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增加或减少时的简单权重校正方法

指标增加或减少时的简单权重校正方法

一、指标增减时一种简便权重修正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本[1](2021)在《基于云平台的风电机组智能运维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风电行业快速发展,在役大型风电机组呈现数量多、机型多样、分布范围广、位置偏远等特点。由于长期运行在恶劣自然环境下,风电机组极易发生各种安全隐患,迫切需要进行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目前,风电机组运维主要采用人工巡检辅以定期检修方式,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安全隐患大、实时性差等痛点问题。结合风电行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本文引入云平台、人工智能与Web软件开发等技术,设计实现基于云平台的风力发电机组智能运维系统,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设计了基于云平台的风电机组智能运维系统总体方案。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组运维的功能、用户角色和性能需求分析,设计给出智能运维系统目标与边界;融合云平台和声学监测技术,建立了前后端分离的B/S网络技术架构及核心技术栈,使用多种协议和服务器配合保证数据在系统内可靠流通,最大限度降低系统耦合性;结合模块化分层设计思想,将系统业务划分为智能运维云诊断平台和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两部分,降低模块间相互影响,提升系统可复用性和扩展性。(2)提出一种基于梯形隶属云模型的多源异构数据风电机组整机智能评估算法。融合结构型与非结构型云存储数据,建立多类物理量表征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梯形隶属云模型对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提升部件故障评价灵敏度;引入简便权重修正算法,解决实际运行环境下可能的评估指标缺失问题,提升了模型鲁棒性与泛化能力。基于玛依塔斯风电场实测数据进行的算例分析表明:评估分数与机组实际运行状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建立了基于云平台的展示性强、交互便捷的风电机组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以符合运维人员操作习惯为导向,综合运用Echarts、LeafLet及WaveSurfer等多种前端插件,设计风格统一、主次分明的系统人机交互UI界面,通过卡片式布局和模块化设计最大限度提升系统使用便捷性;集成风电机组状态模糊综合评判、声学诊断及统计分析算法,实现智能化在线监测、诊断及辅助办公;结合浏览器、Postman等第三方软件,测试验证了系统风场大屏、实时监测、远程诊断等核心模块的功能正确性。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可辅助运维人员及时了解机组健康状态、合理安排检修计划、提升运维效率及降低运维成本。

何明照[2](2020)在《基于改进收益法的M公司股东权益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我国市场各类经营主体已达11020万户,合资经营、国有企业改革、兼并破产等经济行为频繁发生,交易过程中涉及的资产定价越发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企业股东权益价值评估,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资产评估概念与方法的多种理论观点。在关于资产评估方法的研究中,对收益法、市场法、资产基础法三种基本评估方法在企业股东权益价值评估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折现率是收益法运用中的难点之一,而相对客观的折现率对于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至关重要。本文收集整理近一年证监会披露的全部资产评估说明,总结公司特定风险调整系数参考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收益法中确定特定风险调整系数的方法进一步改进的理论模型并加以应用比较。综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介绍M公司基本情况与宏观趋势,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改进收益法对公司的股东权益价值进行评估。以收益法评估M公司企业价值的过程中,将CAPM模型中折现率中特定风险调整系数的确定过程进行改进,并应用于M公司企业价值评估中。改进过程为选取公开披露的资产评估说明,提取出评估说明中评估人员在确定特定风险调整系数时所考虑的定性因素,运用数理模型得到依据一定案例条件即可确定特定风险调整系数的多元方程,并以此计算出M公司的特定风险调整系数,可得到M公司预期收益的折现率。通过结合运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在股东权益价值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对于资产评估学科理论发展方向的建议。

黄洁[3](2020)在《基于风险评估的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随着矿山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我国矿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尾矿库作为矿山矿选后排出尾矿的场所,是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之一,加强尾矿库安全风险管理是我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安责险作为现代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安全生产领域引入意义重大。由于我国安责险发展起步较晚,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实施方式和制度建设层面,关于如何实现企业安全风险与安责险保费定量挂钩缺少深入研究。因此,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是我国高危行业安责险定价模型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目前亟需填补的一项空白。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以非煤矿山尾矿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非煤矿山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以期为合理确定安责险保费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进安责险的顺利实施。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从“人、物、环境、管理和项目特性”5个方面构建了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非煤矿山尾矿库企业的安全风险状况,为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对比分析了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除法集成法确定评估指标的风险权重,并构建了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评估方法能够较好的适应多层次的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且计算简单、易于掌握,在保证评估结果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同时也满足了安责险保费厘定的经济性要求。(3)基于实际数据构建了AGA-RBF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企业安全风险与安责险保费之间的对应机制。利用湖南省58个非煤矿山尾矿库承保样本数据进行了安责险保费厘定实验,在模型变量选择和参数设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采用GD算法、SGA算法和AGA算法分别训练的RBF神经网络误差,证明了AGA-RBF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准确性更高,为我国非煤矿山尾矿库安责险产品定价提供了一种更为客观的测算方法。(4)以湖南省M尾矿库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风险评估模型和AGA-RBF模型的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较为合理,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出该项目的实际安全风险状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可为保险机构评估企业安全风险和制定合适的安责险保费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我国安责险的发展和促进保险市场的良性竞争具有积极意义。

