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屈服点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屈服点钢,剪切板,耗能
低屈服点钢论文文献综述
陈周熠,麦成林,许志旭,代堂珍,黄炜[1](2019)在《低屈服点钢剪切耗能板抗震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目前对国产低屈服点钢材生产剪切板阻尼器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系统开展,采用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低屈服点钢LYP160,设计制作了3种不同尺寸的剪切板阻尼器,开展其低周往复循环荷载试验,并在试验基础上,对影响剪切板耗能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国产LYP160制成的剪切耗能板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滞洄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经过合理设计和施工,该剪切板可以作为消能阻尼器应用于实际工程.(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润农,李昭东,张明亚,王慧敏,杨忠民[2](2019)在《硫含量对极低屈服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OM、TEM与Vickers硬度计,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下S含量对极低屈服点钢析出相、晶粒尺寸与硬度的影响;结合拉伸和冲击试验考察了S含量对实验室试轧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变形温度下,当S质量分数由0.001 8%提高至0.007 7%,钢中晶粒尺寸发生粗化,硬度降低,析出相的主要类型由TiC变为Ti_4C_2S_2和TiS,析出粒子的尺寸随之增大,分布数量减小。S质量分数为0.007 7%的试轧钢板较S质量分数为0.001 8%的试轧钢板具有更低的屈服强度且塑韧性并未降低,其综合力学性能更优且完全满足极低屈服点钢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钢铁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陈润农[3](2019)在《极低屈服点钢的组织与第二相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屈服点钢因为较低的屈服强度和良好的塑性组合,可以在地震时快速进入屈服状态并通过往复的塑性变形来消耗地震能量,它是耗能抗震技术中的关键材料,在国内的建筑行业将会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超纯工业纯铁进行合金成分设计,选择添加Ti和添加Nb两种微合金化思路制备出极低屈服点钢,分析了其在热轧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与性能,并解释了其中的软化机理。其次,利用热模拟试验和实验室试轧研究了S含量对极低屈服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100 MPa级和160 MPa级低屈服点钢的低周疲劳性能,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涉及到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利用室温拉伸、低温冲击、OM、EBSD、TEM和SEM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叁种试验钢的组织与性能并讨论了软化机理。结果表明:超低碳单一Ti或单一Nb微合金化结合轧后软化退火均可以实现100 MPa级极低屈服点钢的制备。退火温度处于750~850℃时,晶粒粗化降低了细晶强化增量,析出相粗化降低了沉淀强化增量;退火温度处于850~950℃时,晶粒突然粗化至90μm以上使得细晶强化增量进一步降低,但碳氮原子的回溶促使固溶强化增量增大。2#钢(单一添加Ti)的可行软化退火温度在750~800℃,在800℃获得最佳综合性能;3#钢(单一添加Nb)的可行软化退火温度在750~900℃,在850℃获得最佳综合性能。通过Gleeble3800、维氏硬度计、OM、TEM、EDS等实验仪器研究了S含量对极低屈服点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变形温度、冷却速度和变形程度下,含0.0077%S的试验钢较含0.0018%S的试验钢的铁素体晶粒尺寸更粗大,维氏硬度值更低。S含量的不同还影响了试验钢中析出粒子的类型、尺寸和分布数量:高S钢中主要为尺寸在100~600 nm的椭圆形Ti_4C_2S_2和TiS析出粒子,低S钢中主要为尺寸小于100 nm的TiC析出粒子,高S钢较低S钢的析出粒子分布数量更少。实验室热轧后高S钢较低S钢的屈服和抗拉强度更低且塑韧性无明显差异,说明将S含量由0.0018%提高至0.0077%更有利于100 MPa级极低屈服点钢的生产。结合轴向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和疲劳断口的SEM观察对比研究了100 MPa级和160 MPa级低屈服点钢的低周疲劳性能。结果表明:100 MPa级试验钢低周疲劳性能优于160 MPa级试验钢。随着应变幅由±1%增大至±2%,100 MPa级试验钢的循环周次逐渐大于160 MPa级试验钢,±2%应变幅下100 MPa级较160MPa试验钢的疲劳断口扩展区范围更广且轮胎花样更多、凹凸程度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6)
