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域脑导纳图与频域脑导纳图的对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颜莹莹[1](2020)在《颅脑阻抗信号检测与脑血流参数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脑卒中是指颅内血管破损出血或血管内有血块,造成的以颅内出血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多数临床现象的病症。从病理机制及生理结构两方面来看,脑血流的参数发生异常以及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出现阻碍都是导致脑部病变的原因,从而引发脑血管病。当脑血流发生变化时,颅脑阻抗将随之改变。因此脑阻抗可用于脑卒中等脑血管类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脑血流阻抗检测及脑血流参数的分析,对脑血管疾病的预测、病情的发展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生物阻抗检测具有无创伤、安全、方便操作等优点,适合颅脑信号检测,因此本文采用四电极法测量颅脑阻抗。在进行人体实验前,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颅脑建模与仿真,结合实验,获得颅脑阻抗的变化及脑血流参数。首先,研究颅脑解剖结构及建模方法,以颅内上矢状窦静脉、乙状窦、岩上窦、横窦、Wills环血管为主,颅骨作为大脑的主体轮廓,内含脑实质,外附头皮层的三维四层颅脑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根据真实颅脑的结构和尺寸,通过多个规则的几何图形构建包含颅内血管结构的颅脑仿真模型。其次,构建脑血流动态仿真模型。通过颅内血管的膨胀和收缩模拟脑血流的自身调节,分析脑血流阻抗变化趋势和规律。当血流量发生改变的时候,计算颅脑阻抗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心率、快速射血时间,收缩波高度等脑血流相关参数。再次,设计人体无创脑血流阻抗测量实验,进行颅脑阻抗测量,获得脑血流变化数据。最后,研究脑阻抗处理方法,以及脑血流参数分析。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去噪、平滑等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脑血流参数分析,与理论值进行对比获得脑血流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颅脑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脑血流自主调节变化,计算得出的阻抗变化曲线及变化量与实测阻抗结果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实测阻抗得出的脑血流参数与理论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本文的颅脑建模方法精细有效,阻抗检测方法可以反映脑血流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脑血流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赵轶[2](2006)在《双侧脑血流监护仪的设计与脑血流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衡量大脑血液供应的标准是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供能也随即减少,就会引起大脑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果大脑某一部分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脑梗塞,长期的脑缺血或脑血流的异常阻断可以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另外,针对脑血管弹性状态的诊断也十分重要,血压的升高伴随动脉血管的硬化将很容易导致脑出血。因此,研究脑血流动态监测技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的诊断与预防,对出血性脑损伤病人实施脑供血状况的监测对于脑复苏中开展研究、指导治疗、评定疗效和判断预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首先研究了脑血流无创电阻抗测量技术的原理和电阻抗容积描记理论,根据该理论并结合脑血流信号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正弦恒定电流激励模式的双侧导纳式双侧脑血流监护系统。系统硬件部分采用氯化银贴片电极,由直接数字合成正弦信号发生器、运算放大器构成恒流正弦激励源,通过前置放大、检波整流以及低通放大电路完成对阻抗响应信号的解调,并将解调后的信号经过运算放大器滤波放大后由12位并行模数转换器(ADC)采集进入上位机。在对脑血流信号处理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条插值函数的去基线漂移处理方法,针对脑血流信号中的各种干扰采取了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脑血流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奠定了基础。系统软件协同硬件实现信号的采集与显示,通过计算获得脑血流信号的频率、幅值、面积等参数。由脑血流导纳波及其微分波构建了脑导纳微分环,并根据选取得脑导纳波计算了快流入时间、收缩波高度、阻力指数、弹性指数、流入容积速度等反映脑血流量及脑动脉血管弹性等血液动力学指标。通过一定数量的临床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动态、稳定的监测双侧脑血流图。并及时的显示出对应的心率、脑血流量、脑动脉血管弹性指数、等反映脑血管功能状况参数,分析和对比正常人和脑血管病患者的脑血流图以及相关指标数据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其供血状况和脑动脉血管弹性状况作出定性的评判,这无疑会给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极大的参考价值。
杨莲芳,华桂如,崔超英,殷凤华[3](2006)在《脑导纳图的导纳微分环面积和功率谱研究》文中指出
杨莲芳,华桂如,崔超英,殷凤华[4](2005)在《频域脑导纳图的实用价值研究》文中指出应用KT-ENG型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多例头部电导纳图的功率谱,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频域脑导纳图,其功率中的某些指标有显着性差异(P<0.05).
