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因素论文-刘凯,顾翔

无意识因素论文-刘凯,顾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意识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意识不礼貌,影响因素,补救措施

无意识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刘凯,顾翔[1](2015)在《无意识不礼貌话语的影响因素及补救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学者王传奔将不礼貌分为有意识不礼貌和无意识不礼貌,无意识不礼貌是一种特殊的不礼貌现象。大量语料的分析和研究表明,无意识不礼貌的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等。这种信息不对等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叁种,即语境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等、文化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以及认知因素造成的信息不对等。研究还表明,无意识不礼貌的补救措施主要有叁类,即解释、致歉和回避。对无意识不礼貌影响因素和补救措施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交际的顺利进行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卢晗,叶亦青,隆欢[2](2013)在《儿童无意识模仿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儿童受欢迎程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学一年级、叁年级、五年级儿童190人为被试,采用实验法、问卷法和社会测量法测查儿童的非语言无意识模仿行为(表情模仿和动作模仿)、家庭环境、班级氛围、心理理论水平和儿童的受欢迎程度,探讨小学儿童无意识模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考察无意识模仿行为与儿童受欢迎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无意识模仿行为存在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加,对高兴表情的模仿增加,对悲伤表情的模仿减少,动作模仿呈减少趋势;(2)家庭情感表达、亲密度与儿童表情模仿呈显着正相关,家庭组织性、控制性与儿童点头动作模仿呈显着负相关;(3)无意识模仿与儿童受欢迎程度有关,叁年级儿童对点头动作的模仿和其儿童受欢迎程度显着正相关。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自然成熟和社会交往经验的作用下,儿童的镜像神经系统逐渐完善且社会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小学儿童的无意识模仿表现出具有适应性的整体发展趋势;而个体所处的环境不同,使得同一发展水平的个体间模仿行为表现出差异性;个体的模仿行为与其儿童受欢迎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26)

谢继红,刘华山[3](2012)在《无意识目标追求的行为特征、机制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无意识目标追求是指个体自动地追求由情境线索激活的目标,而全然不知目标对自己行为的导向作用。无意识目标追求具有灵活性、抑制性和坚持性。无意识目标追求经由行动的无意识准备和目标价值的自动评估与努力过程实现。积极情绪、内隐态度和人际关系影响无意识目标追求。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无意识目标追求的影响因素,完善无意识目标追求的机制,探究无意识目标追求结果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提高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拓展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2年12期)

安步赢[4](2012)在《大学生中“老好人”的行为倾向及其无意识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好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类人。研究者结合以往文献与临床实践,发现其过分讨好他人、不懂拒绝他人等行为有损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研究老好人对其本身与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老好人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得出老好人是指在与人交往或做事中,缺乏或不坚持自己的主见与原则,过分忽略自己,讨好他人的人。本文旨在进一步探索老好人行为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本研究分为调查研究与个案研究两大部分。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老好人行为倾向问卷编制与老好人行为倾向特点研究,个案研究则主要探讨老好人的无意识对其行为的影响。具体研究流程与结果如下:1、老好人行为倾向问卷编制研究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的意见,确定了老好人的操作性定义,选取120名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研究者与心理学专家、中文系研究生共同完成了开放式问卷的整理,条目的形成以及初测问卷的编制等过程,形成了26道题目的初测问卷。之后,研究者在对330大学生进行预测问卷调查后,对问卷进行了条目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9道题目后再次对350名大学生施测,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了共17个条目的老好人行为倾向正式问卷。老好人行为倾向问卷主要分为优先他人、自愿牺牲、妥协他人、忍耐他人、缺乏主见5个维度。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初步区分大学生中老好人的适宜工具。2、老好人行为倾向特点分析研究者使用自编的老好人行为倾向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施测的结果表明,就大学生整体而言,其自我忍耐行为得分最高,而缺乏主见行为得分最低。老好人行为倾向高分组在各维度的项目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忍耐、妥协他人、优先他人、自愿牺牲、缺乏主见。性别、学科在老好人行为倾向总分及其各维度上均没有显着差异。3、个案心理分析研究个案心理分析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无意识对老好人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者通过老好人行为倾向问卷筛选了6名典型的老好人作为被试。个案分析分为初步访谈与心理分析两个步骤。研究者先与被试进行初步的访谈,内容涉及老好人行为特点及形成原因等。通过初步访谈建立较为安全、接纳的咨访关系后运用沙盘、绘画等方式进行深度的心理分析。初步访谈结果验证了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心理分析,研究者发现老好人在心理分析与生活中其经常体验到害怕与恐惧情绪,而其行为倾向与其被忽视情结、自卑情结、权威情结以及储藏在情结中的恐惧有关。另外,老好人对“好孩子面具”、“好人面具”等人格面具的过分认同也会影响其行为。(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2-06-01)

许沃伦[5](2011)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无意识因素——以大理白族农村地区自发性文艺团体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理白族农村地区不断发展的自发性文艺团体,还未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但通过这些文艺团体,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文艺团体对本民族文化和相邻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文艺队的组织方式及发展模式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民族文化传承的新路子。(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1年S1期)