王亚勇[4](2019)在《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D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偏心支撑结构体系设计要点在于消能梁段,传统的偏心支撑结构消能梁与横梁是一个整体,在地震作用下破坏后,给消能梁段的修复和替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从而提出了可替换式消能梁偏心支撑结构的概念。可替换式消能梁偏心支撑为了让消能梁率先屈服耗能,达到塑性铰外移的目的,防止其他构件破坏,需要将消能梁段尺寸相对于横梁缩小,使得结构整体刚度减小,承载力下降,并且横梁与消能梁段尺寸不一样,不利于施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段的概念,就是将消能梁段改用低屈服点钢材,这样可以保证消能梁段尺寸与横梁一致,并且在地震作用下,低屈服消能梁能够率先屈服耗能,实现塑性铰外移。D型偏心支撑作为常用的偏心支撑结构形式,文本将对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D型偏心支撑结构作系统的研究。本文采用盈建科和ABAQUS有限元非线性分析软件对提出的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做了如下分析和研究:(1)采用盈建科软件根据实际工况建立一个14层D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模型,并且验算了钢框架在中大震作用下承载力,确定了传统D型偏心支撑构件尺寸,为运用ABAQUS软件建立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有限元模型做准备。(2)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对新型结构进行了在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可行性研究,确定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是否可行。通过非线性分析得出新型结构满足规范“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防目标。(3)对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ABAQUS建立4组共12个剪切型新型偏心支撑,每组模型对应一个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包括消能梁段相对长度、消能梁段加劲肋间距、消能梁段腹板厚度以及采用不同屈服点钢消能梁段。通过模拟得出如下结论:消能梁段越长,结构耗能能力逐渐降低,结构刚度、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塑性转角逐渐降低。消能梁段上加劲肋间距越大,结构刚度和滞回能力基本不变,但是结构延性系数、塑性转角逐渐增大,结构转动能力略有增加。消能梁段腹板厚度的增加,耗能能力逐渐增加,结构刚度、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以及塑性转角逐渐增大。消能梁段钢材的屈服应力在一定范围内(100MPa~225MPa)增加时,结构刚度基本不变,滞回性能、极限承载力、延性、塑性转角逐渐增大,结构耗能能力逐渐增加。(4)最后研究了新型偏心支撑结构增加组合楼板(混凝土与压型钢板)后,组合楼板裂缝开展过程分析,以及组合楼板对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混凝土组合楼板裂缝首先产生在左侧消能梁段与横梁段相接处,位于端板附近,随后,右侧消能梁段与横梁段相接处,混凝土也产生了裂缝,形成两条完整裂缝带,确定了新型偏心支撑结构楼板裂缝的位置,这样为以后楼板修复和加固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增加组合楼板后,新型偏心支撑结构刚度、极限承载力增加,结构粘滞阻尼系数降低4.99%,滞回性能、延性有所降低,塑性转角降低5.03%,转动能力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均不大,对新型D型偏心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段朝升,冯晓伟[5](2019)在《不同低屈服点钢可替换耗能梁段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叁个带有端板连接的不同低屈服点钢材可替换式耗能梁段K型单层偏心支撑钢框架有限元模型,叁种钢材的钢牌号分别是LYP100、LYP160、鞍钢225。研究了这叁种耗能梁段偏心支撑体系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耗能梁段钢材屈服点的降低,模型的耗能能力、转动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结构强度及刚度呈下降趋势,延性先降低后提高。根据研究结果,在工程中选用耗能梁段材料建议用225级低屈服点钢。(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中册)》期刊2019-05-17)
陈润农,李昭东,张明亚,王慧敏,杨忠民[6](2019)在《铌微合金化极低屈服点钢的组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超低碳加铌的成分设计和轧后软化热处理工艺成功制备出100 MPa级极低屈服点钢,研究了其组织与性能,并阐述了其软化机理。结果表明,软化热处理前后,试验钢组织均为单一的多边形铁素体,铁素体晶粒和Nb(C,N)析出相随软化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粗化。特别地,950℃软化热处理时重新奥氏体化后的相变铁素体晶粒尺寸超过90μm。固溶和沉淀强化增量之和与屈服强度随软化热处理温度的变化曲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屈服强度随软化热处理温度升高整体呈降低趋势,主要原因是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增量减小,但碳、氮原子重新回溶引起屈服强度回升。试验钢经850℃软化热处理获得最佳综合力学性能,950℃软化热处理后的强塑性很好,但因晶粒粗大导致韧性极低。(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01期)