王卫兵,王桂莲,关春怡[5](2004)在《导纳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的程序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为实现用导纳法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自动检测和结果分析。 [方法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生物电子工程技术 ,采集左脑导纳、右脑导纳、心电等生物信号 ,通过计算机实时处理 ,达到上述目的。 [结果 ]该系统具有去除噪声信号、自动提取特征点并可对脑导纳图、脑导纳微分环及频谱进行分析 ,计算 2 7项反映脑血流改变的参数。 [结论 ]该系统的设计为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设备的开发提供了又一种实现方法。
李江[6](2003)在《基于脉冲电流激励模式的脑血流电阻抗测量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流经大脑的血流量大约为人体全身循环血流量的20%,脑血流的异常阻断可以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后果,如引发中风、脑卒危及患者生命。此外,飞行员在加速度条件下飞行时,脑血流量的减少易造成意识丧失和视觉障碍,对飞行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因此,研究脑血流动态监测技术,对预防脑缺血引起的并发症十分必要。 本课题研究了脑血流无创伤电阻抗测量技术的原理,采用低占空比脉冲电流激励模式实现了一个血流测量试验系统。系统硬件部分采用镀金环状电极,由定时器、单稳态触发器、高速模拟开关和恒流二极管实现低占空比的恒流脉冲激励源,通过高速采样保持器完成对阻抗响应信号的解调,并将解调结果经过运算放大器滤波放大后由A/D板采集进入计算机。系统软件协同硬件实现信号的采集与显示,并通过模板相关法获得血流信号的特征。 基于上述试验系统,本文探讨了人体头部脑血流在不同电极方案下的测量结果,并与传统的正弦波激励模式进行了对比。此外,通过分析动物经颅阻抗模型的测量结果,证实了脉冲激励电流对颅骨有较强的穿透性。 实验结果表明,低占空比的脉冲电流激励模式可以应用于脑血流信号检测。与正弦激励模式相比,脉冲激励能够提供一种安全、穿透性好的阻抗血流测量方法。
崔超英,刘辉,杨莲芳,高跃飞,华桂如,殷凤华[7](2001)在《时域脑导纳图与频域脑导纳图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频域脑导纳图的实用价值。方法 :将时域脑导纳图与频域脑导纳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时域脑导纳图相比频域脑导纳图可使脑导纳波形分析定量化。结论 :对波形的结构分析 ,频域脑导纳图要优于时域脑导纳图
杨莲芳,崔超英,肖伟,张晓军[8](1999)在《频域脑导纳图两种波形的功率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KTENG型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测量53 例脑导纳图波形为陡直型的健康人和25 例波形为近弧型的脑动脉硬化患者以及13 例高血压患者的功率谱,并将健康组与患者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与健康组频域脑导纳图功率谱,在基频部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谐频部分有显着性差异,P< 005。提示,脑导纳图功率谱为分析头部血管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二、时域脑导纳图与频域脑导纳图的对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时域脑导纳图与频域脑导纳图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颅脑阻抗信号检测与脑血流参数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颅脑阻抗检测的研究意义 |
1.2 颅脑阻抗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颅脑阻抗检测及脑血流参数分析原理 |
2.1 颅脑阻抗检测基础 |
2.1.1 常见的颅脑疾病 |
2.1.2 颅脑阻抗检测及颅脑阻抗变化 |
2.1.3 颅脑解剖结构 |
2.2 颅脑阻抗检测基本理论 |
2.2.1 人体组织电阻抗基本理论 |
2.2.2 生物阻抗测量的基本方法 |
2.2.3 脑部组织的电导率参数 |
2.3 脑血流参数分析原理 |
2.3.1 生物阻抗图与导纳图 |
2.3.2 脑血流参数的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颅脑阻抗检测模型的构建 |
3.1 颅脑模型的构建 |
3.1.1 颅内血管结构 |
3.1.2 颅内血管构建 |
3.1.3 颅骨层、头皮层、脑实质的构建 |
3.2 颅脑血流变化建模 |
3.2.1 颅脑血流变化分析 |
3.2.2 颅脑模型动态建模 |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3.1 颅脑仿真结果分析 |
3.3.2 动态颅脑仿真结果分析 |
3.3.3 脑血流参数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颅脑阻抗测量 |
4.1 颅脑阻抗概述 |
4.2 测量条件及方法 |
4.3 电磁兼容及抗干扰方法 |
4.4 实验结果记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脑血流参数分析 |
5.1 颅脑阻抗数据处理 |
5.1.1 去除阻抗信号基线漂移 |
5.1.2 高斯平滑滤波去除毛刺 |
