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脆弱性论文-吴文菁,陈佳颖,叶润宇,李杨帆

生态系统脆弱性论文-吴文菁,陈佳颖,叶润宇,李杨帆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系统脆弱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莫兰蒂”台风,大数据

生态系统脆弱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文菁,陈佳颖,叶润宇,李杨帆[1](2019)在《台风灾害下海岸带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大数据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莫兰蒂台风对厦门城市社会-生态系统造成重创,该系统在灾害影响下的脆弱性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新浪微博平台进行大数据挖掘,结合统计年鉴及空间基础数据,建立台风灾害影响下基于暴露-敏感-应对-恢复力体系的海岸带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评估灾前灾后台风对厦门不同地区的影响;同时根据微博大数据的定位信息,对不同受灾信息进行灾情跟踪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次台风灾害中思明、湖里区表现出的脆弱性较低,而海沧、集美区表现出的脆弱性较高,主要是由于思明、湖里区的应对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各区,从大数据显示的恢复情况来看,除海沧区外,其他叁区在电力方面的恢复速度都较为迅速。研究成果能够为台风灾害背景下的城市脆弱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与技术,为灾前防治、灾后恢复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颜秀花,蔡榕硕,郭海峡,许炜宏,谭红建[2](2019)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台风事件有高度敏感性,应用1980—2018年的海洋大气观测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口东寨港地区的海平面、温度和台风最大风速的变化特征,并基于IPCC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的理论框架,构建了"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估算方法,评估了海平面上升和台风事件背景下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特征。结果显示:①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致灾影响因子主要为该地区沿海海平面的快速上升,其上升速率可达4. 6 mm/a,远高于全球和中国沿海平均值;其次为1993年之前和2006年之后,在海口地区250 km范围内出现的热带气旋或台风事件;②东寨港红树林脆弱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 31,属于中度脆弱等级,其中叁江片区的红树林脆弱性相对最高,演丰片区最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较好地反映出海平面快速上升和热带气旋或台风影响下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特征。(本文来源于《应用海洋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群,银马华,杨兴柱,姚兆钊[3](2019)在《大别山贫困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与影响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主要由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要素和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相关变化要素构成,是社会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综合体现。以大别山区9县(市)为例,基于SEE-PSR模型构建理论研究框架和综合评价体系,探讨贫困山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2009-2016年,区域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由0.52波动降至0.41,其中经济子系统脆弱性指数呈持续下降趋势,社会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呈稳定态势且对区域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贡献率达到76%,目前区域整体属于较低脆弱并朝着利好方向发展。②空间差异上,2009-2016年脆弱性综合指数低值县域随时间变化呈波动下降且变异系数较小,脆弱性综合指数高值县域于2013年开始下降逐步演变为较低脆弱等级且变异系数较大;县域间脆弱性空间差异呈现连续波动上升趋势,县域间差异有所增大。③阻碍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因素由旅游收入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乡收入差距、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及耕地面积比率转变为旅游经济密度、游客密度及城镇化率,区域整体由状态主导型脆弱演化为压力主导型脆弱。(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博,金校名,杨俊,韩增林,苏飞[4](2019)在《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强国战略以及蓝色农业计划的实施亟需加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以脆弱性为切入点,采用叁轴图法剖析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从敏感性、应对能力两方面构建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分析2001—2015年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5年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单一且长期处于初级阶段;(2)时间维度上,以2008年为节点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呈现由小幅波动向大幅提升转变的阶段性特征;(3)空间维度上,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集群化特点,依据系统脆弱性等级演变轨迹将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划分为"U"型、"线性上升"型、"波浪"型、"平稳"型脆弱性演化结构;(4)增强海洋渔业近海海域环境整改力度、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发展远洋渔业、加强海洋灾害预警、引进先进科技设备和优秀专业人才是降低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6-29)