施刚,高阳,王珣,张勇[7](2019)在《低屈服点钢低周疲劳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低屈服点钢因其优越的耗能能力而广泛应用于结构抗震中。为了对国产低屈服点钢的低周疲劳性能进行研究,本文对牌号为LY100、LY160及LY225的低屈服点钢进行了大塑性变形下的低周疲劳试验,试验采用应变控制的等幅循环加载,分析了其破坏现象、循环应力响应特征、循环骨架曲线、滞回曲线特点等性能,并基于不同的模型对其低周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国产低屈服点钢具有良好的抗低周疲劳能力;Ramberg-Osgood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钢材循环应力-应变曲线;Manson-Coffin模型及Kuroda模型均可有效拟合低屈服点钢的低周疲劳寿命曲线,其中Manson-Coffin模型的拟合精度较好,而Kuroda模型更适用于大应变下疲劳寿命预测。(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鸿儒[8](2018)在《加劲肋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的耗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阻尼器作为建筑物中耗能减震元件中最常见的一种,通过金属的屈服变形达到耗能减振的目的。常用于金属阻尼器核心耗能元件的材料包括低屈服点钢、铅、铜、铝等。其中,低屈服点钢的力学性能优异:具有很低的屈服点,良好的延性,在经受往复荷载时表现出良好的疲劳性能;极限强度不受加载应变速率的影响;冲击性能和冷弯性能良好。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采用低屈服点钢制成的剪切板阻尼器,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本文基于国内外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研究现状,设计了带有横向加劲肋的新型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stiffened low yield stress steel shear panel damper,简称S-LYSSPD),并进行试验研究、有限元模拟、理论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进行低屈服点钢LYP160的准静态单调拉伸试验,确定其杨氏模量、屈服点、极限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获得其本构关系。(2)设计制作了叁个带有横向加劲肋的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对阻尼器进行拟静力渐增幅循环加载。分析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阻尼器承载力退化的过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足尺的阻尼器模型模拟试验循环加载过程。结果表明:腹板中心出现剪切撕裂是最理想的破坏形式,保证腹板充分耗能;有限元分析能准确模拟S-LYSSPD的应力应变分布,所得到的滞回曲线和水平承载力及刚度退化规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3)依据Timoshenko板壳理论及弹性稳定理论,考虑多种边界条件,给出板受面内剪切力时弹性临界屈曲力的表达式,进而确定板宽度与厚度比值与临界屈曲力的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板的屈曲受叁方面因素影响,即宽厚比、板的本构参数(弹性模量,剪切屈服应力)、边界条件的影响。较强的约束、更小的宽厚比、更大的剪切屈服应力可以减轻板的屈曲现象,充分利用其性能。结合试验结果、有限元模拟结果、理论模型可知,采用加劲肋可以有效改善板的面外屈曲现象,提高腹板的耗能能力,充分利用钢材,延缓阻尼器的破坏,此构型的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于金斗[9](2018)在《变厚度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耗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剪切板阻尼器具有构造简单、初始刚度大、滞回曲线饱满、耗能稳定等优点,是理想的耗能减震元件。为了充分利用低屈服点钢材的延展性,改进传统剪切板阻尼器的减震行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厚度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VT-LYPSPD),并通过理论推导、有限元模拟和试验对其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变厚度核芯板相对于传统等厚度核芯板具有不同初始刚度、和屈服后刚度等参数。采用力学简化模型和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对传统的阻尼器承载力模型(理想弹塑性模型、双线性模型、R-O模型)进行修正,得到了变厚度剪切板阻尼器的承载力模型。