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全新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珠江口,伶仃洋,全新世,δ~(13)C
全新统论文文献综述
陶慧,王建华,陈慧娴,瓦西拉里,吴加学[1](2019)在《伶仃洋ZK19孔全新统有机物δ~(13)C和C/N值特征及东亚季风演变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探讨珠江河口区全新世东亚季风演变历史,对珠江口伶仃洋海区ZK19孔全新统开展年代学、有机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多指标的研究。年代测试结果分析显示:钻孔早、晚全新世沉积完整,缺失高海平面期的中全新世沉积,研究认为该地层缺失是因水下侵蚀导致。钻孔δ~(13)C和C/N值分析结果表明,早全新世沉积物中偏负的δ~(13)C值和逐渐增大的C/N值,指示早全新世东亚强夏季风不断增强,不断增强的降水使钻孔区含较多的陆源有机质;而晚全新世逐渐偏正的δ~(13)C值和变小的C/N值表明,东亚夏季风不断减弱,降水量逐渐减小,陆源有机质输入逐渐减少,但这些指标在1.5 cal ka BP开始受人类活动影响,近500年来影响较显着。早、晚全新世东亚夏季风变化趋势主要与岁差相关的北半球日照量相关,而在东亚夏季风整体变化趋势下,还存在千年-百年尺度的气候波动周期,与太阳活动强度和周期的相对应。(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马超,顾延生,刘春根,左祖发[2](2018)在《鄱阳湖东南部地区全新统植硅体组合特征与古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鄱阳湖东南部地区zk10钻孔剖面植硅体及硅藻组合特征,探讨该区自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变化规律。zk10钻孔剖面主要为黏土,含少量粉质黏土,属滨湖相沉积。黏土中植硅体含量高,形态丰富,主要来源于禾本科植物,少数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阔叶类植硅体。根据植物、植硅体类型组合及温度指数,划分为7个植硅体组合带,自下而上分别为:Ⅰ方型、长方型、扇型、哑铃型-多面体型-薄板型、球型组合带;Ⅱ方型、长方型、尖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薄板型组合带;Ⅲ方型、长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球型组合带;Ⅳ方型、长方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纺锤型、球型组合带;Ⅴ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Ⅵ长方型、扇型、尖型、刺边棒型-叁棱柱型-多面体型-球型组合带和Ⅶ长方型、扇型、鞍型-刺边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7个植硅体组合带反映了4次大规模的气候演化旋回,包括4次温暖湿润和3次温凉偏干的气候环境,植硅体可作为恢复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东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胡瑾,慈恩,连茂山,肖淘,丁宁宁[3](2018)在《重庆市全新统冲积物发育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重庆市第四系全新统(Qh)冲积物发育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本文以该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挖掘9个典型土壤剖面,通过野外观测、分层取样及理化性质分析等,依据现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并与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9个供试土壤剖面分别归属于雏形土和新成土2个土纲,5个亚类,其中5个为石灰淡色潮湿雏形土,1个为铁质简育常湿雏形土,1个为斑纹简育湿润雏形土,1个为潜育潮湿冲积新成土,1个为石灰潮湿冲积新成土;隶属于发生学分类潮土土类的6个供试剖面分别归为系统分类中淡色潮湿雏形土、简育常湿雏形土和简育湿润雏形土3个土类,而隶属于发生学分类新积土土类的3个供试剖面则分别归为系统分类中淡色潮湿雏形土和潮湿冲积新成土2个土类。结合成土环境分析可知,地形、气候和母质是影响重庆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发育土壤系统分类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8年01期)
冯旭东,林春明,张霞,邓程文,王淑君[4](2017)在《长江叁角洲启东地区全新统气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气形成的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钻井岩心、古生物、有机岩石学观察及有机地化测试数据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长江叁角洲启东地区ZK01井全新统地层中两套气源岩的沉积特征、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控制研究区浅层生物气生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全新统河口湾—河漫滩相灰色黏土及粉砂质黏土中有机碳含量在0.20%~0.65%之间,平均0.46%,氯仿沥青"A"平均值71.71×10~(-6);浅海相深灰色淤泥质黏土有机碳含量在0.19%~0.52%之间,平均0.34%,氯仿沥青"A"平均值65.69×10~(-6);前者有机质丰度略高于后者,生气能力略强于后者。两套气源岩中有机质来源均由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两部分组成,属于混源输入,且以陆源高等植物有机质为主,有机质类型为含草本腐殖型、含草本腐泥腐殖型。两套气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在0.50%~0.65%之间,正构烷烃奇偶优势明显,热解最大峰温峰多数低于435℃,表明有机质处于未成熟阶段。