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丙烷脂肪酸合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酒酒球菌,耐酸性,环丙烷脂肪酸基因,外源表达
环丙烷脂肪酸合酶论文文献综述
田雨,陈其玲,刘树文,何玲[1](2019)在《耐酸与酸敏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筛选得到的野生耐酸与酸敏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基因(cfa)的差异,探索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基因与酒酒球菌耐酸性的相关性。方法:35株野生酒酒球菌中,利用酸胁迫环境筛选耐酸能力最强的菌株,并与野生酸敏菌SX-1b及实验室离子注入诱变的耐酸、酸敏突变菌a3、b2共同进行环丙烷脂肪酸基因cfa的克隆、测序和比对;选择存在氨基酸突变的野生耐酸酒酒球菌及野生酸敏菌株的cfa基因在植物乳杆菌ATCC33222中进行外源表达,从而验证耐酸菌株cfa基因与耐酸能力的相关性。结果:(1)筛选出野生型耐酸酒酒球菌CS-7b和ME-5b,确定其耐酸生长极限为p H 2.6;(2)对野生菌与诱变菌的cf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发现,耐酸菌株的野生型和诱变型的序列相同,较酒酒球菌PSU-1发生3处碱基突变,而酸敏菌野生型、诱变型的序列则与酒酒球菌PSU-1一致;(3)将SX-1b与CS-7b的cfa基因在植物乳杆菌中表达,构建重组载体pMG36ecfa1和pMG36e-cfa2,并得到对应重组菌L1和L2;(4)在pH 3.6培养基中培养,重组菌L1和L2的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含空载体的植物乳杆菌L0,且L2的生长优于L1。而在p H 3.4培养基中培养,L0没有生长迹象,只有重组菌L1和L2正常生长,cfa基因的导入突破了植物乳杆菌宿主菌的生长极限。结论:酒酒球菌cfa基因及基因间存在的稳定差异与菌株耐酸表型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田雨[2](2017)在《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的功能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利用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启动并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以改善葡萄酒的风味,而这主要得益于酒酒球菌较强的耐胁迫能力。在酒酒球菌适应胁迫环境过程中,膜成分的自我调节是一个重要机制。菌体主要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刚性,以应对外界的胁迫条件,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其中,细胞膜中环丙烷脂肪酸(cyclopropane fatty acid,CFA)的合成在细菌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中非常重要,在酒酒球菌应对多种胁迫环境机制中都发挥着作用。研究和解析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cyclopropane fatty acid synthase gene,cfa)的功能和菌株耐受性方面的相关性可以更好地探究酒酒球菌应对胁迫环境进行的膜组分变化机制;而植物乳杆菌作为启动苹果酸-乳酸发酵的另一重要菌种,本研究为进一步促进其启动苹果酸-乳酸发酵的广泛实现提供思路和基础。本文首先选择pH作为菌株筛选的胁迫因素,筛选出野生耐酸、酸敏酒酒球菌,确定耐酸野生菌的生长极限。然后,对耐酸、酸敏的野生菌和突变菌进行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在此基础上,将野生耐酸、酸敏菌株的cfa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并获得纯化产物;同时将相同的基因导入植物乳杆菌中进行表达,对重组植物乳杆菌的存活能力、降解苹果酸能力及膜脂肪酸成分变化进行检测。主要完成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pH 2.8条件下筛选实验室保藏的35株酒酒球菌,初步筛选出5株较耐酸菌株;在pH 2.6、2.8条件下培养5株菌,测定生存能力(即OD600值)。最终确定酒酒球菌CS-7b及ME-5b的耐酸能力最强,生长极限为pH 2.6。(2)对酒酒球菌CS-7b、ME-5b及酸敏菌株SX-1b与实验室已有突变菌a3(耐酸)及b1(酸敏)进行cf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耐酸菌株的野生型和诱变型的序列相同,较Oenococcus oeni PSU-1发生了3处碱基突变,而酸敏菌野生型、突变型的序列则与Oenococcus oeni PSU-1一致。(3)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转入SX-1b与CS-7b的cfa基因,构建重组大肠杆菌R1、R2。确定诱导条件,16℃、150 rpm诱导19 h,并过Ni-NTA柱,获得纯化蛋白。(4)将SX-1b与CS-7b的cfa基因在植物乳杆菌ATCC33222中表达,构建重组载体pMG36e-cfa1和pMG36e-cfa2,并得到对应重组菌L1和L2。