韩晓青[6](2010)在《无意识的“推动者”——中巴边界谈判过程中的印度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在中国和巴基斯坦进行边界谈判的过程中,印度对中国和巴基斯坦采取了种种阻挠措施,企图干预中巴边界谈判的进程和结局。印度的一再阻挠和干预实际上却推进了中巴边界谈判的进程。本文利用新近解密的外交部档案和早期《人民日报》的公开资料,尝试对中巴边界谈判过程中印度所采取的阻挠措施和其实际所起的作用做出综合分析。(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车洁[7](2010)在《死的本能和无意识——小说《暗夜行路》中的弗洛伊德主义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暗夜行路》是日本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一生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一经问世,即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广泛关注。旨在运用弗洛伊德的"死的本能"及其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时任谦作进行深层的精神剖析,阐释他的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暗夜行路》具有某种再现人的"死的本能"的寓言意义。(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李晓宁[8](2009)在《从集体无意识看中东欧国家融入欧洲一体化的阻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分析,中东欧国家融入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主要有叁个:经济利益,法律趋同,中东欧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位。(本文来源于《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程天[9](2008)在《企业环境中的无意识因素探讨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结合研究逐步加强,在目标设置,情绪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任务绩效、企业文化等对个体行为或行为效果的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研究认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体行为或行为效果的影响或作用甚至成为个体和组织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首先回顾了目标设置理论、无意识信息处理和企业文化理论领域的相关研究,通过指出目前的目标设置和任务绩效理论大多停留在有意识的层面上,而无意识信息处理在任务绩效体现的过程中也有相当影响的这一背景,并通过两个负面无意识目标实验,试图探讨负面无意识因素对任务绩效的影响,证明一些环境因素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激活个体某种信息处理过程,进而影响决策和行为。实验的结论显示,正面无意识目标的激活和运转可以提高个体在任务中的绩效水平,而负面无意识处理的结果则会降低个体在任务中的绩效水平。本文继而探讨和总结了企业环境中的无意识因素体系,分析了企业文化的两阶段和无意识的关系及叁循环模型。对企业环境中各项无意识因素进行分类并分别阐述其潜在的影响。本文最后提出了实验结果和理论探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潜在应用,认为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无意识”管理体系,充分发掘和利用企业环境中的无意识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和管理。为了说明这种应用的可行性,本文结尾通过两个具体企业的实际案例来说明这一管理思想的在具体企业活动的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05-01)

王志谋,王存良[10](2006)在《论无意识心理因素对曹禺剧作人生探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曹禺在《雷雨序》中曾这样提及自己的创作:“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可见,他的写作不是先有主题再描写人物敷衍故事,而是先(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06年02期)

无意识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小学一年级、叁年级、五年级儿童190人为被试,采用实验法、问卷法和社会测量法测查儿童的非语言无意识模仿行为(表情模仿和动作模仿)、家庭环境、班级氛围、心理理论水平和儿童的受欢迎程度,探讨小学儿童无意识模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考察无意识模仿行为与儿童受欢迎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无意识模仿行为存在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加,对高兴表情的模仿增加,对悲伤表情的模仿减少,动作模仿呈减少趋势;(2)家庭情感表达、亲密度与儿童表情模仿呈显着正相关,家庭组织性、控制性与儿童点头动作模仿呈显着负相关;(3)无意识模仿与儿童受欢迎程度有关,叁年级儿童对点头动作的模仿和其儿童受欢迎程度显着正相关。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自然成熟和社会交往经验的作用下,儿童的镜像神经系统逐渐完善且社会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小学儿童的无意识模仿表现出具有适应性的整体发展趋势;而个体所处的环境不同,使得同一发展水平的个体间模仿行为表现出差异性;个体的模仿行为与其儿童受欢迎程度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意识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刘凯,顾翔.无意识不礼貌话语的影响因素及补救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

[2].卢晗,叶亦青,隆欢.儿童无意识模仿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与儿童受欢迎程度的关系[C].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3].谢继红,刘华山.无意识目标追求的行为特征、机制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2

[4].安步赢.大学生中“老好人”的行为倾向及其无意识因素研究[D].山西大学.2012

[5].许沃伦.民族文化传承中的无意识因素——以大理白族农村地区自发性文艺团体为中心[J].思想战线.2011

[6].韩晓青.无意识的“推动者”——中巴边界谈判过程中的印度因素[J].南亚研究.2010

[7].车洁.死的本能和无意识——小说《暗夜行路》中的弗洛伊德主义因素[J].怀化学院学报.2010

[8].李晓宁.从集体无意识看中东欧国家融入欧洲一体化的阻碍因素[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9].程天.企业环境中的无意识因素探讨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8

[10].王志谋,王存良.论无意识心理因素对曹禺剧作人生探索的影响[J].现代语文.2006

标签:;  ;  ;  

无意识因素论文-刘凯,顾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