5.2 脑阻抗血流数据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2)双侧脑血流监护仪的设计与脑血流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 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 |
2 脑血流信号检测基本原理及方法 |
2.1 生物医学信号 |
2.2 生物电阻抗原理 |
2.3 阻抗图和导纳图 |
2.4 脑血流图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3 脑血流监护系统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系统设计要求 |
3.3 正弦波恒流激励源 |
3.4 前置放大与整流检波电路设计 |
3.5 Z_0 放大电路与△Z 放大电路设计 |
3.6 数据采集控制板设计 |
4 脑血流信号检测与处理 |
4.1 相干平均法的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
4.2 基线调整与样条插值法 |
4.3 电磁兼容与抗干扰措施 |
5 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5.2 系统部分程序设计 |
5.3 软件测试 |
5.4 软件抗干扰措施 |
6 实验结果 |
6.1 引言 |
6.2 实验条件及方法 |
6.3 实验数据分析 |
7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4)频域脑导纳图的实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1 研究对象 |
1.2 检测方法 |
1.3 检测指标 |
1.4 结果 |
1.5 讨论 |
(5)导纳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的程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需求规定 |
1.2 运行环境 |
1.3 处理流程 |
1.4 程序结构 |
1.5 接口设计 |
1.5.1 外部接口: |
1.5.2 内部接口: |
1.6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
2 结 果 |
2.1 实时采集 |
2.2 时域分析 |
2.3 导纳微分环分析 |
2.4 频谱分析、数据存储和查询、参数设置、病历输入、结果诊断、打印输出 |
3 讨 论 |
(6)基于脉冲电流激励模式的脑血流电阻抗测量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脑血流及其测量技术 |
1.2 电阻抗体积描记术 |
1.3 本课题背景 |
1.4 本课题所做工作 |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阻抗体积描记法原理概述 |
2.2 文献回顾 |
2.3 现有系统及其特点 |
2.4 存在问题 |
第三章 激励模式分析 |
3.1 激励源对生物组织的影响 |
3.2 低占空比的脉冲激励模式 |
第四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系统结构 |
4.2 关键问题 |
4.3 关键技术 |
第五章 硬件部分的实现 |
5.1 时序控制 |
5.2 激励源 |
5.3 阻抗测量 |
5.4 A/D板 |
5.5 电极 |
第六章 软件部分的实现 |
6.1 数据采集程序 |
6.2 阻抗血流图的特征分析 |
第七章 测量实验及结果讨论 |
7.1 系统标定 |
7.2 动物模型测量 |
7.3 人体脑血流测量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学习期间发表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 |
参考文献 |
(7)时域脑导纳图与频域脑导纳图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 时域脑导纳图: |
2) 频域脑导纳图: |
2 讨论 |
(8)频域脑导纳图两种波形的功率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检测对象 |
1.2 检测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四、时域脑导纳图与频域脑导纳图的对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颅脑阻抗信号检测与脑血流参数分析方法研究[D]. 颜莹莹.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2]双侧脑血流监护仪的设计与脑血流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D]. 赵轶. 重庆大学, 2006(01)
- [3]脑导纳图的导纳微分环面积和功率谱研究[J]. 杨莲芳,华桂如,崔超英,殷凤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01)
- [4]频域脑导纳图的实用价值研究[J]. 杨莲芳,华桂如,崔超英,殷凤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6)
- [5]导纳双侧脑血流自动检测仪的程序设计[J]. 王卫兵,王桂莲,关春怡.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4(02)
- [6]基于脉冲电流激励模式的脑血流电阻抗测量技术[D]. 李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03)
- [7]时域脑导纳图与频域脑导纳图的对比研究[J]. 崔超英,刘辉,杨莲芳,高跃飞,华桂如,殷凤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1(06)
- [8]频域脑导纳图两种波形的功率谱分析[J]. 杨莲芳,崔超英,肖伟,张晓军.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9(03)