对植物乳杆菌工程菌的耐酸能力进行检测,并检测胁迫条件下菌体环丙烷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pH 3.6培养基中培养,重组菌L1和L2的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含空载体的植物乳杆菌L0,且L2的生长优于L1。而在p H 3.4培养基中培养,L0没有生长迹象,只有重组菌L1和L2正常生长,cfa基因的导入突破了植物乳杆菌耐酸的生长极限。在酸胁迫环境中培养重组植物乳杆菌发现,环丙烷脂肪酸的含量急剧上升,且外源cfa基因的导入提升了增幅。L-苹果酸降解试验显示,所有植物乳杆菌工程菌能保持正常苹果酸-乳酸发酵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杨郁文,张保龙,方先文,陈天子,刘廷利[3](2013)在《棉花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CPA-FAS-2启动子的克隆以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有叁碳碳环的环丙烷脂肪酸(CPA-FAs)和环丙烯脂肪酸(CPE-FAs)由于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因而在化工领域有特殊的应用。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负责合成CPA-Fas,植物中尚没有这类基因启动子特征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克隆了一个棉花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CPA-FAS-2的启动子区域,对该段区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其含有根、花器官以及种子特异表达元件,还含有磷(P)、硫(S)缺乏、病原菌和干旱等逆境响应元件等。通过构建该启动子序列与GUS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对T1代转基因材料染色后发现该启动子不仅具有器官表达差异性,并且还受发育时期影响。GUS基因在幼苗期并不表达,只在植株成熟期表达,并且表达部位只限于茎基部、根、种子以及花药。进一步利用GUS定量,结果表明该启动子受P缺失以及干旱胁迫的诱导。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的表达特征,有利于促进该基因在种质创新中的利用。(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3年06期)
韩旭[4](2009)在《乳酸菌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气相色谱分析乳酸乳球菌中环丙烷脂肪酸脂肪酸的方法,克隆到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后,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对该基因进行诱导使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为研究环丙烷脂肪酸的功能及其合酶性质奠定了基础。本实验采用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对乳酸乳球菌进行甲酯化处理,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确定其是否适合用于环丙烷脂肪酸甲酯化并选取确定最优方法,后对乳酸乳球菌MG1363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并且根据GeneBank上发表的cfa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以乳酸乳球菌MG1363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cfa基因,为了方便测序,将其连接到T-克隆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并将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6p-1连接,构建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a中进行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电泳鉴定和气相色谱分析。本实验的到以下结果:(1)参照不同文献所提供的甲酯化方法对乳酸乳球菌进行甲酯化处理,通过对其气相色谱图中相同峰的峰面积进行比较,对比各个甲酯化方法的的效果。在对几种甲酯化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酸碱结合法甲酯化法不适合乳酸菌环丙烷脂肪酸的甲酯化,而叁氟化硼甲酯化法明显优于酸催化与碱催化甲酯化法。(2)测定出乳酸乳球菌MG1363主要脂肪酸种类。乳酸乳球菌MG1363中除含有十四碳烷酸和十六碳烷酸等脂肪酸外,还测出一种十九碳的环丙烷脂肪酸。(3)PCR扩增乳酸乳球菌MG1363的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cfa),将纯化回收的DNA片段连接到pMD19-T载体上进行测序,PCR产物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扩增到大小约为1 200 bp,通过将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上的cfa基因进行比对测定序列与所公布的cfa基因有99.83%的同源性,已成功克隆到乳酸乳球菌MG1363的cfa基因。(4)将测序正确后的cfa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GEX-6P-1中,获得重组质粒pGEX-6P-cfa,质粒PCR产物电泳图与质粒酶切电泳图表明已成功构建cfa基因的表达载体。(5)对重组菌株进行SDS-PAGE分析,SDS-PAGE分析可见明显特异性条带。经气相色谱(GC)分析表明,重组菌株细胞膜中出现十九碳的环丙烷脂肪酸。结论:乳酸乳球菌MG1363的cfa基因已成功在大肠杆菌内得到表达,表达出的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71kDa,并在气象色谱分析图中出现于十九碳的环丙烷脂肪酸,说明表达出的酶具有一定的活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9-04-07)
