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隙控制论文-尹天齐,李彦,何琳

气隙控制论文-尹天齐,李彦,何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隙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磁作动器,刚性防护,位移控制,楔形滑块机构

气隙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尹天齐,李彦,何琳[1](2018)在《新电磁作动器气隙控制机构的设计与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主被动混合隔振技术中,电磁作动器的气隙高度决定系统磁阻并影响作动器输出力。目前电磁作动器与高度可控的气囊被动隔振器并联,集成有解决冲击摇摆防护问题的悬挂可脱开机构,构成了工程实用化的主被动隔振器,但使用更广的橡胶隔振器由于高度不可控、难以与电磁作动器有效集成。为了同时解决气隙控制和冲击防护两项问题,采用楔块与螺旋传动的组合来实现气隙调整、弹簧悬吊架机构来提供足够的冲击防护空间。设计兼顾了自锁与小型化的优点,达成了气隙控制与冲击摇摆防护同时实现的目标,静力学仿真与模态分析显示该机构刚度强度合理、各阶模态频率可避开工作频率范围、可有效传递作动器输出力。(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9期)

程相辉,卜文绍,李自愿,路春晓[2](2016)在《无轴承异步电机气隙磁场定向逆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问题,提出了基于气隙磁场定向的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与建立了无轴承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可逆性,建立了逆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然后采用逆系统动态解耦控制策略把无轴承异步电机动态解耦为电机转速、气隙磁链和2个径向位移分量等4个线性化子系统,并给出了解耦控制系统结构;最后进行了系统仿真验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解耦控制性能、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强的抗负载转矩扰动能力。(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6年09期)

孟威,杨海峰[3](2015)在《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均匀气隙永磁同步电动机混沌系统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T-S模糊模型,给出了一种针对非均匀气隙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混沌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一个多时标变换,将转子磁场定向坐标系下的PMSM模型,变换成一种简单的无量纲模型。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设计了反馈控制器,实现了对非均匀气隙PMSM系统的混沌控制。(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5年09期)

胡庆,胡雨薇[4](2015)在《数控机床用磁悬浮系统的悬浮气隙高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磁悬浮系统参数变化及外部扰动对悬浮气隙高度的影响,提出RBF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采用RBF神经网络并利用其学习功能,对数控机床用磁悬浮系统不确定参数进行自适应补偿,取代常规滑模控制切换部分并消除系统高频抖振现象。通过比例微分并行控制来改善RBF神经网络参数的收敛性.改善局部极小现象的发生,增强系统的鲁棒性.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系统稳定性。Matlab仿真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期刊2015-09-16)

陈恒,雷腾飞,王震,任林政,王旭[5](2014)在《非均匀气隙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均匀气隙永磁同步电机系统,首先通过一个仿射变换和时间尺度变换,将电动机模型变换成一种简单的数学模型,并验证了在某些参数与工作条件下系统会出现非常复杂的混沌运动或极限环。最后采用Lyapunov稳定性方法,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控制器,对直流电机混沌系统进行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实现性,以及对研究优良的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4年23期)

雷腾飞,陈恒,王荣,王磊[6](2014)在《非均匀气隙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的分析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均匀气隙永磁同步电机系统,首先通过一个仿射变换和时间尺度变换,将电动模型变换成一种简单的数学模型,并验证了在某些参数与工作条件下系统会出现非常复杂的混沌运动或极限环.最后采用Lyapunov稳定性方法,提出了在系统已知参数与未知参数下的自适应控制器,该控制器克服了以往一般自适应控制器中空置率不连续的缺点.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对研究优良的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许宇豪[7](2014)在《电流驱动按定子和气隙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系统与转子参数有关,使得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受到影响。本文采用电流输出控制型逆变器,按定子磁链和气隙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推导解耦控制方程,附加去耦项,实现系统的彻底解耦控制,磁链检测和转矩检测不含转子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新系统提高了磁场定向的准确性和解耦能力,改善闭环控制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4年09期)

朱鹏,张晓锋,乔鸣忠,蔡巍,梁京辉[8](2013)在《基于双平面同步旋转变换的五相感应电机气隙磁场间接矢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系统中,通过注入特定3次谐波电流,可以减小电机气隙磁密幅值,从而减小电机铁磁饱和度,提高电机铁磁材料利用率与转矩密度。该文建立了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在d1-q1-d3-q3坐标系下的矢量控制数学模型;为了满足准方波气隙磁场的控制要求,分析了气隙磁链基波与3次谐波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3次谐波电流交轴、直轴分量与基波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关系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注入3次谐波电流来改善感应电机气隙磁场的控制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一台5.5 kW五相集中整距绕组感应电机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电机气隙磁场为准方波的控制要求,采用该方法后系统具有良好的运行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27期)