谢作轮[5](2019)在《基于生态脆弱性预测的桥隧连陆型海岛生态系统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很多海岛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通过连岛工程实现了海岛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岛桥隧连陆工程的建设,改善了海岛的交通可达性,使得海岛旅游人口快速增长,实现了海岛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旅游人口的快速增加和海岛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也深刻影响了海岛生态系统。定量评估海岛连陆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海岛脆弱性变化,识别人为影响阈值及敏感性区域,制定合理的海岛生态系统管理措施,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以桥隧连陆型海岛朱家尖岛为对象,以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综合野外调查和模型模拟分析,探讨跨海大桥建设对海岛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管理建议。在分析海岛连陆前后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基于CLUE-S模型模拟朱家尖岛土地利用变化,定量分析跨海大桥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依据海岛本身的特征,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朱家尖岛脆弱性的时空异质性,分析影响海岛生态脆弱性的关键人为干扰,模拟未来20年人为影响和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生态脆弱性校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生态脆弱性对人为活动影响的阈值、敏感区域,提出基于脆弱性预测的朱家尖岛生态系统管理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朱家尖岛生态系统处于相对不脆弱的状态,人为干扰是海岛生态脆弱性的胁迫性因子。朱家尖岛目前的生态脆弱性处于较低状态,海岛生态脆弱性指数介于0.68-1.77之间,中度和重度脆弱性区域占比小于1/10。重度脆弱性区域主要分布于地形起伏较大且迭加了道路带来高强度人为干扰的区域,中度脆弱性区域分布于地形起伏较大或者受到高强度人为干扰的区域。(2)影响桥隧连陆型海岛生态脆弱性的关键人为因子是旅游人口数量和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在海岛连陆之后,朱家尖岛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是桥隧连陆之前近1.59倍,基于CLUE-S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海岛连陆后建设用地质心向西南方向偏移近0.5 km,耕地质心向东南移动0.3 km。桥隧连陆以后,2010年旅游人次是2009年连陆前的2.35倍,2015年旅游人口达到558万人次,相比于连陆以前增长幅度超过8倍。未来的海岛连陆规划需要在综合考虑海岛的经济发展需求、海岛土地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考虑连陆工程建设的可行性。(3)随着跨海大桥带来的旅游人口增加及海岛开发强度的增强,桥隧连陆型海岛生态环境趋于脆弱,亟需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脆弱性模拟结果显示,2035年朱家尖岛的重度脆弱性区面积增加69 ha(78%),轻度脆弱性区面积增加201 ha(33%),1/3的不脆弱区域脆弱性变大。模拟结果显示在2025年前后,朱家尖岛的年累计旅游人口介于1600-1700万人次,建设用地介于2400-2500 ha。此时,不脆弱和临界脆弱面积减少速度达到最大,各类型的脆弱性面积增长速度也达到最大,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旅游人口和建设用地的规模。结合海岛生态脆弱性指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将朱家尖岛中度脆弱性以上区域划为禁止开发区,脆弱性敏感区域划为限制开发区,其余的区域划入有条件开发区,实现更有针对性的管理。(4)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生态脆弱性影响最大的是林地,生态脆弱性加速未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相比传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基于生态脆弱性校正的林地服务价值降低了17%,全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了14%。占海岛面积45%的林地提供了全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3,基于生态脆弱性校正的生态服务价值相比传统评估方式降低了23%。自然因子是形成海岛生态脆弱性的先天性因子,而桥隧连陆型海岛,由于海岛与陆地间廊道的建设,导致海岛面临的人为干扰迅速增长,从而使得海岛生态脆弱性增加。基于人为影响预测的海岛生态脆弱性评估,能够为海岛连陆工程规划和连陆后海岛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9)

