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电阻抗频谱论文-杨琳,代萌,徐灿华,王航,文治洪

复电阻抗频谱论文-杨琳,代萌,徐灿华,王航,文治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电阻抗频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正常脑组织,脑卒中组织,阻抗频谱特性,脑卒中

复电阻抗频谱论文文献综述

杨琳,代萌,徐灿华,王航,文治洪[1](2019)在《正常脑组织和脑卒中组织的电阻抗频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量和分析正常脑组织(白质和灰质)和脑卒中病变组织(出血组织和缺血组织)的阻抗频谱特性,为开展多频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检测脑卒中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首先,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和光化学诱导法分别建立家兔脑出血模型和脑缺血模型;其次,分别测量离体15 min内的脑白质、灰质、脑出血组织和脑缺血组织在10 Hz~1 MHz内的阻抗频谱;最后,对比分析正常脑组织和脑卒中组织在10 Hz~1 MHz内的差异。结果:在整个频段内,正常脑组织和脑卒中组织的阻抗频谱存在明显的差异(在10 Hz~1 MHz内,电导率谱差异大于10%),2种卒中组织的阻抗频差变化也明显不同(在100 k Hz内,出血组织的电导率几乎保持不变,而缺血组织呈线性增加)。结论:从组织阻抗频谱特性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多频EIT检测脑卒中的可行性,同时为未来开展多频EIT检测脑卒中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数据基础。(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9年02期)