(2)通过改变核芯板的厚度比(h/H)和高度比(t/T),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21个变厚度剪切板阻尼器的叁维有限元模型,考察腹板t/T和高度比h/H对核芯板强度为LYP160的变厚度剪切板阻尼器性能影响的规律。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变厚度的核芯板不易发生角部焊缝破坏现象;当0≦h/H≦0.4时变厚度核芯板截面塑性发展较均匀;t/T越小阻尼器滞回曲线越饱满,但t/T越小阻尼器核芯板浪费材料也越多,有限元模拟结果对VT-LYPSPD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3)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设计两个变厚度剪切板阻尼器和一个等厚度剪切板阻尼器进行低周往复循环荷载试验,分别用来验证核芯板厚度比(t/T)和高度比(h/H)对阻尼器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VT-LYPSPD10-12-0的滞回性能最好,耗散能量最多。为使变厚度剪切板阻尼器具有更优的耗能性能,变厚度核芯板应采用合适的高度比(h/H)和厚度比(t/T)。本文初步研究证明:相比传统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变厚度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具有更好的耗能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南子森,李海锋,罗俊,孙伟[10](2018)在《考虑焊接影响的低屈服点钢LY100超低周疲劳破坏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低屈服点钢材LY100在反复拉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设计LY100钢与Q345钢或Q235钢焊接连接的材性试件,共进行4组18个材性试件的单调和反复受拉加载试验研究。获得6种不同加载制度下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应力-应变曲线、滞回性能、超低周疲劳破坏机理以及延性特征等。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对试件的超低周疲劳性能有不利影响,焊接接头使LY100钢材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和延性变差;LY100钢与Q345钢或Q235钢焊接后,材性试件的强度提高但延性下降;反复拉力作用下,带有焊接接头的材性试件呈现强度硬化、延性下降的受力特征,而未带焊接接头的材性试件会产生强度下降、延性增强的现象。(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8年04期)
低屈服点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OM、TEM与Vickers硬度计,研究了不同变形温度下S含量对极低屈服点钢析出相、晶粒尺寸与硬度的影响;结合拉伸和冲击试验考察了S含量对实验室试轧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变形温度下,当S质量分数由0.001 8%提高至0.007 7%,钢中晶粒尺寸发生粗化,硬度降低,析出相的主要类型由TiC变为Ti_4C_2S_2和TiS,析出粒子的尺寸随之增大,分布数量减小。S质量分数为0.007 7%的试轧钢板较S质量分数为0.001 8%的试轧钢板具有更低的屈服强度且塑韧性并未降低,其综合力学性能更优且完全满足极低屈服点钢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屈服点钢论文参考文献
[1].陈周熠,麦成林,许志旭,代堂珍,黄炜.低屈服点钢剪切耗能板抗震性能试验[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润农,李昭东,张明亚,王慧敏,杨忠民.硫含量对极低屈服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钢铁研究学报.2019
[3].陈润农.极低屈服点钢的组织与第二相调控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
[4].王亚勇.可替换式低屈服点钢消能梁D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5].段朝升,冯晓伟.不同低屈服点钢可替换耗能梁段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C].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中册).2019
[6].陈润农,李昭东,张明亚,王慧敏,杨忠民.铌微合金化极低屈服点钢的组织与性能[J].钢铁.2019
[7].施刚,高阳,王珣,张勇.低屈服点钢低周疲劳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8].李鸿儒.加劲肋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的耗能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于金斗.变厚度低屈服点钢剪切板阻尼器耗能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10].南子森,李海锋,罗俊,孙伟.考虑焊接影响的低屈服点钢LY100超低周疲劳破坏机理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