长江叁角洲启东地区具有有利于浅层生物气生成的基础地质条件、物质条件、地球化学条件,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补充。(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马超,顾延生,刘春根,左祖发[5](2017)在《鄱阳湖东南部地区全新统植硅体组合与古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鄱阳湖东南部zk10钻孔剖面植硅体及硅藻组合特征,讨论该区自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变化规律。zk10钻孔剖面主要为粘土,舍少量粉质粘土,属滨湖相沉积。粘土中植硅体含量高,形态丰富,主要来源于禾本科植物,少数为蕨类、裸子植物和阔叶类植硅体。根据植物植硅体类型组合及温度指数,划分为7个植硅体组合带,自下而上分别为:Ⅰ方型、长方型、扇型、哑铃型—多面体型—薄板型、球型组合带;Ⅱ方型、长方型、尖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薄板型组合带;Ⅲ方型、长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球型组合带;Ⅳ方型、长方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纺锤型、球型组合带;Ⅴ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Ⅵ长方型、扇型、尖型、剌边棒型—叁棱柱型—多面体型—球型组合带和Ⅶ长方型、扇型、鞍型—剌边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7个植硅体组合带反映了4次大规模的气候演化旋回,包括4次温暖湿润和3次温凉偏干的气候环境变化,说明植硅体可作为恢复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2017年江西省地质学会论文汇编集Ⅲ》期刊2017-11-01)
江南,王永,闵隆瑞,杨劲松,董进[6](2016)在《内蒙古中部全新统沉积特征与地层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内蒙古中部辉腾锡勒湖相沉积剖面及好鲁库风成砂-古土壤剖面全新世地层的沉积特征及~(14)C、OSL测年结果进行了综合论述,根据岩性特征及测年结果确定了全新统的底界。对内蒙古中部全新统沉积序列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其划分为3段:全新统下部(开始于12.5~11.4 ka,结束于8.2~7.0 ka)辉腾锡勒为灰黑色黏土、粉砂质黏土,沉积特征指示由冲积相转变为湖相沉积,湖面开始上升;好鲁库沙丘主要为中粗砂,为风成砂堆积。全新统中部(开始于8.2~7.0 ka,结束于4.5~2.3 ka)辉腾锡勒为灰褐色粉砂质黏土,富含有机质及双壳和螺类化石,为典型湖泊相发育阶段;好鲁库沙丘发育黑色砂质古土壤,气候温暖湿润。全新统上部(开始于4.5~2.3 ka)辉腾锡勒为黏土质粉砂,含植物碎屑,为湖滨相沉积,指示湖泊开始退缩;好鲁库沙丘为灰黄色中粗砂,沙丘重新活化,气候干旱。(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6年03期)
周殷康,阎长虹,李学乾,袁裕财,李占先[7](2016)在《第四系全新统软土地层中浅层气空间分布及其控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发育有新近沉积的软土,尤其在长江叁角洲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沉积地质环境和沉积历史,使得软土不仅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等特点,同时其中还蕴含有一类特殊气体——浅层气。在工程建设中,浅层气是一种潜在的地质灾害,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有时会造成重大工程事故,因此,有必要对其浅层气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对浅层气形成机制以及灾害特征的分析,圈定了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灾害体分布范围,有效保证了工程安全。这一研究对于工程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6年05期)
李晓,刘娜,吴仕玖,刘才,徐守立[8](2016)在《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上新统-全新统碳酸盐岩微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科1井为全取心科学钻井。采用定量微相分析方法,通过精细的岩芯观察和系统的薄片分析,对西科1井上新统-全新统碳酸盐岩微相进行精细研究,以阐明各组分类型和微相类型的纵向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表现出颗粒含量高,基质和胶结物含量低的特点。根据碳酸盐岩组分的显微特征,识别出19种微相类型,主要为生屑泥粒灰岩、生屑粒泥灰岩、珊瑚骨架灰岩和苔藓动物粘结灰岩。碳酸盐岩微相纵向分布表明:乐东组经历了动荡水沉积—强动荡水与动荡水交互沉积—动荡水与弱动荡水交互沉积。莺歌海组经历了强动荡水沉积、动荡水与弱动荡水交互沉积—动荡水沉积。(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6年07期)
何碧,朱利东,杨文光,付顺,张擎[9](2016)在《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震积岩是灾变性事件岩的典型代表,是具有震积构造和震积岩序列有一定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的总称。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地层中首次发现震积岩,该地层自下而上为底部砾石层、中部暗色(含炭)泥质层、上部褐黄色土壤层,整体属河流冲积物。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区发育一组走向SE120°的正断层,断层两盘的底部砾石层顶界面有明显的错断。构成地垒构造;在IT6511、IT6610层位中的断层带中见明显阶梯状断裂,其以张性正断层为主,断距约为10~90cm。在靠近阶梯状断裂的IT6512、IT6613-6614层位中发现一系列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包括砂土液化(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负载构造、微断裂、地裂缝、震塌岩等。分析认为这些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是由同期地壳活动引起的地震作用形成的。金沙遗址区震积岩的发现,对研究四川盆地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6年01期)