柏雪[2](2018)在《不同贮藏期猪肉电阻抗频谱特性及其与猪肉品质特性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肉类品质特性与其食用性和经济效益有紧密联系,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控制和监测贮藏期间肉类品质特性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检测手段耗时费力,为了满足快节奏的生活需求,需要建立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化学检测手段,探究贮藏期间猪肉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质构特性、新鲜度(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的关系,同时建立关系模型实现叁者关系的定量的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选取不同贮藏天数的猪里脊部位作为试验样品,每个贮藏时间分别就电化学特性、质构特性和新鲜度进行测量。1.不同贮藏期猪肉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研究利用阻抗测试仪连续测量不同贮藏期的猪肉试样(超市选购新鲜里脊,分别贮藏0、1、3、5和7天)在20Hz-5Hz范围内的601个频率点的频谱数据。获得猪肉组织在不同加载频率下的不阻抗幅值,相位角,阻抗实部,阻抗虚部等电化学指标。并利用简化电路模型模拟猪肉组织,为了更好地模拟复杂的猪肉组织,采用新的简化模型,新模型是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引进了常相角单元CPE,模拟结果与传统模型模拟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简化电路模拟出猪肉组织细胞内液电阻Rs,细胞外液电阻Rp,细胞膜电容C,以达到基于电阻抗频谱特性,从微观层面分析猪肉组织贮藏期间变化的目的。分析得出,电化学指标具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且与贮藏时间高度相关(p<0.05)。新的简化模型与传统模型模拟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的简化模型模拟效果更优,实部拟合R2在0.961-0.999,虚部拟合R2在0.730-0.999。2.猪肉质构特性和新鲜度与电化学特性的相关性采用质构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以下简称“TPA”)对猪肉样品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分析,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最佳测试冷鲜肉的质构剖面的试验条件,最佳测试条件:探头直径为12.7mm、可恢复时间为6s、速度为4mm/s、预压力为0.07N、压缩比20%。由TPA曲线计算出五种质构指标即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弹性指数、粘性。结果显示5个力学特征参数差异性显着(p<0.05),且除粘性其它4个指标在贮藏前期与贮藏时间显着相关,与电化学指标有显着关系(p<0.05)。本研究选择TVB-N作为新鲜度指标,采用半微量定氮法对不同贮藏天数的猪肉组织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电化学指标显着相关(p<0.05)。3.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对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电化学指标进行降维处理,选取最显着的特征值和代表性的主成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PC1和PC2两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3.051%。PC1和PC2作为电化学特征值与猪肉品质指标(质构指标和TVB-N含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模,结果表明:挥发性盐基氮,硬度,内聚性,弹性指数和咀嚼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系数R2分别是0.91,0.552,0.801,0.528和0.725,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对筛选出的电参数指标建立预测模型,训练集决定系数RC2均大于0.7(除内聚性),且有较低的RMSECV值,表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较好,即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是最适合猪肉组织品质预测的方法。本文创新点是电阻抗频谱分析中引进新的简化电路模型,更好的模拟猪肉组织贮藏期间细胞变化过程,从微观角度验证电阻抗频谱分析手段在检测猪肉组织的品质特性中具有可行性及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昌兴,刘畅,常甜甜[3](2015)在《基于电阻抗频谱的乳腺组织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乳腺癌早期辅助检测与诊断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电阻抗频谱特性的乳腺组织分类算法。根据人体电阻抗特征数据特点,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降低数据维数和去除噪声,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对数据进行分类。由此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得到改进的分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分类算法可以有效地对乳腺组织进行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特别对乳腺癌和脂肪组织的分类准确率超高95%。(本文来源于《西安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昕,李红红,李丛,李长吾[4](2013)在《一种电阻抗频谱法自动诊断乳腺组织疾病优化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组织疾病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电阻抗频谱法进行乳腺组织疾病早期诊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乳腺临床检查技术,具有成本低、无损害、无创伤等优势。本研究采用电阻抗频谱法测量的64位妇女,106个乳腺样本的电阻抗特性数据,基于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实现乳腺组织疾病的早期自动诊断。针对传统神经网络的过拟合问题,网络初始参数如何确定问题,以及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的惩罚因子C与核函数g如何有效确定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全局寻优的方式,按适者生存的原则,进行参数的选择、交叉、变异,直到收敛到最适应环境的"染色体"上,即得到问题的最优解,从而实现网络权值与阈值以及SVM惩罚因子与核函数的参数寻优。改进后的算法诊断识别率分别由优化前的61.92%和51.92%,提高到优化后的76.15%和68.08%,为乳腺组织疾病的早期自动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李香茶[5](2010)在《应用生物电阻抗频谱分析法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生物电阻抗频谱分析法(Bio-impedance Electrical Spectroscopy, BIS)来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透析前后和正常人群体内体液分布的差异,以及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体液分布短时间内的变化情况。拟讨论MHD患者透析前细胞外液量(Extracellular Fluid, ECV)/细胞内液量(Intracellular Fluid,ICV)比值与心胸比(Cardiac Thoracic Rate, CTR)的相关性,及其对调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Dry Weight, DW)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5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31例。予透析前拍摄胸部正位片,测量其心胸比(CTR)。并且分别予透析前、后测量体重,用BIS法测得细胞外液量(ECV)、细胞内液量(ICV)并计算出二者分别占体重的百分比(ECV%、ICV%)和ECV/ICV比值。同时选取我院职工和患者家属5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26例,女28例,测量其体重,并用BIS法检测并计算出ECV、ICV、ECV%、ICV%和ECV/ICV比值。比较观察组患者透析治疗前后与对照组ECV%、ICV%和ECV/ICV比值之间的差异;对比观察组透析治疗前后自身ECV、ICV、ECV%、ICV%及ECV/ICV比值的变化情况;分析观察组透析前ECV/ICV比值与当日透析前拍摄胸部正位片所得的CTR的相关性;分析观察组体液分布水平与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分析观察组体液分布水平与患者Alb、Hb的相关性。生物电阻抗频谱法数据采集均使用北京中体同方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的BCA—1B型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ECV%和ICV%值均表现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2、男性MHD患者透析前ECV%和ECV/ICV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ICV%无差异(P>0.05);而透析后与对照组比较,ECV%、ICV%和ECV/ICV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MHD患者透析前ECV%和ECV/ICV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ICV%无差异(P>0.05),同样透析后与对照组比较,ECV%、ICV%和ECV/ICV比值均无显着性改变。3、对观察组MHD患者透析治疗前后的ECV、ICV、ECV%、ICV%、ECV/ICV比值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得出:透析后ECV、ICV、ECV%、ECV/ICV比值较透析前明显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透析前后IC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MHD患者透析前ECV/ICV比值随着心胸比的增大而减小且呈直线趋势,两者呈显着的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629,P=0.000。5、MHD患者的Kt/V值与患者透析前、后ECV%、ICV%、ECV/ICV比值成负相关,但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6、MHD患者的Hb水平与患者的透前,透后ICV、透后ECV成显着负相关(P<0.01),与透前ECV之间也存在相关性(P<0.05);而Alb水平与ECV、ICV之间无论透前或透后均无显着性相关(P>0.05)。结论:1、MHD患者透析前其体液分布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总水量的上升。且细胞内外液量均有增加,增加量基本相同。2、血液透析清除MHD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在治疗过程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被脱水,脱水量相当。ECV%是评估MHD患者容量负荷变化的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而ECV%与ICV%之间的转换可能与患者的营养状况相关。3、MHD患者透析前ECV/ICV比值与患者透析当日透前拍摄胸片所得的心胸比之间存在显着负性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的这种相关性有望应用于临床评定MHD患者的干体重,并且可以减少患者拍摄胸片的次数,减少因拍胸片而带来的辐射对患者身体的不良影响。4、MHD患者透析前ECV/ICV比值的增加(即干体重控制不佳)影响患者的透析充分性。(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0-05-04)