万索妮[4](2019)在《基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安责险费率厘定研究》文中提出建筑工程项目具有长期性的室外作业、施工材料机械与施工作业人员高度集中、流动性与临时性突出以及工艺复杂等特性,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工程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手段,现已成为国际工程界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之一。针对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问题,我国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并在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一种运用保险机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经济政策,将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引入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利用保险风险管理成本的杠杆效应,获得安全生产责任的经济保障,有利于推动我国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率的合理厘定对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实施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保险费率的厘定与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等级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引入风险评估理论,提出基于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率厘定的方法,试图为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率的厘定提供参考。本文从施工企业、投保工程项目及其安全管理角度,建立了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OWA算子对各施工安全评价指标进行赋权,然后根据隶属度函数构造mass函数,采用改进证据理论的融合算法以及线性加权法合成多位专家的评价意见,得到了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等级,由此确定安全风险调整系数。同时考虑施工企业以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率的调整,实现差别化费率的激励杠杆作用。最后,基于本文研究结果,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胡杰文[5](2019)在《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模式的收益分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亦为城市发展的推手。在租售并举、住房不炒的住房保障制度之下,城市房价受到严格控制,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空间有所下降;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住宅需求被释放,房地产业仍存在发展空间。尽管如此,融资压力大,拿地成本高的行业大环境使得大多数规模小的房开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大型房地产企业也通过强强联合实现合作开发,导致市场集中度攀高,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内的优胜劣汰从未中断,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成为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和自身经济特征的可行策略。众多房地产组建战略联合,实行合作开发,通过对建设开发要素的重新整合,以获取规模性、风险控制性、资源互补性等增量收益,可想而知,收益分配问题将成为影响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模式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保证收益分配方案的合理公正,提升参与各方的积极性成为本文拟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整理归纳了国内外在房地产联合开发及合作项目下的收益分配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对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和收益分配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发现房企联合开发的收益分配研究较少。接着对房企联合开发的相关主体、基本形式和组织架构、收益类型等进行简单阐述,并进一步分析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收益分配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即在第四章中对联合开发模式下的收益分配进行研究:通过对收益分配影响因素的整理分析,建立了基于Shapley值修正方法的收益分配模型,通过客观公平的分配方法能够促进利益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巩固联合开发模式的现实基础。最后以实际案例进行研究本文核心研究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房地产行业的效益产出,加速推动城市化水平发展。

张伟[6](2019)在《天然气CCHP与江水源热泵复合系统运行性能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和重庆地区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广,结合重庆地区天然气资源和水资源先天优势,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CCHP)和江水源热泵系统在该地区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天然气CCHP与江水源热泵复合供能系统在具备子系统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还能缓解供需两侧热电比差距,能够利用三峡库区江水源热泵系统制冷(热)能效高的优势,充分利用天然气CCHP系统的发电盈余。对天然气CCHP和江水源热泵复合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对该类大型系统的理论研究较少,对实际项目运行性能的测试与研究更为缺乏。为了研究大型天然气CCHP和江水源热泵复合系统的在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运行性能,以及运行优化的方法及其有效性,从而提升复合系统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提出了复合系统的单目标、多目标运行优化方法,并对复合系统并网、上网四种运行方式进行了运行优化,评价了各优化目标的优化效果,分析了复合系统运行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案例项目的实测验证了研究结果,继而进一步提出了提升系统运行性能的措施及其效果。最后分析了项目运行的经济性,给出了冷(热)价定价方案。