环丙烷脂肪酸合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主要利用酒酒球菌(Oenococcus oeni)启动并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以改善葡萄酒的风味,而这主要得益于酒酒球菌较强的耐胁迫能力。在酒酒球菌适应胁迫环境过程中,膜成分的自我调节是一个重要机制。菌体主要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刚性,以应对外界的胁迫条件,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其中,细胞膜中环丙烷脂肪酸(cyclopropane fatty acid,CFA)的合成在细菌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中非常重要,在酒酒球菌应对多种胁迫环境机制中都发挥着作用。研究和解析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cyclopropane fatty acid synthase gene,cfa)的功能和菌株耐受性方面的相关性可以更好地探究酒酒球菌应对胁迫环境进行的膜组分变化机制;而植物乳杆菌作为启动苹果酸-乳酸发酵的另一重要菌种,本研究为进一步促进其启动苹果酸-乳酸发酵的广泛实现提供思路和基础。本文首先选择pH作为菌株筛选的胁迫因素,筛选出野生耐酸、酸敏酒酒球菌,确定耐酸野生菌的生长极限。然后,对耐酸、酸敏的野生菌和突变菌进行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在此基础上,将野生耐酸、酸敏菌株的cfa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并获得纯化产物;同时将相同的基因导入植物乳杆菌中进行表达,对重组植物乳杆菌的存活能力、降解苹果酸能力及膜脂肪酸成分变化进行检测。主要完成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pH 2.8条件下筛选实验室保藏的35株酒酒球菌,初步筛选出5株较耐酸菌株;在pH 2.6、2.8条件下培养5株菌,测定生存能力(即OD600值)。最终确定酒酒球菌CS-7b及ME-5b的耐酸能力最强,生长极限为pH 2.6。(2)对酒酒球菌CS-7b、ME-5b及酸敏菌株SX-1b与实验室已有突变菌a3(耐酸)及b1(酸敏)进行cfa基因进行测序比对,耐酸菌株的野生型和诱变型的序列相同,较Oenococcus oeni PSU-1发生了3处碱基突变,而酸敏菌野生型、突变型的序列则与Oenococcus oeni PSU-1一致。(3)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转入SX-1b与CS-7b的cfa基因,构建重组大肠杆菌R1、R2。确定诱导条件,16℃、150 rpm诱导19 h,并过Ni-NTA柱,获得纯化蛋白。(4)将SX-1b与CS-7b的cfa基因在植物乳杆菌ATCC33222中表达,构建重组载体pMG36e-cfa1和pMG36e-cfa2,并得到对应重组菌L1和L2。对植物乳杆菌工程菌的耐酸能力进行检测,并检测胁迫条件下菌体环丙烷脂肪酸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pH 3.6培养基中培养,重组菌L1和L2的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含空载体的植物乳杆菌L0,且L2的生长优于L1。而在p H 3.4培养基中培养,L0没有生长迹象,只有重组菌L1和L2正常生长,cfa基因的导入突破了植物乳杆菌耐酸的生长极限。在酸胁迫环境中培养重组植物乳杆菌发现,环丙烷脂肪酸的含量急剧上升,且外源cfa基因的导入提升了增幅。L-苹果酸降解试验显示,所有植物乳杆菌工程菌能保持正常苹果酸-乳酸发酵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丙烷脂肪酸合酶论文参考文献
[1].田雨,陈其玲,刘树文,何玲.耐酸与酸敏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的差异[J].中国食品学报.2019
[2].田雨.酒酒球菌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的功能解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3].杨郁文,张保龙,方先文,陈天子,刘廷利.棉花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CPA-FAS-2启动子的克隆以及特征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3
[4].韩旭.乳酸菌环丙烷脂肪酸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D].东北农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