罗仕强,田华,黄华[6](2009)在《基于单片机的生物电阻抗频谱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测量生物材料幅频和相频特性是研究生物组织电性质的重要方法,同时测量系统的精度决定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此项研究,测量系统以C8051F340单片机为MCU;AD9852为信号源,产生频率、幅度可调的正弦信号。采用AD8302测量组织与标准电阻两端的幅度比和相位差,实现1 Hz~10 MHz频率范围内测量生物组织的频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时性和精确度较好。(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9年12期)

宋丽[7](2009)在《早期放射性肝损伤的电阻抗频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放射疗法可有效地抑制、杀死癌细胞,但是,正常组织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放射损伤(RI)。尽早认识并诊断RI,有利于临床及时修正放疗方案和采取治疗措施。目前,检测RI的主要方法有:核磁共振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CT)、病理生理、生化、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手段。核磁共振扫描和CT检测方法的机制均是由于组织辐射损伤后出现局灶性水肿,导致受照区与非受照区组织内水分含量出现差异,因而检出时间相对较晚,一般在辐照后3~4周,且这类影像学检测价格昂贵,难以普及;病理生理学检测属于静态观察,不能实时发现RI动态变化情况;生化、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虽能做到长期动态研究,但都是有创离体检测。所以,寻找一种能够尽早发现RI并实时、无创、价廉的检测方法对临床有效治疗RI具有重要的意义。电阻抗频谱特性测量的基础及可行性生物组织具有电阻抗,其阻性和容性成分的值随着加载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会发生较显着的变化,阻抗的各部分在一个宽频带的驱动电流范围内表现出一些特性,这种特性被称为阻抗频谱特性。对于不同的组织,相应的参数值也各不相同,因而可以用来作为各组织的判别依据,并可被用于分析判断组织的生理病理状态。根据早期有关研究成果,Lapicque提出了反映细胞阻抗的“叁器件模型”,Cole-Cole模型是较为成功的生物电阻抗数学模型,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提高,在较宽频带内测量生物组织的电阻抗逐渐实现,使生物组织的电阻抗频谱精确测量成为可能。早有研究表明,放射损伤早期即可引起细胞组织的生理、病理发生改变,而电阻抗频谱特性方法可用于分析判断组织的生理病理状态。因此电阻抗频谱特性方法作为检测早期放射损伤的新手段具有可行性。研究目的1、寻找一种无创、实时、价廉的检测早期急性放射损伤的新方法;2、探索这种检测早期放射损伤方法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建立基于四电极阻抗测量方法进行家兔肝组织放射损伤的复阻抗频谱测量系统,该系统能在100Hz到1MHz频段内准确测量动物肝组织放射损伤复阻抗频谱特性,测量频率点41个,从100Hz以对数均匀递增,每组测量时间2~3分钟;②制备电阻抗频谱测量放射肝损伤模型,建立对照组和放射组,在体分别监测12~24小时,观察正常和放射肝组织从100Hz~1MHz的复阻抗频谱特性,并比较两种情况下肝组织的复阻抗频谱是否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时的时间和变化的幅度以及对应的放射剂量。对放射肝组织HE染色后做病理切片分析,研究分析病理学结果;对所监测电阻抗特性数据做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①实验验证:放射肝组织与正常的肝组织,其复阻抗频谱特性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别可以由它们复阻抗频谱的Cole-Cole图直接观察到。②正常组织在测量时间内,电阻抗频谱特性基本没有改变。模值、实部、虚部绝对值稍微增大,最大的增幅不超过6%,特征频率没有改变。③放射肝组织复阻抗频谱特性随驱动电流频率的变化发生了显着的改变:放射组织复阻抗随驱动电流频率的增加,其实部从低频电阻R0,降低至高频电阻R∞,在低频段0.1K~10kHz变化最为显着;复阻抗的虚部经历了从零到最大值又到零的过程,虚部在低频段10kHz以下几乎不表现出来,从10kHz起虚部值开始增大,达到其最大值后开始减小,在1MHz处开始趋近于零。放射后,肝组织的模值、实部、虚部的绝对值都明显增大,平均增幅在32%以上。放射组织的特征频率发生了改变,出现向高频移动,且趋势显着。结论本实验通过设计对照组,探索研究正常、放射两种情况下肝组织的复阻抗频谱特性,并由以上研究证实了放射可引起电阻抗频谱特性的变化,确认了电阻抗频谱特性测量方法在发现早期放射损伤的可行性,并得到了如下提示性的结论:①在体正常肝组织复阻抗频谱特性在12~24小时内,没有显着性变化,;②同样实验条件下,加入放射因素,在体肝组织放射后短期内复阻抗频谱特性发生了显着变化。提示我们电阻抗频谱特性测量方法可以检测早期放射损伤。探讨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放射损伤引起了细胞外液成份或者细胞成份发生了变化,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9-04-01)