主要内容及结论有:首先,以复合系统典型的内燃发电机、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机、江水源热泵(冷水)机组为例,建立了表征其变工况运行性能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利用余热制冷、制热,直燃,补燃四种工况下燃气内燃机和直燃型溴化锂吸收机之间的关联模型。其次,以满足建筑区域冷热负荷需求为原则,将复合系统划分为三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子系统,28种机组组合形式,提出了复合系统优化的实现路径。分别以运行?经济成本、一次能源利用率、?效率、热经济成本最优为控制目标,对复合系统进行了单目标运行优化,确定了复合系统的最优运行策略,计算了复合系统的运行能耗与产出。基于不同优化目标所制定的运行策略主要对系统耗气量和发电量产生影响。再次,系统地阐述了复合系统“缺下余弃”、“缺下余用”、“余上缺下”、“全上全下”四种运行方式,分析了各运行方式下复合系统的运行性能。与优化目标相比,运行方式对复合系统各季节运行性能的影响更大;在各优化目标下,按季节来选择复合系统应采用的最优运行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全年季节能效比或降低运行?经济成本;然后采用排队打分法对四种优化目标的优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热经济成本和运行?经济成本作为优化目标优化效果更好。基于此,提出综合性能参数CEf,s,以之为优化目标,对4种运行方式进行多目标优化,提出优化运行策略,并分析了复合系统的运行性能。以CEf,s为优化目标能进一步提升复合系统的运行性能。然后,分别对热泵系统、直燃型溴化锂吸收机系统及复合系统运行性能进行了实测和分析,对所建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分别以综合性能参数和热经济成本为优化目标,对实测工况(缺下余弃运行方式)和余上缺下运行方式下复合系统进行了优化,验证了优化效果。以综合性能参数为优化目标,对实测工况进行优化,可使系统平均热经济成本比实测值低17.84%,平均综合性能参数值比实测值高42.44%。然后,从运行方式、运行策略、江水取退水温差、江水取水温度、空调水供回水温差等方面对复合系统运行性能的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各运行策略与实际工况相比复合系统的节能减排情况,并给出了最优运行方案。基于此,分析了以上因素的优化对整个案例项目运行性能的改进效果。然后,绘制了项目寿命周期现金流量表,对复合系统做了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分析了天然气、下载电量、水资源价格变化时,冷(热)量价格和上传电价的盈亏平衡点;分析了主要静、动态评价指标(因变量)对5个能源单价(自变量)的单因素敏感性。结果表明,各经济指标与5个自变量的相关度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冷(热)量价格、天然气价格、上传电价、下载电价、水资源价格。此外,提出了“缺下余用”运行方式,并对该方式做了不确定性分析。最后,提出了冷(热)价制定的原则,分析了下载电价、天然气价格变化对复合系统的冷(热)价定价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冷热量定价策略下,与常规空调方案相比能源站运营方和冷热量用户方支出的冷热费用节超情况。本文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对其他分布式能源系统、水源热泵系统和燃气吸收式系统也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刘洋[7](2019)在《某桥梁健康监测安全预警指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如何精准高效地获得与实际工程结构更为接近的有限元模型,科学合理地实现桥梁安全预警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某斜拉桥健康监测系统作为研究背景,运用响应面方法并结合有模型预警和无模型预警,系统的开展了基于实时监测数据的桥梁结构模型修正、安全预警应用研究,具体内容及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某斜拉桥作为工程实例,根据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整体设计原则以及传感器布置选型原则,设计了该斜拉桥健康监测系统。基于振动加速度监测数据,运用随机子空间法进行了模态参数识别,识别频率与规范估算结果较为接近,验证了随机子空间法运用于桥梁健康监测模态参数识别的有效性。(2)根据桥梁设计资料建立初始有限元模型,基于模态识别前四阶竖向频率的动力数据和斜拉索恒载索力的静力数据构建目标函数,运用三阶响应面法拟合各修正目标响应面函数,采用fmincon函数进行优化得到修正结果。修正后的有限元计算值与实测结果的误差皆在5%以内。将修正结果与单纯使用静力修正结果和单纯使用动力修正结果进行比较,对比结果显示运用三阶响应面进行联合静动力修正能够获得更加全面贴近实际工程响应的有限元模型。(3)分析应变历史监测数据与测点温度的相关性,提出应变动态预警阈值方法,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剥离温度应变,联合测点温度拟合得到温度应变与测点温度的线性关系式,根据拟合关系式预测后续时刻点温度应变,将预测温度应变代替统计平均值作为阈值计算参数,得到应变动态预警阈值。建立桥梁黄色和红色二级安全预警体系,黄色预警阈值基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实测数据,红色预警阈值选定为修正有限元模型最不利加载响应值。将所建立的安全预警体系应用于实际桥梁监测中,在示例时间段内,各监测项目数据时程图显示,只有极少数数据超出黄色预警阈值,且快速回复至正常范围,无监测数据超出红色预警阈值,可见桥梁在示例时间内性能未发生较大变化。(4)根据桥梁基准有限元模型模拟主跨跨中损伤,分析损伤预警指标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两种损伤指标均对损伤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可将其应用于损伤预警。选取全天平均温度差异较大的三天作为三个样本分析损伤指标和受温度影响特性,结果显示损伤指标抗干扰能力较强。基于损伤指标提出桥梁整体预警方法,将该预警方法应用于桥梁实桥监测,将正常运营状态下桥梁加速度损伤指标作为健康样本集,对比后续监测数据,分析对比样本差异性,结果显示两样本集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证明桥梁运营状态良好。

钟恒,杨玲,刘益豪[8](2016)在《基于变权理论的山区公路在役桥梁功能性综合评价修正》文中认为由于桥梁自身功能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在山区公路在役桥梁功能性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变权理论对功能性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修正,从而更加精确地获取该桥梁综合状态的功能性指标等级,并列出常见4种不同功能的在役桥梁修正后的指标权重。通过工程实例,对比常权模式,修正后的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验证了利用变权理论修正后的模型更加适用于特殊在役桥梁的功能性综合评价。

李文君[9](2016)在《海岸线价值评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对海岸线价值的认识,源于世界范围内自然资源价值观念的转变。然而,对海岸线价值属性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其他种类的自然资源。在已知的研究中,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也是认知各异。尤其是海岸线价值评估,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理论方法体系。海岸线被无偿占用、粗放利用、肆意破坏等现象普遍存在。无论是从资源价值理论研究,还是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海岸线价值评估工作都迫在眉睫。本论文以自然资源价值、现代地理测绘等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支撑,以海岸线价值理论探究为基础,以主要用海活动占用海岸线的价值测算为切入点,分析用海活动对海岸线价值的影响机制,尝试构建海岸线价值评估模型,通过数量模型反映各类影响因素和指标与海岸线价值之间的定量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海岸线价值理论综述。针对海岸线价值理论基础薄弱问题,在总结借鉴相关理论时,均以适用于海岸线资源管理为前提。