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意识论文-吴筱燕

剧场意识论文-吴筱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剧场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剧场京剧,戏曲节,女性意识

剧场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吴筱燕[1](2019)在《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中的女性意识与现代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15年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创办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极富现代女性意识的好评剧目,如梨园戏《御碑亭》、昆曲《伤逝》、越剧《潇潇春雨》《再生·缘》、黄梅戏《玉天仙》,等等,其中既有从女性视角对传统老戏的创新改编,也不乏借用现代故事进行的戏曲化再创作。尽管这些作品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探索深浅不一,但或许可以大胆地期待:"小剧场女性戏曲"作为一种具备"现代"自觉的戏曲探索类型,正通过上海小戏节的凝聚效应逐渐成型。(本文来源于《上海艺术评论》期刊2019年01期)

张磊[2](2018)在《山西曲艺“小剧场”的意识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市场经济影响,曲艺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综述山西曲艺艺术,分析山西曲艺"小剧场"的市场价值,阐述山西曲艺"小剧场"的意识变革对曲艺"小剧场"发展的意义并探究如何进行曲艺"小剧场"的意识变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逐渐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形式的艺术逐渐走进群众生活,如群众舞蹈艺术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小剧场"曲艺在群众中的传播,但是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小剧场"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30期)

李宗卉[3](2018)在《舞蹈剧场《意识谱》编创中多元艺术手法的融合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舞蹈剧场作为一种高度综合的跨界艺术形式,让肢体艺术有了新的突破,使视觉艺术增添了新的光彩,更利用表演艺术甚至是文学开启了崭新的舞蹈艺术革命。从编创的角度来看,舞蹈剧场的独特艺术性让编导并非会受硬性概念而引导,更不会根据程式化、形式化的编创技法来创作舞蹈剧场。它不会因为其自身的艺术表达而被称作是舞蹈剧场,而是编导选择做舞蹈剧场去探索各种艺术手法,让每一场舞蹈剧场都变的独一无二,也通过不断丰富的多元艺术手法能融合运用,让舞蹈剧场的未来发展无限可期。舞蹈剧场《意识谱》的编创中使用的多种艺术元素和手法之间有着重迭关系,无论是为艺术形象更典型,艺术情节更生动曲折,艺术结构更鲜明,还是艺术表现更独创,其以体语为基础的多种艺术手段融合运用不仅弥补了舞蹈编创中单一艺术手法的局限性,还加强了作品呈现时的视觉效果,更丰富了《意识谱》主题的思想灵魂。同时舞蹈剧场《意识谱》的编创策略让“灵魂”和“躯干”毛将焉附,更好的融为一体,这种多元的艺术手法为舞蹈剧场建造了一个丰满的躯干充分表达其思想灵魂,同时也使其有着无限延展性的思想灵魂给予躯干更多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黄磊,田湉[4](2018)在《历史意识下民族身体的剧场构建——舞作《俑》创作笔谈》一文中研究指出舞作《俑》是青年学者田湉于2016年在美国访学期间作为文化交流演出的一个作品,作品创作发轫于在异文化语境中的主体文化身份认同的思考,编者选择了自身较为熟悉的汉代舞俑形象作为身体形态与动作素材,逐步由一个7分钟的独舞发展成为8人13分钟的群舞作品,并在北京舞蹈学院公演。随即,作品入选2017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8年03期)

刘利凤[5](2014)在《小剧场话剧民间性与民间意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剧场话剧在民间深受观众追捧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在于自身带有强烈的民间性和民间意识,无论是叙事的视角立场还是戏剧内容上它都以民间角度关注民生,表现社会现实,在表演上它从台词到舞台设计都自发应接民间意识的诉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对大众的艺术理念的理解和尊重,以实践证明了任何时代艺术都要紧贴民间,从民间来到民间去才有生命力的事实。(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4年10期)