王侃,董秀珍,付峰,廖琪梅,刘锐岗[8](2008)在《基于电阻抗扫描的乳腺组织阻抗频谱特性测量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乳腺组织电导率特性及肿瘤生长方式对电阻抗扫描(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EIS)肿瘤成像特征的影响,作者对照分析了69例乳腺肿瘤患者的EIS成像、X线钼靶摄影及离体乳腺组织的阻抗频谱特性。实验得到了40例恶性肿瘤、34例良性肿瘤、49例腺体组织和41例脂肪组织的离体电阻率特性,其中腺体组织和良性肿瘤的电阻率数值最小,其次是癌组织,脂肪组织的电阻率数值最大。恶性肿瘤中EIS检查24例高亮表现,11例暗区表现,5例无表现;良性肿瘤EIS检查多数无特征表现。实验表明,癌组织与其周围正常组织的电导率有显着性差异。因恶性肿瘤浸润组织的不同,组织间的电导率差异会出现正向或负向变化,EIS检查表现出亮、暗不同的特征成像。良性肿瘤的电导率较好,但其与周围组织电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IS检查无显着成像。(本文来源于《生物物理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廖琪梅,徐玉乔,董秀珍,付峰,漆家学[9](2008)在《乳腺癌及周围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与其病理学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体乳腺癌及其周围组织的电阻抗频谱特性,探究我国妇女乳腺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英国Solartron公司1255B型频率响应分析仪,在1Hz ̄1MHz频率范围内用四电极法离体测量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将每个测量标本做成病理切片用于观察比较。结果从测量数据看,乳腺癌与其周围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差异显着,脂肪组织的电阻率最高,乳腺癌次之,腺体组织最低,而脂肪组织的特征频率最低,腺体组织次之,乳腺癌最高。从病理学分析看,乳腺组织病理状态不同则其电阻抗特性也存在差别。结论人体乳腺癌及其周围组织的电阻抗特性存在显着性差异,同时发现测量样本的病理状态不同,其电阻抗特性不同。(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期刊2008年04期)