海岸线价值理论研究是以自然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海岸线资源前期研究成果,从海岸线的空间区位优势、资源组合优势、生态服务优势等方面,深度分析了海岸线本身的物质构成、价值产生的根源、价值构成及资源复合性特质,归纳总结出海岸线所具有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价值特性。外在价值是通过直接利用海岸线来实现的;内在价值是通过海岸线价值外溢,间接影响周边环境来实现的。因此,海岸线价值是通过海岸带上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体现出来的,被量化的主要是海岸线所处的“带”上资源的价值。二、海岸线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筛选。海岸线价值受到海岸线自身条件以及海岸线使用方式两方面的影响。海岸线自身条件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本论文综合分析三类影响因素对海岸线价值的影响,将以上影响因素作为海岸线价值评估的一级指标,分析选取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子,运用专家咨询法,最终筛选出12个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影响因子的分级指标,共49个;海岸线使用方式不同对海岸线价值造成不同的影响,本论文选取渔业、工业、旅游娱乐三类主要用海活动占用海岸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影响因素分析,最终筛选12个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分别确定分级指标,共43个。三、海岸线价值评估指标赋值和评估方法确定。本论文在归纳借鉴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常用的方法与模型基础上,综合李金昌定价模型和李琦系数模型,明确了海岸线长度、海岸线资源条件、海岸线使用方式等因素与海岸线价值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基于系数修正法的海岸线价值评估模型,即海岸线价值(价格)=海岸线长度×海岸线基准价格×海岸线价值系数。此模型中各类修正因素的指标权重赋值是关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以海岸线资源保护和海域生态补偿为原则,对这些因素进行赋权重值,运用系数修正法计算海岸线价值系数W。四、海岸线基准价及长度测算。海岸线基准价格的测算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由于制度和技术的原因,我国未颁布海岸线基准价格。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为保证海岸线价值评测研究的完整性,本研究尝试分别以渔业用海、工业用海和旅游娱乐用海三种不同类型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金与所占海岸线长度之比,作为海岸线基准价格P0(此处仅为数值的替代,忽略其数值本身意义)。本文参照海域宗海图测量的要求,选取1:1000比例尺图,采用实地测量法、曲线计法、里程计法、矢量数据量算法等,提取并计算海岸线长度L。本论文在解决以上理论及技术方法问题的基础上,以广西自治区沿海三市渔业、工业、旅游娱乐三种不同开发利用类型的海岸线为例,运用海岸线价值评估系数修正法,分别测算了这三种类型海岸线的价值(价格)。结果表明,海岸线价值评测方法思路正确,方法合理,价值取向合适,模型构建完整,框架清晰,总体上可以满足海岸线价值区分和管理需要;海岸线基准价与长度是影响海岸线价值大小的最大影响因素,而海岸线基准价与海岸线价值系数最终决定了海岸线价值。海岸线兼具海陆特性,不能抛开海洋和陆地去孤立地看待海岸线。海岸线价值研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鉴于研究的局限性,同时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海岸线资源,本论文提出立足海洋资源管理,将海岸线纳入海洋资源的范畴加以研究,符合海岸线形成与演变的规律。由于陆地开发活动过于复杂,且对海岸线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本论文暂不涉及陆地开发活动对海岸线的影响。通过研究海洋开发活动对海岸线的影响,寻找一种研究途径,提供一点研究思路,同时也期望更多的学者能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海岸线价值评测研究”,还海岸线资源本来应有的价值地位。

郭兵[10](2014)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 ——以山东省寿光市丁家楼社区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农村建设用地使用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人与土地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土地数量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阻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一种新的土地整理复垦方式,是政府为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使城乡用地模式更合理而提出的政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耕地数量,并且缓解了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相关学者在其理论和实践研究上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但多集中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行性分析、意义、存在问题及模式运作等方面,而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绩效评价的研究尚为欠缺。为此,本研究在深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科学内涵、发展进程,抓住政策的根本目的的基础下,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从管理过程、经济、社会、生态四方面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构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绩效评价体系。并且以山东省寿光市丁家楼社区挂钩项目作为实例论证,对挂钩项目的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一方面验证了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针对项目区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挂钩项目效果的相关建议,使决策者能够准确掌握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的提出改革建议,为今后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指标增减时一种简便权重修正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指标增减时一种简便权重修正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云平台的风电机组智能运维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运维系统
        1.2.2 健康度评估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智能运维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功能性需求
        2.1.2 用户角色分析
        2.1.3 性能需求
    2.2 系统目标及边界
    2.3 系统框架结构
    2.4 系统技术栈设计
        2.4.1 后端技术栈设计
        2.4.2 前端技术栈设计
    2.5 系统业务划分
        2.5.1 概要设计
        2.5.2 智能运维系统云诊断平台
        2.5.3 基于云平台的风电机组智能运维管理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电机组智能运维云诊断算法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多源异构数据云存储管理
        3.2.1 数据云存储的优势
        3.2.2 结构型SCADA数据存储管理
        3.2.3 非结构型振声信号存储管理
