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月刊论文-蔡齐齐

天下月刊论文-蔡齐齐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下月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下》月刊,中国艺术,文化输出,译介方法

天下月刊论文文献综述

蔡齐齐[1](2019)在《《天下》月刊:中国艺术译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下》月刊作为一份由国人文化精英创办的英文杂志,创刊于二十世纪叁十年代,共运营六年(1935.8-1941.9),力求为“向西方世界诠释中国文化”作出贡献。该刊所选主题内容紧扣“文学、艺术、哲学”,近年来始有学者对其译介内容展开研究,但多围绕戏剧文学等相关内容的译介,而有关其艺术译介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尝试以《天下》月刊中的艺术译介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艺术的对外译介。本文借助2009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印的《天下》月刊,首先梳理56期杂志中所有与中国艺术文化相关的译介文章,对所得到的文本进行归类统计,并建立文本数据库。然后,以文本为核心,结合杂志的栏目、内容与“副文本”材料,描述分析《天下》月刊译介中国艺术的内容与方法。最后阐述《天下》月刊译介中国艺术的成因,并由此探讨其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框架与内容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回顾了《天下》月刊的创刊概况及其主要艺术观点。第叁章从杂志的主要栏目切入,分析栏目的特点及其所包含的艺术内容,进而根据栏目特点对艺术译介形式进行分类,如简单介绍、译与介、完全翻译等。第四章深入探讨《天下》月刊在译介中国艺术时具体使用的方法,如讲故事、图文结合、比较研究、引用、举例说明等,并举例说明各方法的优点及向外译介中国艺术时的得失。第五章探讨杂志选择译介中国艺术主题的原因并分析其局限性,对当下中国艺术文化走出去可资借鉴与参考。第六章是全文的总结。研究发现,《天下》月刊虽受到时代背景等条件的局限,但归根究底,其通过栏目特色与灵活使用多种译介方法,以国际化的视野兼并中西两种文化,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艺术文化提供了可靠途径。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时代语境,联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输出创新形式,《天下》月刊可为当下中国艺术文化“走出去”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9-06-10)

王海林[2](2019)在《《天下》月刊与早期中国新文学的对外译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创刊于1935年的《天下》月刊是民国年间影响最大、水准最高的英文学术刊物,其旨在"向西方解释中国文化",以期增进东西方之间的了解。而文学译介就是他们选取的重要手段。将正在发生的新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翻译介绍给西方读者,《天下》月刊成为了新文学叁十年里,中国文学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1930年代是中国左、右及各方政治文化势力交锋激变时期,《天下》力图保持中立,但还是显示出自由主义的文化立场。伴随着文化交流的这场文化贸易从一开头就显示出巨大的不平衡,表面是文化命运,而背后真正的原因则是国运。弱势民族国家如何向世界推销自己的文化成果,《天下》提供了考察此一问题的绝佳样本。(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杜家怡[3](2019)在《翻译叙事学视角下《天下》月刊中的小说翻译:以凌叔华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下》月刊是民国期间由中国人创办的一份面向世界发行的英文杂志。本文以杂志中凌叔华的小说译本为例,通过运用Mona Baker的翻译叙事学理论来阐述这一时期的译者在翻译中国小说时如何在英语文本中建构译文叙事以及如何协调作者和译者不同文化立场之间的矛盾。(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1期)

杜家怡[4](2018)在《《雷雨》的第一部英译本:《天下》月刊中姚莘农的连载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雷雨》在我国现代戏剧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因此《雷雨》的外译本为这部不朽之作的对外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雷雨》的第一部英译本,即姚莘农在民国期刊《天下》月刊的连载翻译为论述对象,结合分析王佐良、巴恩斯的合译本,从中探讨姚莘农的翻译选择以及影响翻译选择的各种因素。(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S2期)

钱灵杰,伍健[5](2017)在《《天下月刊》中国古典文学英译研究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下月刊》是民国时期中国精英知识分子自主创办的一份英文杂志,向西方译介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开启了中国人自主向外部世界传播中国文学之先河,有专题研究之必要。在对《天下月刊》中国古典文学英译研究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期深化文学典籍英译理论研究,并为典籍英译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杨昊成[6](2016)在《英文月刊《天下》对鲁迅的译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下》月刊是民国年间极少数纯粹由中国学人主办的最重要的全英文期刊之一,在全面深入译介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成规模地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了翻译和介绍。而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在其中占有明显突出的位置。《天下》月刊通过翻译、专文以及书评叁种形式,在鲁迅逝世前后,对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译介和宣传,对鲁迅由海内走向"天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就《天下》译介鲁迅的叁种形式提供了第一手具体的相关材料,并作了必要的解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6年10期)