杨晓宏,田瑞,贾立庄,马淑娟[9](2013)在《空气隙膜蒸馏膜污染控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空气隙膜蒸馏组件,采用美国进口膜,以自来水、伞盖3号原水和苦咸水为工质,实验分析了膜污染情况,结果显示:料液无旋转时,自来水间歇累计运行32 h后出现污染;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50%的盐水8 h后传质通量降低到最初通量32%和12%;3号原水瞬时产生污染,经砂滤处理后为苦咸水,传质通量比原水提高4倍~5倍,运行8h后通量下降到初始通量的6%。削弱膜污染方法采用最优参数的叁向旋转入流组件(α=70°、δ=2 mm、β=45°),自来水进入污染期由32 h推迟到65 h,传质通量比无旋转增大近20%;采用具有分水盘的并接式空气隙膜组件,开槽2 mm膜污染较严重,开槽3 mm的膜通量比无旋转入流传质通量平均增大60%,两种组件设计形式均可提高膜通量,一定程度缓解了膜污染的产生。(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3年04期)

岳二团[10](2013)在《永磁同步电机气隙偏心故障分析及不平衡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和传统电励磁电机相比,永磁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损耗低、结构轻便以及运行可靠等一系列优点,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尤其在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研究和生产以稀土永磁电机为代表的各类永磁电机,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气隙偏心故障是永磁电机常见故障之一,故障一旦出现,电机定、转子间将产生不平衡磁拉力,轻则使气隙磁场产生畸变,恶化电机各性能指标;重则使定转子相擦,导致电机失效。因此,对气隙偏心故障下永磁电机运行特性及不平衡补偿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其在气隙偏心故障下的运行特性,随后设计了基于附加控制绕组的气隙偏心补偿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方案的有效性。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概述了永磁电机的发展,介绍了电机气隙偏心故障以及电机不平衡补偿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展,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第二章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气隙偏心故障下转子系统所承受的基本载荷,介绍了目前永磁同步电机常用的控制方法,随后介绍了基于主动控制的电机转子不平衡补偿准则及原理,并推导了本文所采用的基于附加绕组的方法中控制绕组需满足的条件。第叁章针对运行于气隙偏心故障下的永磁同步电机,考虑了弹性支撑的作用以及外部负载转矩的影响,建立了其转子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方法研究了其在气隙偏心故障下的运行特性以及各参数和外部负载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第四章基于附加控制绕组的方法,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模型,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组成以及完成了各模块的设计,通过MATLAB/SIMULINK工具完成了整体控制系统的搭建,并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该方案的有效性。第五章对论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6-01)

气隙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问题,提出了基于气隙磁场定向的逆系统解耦控制方法,首先分析与建立了无轴承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可逆性,建立了逆系统动态数学模型;然后采用逆系统动态解耦控制策略把无轴承异步电机动态解耦为电机转速、气隙磁链和2个径向位移分量等4个线性化子系统,并给出了解耦控制系统结构;最后进行了系统仿真验证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解耦控制性能、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强的抗负载转矩扰动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隙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尹天齐,李彦,何琳.新电磁作动器气隙控制机构的设计与特性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8

[2].程相辉,卜文绍,李自愿,路春晓.无轴承异步电机气隙磁场定向逆解耦控制[J].电气传动.2016

[3].孟威,杨海峰.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均匀气隙永磁同步电动机混沌系统控制[J].新技术新工艺.2015

[4].胡庆,胡雨薇.数控机床用磁悬浮系统的悬浮气隙高度控制[C].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2015

[5].陈恒,雷腾飞,王震,任林政,王旭.非均匀气隙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J].制造业自动化.2014

[6].雷腾飞,陈恒,王荣,王磊.非均匀气隙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系统的分析与控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许宇豪.电流驱动按定子和气隙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

[8].朱鹏,张晓锋,乔鸣忠,蔡巍,梁京辉.基于双平面同步旋转变换的五相感应电机气隙磁场间接矢量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

[9].杨晓宏,田瑞,贾立庄,马淑娟.空气隙膜蒸馏膜污染控制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2013

[10].岳二团.永磁同步电机气隙偏心故障分析及不平衡补偿控制[D].浙江大学.2013

标签:;  ;  ;  ;  

气隙控制论文-尹天齐,李彦,何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