    3.3 整机状态模糊综合评判算法
        3.3.1 多级运行状态评判体系设计
        3.3.2 各级评判指标组合赋权常权值确定
        3.3.3 梯形隶属云模型设计
        3.3.4 各级评判指标变权权重确定
        3.3.5 有缺失下指标权重修正
        3.3.6 算法评估流程设计
    3.4 仿真算例分析
        3.4.1 测试数据集介绍
        3.4.2 整机状态模糊综合评判算例分析
        3.4.3 评估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配置
    4.2 系统代码结构
        4.2.1 React前端代码结构
        4.2.2 Spring Boot后端代码结构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4 状态监测模块
        4.4.1 智慧风场大屏
        4.4.2 实时监测模块
    4.5 在线云诊断模块
        4.5.1 监听回放模块
        4.5.2 远程诊断模块
    4.6 辅助办公模块
        4.6.1 工单派发模块
        4.6.2 报表管理模块
    4.7 设置管理模块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5.1 状态监测模块测试
        5.1.1 智慧风场大屏
        5.1.2 实时监测模块
    5.2 在线云诊断模块测试
        5.2.1 监听回放模块
        5.2.2 远程诊断模块
    5.3 辅助办公模块测试
        5.3.1 工单派发模块
        5.3.2 报表管理模块
    5.4 设置管理模块测试
    5.5 系统性能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2)基于改进收益法的M公司股东权益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设计
2 股东权益价值评估与收益法
    2.1 股东权益价值概念
    2.2 股东权益价值评估的现状
    2.3 收益法评估的基本概念
3 M公司基本情况
    3.1 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3.2 M公司主营业务与优势
    3.3 M公司经营情况
    3.4 案例相关评估事项说明
4 基于资产基础法评估M公司股东权益价值
    4.1 资产类评估明细
    4.2 负债类评估明细
    4.3 M公司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
5 改进收益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
    5.1 特定风险调整系数确定方法的改进
    5.2 改进收益法评估的实证研究
    5.3 改进收益法评估M公司股东权益价值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改进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基于风险评估的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尾矿库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采用的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础理论
    2.1 风险评估相关理论
        2.1.1 风险的概述
        2.1.2 风险评估的内容
        2.1.3 风险评估的方法
    2.2 安责险相关理论
        2.2.1 保险的概述
        2.2.2 安责险的概述
        2.2.3 安责险与其他险种比较
    2.3 保险费率厘定相关理论
        2.3.1 保险费率的概念
        2.3.2 费率厘定的基本原则
        2.3.3 费率厘定的基本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3.1 环境信息的建立
        3.1.1 风险评估的目的和范围
        3.1.2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3.1.3 风险等级标准的制定
    3.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3.2.3 风险评估指标的描述
    3.3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3.3.1 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3.3.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3.3.3 除法集成法确定组合权重
    3.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3.4.1 指标集与标准集的建立
        3.4.2 指标组合权重的确定
        3.4.3 构造模糊隶属度矩阵
        3.4.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煤矿山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模型研究
    4.1 RBF神经网络
        4.1.1 RBF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
        4.1.2 RBF神经网络的结构
        4.1.3 RBF神经网络的学习
    4.2 遗传算法
        4.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4.2.2 遗传算法的基本要素
        4.2.3 标准遗传算法的定义
        4.2.4 标准遗传算法的不足
    4.3 AGA-RBF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
        4.3.1 AGA-RBF神经网络设计
        4.3.2 AGA-RBF神经网络流程
    4.4 安责险保费计算模型的确定
        4.4.1 变量选取与数据准备
        4.4.2 结构确定与参数设置
        4.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企业概况
        5.1.2 尾矿库概况
        5.1.3 保单概况
    5.2 安全风险评估
        5.2.1 安全风险分析
        5.2.2 风险权重确定
        5.2.3 安全风险评价
    5.3 安责险保费计算与分析
        5.3.1 安责险保费的确定
        5.3.2 保险费率对比分析
    5.4 安责险功能的实现
        5.4.1 保前风险评估
        5.4.2 保后事故预防
        5.4.3 事后保险理赔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问卷调查 非煤矿山尾矿库安全风险评估调查问卷
附录 C MATLAB源程序

(4)基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安责险费率厘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工程项目风险及风险管理
        2.1.1 工程项目风险
        2.1.2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2.2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2.2.1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2.2.2 基于模糊集和改进证据理论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2.3 建筑工程安责险费率厘定方法
        2.3.1 建筑工程安责险及其特点
        2.3.2 工程保险费率厘定的基本方法
        2.3.3 基于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建筑工程安责险费率厘定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3.1.1 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方法
        3.1.2 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流程