何碧,朱利东,杨文光,陶刚,李超[10](2015)在《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事件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且直观的表现形式,其表现为地壳快速而剧烈的颤动,它主要是由于断裂构造活动、火山活动、崩塌陷落及一些诱发因素影响引起的。震积岩是灾变性事件岩的典型代表,它不是一种岩石名称,而是具有震积构造和震积岩序列有一定成因联系的一组岩石的总称。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地层中首次发现震积岩及震积作用,该地层自下而上为:底部砾石层、中部暗色(含炭)泥质层、上部褐黄色土壤层,整体属河流冲积物。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区发育了一组走向SE120°的正断层,断层两盘的底部砾石层顶界面有明显的错断,构成地垒构造;在IT6511、IT6610中,断层带中见明显阶梯状断裂,其以张性正断层为主,断距约为10~90cm。在靠近阶梯状断裂的IT6512、IT6613-6614中发现一系列地震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包括:砂土液化(脉)、液化卷曲变形构造、负载构造、微断裂、地裂缝、震塌岩等,其中负载构造极为发育(图1)。分析认为这些软沉积物变形标志及破裂构造是由同期地壳活动引起的地震作用形成的。金沙遗址区震积岩的发现,是河流沉积环境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地震活动的原始记录,是该区首次发现的震积岩层,对了解四川盆地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古构造有重要意义。金沙遗址的构造位置处于成都盆地内,盆地的第四纪沉积主要受控于其西北侧龙门山断裂系和东南侧龙泉山断裂系的控制,具有早更新世地层分布局限且受龙门山前缘北东走向冲断裂控制、中更新世以后受控于龙门山前断裂与龙泉山前断裂共同控制的特征。因此,位于成都盆地东部金沙遗址发育一系列与地震有关的震积岩沉积,形成多种类型的与地震活动有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破裂构造,说明全新世时期的地震活动伴随着龙门山前断裂与龙泉山前断裂的活动。(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全新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分析鄱阳湖东南部地区zk10钻孔剖面植硅体及硅藻组合特征,探讨该区自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变化规律。zk10钻孔剖面主要为黏土,含少量粉质黏土,属滨湖相沉积。黏土中植硅体含量高,形态丰富,主要来源于禾本科植物,少数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阔叶类植硅体。根据植物、植硅体类型组合及温度指数,划分为7个植硅体组合带,自下而上分别为:Ⅰ方型、长方型、扇型、哑铃型-多面体型-薄板型、球型组合带;Ⅱ方型、长方型、尖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薄板型组合带;Ⅲ方型、长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球型组合带;Ⅳ方型、长方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纺锤型、球型组合带;Ⅴ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Ⅵ长方型、扇型、尖型、刺边棒型-叁棱柱型-多面体型-球型组合带和Ⅶ长方型、扇型、鞍型-刺边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7个植硅体组合带反映了4次大规模的气候演化旋回,包括4次温暖湿润和3次温凉偏干的气候环境,植硅体可作为恢复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新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陶慧,王建华,陈慧娴,瓦西拉里,吴加学.伶仃洋ZK19孔全新统有机物δ~(13)C和C/N值特征及东亚季风演变记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马超,顾延生,刘春根,左祖发.鄱阳湖东南部地区全新统植硅体组合特征与古环境分析[J].华东地质.2018
[3].胡瑾,慈恩,连茂山,肖淘,丁宁宁.重庆市全新统冲积物发育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J].土壤.2018
[4].冯旭东,林春明,张霞,邓程文,王淑君.长江叁角洲启东地区全新统气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物气形成的控制因素[J].高校地质学报.2017
[5].马超,顾延生,刘春根,左祖发.鄱阳湖东南部地区全新统植硅体组合与古环境分析[C].2017年江西省地质学会论文汇编集Ⅲ.2017
[6].江南,王永,闵隆瑞,杨劲松,董进.内蒙古中部全新统沉积特征与地层划分[J].中国地质.2016
[7].周殷康,阎长虹,李学乾,袁裕财,李占先.第四系全新统软土地层中浅层气空间分布及其控灾特征[J].工程勘察.2016
[8].李晓,刘娜,吴仕玖,刘才,徐守立.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上新统-全新统碳酸盐岩微相分析[J].科技导报.2016
[9].何碧,朱利东,杨文光,付顺,张擎.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6
[10].何碧,朱利东,杨文光,陶刚,李超.成都金沙遗址区全新统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