王廷[10](2008)在《离体乳腺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分析及乳腺电阻抗扫描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是否能够早期发现并制定相应合理的治疗策略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临床使用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乳腺钼靶X线检查是目前临床最广泛应用的乳腺癌早期检查手段,但设备昂贵,检查费用较高,检查时需要挤压乳房,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放射线对人体有损害,年轻妇女乳腺组织比较致密而不易检出病灶,故一般认为40岁以下的妇女不适宜行乳腺X线钼靶检查,因而这种检查方法并不广泛适用于临床普查。超声检查对比较小的病灶敏感度不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水平,所以也不适宜单独用作乳腺普查的手段。CT、磁共振检查因设备昂贵,检查时间长,检查费用高而不适于大规模的人群普查。乳腺红外线扫描的敏感性较低,且假阳性率偏高,图像质量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检查手段也不宜用于妇女乳腺的普查。综上所述,目前还没有一种检测方法可以称得上是理想的普查手段。乳腺电阻抗扫描成像(EIS)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以其无损害、无创伤、成本低等优势,为乳腺癌的早期检查与辅助诊断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国外研究表明,乳腺癌与正常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在电阻抗特性上存在显着差异,而良性病变与正常组织电阻抗特性非常接近,因此利用乳腺组织的电阻抗特性可以诊断乳腺癌。临床应用研究也证明乳腺EIS成像检测对乳腺癌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乳腺EIS检测具有易于使用,对人体无明显伤害的特点,具有良好的患者接受度。但目前的乳腺电阻抗检测的研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判断标准:基础研究表明乳腺癌组织的电阻率比其周围正常组织的电阻率低3~6倍,因而乳腺癌在电阻抗成像中应该呈现高电导区域,而我们使用课题组自行研制的乳腺电阻抗扫描成像(EIS)设备进行临床研究时发现,大部分乳腺癌的EIS影像呈现高电导区域,也有一部分呈现低电导区域。国外文献中的诊断标准大多数以高电导区域作为诊断标准,也有少量文献提到类似情况,但未对此给予说明和继续更深入的研究。(2)EIS临床测量的数据量还远远不够,不同乳腺疾病的EIS检测特点还没有足够多的数据来描述和支持。(3)不同人种间的乳腺差别很大,各种乳腺疾病发生率和发病年龄有较大差别,其电特性也应不同。目前的临床研究仅限于在欧美国家进行,其主要研究对象为白种人。(4)以目前的临床检测诊断水平,EIS还远远不能取代已经作为标准早期检测手段的乳腺钼靶X线检查。那么是否能为EIS乳腺检测找到更好的适用人群和用途。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一方面建立了中国妇女乳腺组织电阻抗频谱测量平台,相对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妇女乳腺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另一方面我们开展了大量我国女性乳腺电阻抗成像的临床病例检测,同时进行EIS与超声、钼靶等传统检查的对照试验,研究和掌握我国女性乳腺EIS成像的特点。本文的具体工作及结果如下:1.离体乳腺组织阻抗频谱测量系统的设计为了更好的进行离体乳腺组织的阻抗频谱测量,获得稳定一致的结果,我们设计了以阻抗分析仪Solartron SI-1255B为核心的乳腺组织阻抗频谱测量系统。该系统包含可以提供多频率驱动电流和测量电路的阻抗分析仪,自行设计的带有屏蔽网、可以测量固定尺寸组织的阻抗测量盒,4根直径0.5mm的针状银电极。整个测量系统适合用于较宽频率范围的生物阻抗频谱测量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同时,为了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我们在测量时对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也进行了控制。2.常见乳腺病变组织电特性离体测量研究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离体组织阻抗测量系统,对临床上常见的人体乳腺病变组织,(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囊性增生)进行离体电阻抗频谱测量。结果表明:不同个体同类型病理组织其电阻抗特性非常接近;而不同病理状态的各种乳腺组织的电阻抗频谱特性的值不尽相同: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电阻抗特性存在显着差异,而两种乳腺癌之间,4种良性病变之间电阻抗特性没有显着差异。3.