    3.2 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2.1 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2.2 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及安责险费率的厘定
    4.1 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4.1.1 模糊集与D-S证据理论概述
        4.1.2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信息量化与数据集结方式的确定
        4.1.3 构造隶属度矩阵及mass函数
        4.1.4 基于改进证据理论数据融合
    4.2 投保工程项目安责险费率的厘定
        4.2.1 基于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费率调整系数的确定
        4.2.2 投保工程项目安责险保险费率的确定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投保工程项目安责险费率厘定的案例研究
    5.1 工程概况
    5.2 基于模糊集与改进证据理论模型的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5.2.2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
    5.3 基于投保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等级的安责险费率厘定
    5.4 建筑工程安责险实施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科研情况
致谢
附录一 SDK二期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二 SDK二期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三 SDK二期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赋权数据汇总

(5)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模式的收益分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模式研究综述
        1.3.2 利益分配研究综述
    1.4 论文研究内容、思路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房地产与房地产企业的基本概念
    2.2 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相关理论
    2.3 收益分配理论
        2.3.1 收益含义及收益主体
        2.3.2 收益分配原则
    2.4 Shapley值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房企联合开发的收益分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我国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途径—联合开发
        3.1.1 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的参与主体
        3.1.2 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的组织架构
        3.1.3 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中的注意事项
    3.2 联合开发下的收益分配现状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联合开发模式下的收益增加类型
        3.2.2 收益分配现状分析
        3.2.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4 提出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联合开发模式下的收益分配研究—基于Shapley值修正法
    4.1 收益分配影响因素的确定及分析
    4.2 各影响因素比例确定
        4.2.1 投资比例
        4.2.2 风险分担
        4.2.3 合同执行力度(努力水平)
        4.2.4 管理创新成本
    4.3 收益分配模型——基于Shapley修正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市某房地产联合开发项目收益分配案例分析
    5.1 项目概况
        5.1.1 项目地块概况
        5.1.2 主体公司概况及联合开发运作模式
        5.1.3 项目经济效益测算及风险分析
        5.1.4 相关结论分析
    5.2 基于Shapley修正法的房地产联合开发收益分配
        5.2.1 投资比例的确定
        5.2.2 风险分担比例的确定
        5.2.3 合同执行度比例的确定
        5.2.4 管理创新成本比例的确定
        5.2.5 参数?的确定
    5.3 计算及结果分析
    5.4 模型的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某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项目风险影响因素判断调查问卷
附录 2:某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项目风险因素影响程度等级判断调查问卷
致谢

(6)天然气CCHP与江水源热泵复合系统运行性能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物理量及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能源消耗情况
        1.1.2 我国能源消耗现状
    1.2 课题的提出
        1.2.1 三峡库区应用需求
        1.2.2 案例项目介绍
        1.2.3 案例项目现行运行策略
        1.2.4 本文主要研究设想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天然气CCHP系统发展状况
        1.4.2 天然气CCHP系统研究现状
    1.5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工作内容
2 冷热源系统动态性能模型研究
    2.1 复合系统的运行原理
    2.2 发电机运行特性分析
        2.2.1 内燃机能量输出及梯级利用分析
        2.2.2 内燃机性能模型
        2.2.3 燃气内燃机运行性能分析
    2.3 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运行特性分析
        2.3.1 烟气热水补燃型溴化锂吸收机组工作原理
        2.3.2 运行条件假设
        2.3.3 溴化锂机组性能模型的构建思路
        2.3.4 溴化锂机组制冷性能模型
        2.3.5 溴化锂机组制热性能模型
        2.3.6 溴化锂机组性能与内燃机的关系
    2.4 热泵机组运行特性分析
        2.4.1 热泵机组性能的建模方法
        2.4.2 案例机组的选取
        2.4.3 热泵机组能效模型的建立
    2.5 输配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2.5.1 水泵能耗模型
        2.5.2 水泵流量模型
        2.5.3 案例项目水泵能耗模型的确定
    2.6 本章小结
3 复合供能系统单目标运行优化
    3.1 复合系统的运行优化的方法
        3.1.1 优化目标的选取
        3.1.2 子系统的划分
        3.1.3 系统优化的实现路径
    3.2 子系统燃料流和产品流能量计算
        3.2.1 制冷工况子系统能源输入量与输出量计算
        3.2.2 制热工况子系统能源输入量与输出量计算
        3.2.3 过渡季子系统供卫生热水时能源输入量与输出量计算
    3.3 案例项目的运行优化
        3.3.1 子系统的机组组合形式
        3.3.2 计算参数的选取
        3.3.3 单目标运行优化
        3.3.4 优化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系统并网上网运行方式多目标优化
    4.1 CCHP系统运行方式
        4.1.1 “并网”运行方式
