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藏东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圈,藏东南,现代化经济,双轮驱动,新型城镇化,迎难而上,经济发展优势,特色农牧业,后发,区域政策
藏东南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周婷婷[1](2020)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藏东南经济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昌都市紧紧抓住影响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事关群众利益的急事难事,迎难而上,取得了经济稳步发展、民生显着改善、生态持续良好、社会长治久安的良好成绩。自治区两会召开期间,就昌都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本文来源于《西藏日报(汉)》期刊2020-01-10)
李华兴,普布次仁[2](2019)在《藏东南农牧区“中央治藏方略”政策教育及实践成效分析——基于林芝市叁个县572个样本的调研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受自然条件艰苦、基础建设滞后、文化交流不畅等条件所限,藏东南部分边远贫困乡村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象比较明显,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农牧民群众对中央治藏方略的政策认知,迟滞了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整体进度。对此,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型职业农牧民技能培训、农牧区人才队伍建设、农牧民政策教育和农牧区平安乡村建设等处着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不断提升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增强人民幸福感及获得感,促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本文来源于《西藏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王茉,徐柏青,杨松,高晶,张泰华[3](2019)在《基于系留气球的藏东南大气黑碳垂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开展大气黑碳垂直分布的探测对研究黑碳跨境传输过程及其气候环境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系留气球观测平台获得青藏高原大气黑碳浓度的垂直廓线.观测结果显示,稳定大气边界层黑碳浓度为1000±750 ng/m~3,生物燃烧源贡献为44%±37%;剩余层黑碳浓度为140±50 ng/m~3,生物燃烧源贡献为16%±6%;自由大气黑碳浓度为120±50 ng/m3,生物燃烧源贡献为14%±5%.此外,本项研究表明稳定大气边界层和剩余层大气黑碳主要来源于局地排放,而自由大气黑碳则主要受西风急流长距离传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7期)
何燕,王建林,周爱斌[4](2019)在《藏东南特色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以结巴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切入点,依托规划地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旅游资源,锁定现实市场与潜在市场目标客群,通过科学合理规划与布局,做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改善藏东南农牧民居住环境、提高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发展休闲农业、藏东南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林下资源加工产业和综合服务业为补充,构建藏东南特色乡村—结巴村未来以生态旅游发展为核心的服务区。文章通过实地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对西藏东南-工布江达县境内的一个贫困村进行研究,村内滞后的基础设施与独特的资源现状作为规划的背景,对于结巴村现有的优良的生态资源进行整合,结合当地特色民俗设计适合当地发展的乡村旅游规划。同时,提出了新的发展策略:一是逐步挖掘地方民族特色,促进第一、叁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在突出藏东南的自然景观的同时,还要深度挖掘和创造人文景观;叁是依托精准扶贫战略,突出特色项目重点发展,并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本文来源于《高原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孙亚飞[5](2019)在《藏东南和祁连山冰川物质平衡的双站InSAR探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亚洲山地冰川受印度洋季风和西风带的气候影响,大部分冰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融和退缩。同时,高亚洲作为除极地冰盖以外全球第二大的冰川聚集地,是长江、怒江等亚洲7条河流的重要水源,被称为"亚洲水塔",养育世界1/3的人口,对区域内水资源、水循环、气候与环境等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该区域地(本文来源于《测绘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侯磊,张志伟,周尧治,郭健斌[6](2019)在《藏东南察隅河流域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变化对农户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为了解藏东南察隅河桑曲流域农户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分析不同海拔村庄农户采取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结果表明:该地气候趋于暖干化。不同海拔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类型的选择不受海拔的影响,采取的策略以扩张型策略为主,且农业策略多样性多于牧业策略。应当注意暖干化带来的农作物适种范围、病虫危害、草场质量等方面的变化,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改善。(本文来源于《高原农业》期刊2019年04期)
高晓敏,王英,王继明[7](2019)在《青稞条锈病防治及抗锈育种选择——以藏东南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藏东南地区在最近几年发展成为我国青稞生产的重要地区,并结合地区特色,构建了一整套服务机制。现阶段,藏东南地区青稞生产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加上地区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青稞种植产生严重病害,降低了青稞产量,并且其青稞品质也严重下降。本文谨以青稞条锈病的防治措施以及青稞抗锈育种决策进行分析,望以此助力藏东南地区基础农业发展。(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4期)
王盈,金家梁,袁仁茂[8](2019)在《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在地质灾害解译的基础上,对藏东南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北段以及"叁江"流域南北两侧,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不均匀性和分段群集性。在断裂活动、地层岩性、地形地貌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地质灾害点集中发育在高山峡谷地貌、河流切割强烈的地区,以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石灰岩、钙质砂岩、超基性岩类等为主的较坚硬岩类和以片岩、片麻岩类为主的较坚硬-较软弱岩性分布的地区,断裂带分布、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区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如主要公路沿线等。(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沈霞,廖桄辰,冯杰,王培清[9](2019)在《藏东南地区高陡边坡堆积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藏东南地区高陡边坡堆积土的实地调研和大型叁轴试验:高陡边坡因为地震作用和降雨容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高陡边坡堆积土试样叁轴剪切后,土样应力~应变特性为应变硬化型,土样的抗剪强度包络线为直线,符合莫尔库仑强度准则。在叁轴试验中,试样沿着抗剪强度最弱的剪切面发生破坏,剪切面位于试样底部与圆柱土体的侧面呈近似45°的斜面上。(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沈霞,冯杰[10](2019)在《藏东南地区砂卵石土叁轴试验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藏东南地区河谷地带砂卵石地层较为普遍,选取藏东南地区的砂卵石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叁轴试验,测定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对砂卵石土的影响。将通过试验得出的一些试验结论应用于工程建设当中,砂卵石土作为地基填料,可以根据围压对砂卵石土的影响来控制围压,以此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地基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3期)
藏东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自然条件艰苦、基础建设滞后、文化交流不畅等条件所限,藏东南部分边远贫困乡村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象比较明显,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农牧民群众对中央治藏方略的政策认知,迟滞了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整体进度。对此,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经济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型职业农牧民技能培训、农牧区人才队伍建设、农牧民政策教育和农牧区平安乡村建设等处着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不断提升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增强人民幸福感及获得感,促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藏东南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周婷婷.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打造藏东南经济圈[N].西藏日报(汉).2020
[2].李华兴,普布次仁.藏东南农牧区“中央治藏方略”政策教育及实践成效分析——基于林芝市叁个县572个样本的调研数据[J].西藏研究.2019
[3].王茉,徐柏青,杨松,高晶,张泰华.基于系留气球的藏东南大气黑碳垂直分布[J].科学通报.2019
[4].何燕,王建林,周爱斌.藏东南特色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以结巴村为例[J].高原科学研究.2019
[5].孙亚飞.藏东南和祁连山冰川物质平衡的双站InSAR探测研究[J].测绘学报.2019
[6].侯磊,张志伟,周尧治,郭健斌.藏东南察隅河流域农户的气候变化适应策略[J].高原农业.2019
[7].高晓敏,王英,王继明.青稞条锈病防治及抗锈育种选择——以藏东南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8].王盈,金家梁,袁仁茂.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J].地震研究.2019
[9].沈霞,廖桄辰,冯杰,王培清.藏东南地区高陡边坡堆积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10].沈霞,冯杰.藏东南地区砂卵石土叁轴试验浅析[J].科技与创新.2019
标签:经济圈; 藏东南; 现代化经济; 双轮驱动; 新型城镇化; 迎难而上; 经济发展优势; 特色农牧业; 后发; 区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