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收缩带坏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猝死,心脏,心肌,收缩带
收缩带坏死论文文献综述
葛延昌,黄莉娜,马开军[1](2015)在《心肌收缩带坏死在心源性猝死中的病理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肌收缩带坏死在心源性猝死中的病理学特征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HE和PTAH染色方法制片,对心肌收缩带坏死的分布部位、病理学特征等进行观察,并按照坏死程度分级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收缩带坏死在各猝死案例中的分布部位、病理学特征及坏死程度相似,其分布部位与心肌受损的部位有关,左心室乳头肌最易出现,其次为左心室前壁。应激性心肌病导致的猝死中心肌收缩带坏死程度较轻,以1级为多见,其他心肌病以2级为多见。结论心肌收缩带坏死可作为心肌急性缺血的诊断依据,并对死因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葛延昌,蔡一倩,Ananda,S.,黄光照,朱少华[2](2009)在《心肌收缩带坏死及其法医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收缩带坏死是心肌细胞死亡的一个标记,冠心病猝死、缺钾、缺镁、钴放射、电休克、降温、链球菌激素、新霉素、多粘菌素等因素均可引起,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应激性心肌病、吸毒及中毒等有关,在法医病理学科研及实践领域有广泛应用,已成为法医学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从心肌收缩带坏死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型、形成过程、发生机理及法医学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葛延昌[3](2009)在《不同死因心肌收缩带坏死的形态学对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收缩带坏死”(Contraction band necrosis,CBN)是出现在横纹肌细胞内、形态上以垂直于肌纤维长轴的强染色带状结构为特点的一类结构性改变,可由内源性及外源性多种因素引起,若出现于心肌细胞,则是心肌细胞死亡的一个标记,一般见于较短时间不可逆性心肌损伤,用于描述小群体有收缩性的心肌细胞过度收缩及溶解病变。在法医病理学检案实践中,常用HE常规染色来观察各类组织器官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明确诊断,从而确定死因。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学者发现,有些组织器官的形态学改变可存在于多种死亡原因的案例中,由于这些病变程度强弱不等、分布部位不一,有的虽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对法医病理学诊断及死因确定并不十分可靠。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并致力于这些方面的观察研究,心肌收缩带坏死就是其中较受关注的一种。近年来,通过HE、PTAH、Masson-Goldner及LBF等染色方法,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收缩带坏死的研究日益增多。有的学者广泛观察了各种横纹肌(包括骨骼肌、心肌等)的收缩带坏死改变,有的处于动物模型试验观察阶段如大鼠应激性心肌病的研究。但由于受实际检材数量、种类的限制,缺乏对实际检案中同一组织收缩带坏死的形态、分布及程度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因而心肌收缩带坏死的法医病理学意义并不十分明确。鉴于此,本课题采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标本,通过对不同死亡原因案例心肌收缩带坏死进行对比观察,描述其形态学特点,重点分析对比心肌收缩带坏死的分布部位、坏死程度,以期对法医病理学实际检案工作中死因诊断提供参考。【目的】本课题选用本教研室实际检案中具有心肌收缩带坏死的案例,通过常规HE、PTAH染色方法对入选案例中心肌收缩带坏死的病理学特点、分布特征及坏死程度进行光镜观察,并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及比较,研究心肌收缩带坏死的特点及分布特征与死亡原因是否具有相关性,从而为法医病理学死因诊断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法医病理教研室2006~2008年尸检档案中,挑选不同死亡原因心肌出现收缩带坏死者,并且死亡时间至尸检时间均在48小时以内的案例共73例,根据不同死因共分为6个实验组(冠心病猝死组,其他类型心脏性猝死组,中毒死亡组,应激性心肌病猝死组,电击死亡组和其他原因死亡组)。对照组选取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例共10例。各组男女不限,年龄在2~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83岁。标本经多部位取材制片后分别做HE及PTAH染色观察,对各个分组的心肌收缩带坏死形态学特点进行描述,并根据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及比较,重点描述他们分布部位、坏死程度,探讨其在法医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为相关案件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左心室乳头肌出现心肌收缩带坏死的阳性率最高,提示乳头肌部位的重要价值;各实验组收缩带坏死分布部位对比发现,在室间隔部位阳性率统计学上存在差异;各实验组坏死程度对比发现,在(+++)程度上统计学存在差异。【结论】①心肌收缩带坏死的分布特征与心肌受损的部位有关,左心室乳头肌供血比其他部位心肌差,该区心肌容易发生损害而出现收缩带坏死,故在此类案件中应常规取材镜检;②在相关案例的鉴定中,除常规取材外,应加取室间隔部位,若出现阳性,将对最终诊断起重要作用;③取材心肌进行观察时,不但要关注其有无收缩带坏死改变及分布部位,还要对其进行坏死程度分析;④在法医学检案鉴定中,通过对心肌收缩带坏死的观察描述,对法医病理学检案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时可能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王慧君,黄光照[4](2000)在《急性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带坏死尸检4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笔者等在法医工作中先后尸检急性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带坏死(Contraction band necrosis)四例。心肌的收缩带坏死常在冠心病猝死案例中发现, 并已受到法医病理学家的重视,被认为是心肌急性缺血的形态学特征。对急性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带坏死, 以往文献报告甚少;本文报告四例急性中毒所致的心肌收缩带坏死,其中d花粉和升汞中毒例的上述心肌(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0-11-01)
王慧君,黄光照[5](2000)在《急性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带坏死尸检4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材料近年来笔者等在法医工作中先后尸检急性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带坏死(Contraction band necrosis)4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23岁,演员。妊娠3月余,在某医院用天皂合剂(花粉素0.25 g,牙皂3.1 g)阴道上药引(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期刊2000-11-01)
宋良文,崔城洛[6](1990)在《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和收缩带坏死范围的形态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离体大鼠心模拟局部缺血和再灌注,观察在不同的结扎时间和再灌时间下脉流量、心肌损伤范围和收缩蒂坏死(CBN)范围的变化.结果表明.再灌注后60min内冠脉流量不易恢复至正常水平;再灌注的心肌较单纯结扎者损伤范围明显缩小;在一定时间内,CBN面积的大小与结扎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皆成正比.(本文来源于《延边医学院学报》期刊1990年03期)
收缩带坏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收缩带坏死是心肌细胞死亡的一个标记,冠心病猝死、缺钾、缺镁、钴放射、电休克、降温、链球菌激素、新霉素、多粘菌素等因素均可引起,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应激性心肌病、吸毒及中毒等有关,在法医病理学科研及实践领域有广泛应用,已成为法医学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从心肌收缩带坏死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型、形成过程、发生机理及法医学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理论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收缩带坏死论文参考文献
[1].葛延昌,黄莉娜,马开军.心肌收缩带坏死在心源性猝死中的病理学特征[J].法医学杂志.2015
[2].葛延昌,蔡一倩,Ananda,S.,黄光照,朱少华.心肌收缩带坏死及其法医学意义[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9
[3].葛延昌.不同死因心肌收缩带坏死的形态学对比观察[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王慧君,黄光照.急性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带坏死尸检4例[C].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00
[5].王慧君,黄光照.急性中毒引起心肌收缩带坏死尸检4例[C].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一)——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2000
[6].宋良文,崔城洛.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和收缩带坏死范围的形态观察[J].延边医学院学报.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