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高新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广东肇庆526000
摘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及经济效益。本文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旨在为相关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对策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进步,建设工程的施工越来越多,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也频繁发生,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及使用性能。但是,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如何有效做好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当前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4年9月,住建部在建设领域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专项整治行动,截至2016年6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从2016年2月全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情况的通报(建质质函[2016]19号)文公布的情况看,“两书一牌”制度落实情况较好的地区,工程设立永久性标示牌覆盖率达95.78%,工程建立质量信用档案覆盖率为86.74%。监督执法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不断加强,在建项目违法违规行为明显得到遏制,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整体趋向健康稳定。尽管质量监督工作在各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1)缺乏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通过两年多轮次检查、整改、处罚,通报的洗礼,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建筑市场自行调节机制还不健全,压标压价拖欠工程款等现象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不良行为的记录和公示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
(2)建筑市场秩序混乱。我国建筑市场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工程质量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为了牟取利益,存在着肢解工程进行违法分包、资质挂靠、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以及拖欠工程款问题,转包分包造成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包代管等违法违规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
(3)工程质量投诉特别是影响到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投诉数量居高不下。因受到施工工艺、施工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前几年施工质量较差的地产项目投入使用后,造成大量投诉集中爆发,质量报复周期不期而至。
(4)监管方式滞后、效率低。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常见问题)治理已开展多年,经过几代质监人的努力,监管工程的治理措施的落实率达100%,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通病(常见问题)明显减少,质量通病(常见问题)的发病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30%,用户满意度达到98%。但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也导致新的质量问题的出现,监管不到位及分户验收不标准带来的问题也屡屡出现,监管不闭合造成的制约失衡形成盲区空点,抢工期急销售未验收先上房乱装修的问题,引起法律纠纷、集聚上访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5)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有待解决。通过日常督查与监督机构考核总体来看,各级监督机构均能尽职尽责,工程质量监管有序开展。但区级监督机构仍然存在人员少、任务重、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部分监督机构对政策法规研究不够,认识偏差导致一些措施的落实打了折扣。对于大量监督人员学历偏低掌握新知识较慢的情况,有必要进一步强化训练。
(6)企业监管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企业尚未建立完善以质量终身制为落脚点的职责明确、责任到位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没有将监管的质量责任分解到个人的质量责任。依据住建部印发《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制定的质量责任监管主体的可追溯、可追究的质量终身责任制的落实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质量终身责任制的企业法人授权制度、项目负责人承诺制度、信息档案制度三项制度层级管理的配套体系。
2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对策
为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强化服务功能,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提升监督工作质量和监督效能。
2.1以新技术新手段服务监督管理
新形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事关政府形象,也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于监管过程的控制还要兼顾政府服务职能的体现,强化服务功能就要改变工作方式和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1)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建立舆论监督平台,开展民间监督模式,监督标准规定执行情况的防控机制运行。
(2)调整监管部门职责,整合各类监督机构,建立实施监督协调机制,保证政策法规执行的连续性,提高监督机构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为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强化综合执法联动监督、随机抽查监督执法的工作模式,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完成以下工作:①制定发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②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③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④加强抽查结果运用;⑤加强信息公开和共享;⑥建立区市监管部门协同配合机制。
(4)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并联审批研究,解决质量监督执法工作与建设手续不齐全不能严格执行验收程序的矛盾,通过整合受理、验收、备案三个环节的闭合工作,形成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的工作机制,简化审批工作流程,规范五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
