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志红
安化县人民医院湖南益阳413500
【摘要】目的:初步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川崎病患儿视为临床研究对象,将采用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的34例患儿视为对照组,将采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的34例患儿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分别为94.12%、76.4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发热、黏膜充血、手足硬肿和淋巴结肿大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加快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小儿川崎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
前言
川崎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发热、黏膜充血、手足硬肿和淋巴结肿),推测与感染相关。如该病患儿不及早接受有效治疗,不仅会严重影响自身的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重家庭经济上的负担[1]。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分别采用单纯阿司匹林与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收治的68例川崎病患儿实施治疗,并对比两种用药方案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共有68例川崎病患儿,均选自2014年4月~2015年4月。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有34例,其中15例女患儿,19例男患儿;年龄为6个月~8岁,平均(2.6±1.2)岁;发热时间为2~7天,平均(4.1±1.1)天。对照组共有34例,其中14例女患儿,20例男患儿;年龄为6个月~8岁,平均(2.5±1.1)岁;发热时间为2~7天,平均(4.0±0.9)天。通过统计学对比,两组患儿以上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具体如:口服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3716,生产企业: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最初阶段每天按体重80~100mg/kg给药,分3~4次服用;退热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3~4次服;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天5~10mg/kg,1次服。连续服用6~8周。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具体如:丙种球蛋白(国药准字S19994004,生产企业:山西康宝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按体重2.0g/kg给药,一次输注,连用2~4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进行对比。其中,临床症状包括发热、黏膜充血、手足硬肿和淋巴结肿。
1.4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5天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且实验室各项指标(包括血小板、血沉和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冠状动脉无扩张;有效:用药8天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缓解,且实验室各项指标有所改善,冠状动脉无扩张;无效:用药12天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变甚至有恶化的趋势,且冠状动脉扩张[2]。(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在SPSS18.0统计学软件中录入本研究所统计的数据,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的表示与检验分别使用(n,%)和,计量资料的表示与检验分别使用和t,以P<0.05表示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小儿川崎病的感染因素中,病毒感染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为细菌和支原体感染,这些因素可导致患儿机体免疫异常,从而大量释放可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毒素,轻则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重则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等并发症。可见,针对小儿川崎病的感染因素采取针对性、科学的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3]。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因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血小板凝聚和抗感染等)而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治疗中,其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和缓激肽、组胺的合成而发挥镇痛和消炎作用;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外周血管,增加皮肤血流、出汗和散热功能而发挥解热作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虽有一定的用药价值,但考虑该药物在冠状动脉损害的控制、预防和治疗方面,其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此情况下,应考虑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丙种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疗法,其对小儿川崎病的疗效主要是通过输送大量免疫球蛋白抗体,使受者从低或无免疫状态快速达到暂时免疫保护状态,最终在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下,直接中和毒素,并将细菌和病毒杀死而实现。且有研究结果显示[4],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小儿川崎病有着不同疗效,且大剂量与小剂量相比,其应用效果更显著。本研究中采用的丙种球蛋白按体重2.0g/kg给药,属于大剂量,可快速阻断血管损伤引起的免疫异常反应,发挥对冠状动脉的保护作用,从而能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使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得到恢复,这对减少川崎病对患儿机体损害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次研究中,我院对两组实施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发热缓解时间为(1.2±0.5)d、黏膜充血缓解时间为(1.3±0.6)d、手足硬肿缓解时间为(0.9±0.2)d、淋巴结肿大缓解时间为(1.4±0.5)1.4±0.5,均早于对照组的(4.5±1.6)d、(4.6±1.5)d、(3.9±1.3)d、(5.2±0.4)d,两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张根等人[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给予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确切,在提高临床疗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渝华,郭梅.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11):1368-1369.
[2]庞智东.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09):45-47.
[3]谭锦华.丙种球蛋白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川崎病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4):98-99.
[4]黎世坤.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14.
[5]张根,李新萍,常丽.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荟萃,2015,30(05):57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