        4.1.2 “上网”运行方式
    4.2 各运行方式系统运行能源消耗与产出分析
        4.2.1 以运行?经济成本为优化目标的并网上网方式
        4.2.2 以PER为优化目标的并网上网方式
        4.2.3 以热经济成本为优化目标的并网上网方式
        4.2.4 以?效率为优化目标的并网上网方式
    4.3 各运行方式系统性能分析
        4.3.1 对比项目的选取
        4.3.2 复合系统运行性能参数计算
        4.3.3 单目标优化结果分析
    4.4 优化目标评价
        4.4.1 排队打分评价方法
        4.4.2 优化目标评价
    4.5 多目标优化研究
        4.5.1 多目标优化目标函数的建立
        4.5.2 权重系数的确定
        4.5.3 各运行方式的多目标优化
        4.5.4 优化结果分析
    4.6 复合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4.6.1 江水取退水温差
        4.6.2 江水温度
        4.6.3 最佳取退水温差分析
        4.6.4 空调水供回水温差
        4.6.5 优化效果预测
    4.7 本章小结
5 案例项目性能实测与分析
    5.1 江水源热泵机组及子系统性能测试
        5.1.1 测试条件
        5.1.2 计算方法
        5.1.3 供热季性能测试分析
        5.1.4 供冷季性能测试分析
    5.2 吸收式溴化锂机组及子系统性能测试
        5.2.1 测试条件
        5.2.2 计算方法
        5.2.3 供热季性能测试分析
    5.3 复合系统性能测试分析
        5.3.1 项目预定运行策略
        5.3.2 复合系统制冷季运行数据实测
        5.3.3 计算方法
        5.3.4 复合系统实测运行性能分析
        5.3.5 优化方法的验证
        5.3.6 优化效果分析
    5.4 复合系统运行性能的改进措施分析
        5.4.1 运行方式方面
        5.4.2 运行策略方面
        5.4.3 江水取退水温差
        5.4.4 江水取水温度
        5.4.5 空调水供回水温度
    5.5 本章小结
6 复合系统全寿命周期经济分析
    6.1 经济评价方法
        6.1.1 全寿命周期评价
        6.1.2 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
    6.2 评价指标
        6.2.1 静态评价指标
        6.2.2 动态评价
    6.3 案例项目经济分析
        6.3.1 全寿命周期费用计算
        6.3.2 项目经济评价
    6.4 不确定性分析
        6.4.1 盈亏平衡分析
        6.4.2 敏感性分析
        6.4.3 缺下余用运行方式不确定性分析
    6.5 冷(热)价定价分析
        6.5.1 冷热价的定价原则
        6.5.2 Ped变化对冷热价的影响
        6.5.3 Pg变化对冷热价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过程及结论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重庆市某 CBD 能源站项目全寿命周期现金流量表
    B 重庆市某 CBD 经济区能源站天然气三联供+江水源热泵复合系统构成与供能流程图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D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编写的标准与专着
    E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项目
    F 获得的专利授权
    G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某桥梁健康监测安全预警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桥梁健康监测概述
        1.2.1 桥梁健康监测的意义
        1.2.2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组成
        1.2.3 工程应用现状
    1.3 健康监测系统模型修正、安全预警研究进展
        1.3.1 模型修正
        1.3.2 安全预警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桥梁健康监测设计与模态参数识别
    2.1 引言
    2.2 健康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2.2.1 健康监测系统架构
        2.2.2 传感器的选型与布置原则
        2.2.3 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设计原则
    2.3 工程实例
        2.3.1 工程概况
        2.3.2 主要监测内容及传感器选型
        2.3.3 传感器测点布置
        2.3.4 健康监测系统集成与数据传输
        2.3.5 健康监测系统软件集成平台
    2.4 数据预处理
    2.5 桥梁模态参数识别
        2.5.1 峰值拾取法
        2.5.2 时域随机子空间法
        2.5.3 稳定图法识别模态参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联合静动力的三阶响应面模型修正
    3.1 引言
    3.2 初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 联合静动力的目标函数
        3.3.1 修正目标选取
        3.3.2 拟定目标函数
        3.3.3 选取待修正参数
    3.4 试验设计与响应面拟合
        3.4.1 试验设计
        3.4.2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3.4.3 参数显着性分析
        3.4.4 响应面拟合
        3.4.5 响应面模型精度检验
    3.5 有限元模型修正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桥梁健康监测的安全预警方法
    4.1 引言
    4.2 桥梁安全预警体系设计
        4.2.1 桥梁安全预警体系
        4.2.2 桥梁安全预警指标
        4.2.3 安全预警阈值设定
    4.3 桥梁黄色预警指标
        4.3.1 应变黄色预警动态阈值
        4.3.2 索力黄色预警阈值
        4.3.3 挠度黄色预警阈值
        4.3.4 自振频率黄色预警阈值
    4.4 桥梁红色预警指标
        4.4.1 应变红色预警动态阈值
        4.4.2 索力红色预警阈值
        4.4.3 挠度红色预警阈值
        4.4.4 自振频率红色预警阈值
    4.5 安全预警示例
        4.5.1 应变预警示例
        4.5.2 索力预警示例
        4.5.3 挠度预警示例
        4.5.4 自振频率预警示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ARMA模型的桥梁损伤预警分析
    5.1 引言
    5.2 时间序列分析基本原理
        5.2.1 常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5.2.2 时间序列模型特性
        5.2.3 时间序列建模流程
        5.2.4 损伤预警指标
    5.3 基于AR系数的损伤指标敏感性分析
        5.3.1 有限元模型加速度时序建模
        5.3.2 基于AR系数的损伤指标敏感性分析
    5.4 基于AR系数的实桥整体损伤预警
        5.4.1 实测加速度时序建模
        5.4.2 损伤指标的抗干扰性分析
        5.4.3 桥梁整体预警方法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变权理论的山区公路在役桥梁功能性综合评价修正(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基于变权理论的综合评估模型修正
    2.1 基本思路
    2.2 采用变权原理求解权重
3 山区桥梁功能性综合评价模型修正
4 工程实例
5 结论

(9)海岸线价值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海岸线基础研究综述
        1.2.2 海岸线价值研究综述