乳腺癌及其周围组织电阻抗频谱测量及其与在体EIS成像上的对照研究本试验采用我们自行设计的离体组织阻抗测量系统对手术切除的乳腺癌及其周围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进行离体测量和分析,寻找乳腺癌与周围组织在电阻抗特性上存在的差异。同时,将这种差异与在体EIS成像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显示:乳腺癌及其周围组织的电阻抗特性也存在显着性差异,乳腺癌电阻率高于正常腺体和皮肤组织而远低于脂肪组织;同时通过与在体的EIS成像结果进行对照,我们发现乳腺癌在EIS大体成像的特点与乳腺癌灶周围组织的性质密切相关,当周围组织以脂肪组织为主时,乳腺癌在EIS成像上多表现为高亮区,当周围组织以腺体组织为主时,其成像多表现为暗区。这个结果一方面再次验证了EIS进行乳腺癌诊断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首次发现乳腺癌周围组织的不同对电阻抗频谱特性的影响,将其与EIS在体成像结果结合,科学合理地解释了我国女性乳腺癌电阻抗扫描成像(EIS)呈现高电导区和低电导区并存的现象,也解决了国外相关资料在这方面的矛盾和模糊问题。在国际上未见报道。4.我国女性正常乳腺电阻抗检测病例的收集和分析使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阻抗乳腺诊断仪Angelplan-EIS1000对191例志愿者进行了正常乳腺的检测,收集了每一例志愿者两侧乳腺各9个部位电阻抗的实部、虚部、幅值和相位参数,对其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不同个体电阻抗四种参数的离散程度很大,某一个体电阻抗参数的异常改变相对于其他个体的正常波动很难区分;同一个体左右两侧乳腺电阻抗参数较为一致,而且左右两侧的差异要远小于不同个体的差异;被测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对电阻抗参数无明显影响。因此,我们得到结论:乳腺电阻抗检测无法通过统一的绝对标准作为乳腺癌诊断依据;但因同一个体电阻抗参数分布均匀,左右一致,所以可以采用相对标准作为乳腺癌诊断依据。5.乳腺EIS检测临床病例的收集为了深入研究EIS在乳腺癌检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掌握我国女性乳腺癌EIS检测的规律和特点,需要大量临床病例的收集和总结分析。从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我们对3124例乳腺门诊病人,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行乳腺EIS检测,同时收集了其病理检查结果,病史,查体等临床资料,对所有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结果显示:(1)使用我们自主研发的Angelplan-EIS1000电阻抗乳腺诊断仪进行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检测能力上与国外商品化的产品TransScan TS 2000相当。(2)乳腺EIS检测有着其他乳腺检查无法替代的诊断特性。(3)乳腺EIS检测不受乳腺大小和年龄的影响。(4)对于不同大小的包块,EIS对乳腺癌的检测能力有较大的差别,对包块小于2cm的乳腺病灶,EIS乳腺检测有更好的表现。(5)月经期后阶段进行乳腺EIS检查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6.乳腺EIS检测与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T1期乳腺癌诊断能力的对照试验为了进一步研究EIS乳腺检测在乳腺癌诊断方面的能力与优缺点,我们分别设计了其与乳腺超声和钼靶X线检查的对照试验,两项研究均为为双盲前瞻性研究。两项对照试验分别有163例和207例患者入组。结果显示:乳腺EIS检测与乳腺超声检查在T1期肿瘤的诊断能力上无明显差别,但是,两种检测方式有良好的互补性,两者联合可以明显提高检测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乳腺EIS检测在T1期乳腺癌的诊断方面比钼靶X线检查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分年龄段进行的亚组研究中,我们发现对年龄较大的患者(≥40岁)钼靶X线对EIS检测的优势较为明显,而在年龄较小患者(<40岁),两者间的敏感度没有明显差别。7.乳腺EIS与超声联合检测评价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度的前瞻性研究我们从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对583例年龄在25岁到45岁之间的年轻女性进行了临床观察,所有患者均由其他检查方法(体检,乳腺拍片或磁共振)判定为需要进行乳腺活组织检查。在活检之前分别进行乳腺EIS检测及超声检查。本研究为双盲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研究结果提示:乳腺EIS与超声联合检测用来评价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癌危险度有良好的互补性,可以很好的预测年轻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有可能成为广泛应用的年轻女性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8-04-01)

