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肝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
乙肝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王淼,王琦,王敬,张莲蕊[1](2019)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手术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市某院收治的208例HBsAg阳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HBsAg阳性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为29. 8%,属于较低水平,各知识点知晓率为26. 4%~39. 9%;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平均月收入的HBsAg阳性病人对慢性乙肝知识知晓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 348、5. 348、8. 114,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个人月收入高、居住在城市是HBsAg阳性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 HBsAg阳性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属于较低水平,应加强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尤其是文化程度低、月收入低、居住在农村的病人。(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19年12期)
王娟,吴丽娟[2](2019)在《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9月在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接受治疗的13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乙肝检查结果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妇女分为四组,32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以及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的患者为A组,80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的患者为B组,11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为阳性的患者为C组,10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为阳性的患者为D组。结果 13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妇女共分娩出新生儿133例,其中15例(11.28%)患儿出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唾液中乙肝表面抗原检出例数B组产妇最高。结论乙肝大叁阳是影响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胎儿的身体健康。(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杨博鑫,梁永明,刘迪,周剑锁,王天成[3](2019)在《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标本定性与定量及核酸检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样本半定量结果与定量、核酸(HBV-DNA)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正确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电化学发光法(ECLIA)半定量检测HBsAg弱阳性样本(COI值1~10)88例和阴性样本(COI值0.8~1.0)2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定量法检测样本中HBsAg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HBV-DNA。同时将收集的阳性标本分为"小叁阳"和"携带者"两组,分别统计电化学发光定量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在两组中的阳性率。结果 "小叁阳"组中电化学发光定量法阳性率为82.5%,荧光定量PCR检出率为49.2%;"携带者"组中电化学发光定量法阳性率为20.0%,荧光定量PCR检出率为0.0%;"小叁阳"组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远高于"携带者"组。定量法诊断阳性率为76.1%(67/88),荧光定量PCR法DNA检出率为40.9%(36/88),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电化学发光定量法阳性率与荧光定量PCR法DNA片段检出率与电化学发光半定量法COI值成正相关。结论电化学发光定量法与荧光定量PCR法两种方法应用广泛并且均不可被替代,对于监测HBsAg弱阳性(COI=1~10)的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郑淑华,黄瑞玉,罗有文,卢春敏,穆小萍[4](2019)在《孕产妇乙肝母婴阻断低水平表面抗原筛查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15-2018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筛查结果,为进一步完善乙肝母婴阻断实验室检测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孕产妇HBsAg定量与定性的筛查结果,定量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定性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检测,统计每年的表面抗原阳性率及低水平结果阳性率,分析定量与定性方法间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孕产妇HBsAg筛查结果中总阳性率为10.97%,定量与定性方法阳性率分别为13.42%和1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88,P<0.05),低水平结果总阳性率为0.37%,定量与定性方法阳性率分别为1.41%和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129,P<0.05),低水平结果在阳性结果中比例高,定量与定性方法比例分别为10.49%和2.23%。结论孕产妇HBsAg低水平结果比例高,应重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HBsAg结果对及时正确实施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有重要意义,是乙肝母婴阻断实验室检测管理的重点之一。(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卢冬雪,李晓霞,侯金晓,周晋[5](2019)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最常见的亚型,是一种呈高度异质性且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DLBCL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有研究表明,DLBCL的发病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DLBCL的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学(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继东,曹立华,赵培利,杨延源[6](2019)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法(ECL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静脉血液分离血清,同时采用ECLIA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血清进行HBsAg含量和HBV-DNA载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151例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为HBsAg阳性,所占比率为88.82%,有96例患者血清检测结果为HBVDNA阳性,所占比率为56.47%,有96例患者的血清检测结果同时为HBsAg和HBV-DNA阳性,所占比率为56.47%。利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发现,HBsAg含量和HBV-DNA载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CLIA法定量检测HBsAg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候,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检测HBsAg和HBV-DNA载量,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优的诊断依据。(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马宏丰[7](2019)在《恩替卡韦联合参仙乙肝灵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应用恩替卡韦联合参仙乙肝灵对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应用恩替卡韦联合参仙乙肝灵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HBeAg阴转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00%,低于观察组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HBeAg阴转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参仙乙肝灵对于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更为显着,能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减少肝功能损害,提升机体免疫应答,且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寿春,王建,孙晓飞,王猛,张耐[8](2019)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法新治疗介入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胸腺法新治疗介入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方法选取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乙肝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的监测相关指标及免疫功能;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40/50)高于对照组50%(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后观察组HBV-DNA表达量、ALT、AST和CD8+均低于对照组;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年生存率是78%,对照组1年生存率是60%;观察组2年生存率是58%,对照组2年生存率是46%;观察组3年生存率是26%,对照组3年生存率是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法新在乙肝阳性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临床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药物的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林孟新,苏智军,郭如意,柯邵鹏,高艺鹏[9](2019)在《乙肝表面抗原联合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肝脏急性、慢性炎症,肝炎后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均与HBV感染相关[1]。机体中HBV感染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有关,机相关免疫系统协助病毒的清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作为体液免疫中的重要因子,对于HBV的清除意义重大[2]。因此,本文采取免疫球(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邵淑丽,丛海燕,曲业敏,耿建利,孙胜波[10](2019)在《AutolumiS3000型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AutolumiS3000型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检测性能。方法:收集125例患者的125份血清检测标本,对Autolumi S3000的定量检测项目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符合率以及携带污染率进行性能评价,以雅培i2000型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HBs Ag的结果为对照,评价AutolumiS3000型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HBsAg的性能。结果:AutolumiS3000检测HBsAg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均<10%;线性验证实验中,回归方程为y=1.0091X-0.8472,相关系数r2=0.9975,且相关性良好;符合率以雅培i2000的HBsAg检测结果为对照,该仪器临床检测阳性值符合率为97%,阴性值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98.4%,携带污染率为0.006%,各项均符合AutolumiS3000型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性能要求。结论:AutolumiS3000型微粒子化学分析仪性能良好,用于HBsAg的检测可满足一般临床实验室检测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乙肝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9月在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接受治疗的13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乙肝检查结果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妇女分为四组,32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以及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的患者为A组,80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体均为阳性的患者为B组,11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为阳性的患者为C组,10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为阳性的患者为D组。结果 13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妇女共分娩出新生儿133例,其中15例(11.28%)患儿出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唾液中乙肝表面抗原检出例数B组产妇最高。结论乙肝大叁阳是影响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胎儿的身体健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肝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淼,王琦,王敬,张莲蕊.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手术病人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影响因素[J].医学动物防制.2019
[2].王娟,吴丽娟.孕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3].杨博鑫,梁永明,刘迪,周剑锁,王天成.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标本定性与定量及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9
[4].郑淑华,黄瑞玉,罗有文,卢春敏,穆小萍.孕产妇乙肝母婴阻断低水平表面抗原筛查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9
[5].卢冬雪,李晓霞,侯金晓,周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
[6].张继东,曹立华,赵培利,杨延源.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的关系探讨[J].人人健康.2019
[7].马宏丰.恩替卡韦联合参仙乙肝灵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
[8].王寿春,王建,孙晓飞,王猛,张耐.恩替卡韦联合胸腺法新治疗介入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分析[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9
[9].林孟新,苏智军,郭如意,柯邵鹏,高艺鹏.乙肝表面抗原联合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
[10].邵淑丽,丛海燕,曲业敏,耿建利,孙胜波.AutolumiS3000型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性能评价[J].中国医学装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