单,患者无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力度,病人配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成药灌肠妇科电烫理疗心理护理
盆腔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盆腔炎的范围包括生殖器官及盆腔腹膜与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的炎症。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采用坤复康灌肠结合妇科电烫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4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随机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45例,年龄21至45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年,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确诊,排除盆腔结核及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下腹坠胀,白带增多,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条索样增厚,有压痛或伴包块,B超检查附件增粗或见包块,或伴盆腔积液。
1.2治疗方法
1.2.1坤复康灌肠方剂与灌肠法
采用坤复康中成药制剂内含赤芍、苦参,香附、猪苓、女贞子、男刘寄奴、乌药、每粒剂量0.38克,用4.56克粉末溶解于温水中,水温调节在38-40℃,药量﹤100ml,患者取舒适卧位,双膝屈膝,将裤腿退至膝部,将臀部抬高10cm,石蜡油润滑肛管前段,钳夹夹毕肛管,轻轻插入直肠10-15cm,松开钳夹,缓缓注入药液,灌肠后缓慢拔出导管,拔管后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摩,嘱患者卧床。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灌肠,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病人排便次数增多时,暂停灌肠。
1.2.2妇科电烫理疗
使用北京冠邦G-B800盆腔治疗仪,每天治疗30分钟,十天为一个疗程,连做2-3个疗程,使用时调节治疗仪导入辐射强度20W,腔内辐射温度38℃,腹部辐射温度48℃,患者平卧于床上,取截石位,分别将产热垫放置在脐下腹部,将磁疗探头轻轻置于阴道内,妥善固定,热度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宜。
1.2.3疗效评价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消失,B超检查正常,月经正常,全身症状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妇检子宫附件压痛减轻,包块缩小。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妇检、B超检查无改善。
2护理
2.1中成药灌肠的护理
操作前向患者说明灌肠的目的、灌肠药物的作用和灌肠中的注意事项,调节室温22-26℃,药物预热,药物温度控制在38-40℃,指导患者排空大小便,以利于药物保留。操作中动作轻柔,注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操作完,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尽量使药液保留4-6小时,有利于药物被肠道粘膜充分吸收。操作中如发现患者面色苍白,腹痛,出冷汗,脉速等即减慢灌肠的速度或暂停灌肠,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月经期禁止灌肠。
2.2妇科电烫理疗的护理
操作前向患者说明电烫理疗的目的、治疗原理及操作方法,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注意遮挡病人,提供患者安全的环境,治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暖,防止病人受凉,同时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根据患者的感觉增减导入辐射温度,原则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宜。
2.3心理护理
进行操作前尽量做好病人的遮挡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操作中与患者沟通,并播放一些轻音乐,目的在于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向患者介绍治愈的病例,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根据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制做健康橱窗,提供健康知识宣传册,提高防病治病的意识。
3结果
45例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治愈30例,有效8例,无效7例。
4讨论
采用中成药粉配制成汤药灌入直肠,直肠与内生殖器相毗邻,通过直肠给药,药物成分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到内生殖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充分发挥,将药液控制在40℃左右并在肠道内保持一定时间,温热作用使肠粘膜局部血管扩张,利于渗透及发挥药效。
妇科电熨理疗的热效应可以使宫颈周围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组织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组织营养代谢增强,促进组织再生和炎症渗出的吸收,而产生抑菌、消炎、解痉、止痛、促进微循环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消除粘连,促进机体再生的治疗功能。
总之,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采用坤复康灌肠结合妇科电熨理疗,通过局部热效应扩张组织血管,提高药物的弥散度,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在交流中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及配合,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72.
[2]付桂芬,易大瓦.广西壮族自治区护理管理与基本技术规范[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