复电阻抗频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肉类品质特性与其食用性和经济效益有紧密联系,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控制和监测贮藏期间肉类品质特性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检测手段耗时费力,为了满足快节奏的生活需求,需要建立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电化学检测手段,探究贮藏期间猪肉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质构特性、新鲜度(挥发性盐基氮含量(TVB-N))的关系,同时建立关系模型实现叁者关系的定量的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选取不同贮藏天数的猪里脊部位作为试验样品,每个贮藏时间分别就电化学特性、质构特性和新鲜度进行测量。1.不同贮藏期猪肉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研究利用阻抗测试仪连续测量不同贮藏期的猪肉试样(超市选购新鲜里脊,分别贮藏0、1、3、5和7天)在20Hz-5Hz范围内的601个频率点的频谱数据。获得猪肉组织在不同加载频率下的不阻抗幅值,相位角,阻抗实部,阻抗虚部等电化学指标。并利用简化电路模型模拟猪肉组织,为了更好地模拟复杂的猪肉组织,采用新的简化模型,新模型是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引进了常相角单元CPE,模拟结果与传统模型模拟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简化电路模拟出猪肉组织细胞内液电阻Rs,细胞外液电阻Rp,细胞膜电容C,以达到基于电阻抗频谱特性,从微观层面分析猪肉组织贮藏期间变化的目的。分析得出,电化学指标具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且与贮藏时间高度相关(p<0.05)。新的简化模型与传统模型模拟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的简化模型模拟效果更优,实部拟合R2在0.961-0.999,虚部拟合R2在0.730-0.999。2.猪肉质构特性和新鲜度与电化学特性的相关性采用质构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以下简称“TPA”)对猪肉样品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分析,根据测定结果确定最佳测试冷鲜肉的质构剖面的试验条件,最佳测试条件:探头直径为12.7mm、可恢复时间为6s、速度为4mm/s、预压力为0.07N、压缩比20%。由TPA曲线计算出五种质构指标即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弹性指数、粘性。结果显示5个力学特征参数差异性显着(p<0.05),且除粘性其它4个指标在贮藏前期与贮藏时间显着相关,与电化学指标有显着关系(p<0.05)。本研究选择TVB-N作为新鲜度指标,采用半微量定氮法对不同贮藏天数的猪肉组织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电化学指标显着相关(p<0.05)。3.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对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电化学指标进行降维处理,选取最显着的特征值和代表性的主成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PC1和PC2两个主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3.051%。PC1和PC2作为电化学特征值与猪肉品质指标(质构指标和TVB-N含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模,结果表明:挥发性盐基氮,硬度,内聚性,弹性指数和咀嚼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系数R2分别是0.91,0.552,0.801,0.528和0.725,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对筛选出的电参数指标建立预测模型,训练集决定系数RC2均大于0.7(除内聚性),且有较低的RMSECV值,表明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较好,即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是最适合猪肉组织品质预测的方法。本文创新点是电阻抗频谱分析中引进新的简化电路模型,更好的模拟猪肉组织贮藏期间细胞变化过程,从微观角度验证电阻抗频谱分析手段在检测猪肉组织的品质特性中具有可行性及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电阻抗频谱论文参考文献

[1].杨琳,代萌,徐灿华,王航,文治洪.正常脑组织和脑卒中组织的电阻抗频谱特性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9

[2].柏雪.不同贮藏期猪肉电阻抗频谱特性及其与猪肉品质特性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8

[3].李昌兴,刘畅,常甜甜.基于电阻抗频谱的乳腺组织分类[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5

[4].李昕,李红红,李丛,李长吾.一种电阻抗频谱法自动诊断乳腺组织疾病优化算法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3

[5].李香茶.应用生物电阻抗频谱分析法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

[6].罗仕强,田华,黄华.基于单片机的生物电阻抗频谱测量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09

[7].宋丽.早期放射性肝损伤的电阻抗频谱特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

[8].王侃,董秀珍,付峰,廖琪梅,刘锐岗.基于电阻抗扫描的乳腺组织阻抗频谱特性测量实验[J].生物物理学报.2008

[9].廖琪梅,徐玉乔,董秀珍,付峰,漆家学.乳腺癌及周围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与其病理学特征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8

[10].王廷.离体乳腺组织电阻抗频谱特性分析及乳腺电阻抗扫描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

标签:;  ;  ;  ;  

复电阻抗频谱论文-杨琳,代萌,徐灿华,王航,文治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