李博,金校名,杨俊,韩增林,苏飞[6](2019)在《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强国战略以及蓝色农业计划的实施亟需加强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以脆弱性为切入点,采用叁轴图法剖析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从敏感性、应对能力两方面构建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分析2001—2015年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5年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单一且长期处于初级阶段;②时间维度上,以2008年为节点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呈现由小幅波动向大幅提升转变的阶段性特征;③空间维度上,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集群化特点,依据系统脆弱性等级演变轨迹将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划分为"U"型、"线性上升"型、"波浪"型、"平稳"型脆弱性演化结构;④增强海洋渔业近海海域环境整改力度、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发展远洋渔业、加强海洋灾害预警、引进先进科技设备和优秀专业人才是降低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何彦龙,袁一鸣,王腾,张昊飞,陈耀辉[7](2019)在《基于GIS的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富营养化、生境破碎等是全球普遍面临的生态问题,科学评估生态系统外部压力及其弹性力,对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用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和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EVI)值,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分为5级:微度脆弱(<0.5)、轻度脆弱(0.5—0.8)、中度脆弱(0.8—1.0)、重度脆弱(1.0—1.2)、极度脆弱(1.2—1.5)。结果表明:空间尺度上,长江口口门内生态环境脆弱度最高,生态环境脆弱度从口门内向口门外呈显着的降低趋势,近五年,口门内极度脆弱区空间分布南移;评估区域内,约2000 km~2的极度脆弱区发生了转变,极度脆弱区、重度脆弱区面积占比分别下降了7%和5%,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脆弱性明显好转。总体上,近年来大量陆源污染物输入以及生态系统结构变化,是导致长江口生态环境脆弱度较高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帅,董会忠,曾文霞[8](2019)在《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黄河叁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黄河叁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时空演化分析,并借助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从2005年的1.244降低至2016年的1.113,脆弱性逐步改善;脆弱性由西到东、由内陆到沿海逐渐加剧,并表现出脆弱性平稳型和脆弱性渐低型2个演化特征;地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盐碱荒地面积比重、土地利用程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节能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降低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政策着力点应该集中在生态修复、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陈琦,徐源[9](2019)在《我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ISM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内涵,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性3个维度共识别出影响系统脆弱性的14个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ISM模型对影响我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因素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4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5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海洋渔业依赖度、海洋渔业产值和渔民生活幸福感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表层直接因素;海洋渔业生产效率、海洋环境承载能力、海洋灾害、海洋环境污染、海洋渔业开发强度、海洋环境治理效率及海洋渔业结构优化度是影响系统脆弱性的中层间接因素;海洋气候变化、生产空间压缩、海洋渔业管理效率及水产科技水平是4个深层根源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科技与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何敏,王鹤松,孙建新[10](2019)在《基于植被生产力的西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生态系统呈现出脆弱性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根据IPCC有关脆弱性的概念,计算西南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并分析了该区脆弱等级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生态系统脆弱性与降水、温度、海拔、坡度和植被类型等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强的趋势,区域内多数地区为轻度、中度脆弱区(二者共占69%).脆弱等级随着区域内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温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区域内海拔、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西南喀斯特山区和西北山地农牧交错区呈现较高的脆弱性,更容易受气候变化或其他外界扰动的影响.针叶林、灌丛和草地的脆弱性相对较高,未来可能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生态系统脆弱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鉴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台风事件有高度敏感性,应用1980—2018年的海洋大气观测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口东寨港地区的海平面、温度和台风最大风速的变化特征,并基于IPCC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的理论框架,构建了"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估算方法,评估了海平面上升和台风事件背景下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特征。结果显示:①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致灾影响因子主要为该地区沿海海平面的快速上升,其上升速率可达4. 6 mm/a,远高于全球和中国沿海平均值;其次为1993年之前和2006年之后,在海口地区250 km范围内出现的热带气旋或台风事件;②东寨港红树林脆弱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 31,属于中度脆弱等级,其中叁江片区的红树林脆弱性相对最高,演丰片区最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较好地反映出海平面快速上升和热带气旋或台风影响下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系统脆弱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文菁,陈佳颖,叶润宇,李杨帆.台风灾害下海岸带城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大数据视角[J].生态学报.2019

[2].颜秀花,蔡榕硕,郭海峡,许炜宏,谭红建.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南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估[J].应用海洋学学报.2019

[3].王群,银马华,杨兴柱,姚兆钊.大别山贫困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与影响机理[J].地理学报.2019

[4].李博,金校名,杨俊,韩增林,苏飞.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C].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5].谢作轮.基于生态脆弱性预测的桥隧连陆型海岛生态系统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9

[6].李博,金校名,杨俊,韩增林,苏飞.中国海洋渔业产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9

[7].何彦龙,袁一鸣,王腾,张昊飞,陈耀辉.基于GIS的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J].生态学报.2019

[8].张帅,董会忠,曾文霞.土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黄河叁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9

[9].陈琦,徐源.我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ISM模型[J].科技与管理.2019

[10].何敏,王鹤松,孙建新.基于植被生产力的西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9

标签:;  ;  ;  ;  

生态系统脆弱性论文-吴文菁,陈佳颖,叶润宇,李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