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大夫祠论文-白丽英

窦大夫祠论文-白丽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窦大夫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窦大夫祠,献殿,小木作,抹角梁

窦大夫祠论文文献综述

[1](2015)在《山西省太原市窦大夫祠保护工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窦大夫祠是祭祀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所建之祠。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宋元丰八年 (1085年),重修于蒙古世祖至元四年 (1267年),明清两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元、明、清遗构。祠坐北面南,背靠青山,西与冽石寒泉并接,西南为汾河之水,东与上兰镇连接,是典型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5-10-13)

陈加文[2](2014)在《游窦大夫祠有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山西老年》期刊2014年05期)

白丽英[3](2014)在《窦大夫祠藏“英济侯感应记碑”》一文中研究指出窦大夫祠保存有历代碑刻二十通,碑文二十一块。据清代康熙年《阳曲县志》卷十四《碑记》记载,英济侯感应记碑为金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勒石,碑文由金阳曲县令史纯撰文,距今八百五十二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大夫祠内所存石碑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通古碑。由于年代(本文来源于《山西经济日报》期刊2014-04-23)

张彩云[4](2014)在《山西太原窦大夫祠祈雨民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对雨水的渴望也就成为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窦大夫被百姓视为雨神祀奉着,并建窦大夫祠来纪念他。笔者试图通过对窦大夫祠中遗存碑文的实地调查研究,重点介绍了窦大夫祠作为祈雨场所的历史渊源及窦大夫作为雨神受当地百姓敬仰的原因,详细论述了当时当地的祈雨活动、祈雨仪式以及祈雨活动中所体现的民俗信仰。以此来重塑祈雨习俗在民众生活中的地位及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4年11期)

夏惠英[5](2013)在《山西太原窦大夫祠维修设计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有丰富的地上建筑文物,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也让后人学习、瞻仰古人有了去处。窦大夫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建筑风格和结构手法颇有特色,但由于年代久远,建筑主体多处需要修缮。介绍了窦大夫祠的历史和建筑特色,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修缮设计和施工基本措施,并对墙体的修缮加固,梁架、椽飞、望板及门窗装修,苫背、瓦瓦、墁地及院墙的具体维修设计和施工方法进行了描述,为日后我国类似古建筑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本文来源于《科学之友》期刊2013年09期)

雷桂萍[6](2012)在《山西太原窦大夫祠剧场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窦大夫祠位于太原市西北25公里处的上兰村,旧属阳曲县境,现属太原市尖草坪区。祠庙背靠烈石山,西南依傍汾河,处于汾河出峡口,碑载"庙之右有数泉,出于仓崖石脚间,旱焉不干,水焉不溢,湛然澄澈可鉴毫发"①。"其地山川环抱,树木蓊郁,朝云暮霭,恒出于檐楹栋宇间"②。"列石寒泉"为太原古八景之一,现留有(本文来源于《中华戏曲》期刊2012年01期)

夏惠英[7](2012)在《窦大夫祠略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窦大夫祠概况及历史沿革窦大夫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贤大夫窦犨而建的祭祀建筑,也是历代地方守臣及百姓祈雨的场所。祠堂位于太原市西北25公里尖草坪区上兰镇,坐北向南,背靠烈石山,西南依傍汾河、与冽石寒泉相连接,东与保宁寺、观音阁、赵(本文来源于《文物世界》期刊2012年01期)

李仁伟[8](2011)在《窦大夫祠建筑装饰艺术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窦大夫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的上兰村,毗邻汾河峡谷,是中国北部传统的祠堂建筑典型之作。窦大夫祠同时又被称为英济祠、烈石神祠。窦大夫名窦犨,字鸣犊,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其原封地现为太原市西北的古城村。窦犨曾在现太原市阳曲县的黄寨附近有过开渠利民的德政,因而得到后人的纪念,故修建此祠。窦大(本文来源于《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曾洪立[9](2009)在《“景以境出”的实践——山西窦大夫祠景区详细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窦大夫祠景区是太原市西北郊最着名、历史最悠久、地理位置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地区,它的兴建对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地勘察和对相关史籍文献的研究,提出了重新界定景区规划范围的建议,完成了文物环境的保护复建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相结合的规划与设计方案,以充分发扬和光大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探讨通过景观建设切实解决人文关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09年05期)

黄静静[10](2009)在《窦大夫祠古祠建筑形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祭祀天地神袛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礼仪,起源于原始人类的自然崇拜。几千年的发展和延续,使得祠庙建筑充满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的信仰及宗族的变迁在其中都有集中的体现。因此,古人一直都把祠庙看作是精神家园。本文以山西省太原窦大夫祠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建筑的叁个要素: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为切入点,对这一祠庙的选址、环境、整体布局、空间组织方式以及特征;单体建筑的举架出檐形式及大木作小木作等构造技术与其环境装饰艺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我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亦试图揭示此类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以寻根溯源的方式对古建筑研究带来的现代建筑创作思路作初步的探讨。全文一共分六章,以院落作为建筑的载体,建筑作为主体元素,从这两个层面以总分形式对窦大夫祠进行分析。首先,本文在第二章至第四章从窦大夫祠的选址及空间组合原则两个方面对窦祠做整体分析。影响选址的几个主要因素有:风水因素、建筑类别因素、时代因素、选址的哲学依据——文化因素;影响窦祠空间组合形态的因素有:轴线和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制、对比与等级的影响因素及由于功能和空间的相互制约致使当地居民在修葺过程中为了满足功能性而进行的改动。进而,以上述整体因素为前提,本文在第四章至第五章从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这叁方面对窦祠建筑进行分析。窦大夫祠的主要功能有:对窦大夫的纪念、对其精神的弘扬及其最主要的祭祀功能;在物质技术条件方面,本文主要通过对窦祠建筑大木作——木构架的形式、举架出檐形式——和小木作——献殿藻井——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比体现出窦祠建筑在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特征;在建筑形象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构件中的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及在图形情态、色彩及质感等审美知觉形式进行分析。希望通过以上叁方面的研究,能够对此类建筑的地域性特征进行探讨。最后,在本文的第六章对论文内容做出小结,并在课题的研究展望及古建对现代建筑创作的意义等问题上,阐述了一些作者的个人观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说每一座遗存至今的古建筑都是我国经济文明和建筑文化发展的见证。就像白光透过叁棱镜会折射出七彩一样,本文以窦大夫祠为白光,以对其的测绘、分析、研究为叁棱镜,折射出窦祠在历史、哲学、建筑学和美学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希望能为此类建筑的共性研究做出一定贡献。(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窦大夫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窦大夫祠论文参考文献

[1]..山西省太原市窦大夫祠保护工程[N].中国文物报.2015

[2].陈加文.游窦大夫祠有句[J].山西老年.2014

[3].白丽英.窦大夫祠藏“英济侯感应记碑”[N].山西经济日报.2014

[4].张彩云.山西太原窦大夫祠祈雨民俗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

[5].夏惠英.山西太原窦大夫祠维修设计综述[J].科学之友.2013

[6].雷桂萍.山西太原窦大夫祠剧场考论[J].中华戏曲.2012

[7].夏惠英.窦大夫祠略探[J].文物世界.2012

[8].李仁伟.窦大夫祠建筑装饰艺术探微[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1

[9].曾洪立.“景以境出”的实践——山西窦大夫祠景区详细规划[J].中国园林.2009

[10].黄静静.窦大夫祠古祠建筑形态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9

标签:;  ;  ;  ;  

窦大夫祠论文-白丽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