(5)开展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研究,通过实施工程质量责任保险制度,完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保险赔付的功能作用,化解矛盾纠纷。
(6)新形势下其他监督管理工作发展方向。一是保障两年治理行动的延续性,确保两年治理工作取得成效保持下去。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如e监督软件运用与推广。三是研究如何将BIM技术覆盖监督管理全过程。四是探索住宅工程质量全寿命周期统一监管制度。
2.2监督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针对上述新形势下的老问题,常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模式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必须创新机制、研究制定措施落实责任,从以下方面入手剖析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对号入座解决问题,建立可行的长效机制。
(1)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三项基本制度。一是现场准入制度。由市场准入拓展到现场准入,建立项目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人员、设备、制度、技术管理力量),推行项目质量“目标管理法”,实行关键点控制和工作三检制的工作流程。二是关键岗位到岗履职考核制度。建立施工方(项目经理、质量、安全、技术负责人)、监理方(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业主方(项目负责人,项目质量、安全、技术负责人)的关键岗位到岗履职考核制度。三是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施工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建立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为内容的培训教育制度。
(2)树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三个理念。一是全生命周期的理念。规划、设计、施工、竣工、运行等合理使用年限,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监管。二是“三从”理念。从小抓起、从早抓起、从严抓起。三是差别化监管理念。工程差别化、企业差别化、风险差别化、人员差别化、环节差别化。
(3)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三个支撑点。一是技术专家的理论支持力量。分专业,分单位(施工,设计)建立专家数据库,建立重大风险源的设计施工方案专家评审制度,专家评审意见的施工现场落实措施。二是先进科学的技术支撑力量。包括BIM技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网络技术(以机管人)、工程检测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三是四支队伍的人员支撑力量。以质量监督系统队伍核心层,以大专院校、科研、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专家队伍为紧密层,以工程建设各方主体队伍为结合层,以横向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队伍为相关层。
(4)关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四个方面。一是关注预控、预防、预警。监控重心从事后验收转变为事先预控;以关键节点条件验收为手段,防范事故风险。二是关注施工监测。监测是地下工程的眼睛,建立第三方委托监测制度,明确检测单位报警职责。三是关注监理作用的充分发挥。充分发挥监理月报、监理专报、监理紧急报告的作用,分层次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四是关注设计质量。
(5)建立三层次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递进体系。建立以企业自控体系为基础,中介约束体系为关键,政府监督体系为保证的三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递进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中介和政府三方的作用。
(6)强化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的地位和权威。一是要明确从质量员到质量工程师的管理层次,二是设立首席质量工程师或质量总监制度,三是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公司委派制度,四是健全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
(7)推行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式。标准化管理模式包括了组织机构标准化、人员职责管理标准化、技术管理标准化、教育培训标准化、分包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设备管理标准化、事故处理标准化、检测管理标准化、资料管理标准化、质量验收标准化、分析改进标准化、质量行为标准化、质量标准化的运行等内容。
(8)适应新形势,改革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一是聚焦重大风险源(危险源),二是聚焦突发事故应急处理,三是聚焦建筑材料质量监控,四是聚焦常见质量问题。
(9)以工程创优推动质量监督管理。按照创优入库管理的要求,实行提前介入制度,强化监督预控,开展工程全面、立体化监管。将创优目标层级分解,强化质量特色管理、强化质量细部处理,推进质量监督管理多层次、有序化管理。
(10)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政府积极推动安排“项目试点”确定发展目标;二是推广先进技术体系,制定地方标准;三是制定监管措施,保障工程质量。
(11)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一是推动一体化平台建设,尽快将企业、人员、项目统计入库;二是加快同全国数据联网,形成“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
(12)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快总承包企业培育技工队伍建设,完善建筑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推行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制度。
(13)调动住建系统各部门及社会各领域形成整体力量。其中包括舆论的力量,来共同抓好质量监督工作。建立以考核标准为依据的季度督查机制,提高履职能力。
(14)加强对农房建设质量管理。一是指导各区(市)乡镇(街道)监管机构、职责、人员等落实情况;二是理顺属地监管与分级监管责任,推行网格化管理,落实主体责任;三是建立在岗人员培训机制,做好法律法规、执法程序和业务知识培训;四是做好限额以上和以下工程质量管理日常巡查、信息统计、政策宣传等督导工作;五是研究有关工程服务、质量培训、行政执法等机制和措施。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仍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素质地下、监督方式落后等问题,影响到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因此,相关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从而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及效益,促进建设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陈磊.江西建材.2016(03)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张志忠.价值工程.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