        1.2.3 海岸线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数据来源与主要术语内涵
        1.4.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1.4.2 主要术语内涵
    1.5 论文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理论概述
        2.1.1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2.1.2 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理论
        2.1.3 典型自然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2.2 海岸线价值理论
        2.2.1 海岸线价值根源分析
        2.2.2 海岸线价值实现途径分析
        2.2.3 海岸线价值构成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评估体系构建
    3.1 海岸线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3.2 海岸线价值评估体系构成及要素量算
        3.2.1 海岸线长度
        3.2.2 基准价格量算
        3.2.3 海岸线价值系数
    3.3 海岸线价值评测公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因素分析及指标确定
    4.1 海岸线价值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4.1.1 影响因素构成要素分析
        4.1.2 海岸线占用类型分析与选取
    4.2 海岸线价值系数影响因子分析
        4.2.1 海岸线基本价值影响因子分析
        4.2.2 海岸线占用附加价值影响因子分析
    4.3 影响因子筛选及分级指标确定
        4.3.1 影响因子筛选
        4.3.2 影响因子分级指标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评测指标及权重赋值
    5.1 海岸线基本价值影响因子权重及分级指标赋值
        5.1.1 影响因子权重赋值
        5.1.2 影响因子分级指标赋值
    5.2 海岸线占用附加值影响因子权重及分级指标赋值
        5.2.1 影响因子权重赋值
        5.2.2 影响因子分级指标赋值
    5.3 海岸线价值系数计算
        5.3.1 海岸线基本价值系数计算
        5.3.2 海岸线占用附加值系数计算
        5.3.3 海岸线价值系数计算公式详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广西岸段海岸线价值评测示范
    6.1 广西区海岸线利用概况
        6.1.1 广西区调研概况
        6.1.2 沿海三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6.1.3 沿海三市海岸线资源基本情况
    6.2 广西区典型海岸线价值评测
        6.2.1 基本价值系数评测
        6.2.2 旅游娱乐岸线价值评测示范
        6.2.3 工业岸线价值评测示范
        6.2.4 渔业岸线价值评测示范
    6.3 评价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定级探讨
        7.1.1 海岸线价值评估体系总结
        7.1.2 海岸线定级探讨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7.2.1 研究局限
        7.2.2 研究展望与应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10)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 ——以山东省寿光市丁家楼社区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有关城乡用地关系的研究
        1.2.2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面的研究
        1.2.3 项目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研究
    2.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内涵
        2.1.1 增减挂钩内涵解读
        2.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分析
    2.2 项目增减挂钩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控制与反馈理论
        2.2.3 系统论
        2.2.4 绩效评价原则
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1 评价指标选取
    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2.1 构建递阶层次结构
        3.2.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3.2.3 单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3.2.4 层次总排序
    3.3 德尔菲法确定绩效分值
        3.3.1 工作流程
        3.3.2 分值计算
4 实证研究
    4.1 研究区概况
        4.1.1 项目区地理位置
        4.1.2 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4.1.3 地质地貌状况
        4.1.4 土地利用现状
        4.1.5 土地权属和土地登记发证情况
    4.2 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
        4.2.1 项目区拆旧复垦状况分析
        4.2.2 项目绩效评价
    4.3 城乡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分值等级划分
    4.4 结果分析
        4.4.1 管理过程绩效分析
        4.4.2 经济绩效分析
        4.4.3 社会绩效分析
        4.4.4 生态绩效分析
        4.4.5 综合绩效分析
5 挂钩项目绩效水平改善的实施原则与建议
    5.1 挂钩项目实施指导原则
    5.2 挂钩项目政策实施建议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致谢词

四、指标增减时一种简便权重修正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云平台的风电机组智能运维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本.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改进收益法的M公司股东权益价值评估研究[D]. 何明照.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基于风险评估的尾矿库安责险保费计算方法研究[D]. 黄洁. 湖南大学, 2020(07)
  • [4]基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的安责险费率厘定研究[D]. 万索妮.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2)
  • [5]房地产企业联合开发模式的收益分配研究[D]. 胡杰文. 广西大学, 2019(02)
  • [6]天然气CCHP与江水源热泵复合系统运行性能及优化策略研究[D]. 张伟. 重庆大学, 2019(01)
  • [7]某桥梁健康监测安全预警指标研究[D]. 刘洋. 广州大学, 2019(01)
  • [8]基于变权理论的山区公路在役桥梁功能性综合评价修正[J]. 钟恒,杨玲,刘益豪. 北方交通, 2016(05)
  • [9]海岸线价值评测方法研究[D]. 李文君. 中国地质大学, 2016(02)
  • [10]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绩效评价 ——以山东省寿光市丁家楼社区项目为例[D]. 郭兵.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指标增加或减少时的简单权重校正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