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娟(西宁市水井巷小学青海西宁810000)
【摘要】让我们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快乐阅读,感受语文的魅力,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关键词】语文课堂;趣味识字;感情朗读;多元表现
Happyreading,languageexperiencecharm
Caoxiaojuan
【Abstract】Letourstudentsinthecolorfulworldoffunreadingthelanguage,experiencethecharmofthelanguage,influencedbyemotion,wastheinspirationofthoughts!
【Keywords】Classroom;interestingliteracy;emotionalread;multipleperformance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天地中快乐阅读,感受语言文字魅力,我认为以下三点行之有效。
1.趣味识字促阅读,感受语文魅力
识字是一切探究的第一步。识字能促进孩子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也做出了比较准确的定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时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觉得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认、会写,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想学,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识字方法,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如:“邻居”的“邻”,左边跟字音有关,右边跟字义有关。其次,引导学生创造性识字。如:“隔墙有耳”,理解“邻”的字义——住处临近的人家。再次,又力求识用结合,把生字放入词中、句子中读一读,既是学习生字的延伸与巩固,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编字谜”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形式,字谜还可以让孩子动脑筋创编,培养创新意识。如:学习《最大的“书”》一课中的“岩”、“陆”、“厚”字时,学生给这三个字分别编了字谜,“山下一块石”即“岩”字、“听到声音再出击”即“陆”字、“厂里过日子”即“厚”字。“字谜”作为一种古老的游戏,合理地运用在教学中,不仅能使孩子在愉悦的游戏环境中有效地学习新知识,还能让学生从中发现知识的规律性,促进科学记忆的发展。
2.感情朗读促理解,感受语文魅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通过读,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朗读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的内心体验。
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中心,都会表达某种情感,而这种情感常常就包含在一些关键词句中。教学中教师就应努力捕捉课文的闪光点、抓住课文精妙之处,引领学生细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中去玩味语言,通过细嚼慢咽,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句话中的“挂”字,将葫芦写活了。从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传神,体会生命的美好。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学如不能让学生得到人生的感情,那么这种教学便是苍白无力的。”可见,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不能只停留在对文字字面的理解上,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等去感觉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如:《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从邻居劝告的话“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许多蚜虫,快治一治吧!”中,无不感受到巨大的人文关怀。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不是生硬的要求学生读得高些、重些、慢些等等,而是让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感悟,受到感染。
3.多元表现促领悟,感受语文魅力
孩子们爱看戏,也爱亲自演戏。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语文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艺术天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要在语文课中支持学生,更重要的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多元体现。
熟读课文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感。此时用分角色朗读或话剧表演的学习方式趁热打铁,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如:《小壁虎借尾巴》中,让学生表演小壁虎、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壁虎妈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不同的表情、动作、神态表现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从而领悟文本蕴涵的道理和内涵。这种学习既能丰富语言的积累,又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价值。
所以我认为,以课堂表演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完全是有必要的。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在全国课改浪潮一浪锨一浪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提醒自己:用语文独有的魅力去染化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快乐阅读,感受语文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