王子颖[7](2015)在《《天下月刊》与中国戏剧的对外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下月刊》创刊于1935年8月。作为一份全英文的对外宣传刊物,它倡导中西文化交流的理念,着力将中国文化译介到国外。《天下月刊》刊载了大量中国戏剧研究的论文、中国戏剧剧本的译文和有关中国戏剧译本的评论,为中国戏剧对外传播开拓了先河。(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15年04期)

黄芳[8](2014)在《中外合译的文化选择——以英文杂志《天下月刊》上的现代文学作品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下月刊》是民国时期最具文化与学术水准的国人自办英文杂志,刊载了中外译者合作翻译的沈从文小说《边城》、李广田诗歌《旅途》及凌叔华小说《疯了的诗人》等作品的英语译文。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这些英语译文对其汉语原文的文化传达程度,力图揭示出邵洵美与项美丽、陈世骧与哈罗德·艾克顿、凌叔华与朱利安·贝尔等中外译者组合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差异化翻译策略和所表现出的多样化文化选择。(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杨昊成[9](2013)在《《天下》月刊与中国文化的译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年间出版的近百种英文报刊中,绝大部分为通俗读物,十余种相对学术的刊物则多数由英美学术团体或个人主办。作为纯粹由中国学者或文人主办的两种全英文刊物之一,《天下》月刊——另一种是《中国评论周报》——在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独特的地位。《中国评论》作为一份周报,尽管对历史和文化的译介在其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它更多地聚焦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外交以及当时诸如中日冲突和战争这样的热点问题,因而具有普通报纸的一般特征。比较之下,《天下》月刊则更多地以人文艺术为旨归,其对中国文化的译介直到今天都未曾被超越,这就使得眼下流行的所谓"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口号和行动听起来无异于缺乏足够底气的夸夸其谈。本报告将对《天下》月刊所从事的对儒道经典、中国古典诗歌、古典戏曲和现当代中国文学的译介活动做一简单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其在现当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对我们当下类似的努力和活动提供助益。(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期刊2013-10-19)

易永谊,许海燕[10](2012)在《越界文学旅行者的英文书写(1935-1936)——《天下月刊》时期的林语堂》一文中研究指出1935至1936年间,林语堂在英文《天下月刊》上发表了一系列英文作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连载的英译《浮生六记》。作为英文期刊作家,林语堂并不停留于单纯的文学译介,更热衷于通过文化译介、借助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独特思考、对海外学者汉学成果的积极关注和以比较文学的眼光对当时中国文学发展的审视,向西方世界解释中国的文化。(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天下月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创刊于1935年的《天下》月刊是民国年间影响最大、水准最高的英文学术刊物,其旨在"向西方解释中国文化",以期增进东西方之间的了解。而文学译介就是他们选取的重要手段。将正在发生的新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翻译介绍给西方读者,《天下》月刊成为了新文学叁十年里,中国文学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1930年代是中国左、右及各方政治文化势力交锋激变时期,《天下》力图保持中立,但还是显示出自由主义的文化立场。伴随着文化交流的这场文化贸易从一开头就显示出巨大的不平衡,表面是文化命运,而背后真正的原因则是国运。弱势民族国家如何向世界推销自己的文化成果,《天下》提供了考察此一问题的绝佳样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下月刊论文参考文献

[1].蔡齐齐.《天下》月刊:中国艺术译介方法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

[2].王海林.《天下》月刊与早期中国新文学的对外译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杜家怡.翻译叙事学视角下《天下》月刊中的小说翻译:以凌叔华译本为例[J].北方文学.2019

[4].杜家怡.《雷雨》的第一部英译本:《天下》月刊中姚莘农的连载翻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钱灵杰,伍健.《天下月刊》中国古典文学英译研究析论[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6].杨昊成.英文月刊《天下》对鲁迅的译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

[7].王子颖.《天下月刊》与中国戏剧的对外传播[J].戏剧艺术.2015

[8].黄芳.中外合译的文化选择——以英文杂志《天下月刊》上的现代文学作品英译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9].杨昊成.《天下》月刊与中国文化的译介[C].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2013

[10].易永谊,许海燕.越界文学旅行者的英文书写(1935-1936)——《天下月刊》时期的林语堂[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标签:;  ;  ;  ;  

天下月刊论文-蔡齐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