慕羽[6](2012)在《中国现代舞者的“舞蹈剧场”意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的用语里,剧场Theatre一词既有戏剧的意思,也有剧场的含义。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国舞蹈大师皮娜·鲍希曾凭借舞蹈实践提出了某种有关舞蹈创作上的崭新观念,她建构了一个自由且别出心裁的剧场空间,动用舞台空间里一切可能出现的表现手段,以展现她的舞蹈构思,而她的构思常常都与"我舞蹈,因为我悲伤"相关。就皮娜个人的作品而言,《春(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2年02期)

何浩[7](2010)在《历史·空间·剧场——从孙歌《文学的位置》中的历史意识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文学的位置》的历史意识,勾画出当下中国文学研究界历史意识中的空间形象,及其与福柯空间观的关联,并以空间为核心,考察福柯的空间观与古希腊及基督教空间意识之间的继承与断裂,进而指出空间变化所带来的政治与美学的更迭。文章最后尝试将当下中国文学研究中历史意识的变化,放置在中国六十年政治空间的"共和"叙事中,考察其意义与价值。(本文来源于《文化与诗学》期刊2010年02期)

陈珺,席扬[8](2010)在《意识形态·剧作者·观众——关于曹禺前后期剧作“剧场性”比较及其变化原因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曹禺剧作强烈的剧场性缘于其独特的剧场意识,构建其剧场意识的两大基石是观众意识和舞台意识,它们是成就曹禺前期剧作强烈剧场性的法宝。建国后,剧作家原有的创作个性自觉服从于时代的创作共性,创作主体身份从一个写戏者转成一个宣传者,舞台的审美娱乐功能被宣传教育功能所替代。观众的定位也随之发生从"被感染"到"被教育"、从"融入剧情"到"理性观剧"的转变。(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黄维钧[9](2009)在《小剧场戏剧的实验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剧场戏剧在中国兴起,已有20多个年头了,迄今已有过五六次全国性的汇演活动,每次都会出现一些好戏,不过总的趋势似乎日渐平缓,令人耳目一新、振奋不已的作品越来越少。我(本文来源于《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期刊2009-07-01)

[10](2008)在《北京可持续发展促进会通过科普剧场宣传环保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联合中国环境意识项目(CEAP),在北京大兴区诸葛营村举办了科普剧场进乡村演出活动,这是"环境科普剧场进乡村"活动第一次正式演出。演出历时2个小时,共18个节目,且形式新颖,贴近农民生活。包括村支书和村长在内的300多名村民观看了(本文来源于《世界环境》期刊2008年04期)

剧场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市场经济影响,曲艺艺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综述山西曲艺艺术,分析山西曲艺"小剧场"的市场价值,阐述山西曲艺"小剧场"的意识变革对曲艺"小剧场"发展的意义并探究如何进行曲艺"小剧场"的意识变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逐渐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形式的艺术逐渐走进群众生活,如群众舞蹈艺术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小剧场"曲艺在群众中的传播,但是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小剧场"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剧场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吴筱燕.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中的女性意识与现代精神[J].上海艺术评论.2019

[2].张磊.山西曲艺“小剧场”的意识变革[J].牡丹.2018

[3].李宗卉.舞蹈剧场《意识谱》编创中多元艺术手法的融合运用[D].河南大学.2018

[4].黄磊,田湉.历史意识下民族身体的剧场构建——舞作《俑》创作笔谈[J].艺术评论.2018

[5].刘利凤.小剧场话剧民间性与民间意识探析[J].戏剧文学.2014

[6].慕羽.中国现代舞者的“舞蹈剧场”意识初探[J].艺术评论.2012

[7].何浩.历史·空间·剧场——从孙歌《文学的位置》中的历史意识谈起[J].文化与诗学.2010

[8].陈珺,席扬.意识形态·剧作者·观众——关于曹禺前后期剧作“剧场性”比较及其变化原因的探讨[J].长治学院学报.2010

[9].黄维钧.小剧场戏剧的实验意识[C].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2009

[10]..北京可持续发展促进会通过科普剧场宣传环保意识[J].世界环境.2008

标签:;  ;  ;  

剧场意识论文-吴筱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